【文档说明】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 历史试题.pdf,共(7)页,624.394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dba99a1865795cddff0dff4c4e231c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1页2022年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高一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命题学校:应城一中命题教师:曾付珍审题学校:云梦一中考试时间:2022年11月11日上午10:30-11:45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
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年10月,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河姆渡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下列关于该遗址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B.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C.粟是居民主要种植的作物D.使用打制石器2.《尚书》保存了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主张设立监察机构D.民本思想历史悠久3.《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
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出的时代特征是()A.民族交融B.学术下移C.王室衰微D.诸侯争霸4.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
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被周边民族认同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5.据《商君书》记载:“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这表明商鞅主张
()A.重视农业B.控制人民C.君主专制D.奖励军功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2页6.里耶秦简发现于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图是里耶秦简中的户籍簿,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
伤。”东成,为里名。大、小为课役身份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这一出土文物可以说明()A.楷书是秦朝统一实行的官方文字B.秦朝已对湘西地区进行有效管辖C.刑法严苛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D.赋役繁重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7.汉代学者贾谊曾经评论:“秦以区区
之地,致万乘之势……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实施残酷暴虐的统治B.丧失了崤函战略要地C.六国贵族的反抗D.没有采取正确的战术8.如下图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张骞的行动()A.巩固了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B.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治理C.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D.奠定了对匈奴胜利的基础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3页9.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中
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A.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查B.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C.彻底解决了察举制的弊端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0.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枢,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大庆。”
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11.晚唐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指的是大运河()A.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
B.导致了隋朝的灭亡C.发挥了灌溉作用D.巩固了国家统一12.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此主张的本质是()A.传播佛教B.否定儒学正统C.弘扬儒学D.倡导思想多元13.“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朝诗人孟郊考中进士后,欣喜之际写的一首《登科后》。这首诗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14.“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
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A.安史之乱的过程B.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C.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D.藩镇割据的局面15.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A.农业生产的发达B.对外交流的繁荣C.西域都护的设置D.物资丰富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
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4页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每个时代各有其灿烂的文化,多姿多彩。下表朝代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选项朝代成就①春秋战国《老子》、《诗经》②两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九章算术》③魏晋南北朝时期《黄帝内经》
、《齐民要术》④隋唐时期《唐本草》、雕版印刷的佛经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反映了中华民族
管理国家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然后才能
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材料二汉初制度大多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这是一个事功显赫的时代,也是一个垂范立制的时代,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
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三凡有政事,先由中书取旨撰拟诏敕,付门下审覆,再下尚书施行;……惟是事权分立,往往发生流弊,尤以中
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此实唐代宰相制度之一进步也。——严耕望《唐代文化约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推行郡县制的影响。(6分)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
5页(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3分)(3)指出唐代中央官制的名称,并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唐初宰相制的弊端,唐太宗对宰相制进行了怎样的改进?(5分)18.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西晋覆灭
后,晋元帝逃往江南,在江左重建了东晋王朝。长江天堑,是一个限制南北的天然屏障,使中原战火不能直接延烧到江南。这时江南虽然还是一个经济落后区域,但永嘉之乱的后果“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每十六七。幽、冀、青、并、兖五州及徐州之淮北流
人相帅过江淮,帝并侨立郡县以司牧之”。这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摘编自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材料二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
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的原因。与租庸调制相比,两税法在征收标准和纳税时间上有何新变化?(8分)19.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他着重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倡导实行“仁政”,省刑罚,薄税敛,争取民心,认为这样就可以无敌于天下而达于一统,反对以暴力为手段的兼并战争。……他认为人天生就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它们是不学
而能、不虑而知的,人的修养就是要将这些“善端”在生活中发扬扩大,避免因受外事外物影响而陷于邪恶,最终养成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
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6页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编自《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
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他”在社会政治方面的核心思想主张,并分析“他”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思想的积极影响。(6分)20.图1、图2、图3、图4分别是秦朝、西汉、西晋末年、唐朝的地图图1图2图
3图4请根据图片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的相关史实,任选3幅图,以“从历史地图中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
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