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化学试卷 含答案.doc,共(9)页,329.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c72eac75ae9b27810f438cfbc7c88f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九台区师范高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考试高一化学试题说明:本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2SiO熔点高、硬度大,常用透明的石英晶体制作电子部件和光学仪器B.2SiO是酸性氧化物,高温时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2SiO不与任何酸及酸性氧化物反应D.2SiO用途广泛,常用来制造光导纤维2.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氨的是()A.气体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C.气体与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靠近D.气体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3.下列关于SO2漂白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B.S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C.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加热可使溶液再次变红D.S
O2和Cl2等体积混合后通入石蕊溶液,褪色效果比单独通入SO2更好4.在2L密闭容器中,盛有2molX和2molY进行如下反应:X(s)+3Y(g)Z(g),当反应进行到10s后,测得生成0.5molZ,则平均反应速率为()A.v(X)=0.511molLs−−
B.v(X)=0.02511molLs−−C.v(Y)=0.0511molLs−−D.v(Y)=0.07511molLs−−5.银锌纽扣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222Zn+AgO+HO=Zn(OH
)+2Ag。据此判断氧化银是()A.负极,并被氧化B.正极,并被还原C.负极,并被还原D.正极,并被氧化6.设NO+CO2==NO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1v,N2+3H2==NH3(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2v。对于上述反
应,当温度升高时,1v和2v变化情况为()氢氧化钙和氯A.1v增大,2v减小B.1v减小,2v增大C.同时增大D.同时减小7.根据反应: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可以是银或石墨B.Y是硫酸铜溶液C.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8.下列五种有色溶液与2SO作用,均能褪色,其实质相同的是()①品红溶液②4KMnO酸性溶液③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④溴水⑤淀粉碘溶液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
⑤9.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混合气体的分子数目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10.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
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1.下列关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四种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铜氯化铵固体氧化钙浓氨水浓氨水碱石灰③④A.电池Ⅰ中锌是正极B.电池Ⅱ是一次电池C.电池Ⅲ工作时,氢气发生还原反应D.电池Ⅳ
工作时,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碳棒12.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为电极、电解质、燃料和氧化剂。此种电池的能量利用率可高达80%,产物污染也少。下列有关燃料电池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用KOH溶液时,其负极电极反应为2H2-4e-+4OH-=4H
2OB.碱性甲烷燃料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C.燃料电池负极燃料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D.除纯氧外,空气中的氧气也可以作氧化剂13.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21molL−的盐酸的烧杯中,立即加水均稀释到50mL,此时X溶液和
盐酸进行反应,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10mL41molL−的X溶液B.30mL21molL−的X溶液C.3mL101molL−的X溶液D.15mL31molL−的X溶液14.其他条件不变时,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对于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增大体系的压强B.对于反应N2(g)+3H2(g)2NH3(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N2C.对于反应N2(g)+3H2
(g)2NH3(g),容器体积固定不变时,充入ArD.对于反应N2(g)+3H2(g)2NH3(g),容器气体压强不变时,充入Ar15.某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
,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反应为放热反应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③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④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⑤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部分能量转
化为热能形式释放出来A.①④⑤B.①④C.①③D.②③⑤16.在一定条件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下列哪种情况能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SO3的体积百分含量保持不变B.SO2反应速率是O2反应速率的2倍
C.SO3的浓度是O2浓度的2倍D.单位时间内SO2消耗的浓度等于SO3生成的浓度17.理论上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A.()()()()4222CHg+2OgCOg+2HOl0H点燃B.()()()()332HNOaq+NaOHaqNaNOaq+H
Oaq0HC.()()()2222Hg+Og2HOl0H点燃D.()()()322FeCl+Fes3FeClll0H18.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锌和稀硫酸反应;②碳和二氧化碳反应;③固体NaOH溶于水;④钠与水反应;⑤稀盐酸和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⑥4NHCl晶体与()22BaOH8HO混合搅拌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④⑥19.下列各个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A.B.C.D.20.常温下,1mol化学键分解成气态原子所需要的能量
用E表示,结合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共价键HH−FF−HF−HCl−HI−()1/kJmolE−436157568432298A.1molHI(g)具有的总能量为298kJB.表中最稳定的共价键是H—F键C.1molHCl(g)分子分解成气态H原子和Cl原子,吸收432kJ
能量D.反应2211HF(g)H(g)F(g)22=+,每消耗1molHF(g),吸收271.5kJ能量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21.(12分)某同学为了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2H2S
O4(浓)CO2↑+2SO2↑+2H2O)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选用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1.①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2.②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3.②中两次用到品红溶液,它们的作
用分別是A______,B_______。4.③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22.(11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铝电极在
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编号电极材料电解质溶液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1Mg、Al稀盐酸偏向Al2Al、Cu稀盐酸偏向Cu3Al、C(石墨)稀盐酸偏向石墨4Mg、Al氢氧化钠溶液偏向Mg5Al、Zn浓硝酸偏向Al试根据
上表中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2)对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①铝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②石墨电极反应式:__
_____________。③电池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3)实验4中铝作______,写出铝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23.(6分)在一定条件下N
2+3H22NH3的反应中,起始N2浓度为2mol/L,H2浓度为5mol/L,反应到2分钟时,测得NH3的反应速率为()3NHV=0.4mol/(L.min),填空:(1)NH3的转化浓度为C(NH3)=mol/L(2)N
2的转化率为(3)H2的反应速率mol/(L.min)24.(11分)在通常状况下,A为固态单质。根据如下所示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E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
________;E__________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E→C: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C→D: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和C反应:_________________。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阶段试题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1-
----5CCCDB6----10CBDBB11---15DCBBA16---20ABBB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21.(2*6=12分)答案:1.检验H2O;2.除CO2中的SO2;3.检验SO2;检验CO2中的SO2是否除尽;4.溶液变浑浊;CO2+Ca2+2OH-=CaCO3↓+H2O2
2.(2*5+1=11分)答案:(1)不相同(2)①2Al-6e-=2Al3+;②6H++6e-=3H2↑③2Al+6HCl=2AlCl3+3H2↑(3)负极;Al-3e-+4OH-=2AlO−+2H2O23.(2*3=6分)答案:(1)0.8(2)20
%(3)0.624.(1*5+2*3=11分)答案:1.S;H2S;SO2;SO3;H2SO4(浓)2.①Cu+2H2SO4(浓)CusO4+SO2↑+2H2O②2SO2+O22SO3③2H2S+SO2=3S↓+
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