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共(26)页,1.89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bde13d94c64bb7ab4408198751736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2020学年(下)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选择题用2B铅笔将止确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下的指定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答案无效
。3.答题前,请将姓名、考号、试卷类型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不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信息技术深入发展和深度应用,数据已经成为生产经营活动必不可少的新生产要素。如何促进数据要素有效参
与价值创造和分配是信息时代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数据之所以能创造价值,一方面是因为它能提高经济运行体系中原有要素的价值转化效率,促进生产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是因为数据本身就能产生新的价值。比如,数字经济的发展及业态创新本质上就是基于数据信息的价值创造。但数据创造价
值的功能并不能直接实现,数据要素也不能直接参与价值分配,而是要经过数据创造、加工并传输给数据要素使用者后,才能创造价值、参与价值分配。由此可见,在信息时代,能否掌握数据资源并将其有效转化为生产要素,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竞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
多、产业体系最完备、制造业规模最大、信息化基础设施领先的国家,每年创造出巨量的数据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数据资源大国。一些国际数据公司和数据存储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到2025年,全球将有近30%的新增数据资源来自
中国。我国也是数据利用强国。2018年底,我国有10家企业名列全球互联网上市公司30强榜单,在信息产业部分领域实现着从“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转变。也应认识到,虽然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但数据要素在创造价值并参与价值分配方面还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和技术短板
。比如,数据资源开放程度有限,大量数据资源处于“休眠”状态;信息产业和数据应用部分环节、领域还存在被“卡脖子”风险;数据应用不广泛、应用程度不深,数据价值衡量缺乏统一标准等等。这些体制机制障碍和技术短板,严重影响了数据要素参与价值创造的效率和价值分配的公平性。尽快消除这些体制
机制障碍、补齐技术短板,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解放思想。既不能因担忧信息泄露而拒绝数据资源开放和交易,也不能把信息社会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都简单地归咎于数据资源的使用。而是要建立健全数据开放协调机制,加快实现数据共享,打破数据孤岛,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稳步向社会开放。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升级信息化基础
设施。加快推进城市千兆网络和IPV6规模部暑,推动5G示范工程和规模化应用,加快行业专用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设施建设及相关标准的统一、推广,不断扩大数据创造和采集规模。三是加快数据资源确权立法。加强数据产权保护,打击数据盗用等违法行为,建设线上线下数据市场,促进数据产权交易;研究和
执行合理的数据使用规则,夯实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制度基础。四是注重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在鼓励数据信息公开、共享和交易的同时,严厉打击数据信息的非法收集、储存和交易。五是完善数据创新链、产业链。大力支持数据信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发展基础统计分析、风险感知和预测等竞争力
偏弱的领域。六是加快推进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改革,使其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来华就业、创业;同时,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完善引才、用才配套措施。(摘编自史丹、邓洲《促进数据要素有效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能否掌握数据资源并将其有效转化为生产要素,决定企业、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高低。B.数据只有经过了数据创造、加工,并传输给数据要素使用者,才能参与价值分配。C.我国是数据资源大国,每年创造出巨量的数据资源,拥有全球新增数据资源的近30%
。D.我国大量数据资源处于“休眠”状态,需要增强数据资源全部开放程度,实现人人共享。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逐层递进。B.第三段用数字证明
了我国数据资源的优势,并指出了数据资源使用方面的问题。C.最后一段指出尽快消除数据体制机制障碍、补齐技术短板的具体措施及必要性。D.文章论证兼顾我国数据成果与短板,有对成就的肯定,也有对问题的深入剖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解决了数据要素在创造价值参与价值分配方
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技术短板问题,才能促进数据要素有效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B.不断扩大数据创造和采集规模,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广泛、深入应用数据,制定完善统一的数据价值衡量标准。C.在基础统计分析、风险感知和预
测等领域我国的竞争力偏弱,需要不断完善数据创新链、产业链,支持数据信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D.要促进数据要素有效参与价值创造和分配,就要在教育、人才方面加大投资,要加快推进学校教育,完善引才、用才配套措施。【答案】1
.B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A项,“决定企业、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高低”错误,这一说法太绝对,第二段说的是“在信息时代,能否掌握数据资源并将其有效转化为生产要素,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竞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文中是“衡量的重要因素”。C项,
“我国……拥有全球新增数据资源的近30%”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的是“到2025年,全球将有近30%的新增数据资源来自中国”,由此可知,“拥有全球新增数据资源的近30%”只是发展趋势的推测。D项,“实现人人共享”理解错误,在鼓励数据信息公开、共享和交易的同时,还要注
重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
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最后一段指出尽快消除数据体制机制障碍、补齐技术短板的……必要性”错误,从文中来看,最后一段开头说“尽快消除这些体制机制障碍、补齐技术短板,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接
着下面从六个方面阐述具体的措施,并没有指出尽快消除体制机制障碍、补齐技术短板的必要性。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
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不断扩大数
据创造和采集规模,需要……广泛、深入应用数据,制定完善统一的数据价值衡量标准”错误,最后一段说的是“加快推进城市千兆网络和IPV6规模部暑,推动5G示范工程和规模化应用,加快行业专用网络建设,推进工业互联网设施
建设及相关标准的统一、推广,不断扩大数据创造和采集规模”,“加快推进……”“推动……”“加快……”“推进……”是一系列的做法,无法看出这些做法之间的条件关系,所以说“广泛、深入应用数据,制定完善统一的数据价值衡量标准”并不是“不断扩大
数据创造和采集规模”的前提条件,所以“不断扩大数据创造和采集规模,需要……广泛、深入应用数据,制定完善统一的数据价值衡量标准”一说错误。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突袭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分餐制再次进入
了大众视野。一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的专家指出,虽然合餐没有直接加速疫情的蔓延,但很多感染者是通过聚餐这类密切接触感染的,合餐等传统饮食习惯是疫情流行的幕后“推手”。更值得关注的是,合餐与一些消化道类的疾病关系密切。而这些消化道类的疾病,也是卫生领域的专家一直以来不停
地呼吁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制的主要原因。许多卫生领域的专家指出,相当多的食源性疾病传播与合餐时的唾液交融、交叉感染脱不了干系。比如幽门螺杆菌,这是一些胃病的诱因。相关统计显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被幽门螺杆
菌感染,这使得胃癌成为了一种常见病,世界上半数以上的胃癌患者出现于中国,每年死于胃癌的同胞接近70万人。(摘编自《推广分餐制促进餐饮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可行吗?》)材料二:你家目前有使用公筷公勺、分餐的习惯吗?你对家庭实行公筷公勺制、分餐制的评价是?(摘
编自新华网)材料三:不少专家认为,推广分餐制不是权宜之计,更需借助消费者疫情期间关注“舌尖上的安全”的契机,大力推动社会转变就餐观念,打造餐桌新文明。目前,在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上海、山东、河北等多个省市明确推出各种条例和标准,推行分餐制。中国营养学会理事
长杨月欣表示,分开的餐具和食物,避免了经口、唾液传播疾病,可减少交叉感染机会。研究显示,分餐制使相关疾病的感染率由合餐制的42%降为17%。相反,合餐制可能传播多种疾病。比如我们熟知的幽门螺旋杆菌,就常常通过餐具进行传播。山
东舜和酒店集团董事长任兴本认为,一直以来,分餐制偶被提及却没有形成风气,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标准的固化和制度约束,很多餐厅实行分餐制都是“凭感觉”,效果并不理想。中餐的特点可能掣肘分餐制的推行。中餐讲究色、香、味、形、气,讲究摆盘美观,给人
视觉享受,这是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显然,如何在推行分餐制基础上,兼顾菜品的盘式呈现,不破坏中餐的美感,是餐饮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2003年‘非典’时期,中国饭店协会曾提出餐饮企业实行分餐制,但这些年推行效果一直不佳,其中一个原因是餐饮企业积极性不高
,分餐需要占用更多的碗盘、筷勺,对于高档酒楼而言还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增加了企业成本。”韩明如是说。另外,国人根深蒂固的合餐观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韩明认为,民众对分餐制接受度普遍不高,觉得使用公筷麻烦又生分,这种传统观念短时间内很
难改变。在专家看来,推广分餐制更需借助此次契机,转变就餐观念,打造餐桌新文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傅华认为,加强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是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公勺的关键。“我们要做大众的健康教育,学生的教育实际上是最关键的。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习惯,并列为教学课程设计里面的一个
部分。然后‘小手牵大手’,学生回家后会要求大人也这样来做。”傅华如是表示。对许多餐饮企业来说,分餐制不仅意味着服务升级和理念升级,还意味着新的机遇。(摘编自《推广分餐制立规矩更要转观念》)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梳理,
不正确的一项是()A.AB.BC.CD.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胃癌成为一种常见病,世界上半数以上的胃癌患者出现于中国,每年死于胃癌的同胞接近70万人,罪魁祸首就是合餐。B.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对家庭推行公筷公勺制、分餐制持正面态度,部分
人担忧使用公筷公勺、分餐会影响就餐时的气氛。C.关于当前家庭使用公筷公勺、分餐的习惯,六成左右的受访者表示无论是疫情前还是处于疫情时期,家中均没有这一习惯。D.对于餐饮业来说,实行分餐需要占用更多的碗盘、筷勺,甚至更多的服务人员,无形中增加了成本,所以推行的积极性不高。6.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如何有
效推广分餐制。【答案】4.B5.A6.①政府部门立规推广,对分餐制推出各种标准和条例,借疫情契机加强引导。②民众转变观念,打造餐桌新文明。③餐饮企业升级服务和理念,考虑在推行分餐制基础上,兼顾菜品的完整性和美感。④加强青少年的健康教育,然后“小手牵大手”
。(任答三点即可)【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
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疾病”缺少限制成分,原文是“分开的餐具和食物,避免了经口、唾液传播疾病,可减少交叉感染机会”。应在“疾病”前加“某些”。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A项,“罪魁祸首就是合餐”过于武断,材料一的三、四段所说的内容只是专家的一种推测。合餐只是导致中国胃癌高发的可能的原因
之一。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
到“如何有效推广分餐制”相关内容,关键句主要有:“推广分餐制不是权宜之计,更需借助消费者疫情期间关注‘舌尖上的安全’的契机,大力推动社会转变就餐观念,打造餐桌新文明”“在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上海、山东、河北等多个省
市明确推出各种条例和标准,推行分餐制”“国人根深蒂固的合餐观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韩明认为,民众对分餐制接受度普遍不高,觉得使用公筷麻烦又生分,这种传统观念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如何在推行分餐制基础上,兼顾菜品的盘式呈现,不破坏中餐的美感,是餐饮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对许多餐饮企业来说,分餐
制不仅意味着服务升级和理念升级,还意味着新的机遇”“加强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是推行分餐制和公筷公勺的关键”“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习惯,并列为教学课程设计里面的一个部分。然后‘小手牵大手’,学生回家后会要求大人也这样来做”。据此,从政府部门、民众、餐饮企业、健康教育等角度分条概括即可。【点睛】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
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临近中午的时候,田福军才走到这个叫土崖凹
的小村子。这村子只有十来户人家,是个生产队,属几架山外的一个大队管辖。全村没一个党员,也没一个团员;生产队长轮着当,一年换一个,每个男劳力几乎都当过了。田福军被现在队长引到家里吃午饭。队长的一孔土窑像个山水洞一般黑暗,
大白天进去竟然看不清家里有几个人。他坐在烂席片炕上向生产队长询问村里的情况。队长的老婆在锅灶上做饭。不久他才发现,这家人六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大点,都挤在门圪崂里惊恐地看他。孩子们几乎不穿什么衣服,也分不清男女,一律剃着光头——大概是怕生虱子。午饭端上
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它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田福军把自己碗里的玉米面馍放进锅里,用手去拿糠团子。他手刚一抓,这团子就被他捏成了一把碎渣子。他顺手拿起锅台上
的铁铲子,把这堆渣子铲在自己碗里,然后浇了两勺熬锅水,回到炕上埋下头吃起来。队长一家人吓得连一句话也不敢说。两个大人和六个孩子都眼睁睁地看着他吞咽那碗糠水饭。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
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田福军慌得一把掼下碗,跳下炕来扶起老汉,问他:“什么事?什么事?”老汉连哭带说:“我一家三口人四天都没吃一颗五谷了!
快饿死了……”“一颗粮也没了?”田福军问。“就是的……”“口粮哩?”“扣了!”“为什么扣了?”这时,队长开口说:“他家的小子出门盲流①了,公社和大队命令要扣口粮。我们也不敢给……”“我娃也是饿得不行了,才出门的……”老汉哭着说。“走
,我到你们家去看看!”田福军立刻扶着老汉出了队长家的门;队长本人也紧撵在后面来了。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
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他哽咽着,狠狠揪着队长的肩膀,说:“快去盘粮食!”队长愚蠢地嗫嚅说:“公社和大队领导不放给他们分粮,我……”“混蛋!”有教养的田福军
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一把扯住长的衣服,拉着他即刻就去盘粮食。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会议一开始,田福军劈头就问:“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少粮?”他
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问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后子头公社今年可能要饿死不少人。不是说这些队没一颗
粮食。所有的大队都有“战备粮”。但这些粮食是准备未来打仗吃的;上面规定,任何情况下都不准动用——动用这粮食就等于犯法!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
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田福军原来还准备在后子头公社呆几天,想再到公路沿线跑几个大队。但县革委会的吉普车突然到这里来接他。因为中央一位老首长来黄原视察工作
,这位老首长又是原西县人,过几天就要回县上来,地区要求原西县全力做好接待工作。冯世宽接到通知后,立即派车接所有在外面的常委们回城,商量如何接这位老首长。田福军虽然坐在了飞驰的吉普车里,但他的思想还在后子头公社。通过这次匆匆的调查,使他认识到“四人帮”虽然打倒了,但农村贫困的局面依然故旧。要改变这种
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他想:战备粮里拿出来的那点吃完了怎么办?还不是要继续饿肚子?回到县里的当天晚上,福军在自己家里吃完饭,心情依然不好。他也不愿意和家里人说话,就一个人来到自己的办公室。他坐在办公室的圈椅里,久久地
盯着窗户纸发愣。一张张面黄饥瘦的脸又浮现在他的眼前。他痛苦地埋下头,用手指头神经质地梳理着自己的头发;不一会,他看见白发黑发在桌面上落了一层。[注]①盲流:为逃荒、避难或谋生,从农村常住地迁徙到城市、无稳定职业和常住居所的人们,称为盲流入人口,简称“盲流”。7.下列对小说相关
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队长家里破旧阴暗的土窑、烂炕席片、没衣服穿的面带恐惧的孩子、粗陋不堪的食物,这些都真实客观地展现了当地百姓的穷困生活状况。B.“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表现了田福军因糠团子粗糙而难以下咽的情状,这是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善于捕捉人物行为的细微之处。C
.“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闯进”这个动词贴切地写出了老汉行为的快速和鲁莽,让读者体会到老汉内心想见到干部解决饥饿问题的焦急。D.老汉一家因儿子做了盲流而被公社和大队克扣口粮,这表现了某些干部工作作风武断,不从实际出发解
决群众问题,不关心百姓疾苦。8.文中叙述了老汉一家的生活状况,请结合选段内容分析这一情节在文中的作用。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田福军的干部形象。【答案】7.B8.①展现社会环境。表现了老汉一家生活极其贫困,濒于饿死边缘的状况,以小见大,真实深刻地
反映了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北方农村仍旧贫困落后的残酷局面。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老汉一家濒于死亡的情景直接推动了田福军不顾禁令要动用“战备粮”救济百姓的行为。③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老汉一家人被饥饿折磨的痛苦可怜相,田福军的同情、难过相,其他干部的愚昧、胆小相,都展现得淋漓尽
致。9.①田福军做事细致,善于观察,能够和百姓共艰苦。他从黄馍上沾的黑东西上发现了糠团子,就不再吃黄馍,而是吃起更为难吃的糠团子。②田福军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同情百姓,为百姓的贫困生活感到痛苦,为村干部的无能感到愤怒。③田福军勇于担当,爱民
如子。为了让百姓活下去,他冒着犯错误的风险动用战备粮。④田福军善于思考,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他明白战备粮只能解一时之困。【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
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田福军因糠团子粗糙而难以下咽的情状”错误,田福军是因为内心悲痛所以才觉得喉咙像堵住了一样。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
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
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他还没有把饭碗放下,门里突然闯进来一个老汉
。田福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这老汉就双膝跪在队长的脚地上,一边向炕上的他磕头,一边嘴里连哭带喊:‘青天大老爷!快救救我一家人的性命……’”,可知展现社会环境,以小见大,真实深刻地反映了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北方农村仍旧贫困落后的残酷局面;“走,我到你们家去看看!”“他的问话刚完,许多支部书记都哭开了。
他们纷纷叙说各自队里的不幸状况。看来除过个别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许多缺粮户;有的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有的当下就揭不开锅了”“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可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田福军进了这老汉家,看见炕上睡着一个老婆婆
,已经饿得奄奄一息了。他弯下腰问话,这老婆婆连眼皮都抬不起来,更没力气给他回答。在窑墙根下,还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合住眼靠墙坐着,脸上已经成了青黄色。她见来了生人,勉强用手托着墙站起来,绝望地望着他”“公社和大队领导不放给他们分
粮,我……”“一张张面黄饥瘦的脸又浮现在他的眼前”,可知塑造了老汉一家人被饥饿折磨的痛苦可怜相,田福军的同情、难过相,其他干部的愚昧、胆小相,都展现得淋漓尽致。【9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
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
即可。“午饭端上来后,田福军拿起一个玉米面馍。他刚准备吃,发现这黄馍上沾些黑东西。他一下从炕上站起来,走到后炕头上揭开锅盖。他看见,锅里只有两个玉米面馍,其它都是糠团子。他的喉咙顿时被堵塞了”,可知田福军做事细致,善于观察,能够和百姓共艰苦;“田福军目睹这惨状,泪水汹涌般从眼睛里淌出来了”
“当田福军和队长一人扛一口袋粮食回来时,这一家三口人都爬着跪在门口,哭成了一堆……三天以后,遵照田福军的指示,后子头公社把二十几个大队书记都召集在了公社来开会”“你们哪个队有断了粮的家户?有多少户?缺多
少粮?”可知田福军有强烈的责任感;“此刻,田福军无法顾及个人的后果——他不能看着把人饿死。他当即决定,立即打开各队的粮库,尽快把粮食分发给缺粮户。战备粮空缺下的数目,以后逐渐再补上——这样就可以看作是借粮,而不是分粮。反正不管怎样,他已
经严重违犯了禁令。他想,为此就是把他押到法庭上,他也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可知田福军勇于担当,爱民如子;“田福军虽然坐在了飞驰的吉普车里,但他的思想还在后子头公社。通过这次匆匆的调查,使他认识到‘四人
帮’虽然打倒了,但农村贫困的局面依然故旧。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来解决问题。他想:战备粮里拿出来的那点吃完了怎么办?还不是要继续饿肚子”可知田福军善于思考,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类做法即通读全
文,把握与人物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人物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人物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人物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筛选归纳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要概括与主要情节和主旨相关的人物的
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时要先概括然后结合文章,列举出能表现该种性格的事例。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木题共4小题,19分)(一)文言文阅读,完成各题。李商隐传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
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
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
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
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
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节选自《旧唐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
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
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B.古代男子15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C.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
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D.“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
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
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成现代汉语。(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答案】10.A11.B12.A13.(1)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
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2)第二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应该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
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句子译为: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从事”任职的意思,意思紧承下句,在其前停顿,故排除BD。“令狐
楚幕”,令狐楚幕中的意思,中间不可断,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
、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B项中,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女子15岁成年称“及笄”。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A项中,“做了朝廷命官”错,李商隐在令狐楚摩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
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参考原文第一段“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
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①“卒”,死;“以”,因为;
“无行”,品行不端。本题②中“明年”,第二年;“陈”,陈说;“省”,理睬。【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
、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文言文参考译文:李商隐
,字义山,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曾祖李叔恒,十九岁中进士第,官位终于安阳(今属河南)县令。祖父李俌,官位终于邢州(今河北邢台)事参军。父亲李嗣。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今河南孟县),
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十二岁还不到。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今山东东平)、汴州(今河南开封),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今陕西西安).开成二年(837),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
今河南灵宝)县尉。会昌二年(842),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得侍御史王茂元爱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
用他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既为王茂元干事,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品行不端。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今广西桂林)
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847-860)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今广东惠阳)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三年(849)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
,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做宰相,李商隐多次写信陈说内心苦衷,令狐不理睬他。卢弘正出镇徐州(今属江苏),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正遇河南(今河南洛阳)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验工部郎中。大中(847-860)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
今属河南),没多久也就病死了。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奏章,遂即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今属山西)
温庭筠、南郡段成式同时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持操行,恃才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为名宦,坎坷终身。(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枕上作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
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注:孟博,即东汉人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
童子之色”。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从幽寂的环境写起,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又由此生发出深沉激烈的情感。B.首联写诗人夜不成寐,听到城楼上的更漏已经报过三更,照应了题目“枕上作”。C.颔联写穴鼠出行和邻犬夜行,以动衬静,直接描绘了诗人静夜不寐的情
景。D.颈联将“壮日”和“残年”相对,几十年的光阴跨度暗含了诗人的经历与心理的变化。15.从颈联和尾联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变化?【答案】14.C15.诗人早年像孟博一样有“澄清天下之志”,希望能够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羡慕黄初平“至500岁而有童子之色”
,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就产生了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归隐之心,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壮志难酬的愤激和无奈。【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直接描绘了诗人静夜不寐的情景”分析错误,颔联“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主要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诗人听到鼠出犬行等声音,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
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颈联中“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相对,感慨极深,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暗含诗人的心理变化。尾联看似超脱,实则是激愤之词,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悲痛。诗歌颈联和尾联,通过叙写壮年想报国而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转而要纵情山水,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愤激之
情。【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
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
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打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怀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
______。(2)《中庸》有云:“行远自弥,登尚自卑。”荀子《劝学》也说:“_________,________。”两者都是以行路为喻,阐释积少才可以成多的道理。(3)《琵琶行》总写琵琶女的演秦时,先用“
_________”校弦试音,但诗人却用“_________”来赞叹,一个“悄”字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感情的涌动。【答案】(1).人生如梦(2).一尊还酹江月(3).故不积跬步(4).无以至千里(5).转轴
拨弦三两声(6).未成曲调先有情【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尊、酹、跬、至、拨。【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
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
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
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020年4月24日,是我国的第五个“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航天事
业的新纪元。航天日的设立,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这是对几代航天人不懈追求航天梦的和致敬。50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东方红”奏响太空到“北斗”指路、“天宫”览胜、“墨子”传信、“嫦娥”问月,再到“天问一号”遥指火星,我国航天员,让航天科技以令人惊叹的速
度,不断刷新纪录,创造奇迹。从科研院所到试验基地,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到处留下了中国航天人艰苦创业的足迹,孕育形成的伟大航天精神已经深深进中国人血脉。中国航天何以取得如此成就?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之言令人深思:“被祖国需要是一种幸福。”确实,航天
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优势制度,也源于航天人把无数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崛起,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这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密码,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大力“航天精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不
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历史业绩,谱写新时代奋斗者的壮丽篇章。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奖励不负众望熔化弘扬B.褒奖不孚众望熔化发扬C.褒奖不负众望熔铸弘扬D.奖励不孚众望熔铸发扬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
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源于航天人把个人无数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B.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源于无数航天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C.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源于独特的优势制度,也源于航天人把无数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
的磅礴合力。D.航天事业能够取得成就的今天,源于独特的优势制度,也源于无数航天人把个人奋斗汇入时代洪流而凝聚起的磅礴合力。19.下列句子是航天员送给青少年的寄语,最不恰当的一句是A.千年梦圆于今朝,大火箭飞冲九霄。B.早有壮志献蓝天,投身航天美梦圆。C.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
“航空梦”添彩!D.深邃太空,奥秘无穷,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答案】17.C18.B19.A【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
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奖励”,给予荣誉或财物来鼓励。“褒奖”,表扬和奖励的意思。这里说的是航天日的设立,涉及不到财务鼓励,
应选“褒奖”。“不负众望”,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孚:信服。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语境是说航天人没有让大家失望,应选“不负众望”。“熔化”,固体吸收热量而变为液体的过程。晶体熔化过程中虽然不断吸收
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变为液体为止。“熔铸”,熔化并铸造。这里说的是航天精神融入血脉,应选“熔铸”。“弘扬”,发扬光大。“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发挥。这里是说“中国精神”,应选“弘扬”。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
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取得成就的今天”搭配不当,改为“取得今天的成就”,排除AD项;“无数”语序不当,应将其放
在“航天人”前面,排除AC项。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
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本题语境是“航天员送给青少年的寄语”,注意对象是“
青少年”。“千年梦圆于今朝,大火箭飞冲九霄”,“千年梦圆”“箭飞冲九霄”,这是祝贺火箭发射成功的,不适合“航天员送给青少年的寄语”的语境。故选A。20.下列是一些古装剧中的台词,每句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
加以修改。①来客祝贺朋友女儿出嫁时说:“小女不错,嫁个好人家呀。”②雷横一边接过晁盖送的银子一边说:“多谢大哥,我就笑纳了。”③“今日府上一叙,未见乃弟风采,甚是遗憾。”④出门送客,说了一句:“款待不周,还望海涵”
⑤“小姐能否告知家父何人?贵乡何处?【答案】①“小女”改为“令爱”;②“笑纳”改为“收下”;③“乃弟”改为“令弟”;④“款待”改为“招待”;⑤“家父”改为“令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要注意文体的得体和语体的得体,文体的得体要符合文体的特殊要求、注意书面语体
和口语语体的区分;语体得体要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对象,以及尊卑的关系。总之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语境,要求分清不同的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本题①句是祝贺朋友女儿出嫁的贺词,“小女”,对人称自己的女儿,是谦辞,不能用于称别人的女儿,应改为“令爱”。②句中“笑
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不能用于说自己,可改为“收下”。③句中“乃弟”,指你的弟弟,“令”有善美的意思,比“乃”有明显的褒扬赞美的含义,可以称呼对方的的亲属,结合“未见乃弟风采,甚是遗憾。”,可知应
改为改为“令弟”。句④是出门送客的礼貌用语,“款待”指亲切优厚地招待,用在待客方面礼节有点重,可改为“招待”。⑤句中“家父”,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这里是询问他人的话,应改为敬辞“令尊”。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
明另外两处问题。生活的压力,学习的困难困扰着我们每个人,这样,人就应该有永不畏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勇敢地挑战,就会获得最终的成功,而成功就在于谁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努力。自强者都能成功,“不自强者”
一定不能成功。既然理想的种子已经撒下,那么在汗水的浇灌和心血的培养下,我们将得到一定的收获。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都经历了种种非人的磨难。人惟有自忧自喜,不断自强,才能真正品味到生命的意义和充满活力的人生。①勇敢地挑战不一定就会获得最终的成功。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②自强者未必都能成功。(2).③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不一定都经历过种种非人的磨难。【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分析修改病句的能力和逻辑推断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材料,整体理解
把握材料的内容。审读句①,分析其病句类型。“只要勇敢地挑战,就会获得最终的成功”,前后分句之间推理不合逻辑,因为勇敢地挑战不一定就会获得最终的成功。以此类推,“自强者都能成功”和“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都经历了种种非人的磨难”都存在
同样不合逻辑的推理,因为自强者未必都能成功,历史上所有的成功者不一定都经历过种种非人的磨难。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屈原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
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有之,请自嗣同始!”詹天佑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钱学森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李兰娟说:“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从古至今,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波澜壮
阔的爱国史,一代代中华儿女各自用自己的方式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歌。时至今日,虽然大多数中华儿女血脉里流淌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基因,却也有些年轻人夸夸其谈,仅靠一个键盘爱国;有些人只想做主播、网红,坐拥千万粉丝;还有些人育目媚外,志
在移民;甚至有些人拒唱国歌,一心“去中国化”……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针对“今天,我们怎样爱国”这个问题,结合你的生涯规划,谈谈你的思考与认识,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高中生的爱国之道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们本次演讲的主题是“今天,我们怎样爱国”。很荣幸能与同龄人一起讨论我们高中生的爱国之道。依我之见,作为学生,
我们的爱国应做到以下三点:发自内心的身份认同,结合实际的艰苦奋斗,建设国家的职业选择。发自内心的身份认同。爱国不是夸夸其谈,爱国情怀并非喊几句口号,更非敲击键盘在网上发表似是而非的“爱国言论”。一个爱国者首先应该具有发自内心的身份认同,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这
个身份的存在就像阳光、空气、水的存在一样毋庸置疑;他一心希望国家发展强盛,人民生活安康。他为国之短板软助而悲鸣慨叹,他在国运多难时忧心如焚,他因国之号令而勇敢逆行。他以国事为己事,以国人为亲人,以国难为己难。正如李兰娟所言:“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在如今这个和平年代,爱国不意味着要如
谭嗣同般流血牺牲,而应是在认同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身份的前提下,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的安定繁荣奉献自己的力量。结合实际的艰苦奋斗。怎样将自己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建设国家的一份力量呢?我们需要结合实际,艰苦奋斗,为将来的事业奠基。我们的爱国也许达不到英雄们的轰轰烈烈,
但我们大部分人可以做到工匠般的倾心竭力、精雕细琢。我们唯有趁青春年华努力蓄势,才能在将来祖国需要之时,召之能来,来之能战。试问,新冠疫情的防控中,如果没有那么多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医护人员科学决策、科学治疗,国家没有这么一大批可用之才,我们怎么可能打赢这场艰苦的
疫情阻击战?作为学生,我们应不惧困难,刻苦磨砺自己,不断增长自己的学识,努力使自己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兼备的合格人才。只有积攒了足够实力,才能为将来投身国事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国家的职业选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经历学校教育之后,我们要想成为某一行业的专业人才,还需
要具体的工作实践。我们应为自己选择一份适合的职业,这样才能使爱国之情落到实处。不盲目追求当网红,因为当下许多人向往成为网红是以为网红光鲜亮丽,或是以为当网红很轻松,或是想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认识是很肤浅的,网红职业对国家发展建设的
意义毕竟有限。我们应充分考虑自己的长处和兴趣,结合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选择一份有意义的职业,这样才能自己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远。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并一起见证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腾飞吧!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作
文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种复合型材料作文,面对这类复合型材料作文,学生在审题的时候,不要纠结于细枝末节,要抓住材料的关键部分,抓住两类现象,形成对比,引人思考,今天我们该怎样爱国,为后面的情景设置作铺垫。本题考查的是对比型材料审读,对比的双方分别是,正面是对以上六位代表人物的总结,特征是爱国。反面
是列举了从轻到重的四类不爱国的现象。这正是命题人需要大家思考的地方,也是本次作文需要学生们思考写作的现实意义。爱国本来是自古以来弘扬的主旋律,但目前却存在这样的一些现象,值得学生思考。审题:材料第一部分,引用六句名言,从屈原到李兰娟院士,共同指向一个中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已成为流淌在中华儿女血脉里的精神基因。屈原话语体现爱国即“心存百姓,心忧天下”;曹植强调爱国要有“舍身赴国难”的勇气;谭嗣同表明爱国有时
需要舍生取义,不因循守旧,要锐意变革;詹天佑认为爱国是各出所学,为国家建设尽心尽力;钱学森强调各出所学的前提是要有一颗中国心,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李兰娟院士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与担当,不管在什么样的年纪,都要有为国出力的意识。材料第二部分,总括从古至今中华
儿女都在以特定的方式爱国,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然后进一步指出:今天的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去中国化”、空谈爱国、崇洋媚外的现象。写作任务和要求:“今天,我们怎样爱国”这是问题是核心,“今天”,指的是21世纪20年代,中国日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西方列强对我们越来越敌视
、排挤的这一段时间;“我们”指的是2000年后的这一代年青人;“爱国”,需要为国奋斗,为国付出,不存在选择空间;“怎样”,强调做什么不做什么,需要学生思考、权衡、选择。此外,题目明确提示“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给出自己的答案。写作时,需要注意下面几点:①爱国,能怎样做
,或者不能怎样做,都是可以的。②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和个人实际空谈爱国主义,命题实际上是希望学生认真思考:什么样的爱国主义,才能承载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神圣的使命。③把爱国主义放在全球格局里审视,与别国、或其他团体发生矛盾的时候,爱国就不应止于情感,而还应诉诸理性,不仅
诉诸语言,还应付诸行动。事实上,选择一个具体的对象来谈,更符合命题意图。④请注意任务要求是写作“演讲稿”,要符合演讲稿的文体和命题写作要求。参考立意:(1)愿得此身长报国;(2)此生无悔入华夏;(3)将爱国情怀融入血脉;(4)爱国教
育,永远是必修课;(5)时代车轮向前,爱国初心不变;(6)爱国情,与时俱进;(7)爱国是一首奋斗的歌;(8)爱国是我们的精神基因;(9)爱国,从做好本职开始;(10)爱国情怀的正确打开方式;(11)在大时代中激荡爱国情怀;(12)以实际行动诠释爱国情怀;(13)山河已无恙吾辈
当自强。参考素材:(1)21世纪20年代,这是中国日渐强盛,正在崛起的时代,同时也面临中国崛起遭遇了西方国家的抵制的现状。关键技术的封锁,贸易摩擦的增加,包括华为在内的“5G”技术遭遇封杀。面对国际风云变化的今天,我们该怎样爱国?青年学生未来的
职业规划中,不得不考虑“自主创新”“民族品牌的增强”等问题。(2)今天,我们仍然带着口罩上学,学生不得不考虑疫情对国家的影响。全球正经受疫情的严峻考验,在国际上对华的不和谐不友好声音增加。这背后有很多值得学生们去探究的原因,基于此,我们该怎样爱国?青年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中,可以规划为
“讲好中国故事”,有的学生选择做翻译,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有的学生选择从事外交行业,把中国的发展经验分享出去。(3)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乡村振兴的发展之年。基层的天地大有可为,青年学生立足基层,选择做大学生村官,为国家均衡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做出贡献
,这也是爱国的体现。(4)今年,是广大高三学子的高考年。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专业的选择问题,如何处理好个人兴趣爱好与国家发展需要,这也是爱国的体现。当然,学生也还可以结合时代的发展谈其他方面。结构示例:《高中生的爱国之道》,演讲稿。开篇亮明演讲的主题是“今天,我们怎样爱国”。正文部
分围绕高中生如何爱国,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发自内心的身份认同;结合实际的艰苦奋斗;建设国家的职业选择。分析论证联系现实,紧扣自身实际。结尾发出呼吁:让我们共同努力,并一起见证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的腾飞吧!【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
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
,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
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
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