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威远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2.59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bc939a068929d11b857f34b912669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威远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16题,48分)下左图为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某地,该地山势险峻,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
(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要素与该地易发山洪的关联度最低的是()A.坡面朝向B.坡度大小C.年降水总量D.降水集中度2.关于该地早期a、b、c、d四处民居,说法正确的是()A.a处位于缓坡向阳,距河
流近B.b处的地势最平坦,利于劳作C.c处位于河流上游,交通不便D.d处地势高峻崎岖,有利农业3.“宅高田低”是村落的常见格局,而该地“田高宅低”,此处布局农田的主要目的()①获得林区落叶肥田②避开河流洪水③拦截坡面
径流④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1.C2.A3.D【解析】【1题详解】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具有突发性。该地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河谷坡面朝向东南,利于夏季风的深
入抬升,使该地夏季多暴雨,容易引发山洪,A相关,不合题意;读图可知,山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地表径流汇集快,更容易引起山洪,BD相关,不合题意;而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年降
水总量并不大,C相关性小,C符合题意。故选C。【2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a地处位于阳坡,结合等高线可知该地坡度较缓,距离河流近,A正确;b处等高线并不是最稀疏的,故地势最平坦处不是b,B错误;c处位于图示河流下游,C错误
;d地势较高,离河流较远,不适合耕作,不利于农业,D错误。故选A。【3题详解】该地形成“山一林一田一村一水”空间格局,田地布局在林与村中间,林区落叶落到农田区域数量有限,增加肥力不多,且农田可人工增加
土壤肥力,①错;从材料可知,该地洪水主要为山洪,该布局模式,没有脱离洪水影响区,②错;该布局通过平整土地和农作物拦截未被林地截留的坡面径流,③对;减缓坡面径流的流速后,增加下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④对。③④正确,故选D。【点
睛】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山洪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一般分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通过提高防洪标准、调整人类活动方式、增强山区群
众防灾避灾意识,可以达到减少山洪灾害发生频率或减轻其危害的目的。在山洪防治规划中,近期宜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为主,远期以植物措施为主。苋菜,茎叶可作为蔬菜食用,叶色丰富,主要供观赏。根、果实等可入药,有明
目、利湿、袪寒热的功效。苋菜喜温暖,较耐热,生长适温23℃~27℃,20℃以下生长缓慢。要求土壤湿润,但不耐涝。下图为我国长江中下游某区域等高线及等潜水位示意图,图示区域有一条大型河流流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表述,正确的是()A.①地潜水流动速度最快B.②地潜水由西北
流向东南C.③地看不见观景台D.④地潜水埋藏深度可能为4米5.图中四地最适合种植苋菜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答案】4.C5.B【解析】的【4题详解】读图可知,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动速度越快。①②③④四地中,②地等潜水位线最
密集,所以②地潜水流动速度最快,故A错。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所以②地潜水由东北流向西南,故B错。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可以判断出,观景台到③地之间有一个山脊存在,所以③地看不见观景台,故C正确。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
的”原则,得知④地海拔高度为563-564米,④地潜水海拔高度为561-562米,根据“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高度-潜水海拔高度”,得知潜水埋藏深度为1-3米,所以D错误。故选C。【5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地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故A错
。③地、④地潜水埋藏较深,土壤湿润程度不好,所以C、D错。②地在562米潜水位线上,海拔高度接近562米,所以潜水埋藏较浅;②地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形比较平坦,位于山脊的南坡,土壤湿润但不易洪涝,便于耕作;②地位于山脊的南坡,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比较
温暖,最适合种植苋菜。所以B正确。故选B。【点睛】等潜水位线判读技巧:1、等潜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动速度越快;等潜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动速度越慢。2、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高度-潜水海拔
高度。3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中国科研团队根据古高度和地球深部动力学等证据,恢复了青藏高原不同地体(山脉、板块等)约7000万年以来的隆升历史(左图);右图示意青藏高原隆升某阶段。完成下面小题。6.近7000万年以来青藏高原地区
()A.同时隆升B.水平隆升C.差异隆升D.波动隆升7.现代的青藏高原基本形成的时间大约距今()A.4000万年B.3000万年C.2000万年D.1000万年8.分水岭所区域隆升前曾经沙漠广布,推测该区域当时()A.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B.山脉阻挡水汽,气
候干旱C.海拔高,形成高寒的气候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答案】6.C7.C8.D【解析】【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冈底斯山、中央谷地、喜马拉雅山海拔有明显提高,但提高的高度和时间点并不相同,说明青藏地区虽隆升为主,但隆升差异较大,各地并不相同,C正确,排除A
BD选项。故选C。7题详解】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形成,其板块边缘附近形成喜马拉雅山,其现代的青藏高原基本形成的时间与喜马拉雅山隆起时间有关。从青藏高原不同地体约7000万年以来的隆升历史图中可以看到,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
挤压影响,喜马拉雅山隆起,其隆起最快的时间发生在距今2000万年前,在大约距今2000万年后,其隆起速度明显减慢,故现代的青藏高原基本形成的时间大约距今2000万年,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8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到,在青藏高原未隆起之前,分水
岭距离海洋(印度洋)较近,并非深居内陆,A错误;结合7000万年以来的隆升历史分析,分水岭至沿海地区之间并未有较高山脉阻挡,B错误;高寒并不一定形成沙漠景观,C错误;分水岭所在纬度大致位于30°N附近,在青藏高原未隆起前,该
地季风还未形成,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明显,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导致此纬度附近多沙漠分布,D正确。故选D。【点睛】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形成。地质学上把高原崛起这段时间的地质构造运动称为喜马拉雅运动
。2024年6月9-15日,形成于西北的气团持续向东移动,并受强大稳定的大陆暖高压脊控制,以冀、鲁、豫为中心的高温地区迅速发展并波及京、津等地。下图示意此次高温天气主要影响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在【9.此时,造成石家庄和太原气温差异的主要
影响因素是()A.海陆分布B.人类活动C.地形地貌D.纬度位置10.图示高温地区气团性质及风力()A.暖湿强B.暖湿弱C.暖干强D.暖干弱11.该轮高温天气()A.利于华北地区小麦收获B.延长农作物生长周期C.导致低洼地区淋盐明显D.增加沙尘暴发生频率【答案】
9.C10.D11.A【解析】【9题详解】太原地处太行山以西高原盆地中,海拔较高,地形相对封闭,气温变化较慢,受此次西北暖干气团的影响小,而石家庄位于太行山以东的平原地区,海拔较低,地形有利于焚风效应的形成,夏季气温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受此次西北暖干气团的
影响大,C正确;石家庄与太原均处于内陆地区,A错误;均为省会城市,人类活动强度大,B错误;纬度差异小,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由材料可知,2024年6月9-15日,形成于西北的气团持续向东移动,并受强大稳定的大陆暖高压脊控制,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高温地区气团性质为暖干,空气
的对流运动弱,大气层结稳定,风力较弱,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高温天气能够加速农作物的生长,利于华北地区小麦收获,A正确;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B错误;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导致低洼地区返盐明显,C错误;下沉气流不会增加沙尘暴发
生频率,D错误。故选A。【点睛】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在同一气团中,的各地气象要素的重点分布几乎相同,天气现象也大致一样。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千公里,垂直高度可达几
公里到十几公里,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气团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按气团的热力性质不同,划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第二种是按气团的湿度特征的差异,划分为干气团和湿气团,第三种是按气团的发源地,常分为北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赤道气团。香榭丽舍大街是法国巴黎市中轴线,该中轴线从巴
黎市标志性建筑凯旋门正下方穿过,下图示意某年8月11日凯旋门日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推测香榭丽舍大街走向大致为()A.东北-西南B.西北-东南C.东-西D.南-北13.下一次能拍摄到该景观的北京时间可能为()A.5月3日3时B.5月3日19时C.11月4日3时D.11月
4日19时【答案】12B13.A【解析】【12题详解】8月1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香榭丽舍大街的日出方向为东北,日落方向为西北,由材料可知,该图为凯旋门日落景观,日落方位为西北,大街的走向与日落方
向一致,可判断出香榭丽舍大街走向大致为西北-东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下一次能拍摄到该景观的时间与夏至日(6月22日)对称分布,8月11日距离6月22日时间间隔为50天,6月22日日期往前推50天为5月2日,巴黎的纬度较高,8月11
日的日落当地时间约为20时,下一次能拍摄到该景观的巴黎时间为5月2日20时,北京时间(东八区)比巴黎时间(东一区)早7个小时,北京时间为5月3日3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
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都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时,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易北河(下图)上游位于捷克境内,中下游流经德国东北部平原洼地,流域人口两千多万,是欧洲人均水资源供给量
较低的地区之一。堤防是德国境内易北河的一大特点,堤防裁弯取直使河流缩短了60千米。1990年后,因生态环境质量日益下降,促使两国广泛开展流域协作,成为流域国际协作的范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德国通过修建堤防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可
能会()A.提高洪水蓄积能力B.增加河流水量供应C.减小流域滞洪面积D.降低旱季灾害威胁15.为有效提高捷克参与易北河治理的积极性,德国可以()A.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B.对其进行生态补偿C.开展环境保护的
宣传D.利用法律解决争端16.在易北河综合整治过程中,捷克可以()①开展河流水库养殖②实施水土保持工程③建设地下引水管网④大力发展节水产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4.C15.B16.D【解析】【14题详解】裁弯取直是通过修建堤防使河道
变直,从而缩短河流长度,使河流的流速加快,洪水更快地通过河道,减小流域滞洪面积,C正确。裁弯取直使得洪水在河流中的蓄积能力减弱,A错;不会直接影响河流水量供应和旱季灾害威胁,BD错。故选C。【15题详解】生态补偿是指通过经济手段补偿因环境保护而受到损失的利益相关方,捷克位于易北河的上游,通过对其
进行生态补偿,可以有效提高捷克参与易北河治理的积极性,B正确。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和利用法律解决争端虽然也有帮助,但直接的经济补偿更能激励捷克的积极性,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捷克位于易北河的上游,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和大力发展节水产业,有助于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和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易北河综合整治的效益提高,②④正确。开展河流水库养殖会加大水域污染,建设地下引水管网会减少下游水量,①②错。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
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具体内容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水产、旅游和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在河流的不同河段,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侧重点不同。一般情况下,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开发内河航运。第Ⅱ卷(综合题
)二、综合题(3大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墨西哥被誉为“玉米的故乡”、“仙人掌的国度”。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带“大草帽”,这种大草帽最突出的特征是帽檐特别宽,用水草、麦秸、竹篾或棕绳等物编织而成,它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
风土人情,折射出墨西哥人的性格特征。下图示意墨西哥地形及大草帽。(1)简述墨西哥的地理位置特征。(2)描述墨西哥的地形特点。(3)说出墨西哥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析大草帽成为墨西哥农民日常生
产生活必备用品的原因。【答案】(1)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或中美地峡西北部;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东临墨西哥湾,西濒太平洋,北接美国,南连危地马拉。(2)以山地高原为主,沿海平原面积小;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四周
低;地势起伏较大;(南部地区)有火山分布。(3)分布特点:分布不均;沿海少,内陆多;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地区);原因:纬度低,沿海低地气候湿热,高原地区气候凉爽。(4)海拔高,晴天多、光照强,戴大草帽可
以防晒;雨季降水丰富,帽檐宽,便于挡雨;纬度低、气温高,草帽通风散热性好;当地草类资源丰富,便于就地取材;制作成本低,价格便宜。【解析】【分析】本题以墨西哥自然和人文环境为材料,涉及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
点、城市分布的影响因素、地域文化与地域差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培养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地理位置特征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角度分析,墨西哥20°N~3
0°N,故位于北半球、90°W~110°W,为西半球,从海陆位置与纬度位置看,墨西哥地处北美洲南部或中美地峡西北部;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东临墨西哥湾,西濒太平洋,北接美国,南连危地马拉。【小问2详解】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该地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沿海平原面积小;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由于
处在板块边界,故多火山。【小问3详解】从海陆位置来看,墨西哥城市在沿海地区相对较少,其中部内陆城市相对较多;从地形角度来看,在山地高原之上,城市分布相对较多,沿海平原地区数量较少。主要原因:墨西哥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
强烈,气候相对较为炎热,而沿海地区受海洋水汽影响显著,气候更加湿热,不适宜大规模建城;而高原山地地区,由于海拔较高,气候更偏向于凉爽,适宜大规模建城。【小问4详解】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到大草帽其帽盖面积较大,而墨西哥其主要人口多分布
在高原山地之上,海拔高的地区,大气较为稀薄,晴天多,光照较为强烈,大草帽可以起到防晒的作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其帽檐较宽,其编织物产生的孔隙较小,而墨西哥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雨季降水较为丰富,其较小的孔隙和较宽的帽檐便于避雨。大草帽其中部向上突出,有较高的空间,墨西哥
纬度相对较低,全年气温较为炎热,草帽的孔隙和向上突出的空间可以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从材料可知,大草帽主要是由水草、麦秆等编织而成,受赤道低压及信风带的影响,草原气候面积较大,该地草类资源较为丰富,其大草
帽的取材来源较为广泛。由于大草帽的原料来源较为广泛,且其编织难度相对较小,制作成本较低,价格低廉,使得在当地普及程度较高,成为墨西哥农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必备用品。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碇步桥是桥梁的原始形态之一,学术上称堤梁桥,因其形状酷似琴键,故人名为“琴桥”,是偏远丘陵地区河
道上最原始的过河方式,多见于我国浙江、福建丘陵地区。碇步桥是由用大小砾石或雕琢较整齐的花岗岩条石放在水中筑起石磴,连接后形成的堤梁式石桥,由高低两级组成,一般桥长约几十米到数百米不等。现在,浙闽丘陵地区保留下来的碇步桥多为明清时期修建,其交通功能地位显著下降,数量减少,已列为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图为我国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仕阳镇所在地区地形图及东溪碇步桥景观图。(1)分析明清时期仕阳镇碇步桥选择在该镇中西部河面的主要原因。(2)简述明清时期仕阳镇所在的东溪河段上没有修建木架桥的理由。
(3)简述现在浙闽丘陵地区河流上的碇步桥交通功能地位下降和数量减少的原因。【答案】(1)该镇中西部河面南北村落规模大,两岸居民和商客流量大;该镇中西部河面宽阔,水流缓,水位浅;(2)仕阳镇所在河段河面宽阔,大跨度木架桥搭建难度
大;该镇地处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夏季多暴雨、台风,木架桥抗洪抗台风能力差;木架桥所用木材在风吹日晒下易腐烂、易着火,且易受白蚁蛀蚀,稳定安全性降低等。(3)随着现代桥梁建筑技术的提高,钢筋混凝土桥梁不断增多;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稳定、跨度大、通行量大;碇步桥面离河面近,易受洪水
淹没,通行安全性能低;碇步桥宽度小,通行量小,无法通过车辆,难以满足现在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等。【解析】【分析】该题以碇步桥为材料,涉及交通线路的布局,考查学生根据材料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明清时期仕阳镇碇步桥选择在该镇中西部河面的主要原因应主要从居民客商流
量、抗自然灾害能力、水位流速区域差异对比三个角度分析。根据仕阳镇所在地区地形图可以看出,该镇中西部河面南北村落规模大,两岸居民和商客流量大,对碇步桥的需求更高;根据图中等高线可知,西部河面宽阔,等高线稀疏,坡度小,
水流缓,水位浅,碇步桥在此建设更安全。【小问2详解】明清时期仕阳镇所在的东溪河段上没有修建木架桥的理由应主要从河面对修建桥梁难度、抗洪台风能力、安全稳定性等方面说明。明清时期建桥技术还不成熟,仕阳镇所在河段河面宽阔,大跨度木架桥技术有限,搭建难度大;根据材料,该地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该镇地处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夏季多暴雨、台风,木架桥抗洪抗台风能力差;木架桥所用木材由于所用木材在风吹日晒下易腐烂、易着火,且易受白蚁蛀蚀,会造成稳定安全性降低,威胁行人安全。【小问3详解】现在浙闽丘陵地区河流上的碇步桥交通功能
地位下降的原因应主要从桥梁建筑技术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碇步桥的缺点、交通运输需求等方面说明。根据图示,碇步桥和现代桥梁距离较近,随着现代桥梁建筑技术的提高,现代钢筋混凝土桥梁不断增多;钢筋混凝土桥
梁结构稳定、安全性好,跨度大,方便更多行人和货物的通过;碇步桥面离河面近,在夏季暴雨季节,易受洪水淹没,通行安全性能低;碇步桥宽度小,不方便更多行人和货物的通过,尤其不能满足现在大型车辆和货物的运势,难以满足现在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等。19.阅读图文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可以用货币形式体现。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积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其中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的两倍多。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它各项服务价
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祁连山地区的冰川消退显著且区域差异大;不考虑物价因素,近年来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1)根据上述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推测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
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分析祁连山冰川对当地气温的调节作用。(3)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试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答案】(1)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
成片;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小、分散破碎。(2)冰川反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冰川消融吸收热量,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3)东部地区海拔较低,冰川面积较小,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退缩率较高,造
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解析】【分析】本题以祁连山冰川的图文信息为材料,涉及影响冰川分布的因素、冰川的生态价值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图文信息和地理常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题意表明,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应根据冰川面
积大小及分布状况进行推测。图中显示,蔬勒河流域冰川面积大,冰川呈片分布,而材料信息表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由此推测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成片;图中显示,北大
河流域冰川面积小,冰川呈碎片化分布,由此推测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面积小、分散破碎。(2)本题审题关键是注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一信息,由此推断,冰川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应向降低气温方面进行分析。冰川表面的镜面效应,对太阳辐
射反射强,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弱,从而减少地面辐射,使得气温降低,缓解气候变暖;升温过程中,冰川消融大量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3)根据材料信息表明,冰川服务价值减幅与冰川面积变幅密切相关。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
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转换一下就是,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面积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这样再分析自然原因就相对简单了。图中显示,东部地区冰川面积较小,则平均海拔较低,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容易退缩,加上基数(冰川面积)小,因
此退缩率较高,从而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