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2)页,88.75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b76424c15b64d14107679df8ffcd8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学校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单选题。(2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主要模式表现为“融汇”和“辐射”的双重格局。中原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
处周边众多邦国的包围之中,如同在花瓣的中心,能够博采周围各个区域的文化成就而加以融合发展。由此可知早期文明起源的特点为()A.多元一体B.多元并存C.众星拱月D.民族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文明起
源时期(中国)。根据材料“花瓣的中心”,可知各地区以中原为中心在融合发展,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分布广泛,多元一体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多元一体,“多元并存”以偏概全,排除B项;中华文明是相互影响的
,众星拱月说法错误,排除C项;早期文明起源特点为多元起源,即多民族,排除D项。故选A项。2.良渚社会最重要的礼器,例如玉器、象牙器等,几乎都装饰了神人兽面纹图像,以及见于玉琮、玉璧的各种鸟纹。目前学界大都认为,这些神人兽
面、鸟立阶梯状纹饰与日神崇拜有关。良渚文明体现了()A.中华五千年实证B.盲目的自然神崇拜C.私有制开始萌芽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新
石器时代(中国)。据题干可知,从良渚文化中出土的玉礼器和神人兽面纹图供统治者享用,可以看出神权与王权或权贵阶层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此对人民进行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良渚社会的权贵阶层与神权的结合,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论过于宽泛,排除A项;“盲目”说法
错误,自然神崇拜是当时社会生产力落后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排除B项;“开始”说法错误,良渚社会已经出现了私有制,排除C项。故选D项。3.甲骨文中有许多卜辞占卜是否“受年”,即卜问谷物收成如何,是否能获得丰收,还有很多
是卜问是否“有雨”。表明当时()A.农业生产效率低下B.农业生产受到重视C.君权神授思想盛行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商朝时期。根
据材料“即卜问谷物收成如何,是否能获得丰收,还有很多是卜问是否‘有雨’”可知,题干内容与农业密切相关,说明当时农业是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信息,排除A项;君权神授是古代以宗教
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种做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无法判断自然灾害的发生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4.目前关于夏朝的情况主要从文献记载中了解,一些记载还带有传说性质。但经考古学家研究发现,二里头遗址对应于古代
文献记载的夏代后期到商代初年,是探索夏文化的关键性遗址。这主要反映了()A.先秦文献记载没有可靠性B.出土文献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与文献互证的必要性D.考古遗址研究的重要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夏朝。据题干可知,二里头遗
址发现的文物,与文献史料记载对应,进行互证,故C项正确;先秦文献记载有一定可靠性,排除A项;出土文献指从地下发现的古代文献资料,但不足以概括二里头遗址的出土文物,排除B项;考古遗址研究仅突出材料的一方
面,没有全面概括材料突出“二重证据法”,排除D项。故选C项。5.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意见。国人对待国家大事也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如果在位的人没有能力,国人就有权力将他赶下台。这说明商周时期()A.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B.人民群众是国家权
力的主体C.社会舆论决定着君主的决策D.君主没有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材料反映了商周时期君主和王室重臣重视国人的舆论,甚至
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干的预朝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了原始社会氏族首领重视氏族成员意见的形式在商周时期依然发挥着作用,体现了原始民主遗存制约君主权力,A项正确;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是在现代中国,排除B项;社会舆论可以影响君主的决策
,但“决定”一词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重民思想,君主即使拥有权力也要重视民意,排除D项。故选A项。6.商朝的疆土分为内服和外服,外服散布着许多商的部落和部族,他们只是间接地接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这表明了商朝的政治制度()A.是一种等级严密的控
制关系B.是一种基于神权的控制关系C.是一种基于血缘的分封关系D.是一种较为松散的臣服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只是间接地接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可知,臣服于商族的部族,大都是迫于武力征服才承认商王的中心地位,臣服只是在商王强大的
军事征服下才结成的一种臣属关系。这种臣服关系的维持,是以中央力量的强弱为转移的,因此,商朝的内外服制度是一种较为松散的臣服关系,D项正确;内外服制度中的控制关系并不严密,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神权,排除B项;周朝实行一种基于血缘
的分封关系,商朝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7.西周分封,把不同的姓族集团混合派遣到各地建国,移民队伍深入各地统治当地族群,经漫长融合相互了解,逐渐成为地域性的族群,取代了传统的氏族群体。据此可知,分封制度()A.削弱了
周天子的统治B.强化了异姓的血缘联系C.为诸侯叛乱埋下隐患D.具有同化异族的潜在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
制度通过移民的方式,使移民集团与当地族群交流交融,因而可以具备同化异族的潜在功能,D项正确;分封制度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统治,排除A项;交流交往增加无法体现血缘联系,排除B项;材料显示的是分封制的积极影响不是消极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8.周朝利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组织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确立了一套比商代更加系统的宗法制,官吏和各级行政机构的选择采用“任人唯亲”的原则,完全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据此可知宗法制的目的()A.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B.强化家国一体的观念C.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度
D.与分封制度相互协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宗法制通过血缘亲疏来确立关系,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
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A项正确;强化了家国一体的观念是宗法制的作用,排除B项;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内容,排除C项;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排除D项。故选A项。9.《尚书》中
记载:“安则民惠,黎民怀之。”“惠者,爱也。”这句话反映出()A.儒家仁爱B.民本思想C.自由平等D.主权在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材料的意思为:使民众安心,就要给民众以恩惠,这样自然会得到民众拥护。属于民本思想,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本思想,与仁爱思想无关,排除A项;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属于近代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排除C
D项。故选B项。10.井田制由原始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发展演变而来,其基本特点是实际耕作者对土地无所有权,而只有使用权。土地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定期平均分配。关于井田制说法错误的是()A.性质为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
.周王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C.有组织的集体生产劳动D.土地可以流通买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所学可知,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
国有制度,土地不可以流通买卖,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项正确。井田制下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代表的是少数人利益,属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周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B项;井田制下是有组织的集体耕作,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1.“礼”主要强调“异”,“乐”主要强调“同”。在西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可混淆,尊卑贵贱,长幼亲疏,这是“礼”所重视的;而社会和谐又需要同类感,使万众一心,君臣和睦,
这是“乐”所重视的。礼乐相合起到的主要作用是()A.规范社会秩序B.强化社会等级C.培养高雅情操D.营造和谐氛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礼乐制主要从形式上规范什么是正确的社会举止,根据材料“万众一心,君臣和睦”,可以看出礼乐制在规范社会秩序,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
A项正确;强化社会等级没有体现“乐”的作用,排除B项;培养情操和营造氛围都不是礼乐制的主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是规范社会秩序,排除CD项。故选A项。12.春秋时期较之西周,公社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大大增加,乃至于多开私田并隐
匿其收入,与此同时耕作“公田”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下降,以至公田荒芜不治。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管理松弛B.井田制度瓦解C.铁犁牛耕出现D.生产关系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
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材料讲述的是井田制瓦解的过程,农民在“私田”上兴趣增加,主要是生产工具的进步。究其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提高,C项正确;公田管理松弛是
表现,非原因,排除A项;井田制瓦解,生产关系变化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BD项。故选C项。13.东周第二代天子恒王在位时,周王室与同姓诸侯郑国矛盾激化,导致了一场战争,结果王室军队大败,恒王中箭负伤。此事件反映的现象是()A.礼崩乐坏B.王室衰微C.诸侯争霸D.天下共主【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周时期的中国。通过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矛盾,可看出春秋时期政治的变化,即王室衰微,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王室衰微,与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及天下共主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4.射礼是中华礼仪文
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到了东周时期,射礼并没有严格按照西周时期执行,更多关注娱乐享乐功能。这反映了()A.贵族生活安逸B.礼乐制度的松弛C.宗法制度的瓦解D.社会秩序的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的空是:东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西周到东周礼乐制度的形式和意义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礼乐制度松弛,B项正确;射礼到东周只是多关注享乐,并不能说明贵族生活安逸,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宗法血
缘关系,排除C项;东周时期社会动乱,诸侯割据,排除D项。故选B项。1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这句话表现的是()A.墨子的非攻思想B.庄子的宇宙观C.孔子的仁爱思想D.老
子的辩证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春秋时期。根据材料“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可知,题干意思为有与无互相生成,
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互体现,高与下相互出入,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跟随。该句出自《道德经》,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思想,D项正确;“非攻”是墨学的重要范畴,是墨子军事思想的集中体现,排除A项;庄子认为宇宙没有边界,不见首尾,“出无本,入无窍”,排除B项;孔子的“
仁爱”思想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有差别的爱,是有先后等级顺序的,是由“爱亲”到“爱人”,最后才到“泛爱众”。它要求按照宗法等级秩序,即尊卑、贵贱、亲疏的关系去爱人。排除C项。故选D项。16.发祥于东夷地区的商族后
裔,却刻意强调其祖先发祥及殷商立国的地域均为“禹绩”。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鲁国所在“少睥之墟”的东夷地区,还是晋国所在“夏墟”的戎狄地区,都已成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这表明()A.天下一统格局形成B.华夷文化冲突消失C.华夏认同观念发展D.礼乐制度完全崩溃【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时空范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晋、鲁地区。根据材料信息,发源于其他地区的商族后裔也称自己为“禹绩”,到春秋战国,东夷戎狄地区也成为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可看出华夏认同观念在发展
,C项正确;天下一统的格局开始形成于秦朝,排除A项;华夷狄冲突只是减弱,并没有消失,排除B项;“完全崩溃”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7.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此举改变了汉人长久以来盛行的宽袍大袖服饰,学习胡服的紧身窄
袖、长裤、革靴,这样的装扮既保暖又方便,同时还有利于进行户外活动。材料意在突出赵武灵王的改革()A.推动了民族融合B.强大了军事武装C.促进了中原统一D.迎合了百姓所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推动汉服向胡服学习,体现民族之间交流交融,A项正确。军事武装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推动中原统一无法直接判断,排除C项;迎合百姓需求不是材料主要旨意,排除D项。故选A项。18.商鞅在变法中曾颁布一项奖励耕织
法令,“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体现了商鞅变法哪项内容()A.废除井田B.奖励军功C.重视商业D.重农抑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材料
中“举以为收孥”的意思是,悉数把事末利及怠贫之人和他们的妻子儿女没收以为官中的奴隶;从事商贾之业是末业,而农桑耕织才是本业,体现了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土地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奖励军功,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抑制商业,排除C项。故选D项。19.魏惠王问孟子“天下恶乎定
”,孟子的回答是“定于一”。成书于战国末的《吕氏春秋》认为“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兼并战争带来深重灾难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C.战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动D.完成统一需要
漫长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战国末期,经过激烈的社会变革,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思想上的统一,百姓也
因为动乱而呼唤统一,因此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项正确;材料表明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表明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表明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未体现完成统一需要漫长阶段,排除D项。
故选B项。20.根据示意图,可知秦朝()的A.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地位B.消除了地方叛乱的隐患C.形成完善的基层治理体系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通过图片可以看出郡县制下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项正确;材料仅展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没有展现贵族的特权,排除A项;B项“消除了”过于绝对,排除B项;C项“完善”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21.秦朝推行三公九
卿制度,九卿中的少府其职掌主要分两方面:其一负责征课山海池泽之税和收藏地方贡献,以备宫廷之用;其二负责宫廷所有衣食起居、游猎玩好等需要。体现出的政治特色是()A.家国同治B.等级森严C.宗法制度D.职责分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
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少府既管理国家事务,又负责皇帝宫廷事务,体现出家与国同治,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国同治,与等级森严、宗法制度及职责分明的说法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22.在阴阳家的“五德终
始说”中,水德在数字上与“六”对应,秦始皇尽量按照“水德”设计王朝制度。在使用数目时尽可能“以六为名”,如车用六马,轿宽六尺。这些做法旨在()A.体现皇帝独尊地位B.宣传阴阳五行学说C.宣扬统治的合法性D.维护中央集权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
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借用“五德终始说”,以天命为依据,帝王据此支撑自己统治的合法性,C项正确;皇帝独尊是独自享有特权,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宣传
阴阳五行学说不是目的,排除B项;中央集权是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3.秦代法律将官吏断狱责任分为三种情况。凡断狱时故意从重或从轻判刑的,称为“不直”;应当判有罪而故意不判,或故意减轻案情,使之够不上判刑标准的,称为“纵囚”;因过失而出入人罪
的,称为“失刑”。由此可见秦朝()A.严刑酷法B.司法公正C.法不阿贵D.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秦朝中国。“不直”、“纵囚”、“失刑”都是官吏在断狱时出现的不公平情况,划定这三种责任其实是在维护司法公正,B
项正确;严刑酷法指的是刑罚的实施,非官吏的判决,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排除C项;秦朝还没有真正做到人人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24.里耶秦简目前整理公布了24枚户籍登记档案简牍,每
枚木牍登记一户家庭,木牍分栏、分项登记每户的资料,如人口的所在地、家庭身份、出生地区、爵位、姓名等信息。秦简的记载()A.不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C.是政府掌握民力的重要途径D.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秦朝中国。里耶秦简里记载了详细的户籍档案,便于朝廷对基层百姓的了解,从而掌握民力,C项正确;政府对户籍的记载与整顿有利于增加赋税收入,排除A项;影
响地方行政效率的主要是地方官制、地方行政体系、地方官员素质等,与户籍登记档案关系不大,排除B项;户籍管理主要是限制人口的跨地域而非跨阶层流动,排除D项。故选C项。25.秦朝人民控诉修长城所带来的灾难,流传着“生男慎勿举,生女
哺用,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的歌谣,百姓还直接咒骂秦始皇:“阿房阿房,亡始皇。”材料反映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A.骄奢淫逸B.违背先王之道C.刑罚酷虐D.阶级矛盾激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通过材料中的控诉看出人民承担不了繁重徭役,秦始皇的暴政加重了阶级矛盾,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徭役的繁重,且长城的修建并不属于骄奢淫逸,排除的A项;材料体现的是繁荣的徭役带来灾难
,并非严刑酷法带来的灾难,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秦始皇的暴政,非违背先王之道,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人民对繁重徭役的不满,但没有体现阶级矛盾激化的农民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人小国寡民僻居西部,面
对东部的广土众民,不能不设计一套统治机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制度。这一封建制度,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
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等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经过西周的封建体制,中国经历了为时数百年的文化融合过程。——许倬云《万古江河》材料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出现过应否置郡的争论。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
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於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後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
也。置诸侯不便。”——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
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傅乐成《中国通史·秦汉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封制度与郡县制度不同点。(3)根据上述
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提炼观点,谈谈你对秦朝统一意义的理解。(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1)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各地区逐步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朝开发边远地区,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扩大
了周文化的影响力,密切了同周边各民族的关系。(2)不同:第一,传承制度不同。分封制受封的贵族是世袭的;郡县制的官员是上级任命的,不能世袭。第二,与中央的关系不同。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郡县制下的各郡县要绝对服从中央的管理。第三,职责范围不同。分封制的贵
族对封地的土地和人口有统治权;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等官员在各地只有的行政管理权。第四,历史作用不同。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容易导致王侯割据势力的形成。郡县制下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3)观点:秦朝完成统一使“中国”有了具体的表现。
论证: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
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总结: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真正为华夏打下了坚实
的根基。【解析】【小问1详解】作用: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中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通过分封制可以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根据材料一中的“一是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
,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二是笼络不同文化的族群,寻求合作”可知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各地区逐步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根据材料一中的“经过西周的封建体制,中国经历了为时数百年的文化融合过程”可知分封制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力
,密切了同周边各民族的关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朝对边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全国经济的发展。【小问2详解】不同:本题是比较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分封子弟与亲戚,在紧要的地点戍守,彼此援助,构成一个庞大的控制网络”和材料二“今海内赖陛下神
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受封的贵族是世袭的;郡县制的官员是上级任命的,不能世袭;根据所学知识,两者与中央的关系存在不同,郡县制下的各郡县要绝对服从中央的管理,但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则具有独立性;根
据所学知识,郡县长官对所统治区域只有行政管辖权,而分封制下的诸侯王则有封地的统治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封制极易造成分裂割据,而郡县制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小问3详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
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