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历史 含答案.docx,共(8)页,97.11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b4f0a0d1773910261551ef8efea043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2022届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021年12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非
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保持答卷清洁、完整。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行保管,以备评讲)。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1.右图所示是出土于江苏丹阳的西周时期青铜凤纹尊。此尊华丽精美,充满高雅神秘之气。青铜尊的动物纹饰,既具有中原的粗犷豪迈之风,又融入了吴地的文化特色。这说明A.西周秉承商代神权统治理念B.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的特征C.江南冶铸技术处于领先地位D.
早期青铜铸造追求自然之美2.汉代丞相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主管郡国“上计”(汇报当年的政绩)和考课,并奏行赏罚。然而,汉武帝时却有皇帝亲自接受“上计”的情形。这反映出A.汉武帝践行隆礼重法B.丞相失去了尊贵的地位C.君主的权力大为加强D.王国问题得到基本解决3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后期全国兴修水利工程80余处,其中南方有70余处,仅江南一道就有50余处,约占全国总数的60%。这说明A.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B.南方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C.北方水利设施比较完
备D.朝廷忽视水利建设的均衡4.辽是与北宋长期并立的北方民族政权。辽除了统治北方草原地带外,还深入到中原部分农耕地区。辽朝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设置南面官负责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设置北面官负责游牧民族事务。辽的职官设置A.适应
了当时不同民族的发展状况B.消弭了辽宋并立政权之间的矛盾C.严重阻碍了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全面接受中原的思想文化5.清代苏州商人鉴于江南劳动力价格较高,在本地刻书不划算,于是“往往携书入粤,售于坊肆,得值就马岗(今广东顺德)刻所欲刻之板。板成未下墨刷
印,即携旋江南,以江纸印装分售,见者以为苏板矣”。据此可知,当时A.广东成为全国出版业中心B.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C.印刷业出现新的生产关系D.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6.下表是1903年袁世凯创办的直隶工艺总局部分部门的设置情况。部门概况高等工业学堂设化学、机器、绘图等科,外员
讲授劝工陈列所陈列中外工业产品,研究工艺、包装、成本、销售等各环节问题教育品制造所陈列中外各种教育书籍、仪器、标本、模型等,以供咨询应用据表可知,该局的设立旨在A.完善近代教育体系B.振兴民族工商实业C.学习西方
自然科学D.重塑北洋政府形象7.在五四运动前的《新青年》杂志中,民主更多意味着“思想民主”,有着疏离政治的明显倾向。五四运动后,民主转而成为强调人民参与权的“政治民主”,学生、工人和妇女分别从民主概念中找到了罢课、罢工和离开家庭的正当性。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对西方民主认识加深B.马克
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新文化运动走向低谷D.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推动8.据统计,“民族”一词在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为243条,而到1939年,则高达2369条;“中华民族”一词在《申报》首次出现是在1912年,1939年则达到372条。这一现象说明A.大众传媒的政治
性增强B.中共抗战策略影响广泛C.民主革命进入新的阶段D.民族危机凝聚民族意识9.1972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写道,通过尼克松的访问,中国“利用了矛盾,分裂了敌人,壮大了自己”。这表明中美关系的改善A.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安全环境B.改变了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C.显著
提升了中国的经济实力D.推动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裂10.1991年初,重庆市政府决定:全市国(营)合(作社)商业实行“四放开”改革,即经营放开,转变经营方式;价格放开,随市场变化;分配放开,不搞“大锅饭”;用工
放开,不端“铁饭碗”。8月,全市90%的商贸企业都推广了“四放开”。该举措表明当时A.现代企业制度已经确立B.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D.商品价格不受政府指导11.公元前242年,罗马新设立外事裁判官,原来的裁判官便被称作内事裁判
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问题时,基于一系列对所有人都要一致的原则。这体现了A.帝国扩张推动法律不断完善B.官职创新提升国家治理能力C.政治改革损害贵族根本利益D.罗马万民法开始取代公民法12.1492年,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签
订协议:“作为海洋领主的陛下,从今以后赐予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以‘唐’的尊号(贵族尊号),并委任他为一切海岛和大陆的司令。一切商品,不论是珍珠或宝石,黄金或白银,香料或其他货物……他都有权把全部获得物的十分之一留给自己,其余的十分之九应呈献给陛下。”由此可以推知A.商业革命推动欧洲航海
探险B.王室支持是远航的主要动因C.中国元素深刻影响贵族命名D.野蛮的殖民掠夺将接踵而至13.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类最初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过着没有私有观念的自由平等生活。他描述道:“漂泊于森林中的蒙昧人,没有农工业、没有语言、没有住所、
没有战争、彼此间也没有任何联系,他对于同类既无所需求,也无加害意图,甚至也许从来不能辨认他同类中的任何人。”对“高尚的蒙昧人”的推崇,反映了卢梭A.思想带有偏激色彩B.极力反对工业文明C.传承了自然法精神
D.倡导理性和谐原则14.下图为欧美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量中所占比重示意图。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A.英法两国工业生产呈现衰退B.欧洲中心国际格局开始动摇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竞争加剧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5.20世纪是“非殖民化”的世纪,
尤其是二战后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对此,英国前首相艾德礼认为,大英帝国是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自愿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他们”。这实际上反映出A.“非殖民化”主要是宗主国自主行为的结果B.亚非拉
各国普遍通过政治斗争方式获得独立C.旧的殖民统治政策已经不再适应时势的变化D.追求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地方行政机构初分为州(府、军、
监)和县两级。中央在各州设置通判,监督、牵制知州。由于州县众多,朝廷感到光靠通判还不够,便改唐代的道为路(全国分为十余路)。路设有转运司监管地方财政,兼及行政监察。转运司的权力大了,朝廷又担心会成为唐末的节度使,后又增设提点刑狱司、安抚司和提举常平司。这样就形成了平行的四
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宋代监司官对地方的监察,主要采取出巡的方式,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巡遍所辖的地区。监司官所到之处,当地的官员用公款宴请,送钱送物,奢靡之风蔓延。——据修晓波《设通判、监司,构建地方监察网络——宋代的监察制度》等材料二“巡回法庭”乃是由法院派出法庭,定期
或不定期在所辖区域内巡回流动之司法制度。中国现代意义上之“巡回法庭”首次试行于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时期。当时的中国,战乱纷扰,财政空虚,腐败丛生。而司法制度章法难寻,缺乏统一、规范的指引,司法救济极难普及、司法权威更难保障。在此情
势下,“巡回法庭”应运而生,并于当时的时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编自杨丽娟《民国巡回法庭考》材料三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人民政府成功开展了一场以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为中心内容的反腐败斗争。党中央制定了“首长负责,亲自动手”的方针,从领导机关和高级干部抓起,充分发动群众,检举揭发
,并利用广播报纸等强化舆论监督。在这场斗争中,党和政府注意抓住典型重大案件,坚决惩治,以引起全党的警惕和全社会的重视。——据刘雪明《论建国初期的反腐败斗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
“巡回法庭”产生的背景。(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反腐败斗争的历史意义。(7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韩保江《决定大国兴起的五种动力》五大动力三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是兴起的关键五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兴起的保障四开放与学习是
兴起的条件二资源禀赋与人口是兴起的基础一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是兴起的根本动力大国兴起运用16世纪以来的相关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其中一个或多个动力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
确、逻辑清晰。)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与医学有关的有300多片。成书于战国的《黄帝内经》把人的身体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提出“人与天地相应”,认为施治就是要达到阴阳关系的协调平衡,“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汉代《神农本草经》收载365种药
物,其中植物类药252种,提出主药与辅药按“君、臣、佐、使”配伍的原则。《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的医学体系。唐代孙思邈著《千金方》,记载了800多个药方,近千种植物药,形成“号脉问诊,按方抓
药”的基本治疗方式。宋朝政府专设“校正医书局”,对历代重要医籍进行了搜集、整理、考证和校勘。明代《本草纲目》集我国古代药学之大成,后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广泛传播。我国古代人痘接种以预防天花的技术,对18世纪英
国牛痘接种术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材料二17世纪,布鲁塞尔的维萨里医生通过实体解剖创立人体解剖学。18世纪以来,关于病菌感染、外科手术、细胞病变等方面的研究使西医获得巨大发展,机械化生产的显微镜
、听诊器、血压计、电动体腔镜、化学验血剂、手术操作台等不断出现,阿斯匹林、盘尼西林等化合药被大量使用。清朝末年,西医大规模传入中国。民国时期,知识精英们“以科学的名义”对中医进行批判,最终酿成民国政府三次试图废除中医
的行动。——据陈竺《西医与中医的对话》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医学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古代中医相比,近代西医的不同之处,并分简析其成因。(10分)(3)综合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中西医学发展的认识。(4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2022届第四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BCBAD6—10:BBDAB11—15:BDAAC二、非选择题16.(23分)(1)特点:注重防
范,逐步发展;分化事权,互相牵制;体系严密。(6分)作用:强化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不良风气。(4分)(2)背景:内忧外患,司法环境恶劣;司法制度不健全,司法权威难以保障;国民革命兴起,国民政府适应时局的需要;西方司
法制度的影响。(6分)(3)意义: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大规模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积累了反腐斗争的经验。(7分)17.(12分)评分说明和要求:对题中观点的探讨,既可以是加以证实(论证),也可以是完
善(修改、补充),还可以证伪(否定),还可以提出新的看法。观点部分:符合题意,明确、合理,给2分。论证部分:史实充分、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给10分(其中结论给1分,表述和逻辑给1分)。史实选择要符合题目规定的范围(16世纪以来的大国皆可,包括新中国),史实数
量不少于两个(两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两个时期。每一个国家或时期各给4分,但不超8分)。对史实要有适当的阐述,逻辑清晰。结论紧扣主题,顺理成章,有所升华(没有结论的扣1分)。18.(20分)(1)特点:历史
悠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自成体系;讲究整体性、辩证性;以植物药为主;重视经验积累和总结。(6分)(2)不同:重视科学实验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诊治,大量使用化合药物。(4分)成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的确立。(6分)(3)认识:中西医学的形成受各自国情的影响;中西医各有所长,应在交流学习中实现发展;都对世界人民的健康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