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地理+含答案.docx,共(9)页,813.38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af733bb553ac3d3f186cd4e3c6c2aa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检测(一)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地球因太阳“氨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终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
步,地球经历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图1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地球在图中a、b、c三个位置对应的天体类型依次是()A.行星--卫星--卫星B.行星--行星--行星C.行星--卫星-
-行星D.行星--卫星--恒星2.地球进入比邻星宜居轨道后,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A.比邻星位于河外星系B.比邻星绕太阳运动C.比邻星不会发光发热D.比邻星位于银河系3.比邻星能成为地球新家园是因为比邻星可以为地球提
供()A.充足的食物B.稳定的光照条件C.大量的液态水D.适宜的大气新的太阳活动周期在2021年已经开始,太阳活动将逐渐增强。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已于2021年10月14日发射升空,预期在轨运行3年。“羲和”号被设计运行于距地517km的太阳同步轨道,实现了不间断观测
太阳,这填补了我国在“探日”领域的空白。图2为“羲和”号位置示意图,图3为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运行中的“羲和号”被纳入人造天体范畴,是因为其()A.脱离了地球引力束缚B.可独立围绕地球公转
C.质量体积达天体标准D.具有不间断工作优势5.“羲和号”相较于地面太阳监测系统更具优势,主要表现为()A.距离太阳更近B.监测成本更低C.不受天气影响D.太阳活动影响小2023年2月10日,神舟十五号乘组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天
宫号”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天宫号”空间站距离地面约400千米,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地球上的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示意空间站、地球和太阳的位置。据此完成6~7题。6.人们肉眼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时,空间站最可能位于()A.甲B
.乙C.丙D.丁7.对“天宫号”空间站向地面传输信息干扰最大的是()A.太阳辐射B.极光现象C.耀斑爆发D.天气变化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等媒体消息,2022年10月26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用
卫星捕捉到了一张照片,看起来太阳仿佛在“微笑”(如图5)。读图完成8~9题。8.照片上太阳看起来仿佛在“微笑”,但其背后隐含着的潜台词很可能是()①中国空间站的宇航员太空行走无妨②有可能引发一场小型地磁暴③给地球带来小规模的电网波动④地球上有线通信设
备会受影响⑤地球沐浴在倾泻而下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中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9.在照片拍摄日之后的两个月内,下列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现象的一组国家是()A.英国、秘鲁B.挪威、冰岛C.意大利、美
国D.印度、俄罗斯年日照时数是指在一年时间内太阳实际照射时数的总和,以小时为单位。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据此完成10~11题。10.图示区域甲、乙、丙、丁四地年日照时数的大小关系是()A.甲>乙>丙>丁B.丁>甲>丙>乙C
.甲>丙>乙>丁D.丁>乙>丙>甲11.影响甲、乙两地太阳实际照射时数的主要因素是()A.天气B.土壤C.植被D.地形下图示意拉萨、乌鲁木齐、成都、上海四城市的日平均日照时数年变化曲线。读图7,回答12~13题。12.代表上海的是
()A.①城B.②城C.③城D.④城13.图中城市日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是()A.①城年均值大——地形地势B.②城季节变化大——植被状况C.③城6月偏少——下垫面状况D.④城年均值小——纬度位置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2日13时17分,四川甘
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29.61°N,102.03°E)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本次地震前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官方微博以及近50个政务和媒体微博发布了地震预警信息,开通了地震预警功能的手机、电视用户及时收到了地震预警信息(如图8)。图9是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地震
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14.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9”中()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15.运用手机、电视等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是基于()①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慢②地震波横波比纵波传播速度快③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慢④电磁波比地震
波传播速度快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6.“图9”中各圈层()A.①圈层厚度均匀B.②圈层地震波波速最快C.③圈层呈固态D.④圈层的液态物质运动形成磁场2021年9月29日,科研人员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了生活于4.3亿年前的海生无脊椎动物——混翅黉化石,并将这一新属新种
命名为秀山恐量,图10为国际学术期刊《科学通报》封面发表的研究成果。读图,完成17~18题。17.秀山恐鲎生存的地质年代是()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太古宙18.秀山恐鲎生存的地质年代()A.恐龙称霸地球。B、现代海陆形成C.重要成铁时代D.蕨类植物繁荣
读图11,回答19~20题。19.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B.甲图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型C.乙图中凹岸侵蚀较强,凸岸堆积较强D.甲图的河段没有堆积作用,乙图的河段没有侵蚀作用20.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切侵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我国西北地区有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的岩石千疮百孔。读图12,完成21~22题。21.“蜂巢”地貌景观的成因是()A.河流侵蚀B.风力侵蚀C.
冰川侵蚀D.波浪侵蚀22.下列与“蜂巢”地貌成因相同的是()A.B.C.D.图13为某同学设计的地貌成因模拟实验设备示意图。实验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斜坡上铺一层较厚的土壤(颗粒粗细不一),打开水管,使水流呈线状,待甲处模拟的地貌较为明显后,关闭水管。第二步:甲处晾干后,打开电
吹风并控制风速,待部分堆积物被吹离甲处后,关闭电吹风。据此完成23~25题。23.第一步实验在甲处模拟了()A.三角洲B.河漫滩C.洪积扇D.V形谷24.第一步实验中,甲处模拟的地貌()A.顺水流方向,沉积物由粗变细B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C.山高谷深,坡度较大D.土层较薄,土壤贫瘠25.第二步实验中,甲处模拟的地貌()A.经风力磨蚀作用形成B.形成过程与曲流地貌相似C.经风力沉积作用形成D.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
列问题。下图为某地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变化。(1)阅读材料,说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4分)(2)比较图14中该地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6分)27.(22分)阅读图文
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沙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8。5%,荒无人烟,但此处建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图15为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单位:kW·h/m2)空间分布图,图16为共和县塔拉滩地理位置示意图。
(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1)简述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6分)(2)分析在共和县塔拉滩建设光伏电站的优势条件。(8分)(3)结合太阳能的特点,说明光伏发电对国家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意义,及与龙羊峡水电站配套建设的原因。(8分
)28.(18分)下图为30°N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17,回答问题。(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______,B处呈______。(4分)(2)C处典
型的河流地貌是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8分)(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阶段性检测试卷(地理)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共50分)1~5CDBBC6~10CCCBC11~15DCAAC16~20BCDCB21~25BACAD二、综合题(本题共小题,共50分)26.(10分)(1)太阳辐射强度自日出至
正午前后逐渐增强;正午前后至日落时分逐渐减弱减小。(或太阳辐射强度自日出后随着太阳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并在正午前后达到最大值,此后又逐渐减弱)(4分)(2)差异:第二天太阳辐射强度比前一天小。(2分)原因:第二天可能是多云或阴雨天气,云层较厚;云层削弱了大量的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大减少。(4分)27.(22分)(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总体上西北多,东南少,青藏高原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6分)(2)共和县塔拉滩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大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条件好;共和县塔拉滩荒漠面积广阔,地价低;等高线
稀疏,地形平坦,有利于施工建设;政策支持;靠近龙牙峡水电站,电网等基础设施条件好(8分)(5)意义: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可增加清洁能源比例,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利于减排(4分)。原因:太阳能受昼夜、季节、天气等因素影响
,具有不连续、不稳定的特点;与龙羊峡水电站配套建设,可实现光电与水电互补,提高区域电网供电稳定性(4分)。28.(18分)(1)V形;槽形(U形)(4分)(2)冲积扇(2分)平面呈扇形;从扇顶至扇缘,地势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中间厚,两边薄。(6分)(3)变化: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2分)原因:与1949年相比,该地区2017年城区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挟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分)获得
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