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51.000 KB
  • 2024-09-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苏省沭阳县潼阳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共(15)页,51.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aae08503ea824d38dc62509e7dd796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沭阳县潼阳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围绕着“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的争论延续至今仍无定论,但从去

年初爆出到现在,“大数据杀熟”所指向的在线差旅平台风波难断。3月11日上午,携程针对微博网友“陈利人”订购机票遭遇的烦心事发表道歉声明,称二次支付显示无票是系统Bug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大数据杀熟”这件事,基本还

是各说各的理:消费者言之凿凿“这个可以有”,在线服务摊手表示“这个真没有”。回头看,2008年以来,爆料或控诉在线旅游、酒店、机票等电商平台的疑似“大数据杀熟”行为不胜枚举;乃至十年之后的2018年,“大数据杀熟”被评为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中消协甚至

还将其列为2019年新春重点关注对象。但诡异的是,迄今没有认定出一个板上钉钉的杀熟案例。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如一堵厚重的铜墙铁壁,将真相阻隔在电商的最终解释权手里。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依据数据的精准分析,对于粘性强

的用户,利用信息不对称不动声色加价或者拒绝优惠推送的差别化价格策略。消费行为往往就是这样,用惯了、用多了,价格反而不敏感了。因此,新客50块钱就能买到的服务,老客户可能还是停留在100块钱的档位上。电商平台的这种策略偏

好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最大化利润的目标面前,大数据提供的便利是不可能受道德诚信制约的。有人说愿打愿挨,谁让消费者不去货比三家呢?这话经不起基本逻辑的考量:首先,利用大数据来杀熟果真合法吗?且不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实施不久的《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亦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

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利用消费偏

好选择性推送本就是一个过于精明的商业选择,更别说少数电商平台扭曲价格信息等主观恶意行为了。再说,市场进化得再高级,终究是“人”的市场。如果技术只是为卖方提供了耍心眼儿的机会,市场信用岂非要随着技术迭代而灰飞烟灭?很多时候,个性化服务与“大

数据杀熟”是叫人傻傻分不清的,消费者即便是熟谙“货比三家”的道理,恐怕终究逃不开数据的惦记。就比如这些所谓的“系统Bug”,谁来为之验明正身呢?有人说,拿过的折扣、用过的满减红包,最后总得通过“大数据杀熟”的方式吐出来。这话或有偏颇,却说破了

一个道理:在宰客这件事上,线上线下是没什么差别的;监管若不到位,肯定是会出问题的。现在最大的疑问是:在“大数据杀熟”这件事上,电商平台们异口同声说是假的,那么,就真的只是消费者的群体癔症吗?这个问题,职能部门应该及时出手,为迷茫的消费者解

惑答疑。(来源:光明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数据杀熟”是一种“宰客”现象,是电商平台违背道德诚信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做法。B.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点而向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做法是不合

法的。C.“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消费者和在线服务大体上还是各执一端,争论不休。D.“大数据杀熟”问题由来已久,成为各媒体乃至中国消费者协会高度关注的问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面对“大数据杀熟”,相关职能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应该有一个

明朗的态度。B.作者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从两个方面批驳了“大数据杀熟”的责任在消费者自身的说法。C.文章采用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既阐述了“大数据杀熟’’的概念,又论述了电商平台推卸责任的错误做法。D.文章从“大数据杀熟”现象谈起,以呼吁职能部门监

管到位结束全文,指出了解决“大数据杀熟”这一问题的具体做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利用对数据的精准分析,电商经营者可以掌握消费者的偏好,从而实现选择性推送。B.迄今为止,中消协尚未认

定一个确凿的杀熟案例,这说明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C.消费者对某件商品或某项服务用惯了、用多了,对价格失去敏感了,就一定会掉入“杀熟”的陷阱里。D.“大数据杀熟”的真相之所以难以明了,原因是消费者没有掌握相应技术,卖方因而有了“杀熟”的机会。(二)实用类

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材料一“两弹一星”奠定大国地位,陆相成油理论甩掉“贫油”帽子,杂交水稻让亿万百姓端稳饭碗,载人航天实现千年飞天梦想……70年来,中国的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实现了从难以望其项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从“向科学进

军”到迎来“科学的春天”,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70年来,中国的科技创新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复兴之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

合国力的关键力量,更引领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进步。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不断发展,高铁、核电、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和装备,已成为走出去的中国名片;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也通过创新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对经

济发展的贡献度。(摘编自谷业凯《科技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吹响科技创新“集结号”。人力、物力、财力,朝

着科技创新的方向源源汇集。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2018年,按折合全时工作量计算的全国研发人员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中国的投入成效有目共睹。25名、22名、17名、14名,世界知

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从2016年到2019年的创新排名一直在上升。在这个过程中,科研人员的研究动力、开发活力得以释放,中国企业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明显提升,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持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经济效益不断显现。(摘

编自熊建《中国的科技创新投入成效有目共睹》)材料三科学技术研发的最终结果,不应只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而应是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科研和经济不能搞成“两张皮”。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

化。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推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掌握民众需求第一线,市场感觉敏锐,创新需求敏感,创新愿望

强烈,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要推动人财物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在核心技术上

不断实现突破,掌控产业发展主导权,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永远保持自主创新能力。要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

”,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做出来的,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

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要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充分尊重广

大科技人员的创造精神,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摘编自求是网《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科技创新走过了70年的不平凡之路,实现

了从难以望其项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B.检验科学技术研发的成果,应是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不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C.从2016年到2019年,中国的创新排名一直在上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也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D.中国在科

技创新过程中,释放了科研人员的活力,提升了企业的能力,增强了政府部门的服务和效率意识。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技创新对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综合国力等起到巨

大推动作用,也使高铁、核电、通信设备等成为中国名片。B.要解决科研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需要推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而企业应成为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的主体。C.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因此只要搞好了基础研究,就能解决我国在一些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问题。D.企业的命

根子是技术创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就需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6.如何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发展?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汽笛·布鞋·红腰带陈忠实①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

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半年以后,他勒着这根保命带到30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报考中学。领着他们去报考的是一位40多岁的班主任,姓杜。②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③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

,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只毛笔和一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④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后来

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的。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

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⑤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他终于下狠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布巾包住一只脚,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一段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

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他最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那些纸张更经不住砂石的蹭磨,直到课本被撕光,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⑥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⑦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

乱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火车汽笛的鸣叫。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

消失在柳林丛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慑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坐在火车上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

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⑧天哪!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而根本不用双脚走路!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蹭血地踯躅!他无端的愤怒了: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

般的不疼了,似乎那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在离考场还有一二里的地方,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⑨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

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⑩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

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有改动)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暗示了母亲的

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B.“他”好胜心强,想到自己与火车上的人的差距,变得十分愤怒,强忍着疼痛,走到终点,想用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C.本文描写了“他”在报考中学路途中不断变化的心理,由开始的激动,到后来的卑怯、崩溃,最后又

产生了希望,充满了勇气。D.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作家青年时期的一次赶考经历,表明了对待生活该有的信念与态度。8.文中的“红腰带”“布鞋”“汽笛”有什么象征意义?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文章为何将这次赶考经历称为“人生之旅”?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体会。(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9分)马光祖,字华父,婺州金华人。宝庆二年进士,调新

喻主簿,已有能名。移浙西提点刑狱,时暂兼权浙西提举常平。拜户部尚书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加宝章阁直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始至官,即以常例公用器皿钱二十万缗支犒军民,减租税,养

鳏寡孤疾无告之人,招兵置砦,给钱助诸军昏嫁。兴学校,礼贤才,辟召僚属,皆极一时之选。拜端明殿学士、知江陵府,去而建康之民思之不已。帝闻,命以资政殿学士再知建康,士女相庆。光祖益思宽养民力,兴废起坏,知无不为,蠲除前政逋负钱百馀万缗,鱼利税课悉罢减予民,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

撙节费用,建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修饬武备,防拓要害,边赖以安。其为政宽猛适宜,事存大体。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召赴行在,迁提领户部财用兼

知临安府。会岁饥,荣王府积粟不发廩,光祖谒王,辞以故。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光祖厉声曰:“天下孰不知大王子为储君,大王不于此时收人心乎?”王以无粟辞;光祖探怀中文书曰:“某庄某仓若干。”王无以辞,得粟活民甚多。再以江东安抚使知建康,郡民为建祠六所。乞

致仕,不许。咸淳五年,拜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以监察御史曾渊子言罢。给事中卢钺复缴奏新命,以金紫光禄大夫致仕,卒,谥庄敏。(节选自《宋史·马光祖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

增价/海道致寇三害B.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C.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D.帝谕丞相谢方叔趣入觐/乞严下海/米禁历陈京师艰/食和籴/增价海道/致寇三害11.下

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鳏寡,泛指老弱孤苦。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B.户部,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籍、军需赋税、财政俸禄,长官为尚书、副职为郎中。C.建祠,文中指为表达对造福当地官员的感激之情,在其生前所立的祠堂,即

建生祠。D.参知政事,唐宋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兴祖兴办教育,重视贤才。他修建明道、南轩书院及上元县学,此外他对贤才也以礼相待,所征召的下属官员,都是当时最出色

的人选。B.马兴祖加强边防,以固境安。他在建康任上曾招兵设寨,甚至提供钱财帮助众位士兵娶亲,还曾修整军事装备,防守重要关口,边境得以安定。C.马光祖为民请命,不畏权贵。他请求不要在江东实行公田法,但贾似道坚持执行,并要罢免马光祖才肯罢休;任临安知府时,他厉声

指责荣王,获得粮食,存活百姓。D.马光祖广施仁政,深受爱戴。他担任建康知府时,兴修废坏,免除前任拖欠钱款,减免鱼利赋税,以至于离任后建康百姓对他思念不止。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撙节费用,建

平籴仓,贮米十五万石,发籴常减于市价,以利小民。(5分)(2)明日往,亦如之,又明日又往,卧客次,王不得已见焉。(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4~15题。(9分)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

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的描写中可以推测,这是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B.“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一句以婉曲的方

式来强调“离恨”之伤人,指出“离恨”是“人间有白头”的祸根。C.辛弃疾虽是豪放词人,但这首词却写思妇的离愁别恨,多用含蓄蕴藉的方法表现情绪,在风格上比较特别,是--首优美婉约词。D.开头两句展现的景象神态毕现地衬托出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柳塘新绿”,这令人倍感温柔的景色减却了思妇心

中的离愁。15.辛弃疾的这首词表面上虽然是“代人赋”,实则“别有怀抱”。请结合词中最后两句加以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诸葛亮一代名相,足智多谋,助汉兴室,却壮志未酬,常引起后人无穷感慨和敬仰。杜甫在《蜀相》中对他一生作了精辟的“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鲍照在《拟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

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3)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文化是一个

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且是文化的、精神的因

素;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

”,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中华民族创造的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也决定

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B.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

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互为一体薪火相传繁荣昌盛源远流长B.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博大精深源远流C.互为一体前赴后继博大精深卓尔不群D.一脉相承前赴后继繁荣昌盛卓尔不群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B.不是生理的,而是

文化的、精神的C.不仅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D.不仅是生理的因素,而是文化的、精神的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①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姓②司马氏世典周史典:掌管③则学者至今则之则:视为准则④扬名于后

世,以显父母显:显露⑤故长于风风:讽喻⑥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遭受A.①②④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⑤21.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

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柳屯田”,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B.柳宗元留世诗文作品有600余篇,其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有所寄托,存有《河东先生集》。其诗歌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C.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也是“唐宋八大家”中

仅有的两个唐朝作家。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D.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种树郭橐驼传》写以种树为业的郭橐驼的事迹,并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进一步阐明治国之道。22.下面

是某校友代表在校庆大会上的发言,其中有5处用语不当,请指出并修改。(5分)白驹过隙,一晃就是二十年,我多次垂念师恩。如今莅临母校,看到教学楼前的电子屏幕上杰出校友的名字,我也荣列其中,真是愧不敢当。今后我一定加倍努力,再创辉煌,为敝校

争光添彩。以后我也定会拨冗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四、写作(60分)23.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非诗歌)。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一个人越愚

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你善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去判断去对待你周围的人、事和生活,你也将会变得更美,反之亦然。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BB项,“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点而向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做法是不合法

的。”“是不合法的”于文无据,原文信息是“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故

选B。2.DD项,“指出了……的具体做法”不当,并没有指出“具体做法”,应该只是大方向,谈不上具体。原文只是说“这个问题,职能部门应该及时出手,为迷茫的消费者解惑答疑”。故选D。3.AB项,“迄今为止,中消协尚未认定一个确凿的杀熟案例,这说明职能

部门监管不到位。”推理错误,“中消协尚未认定一个确凿的杀熟案例”不能推论出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另文章没有明确说明是由“中消协”来“认定”案例的,说法绝对,无中生有;C项,“消费者对某件商品或某项服务用惯了、用多了,对价格失去敏感了,就一定会掉入‘杀熟’的陷阱里。”说法绝对,,前

后之间也没有必然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D项,因果推断错误,“‘大数据杀熟’的真相之所以难以明了,原因是消费者没有掌握相应技术,卖方因而有了‘杀熟’的机会。”原文是“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如一堵厚重的铜墙铁壁,将真相阻隔在电商的最终解释权手里。”可见“真相难以明了,原因是”“信息

不对称与不透明”。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B详细解析“不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说法不当,原文说的是“不应只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5.C详细解析:“因此只要搞好了基础研究,就能解决我国在--些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的问题”说法错误,过于绝对化,从原文看,还需要科研投入、科

技人才等。6.(6分,每点1分)①国家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②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④推动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⑤夯实基础研究的根基。⑥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7.A试题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并没有暗示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只是表现了生活窘迫,文章也不算含蓄深沉。8.(6分,共3点,每点“象征”1分,“分析”1分)(1)“红腰带”是本命年时避灾求平安的吉祥物,每12年系一次,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也

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2)“布鞋”象征着艰难窘迫的生活现状。当同学们都穿着胶质球鞋时,他只能穿手工缝制的布鞋,这双布鞋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3)“汽笛”象征着警醒与启示。在他几近崩溃时,汽笛声让他惊醒,他的

精神状态由此发生了巨变。9.(6分,两点,每点3分)(1)这次赶考让作家明确了人生目标,那就是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于是他开始不断奋斗,努力改变生活的状态。(2)这次赶考令作家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改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让他面对人生的苦难挫折不再卑怯、痛苦,不再动

摇、辩解,而是充满希望和勇气。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C(入觐,指地方官员入朝进见帝王。中间不应断开;艰食,指粮食匮乏,中间不应断开。译文:皇帝指示丞相谢方叔催促他进京觐见,(马光祖)请求加强运米下海的禁令,……陈述京城粮食短缺

、和籴涨价、海路招致强盗三大危害)11.B(六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12.C(“但是贾似道坚持执行,并要罢免马光祖才肯罢休”错误;原文“公田法行,光祖移书贾似道言公田法非便,乞不以及江东,必欲行之,罢光祖乃可。”)13.(10分,每题5分,注意得分点)(1)(马光祖

)节省费用,建立平籴仓,贮存十五万石米,发卖藏米常常比市价低,来使老百姓获得好处。【横线处1分,大意2分】(2)(马光祖)第二天前往,也像这样,又过一天再前往,躺在客人临时住宿之处,王没有办法才见他。【横线处1分,大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4.D(“这令人倍感温柔的景色减却了思妇心中的

离愁"错,不是减却离愁,而是以乐景衬哀情,使离愁更重。)15.(6分,每点3分,注意层次)表面上写思妇理智管不住情感,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看不到心上人,仍要一次又一次地倚靠楼上的阑干而远望,思念之情非常痴绝。(3分)实则以

“心上人”喻自己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表现自己理想虽无法实现但仍寄希望于当政者的爱国情怀(或仍希望驰骋疆场、收复故土的爱国情怀)。(3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6.(6分,每句一分)(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

不敢言。(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四、语言文字运用17.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本段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由括号前的内容可知,其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因此括号内的描写对象应为“传承中华文化”,据此排除C、D两项,括号后的“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强

大精神力量”讲的是“传承中华文化”与“维系中华民族”的关系,强调的是传承中华文化对维系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18.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处,“一脉相承”指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互为一体”表示彼此为一个整体。根据横线后的“中

国人之所以……强大精神力量”可知,此处应选“互为一体”,第二处。“薪火相传”前面一根火柴刚烧完,后面一根火柴已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前赴后继”指前面的人上去,后

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前赴后继”的主语应为人,此处主语为“中华民族”,故应选“薪火相传”。第三处,“博大精深”指(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繁荣昌盛”指国家或事业兴旺发达,欣欣向荣。根据横线后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知,此处应选“繁荣昌盛”

。第四处,“源远流长”指源头很远,流程很长;形容历史悠久,“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根据横线后的“其长期的演化过程“可知,此处应选“源远流长”。19.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C、D两项“不仅是……而是……”关联词搭配错误,A项“文化的、精神的”缺乏宾

语中心语,因此选择B项。20.B①王:名词活用为动词,封王。④显:彰显。21.A【解析】“柳屯田”指的是柳永。22.(5分)垂念一感念;莅临一一亲临;荣列其中一忝列其中:敝校---母校:拨冗---欣然(每点1分)23.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非诗

歌)。托尔斯泰有句名言:“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一个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你善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去判断去对待你周围的人、事和生活,你也将会变得更美,反之亦然。【答案】戴上聪明与善良的眼镜看世界聪明又善良的人总是能发现别人身上的

美德,而愚蠢又恶毒的人则只会关注别人的缺点。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世界的,它能自动地过滤去与我们不匹配的事物。它帮助好的人变得更好,使得坏的人变得更坏。因此,我们应当努力拥有聪明与善良,拥有

美的眼光,这样能让自己变得更美好。聪明与善良是一副有色眼镜,帮助我们辨认别人身上的美德。聪明不是一个人智商的高低,而是一种需要培养的人生智慧,它帮助我们分辨善与恶。善良使我们拥有同理心,它帮助我们发现善,让我们感同身受。龙应台就是这样一位聪明而善良的作家,她能以美的眼光发现周

围的人事的美德。从她的散文集《目送》中,我们能体会到的是父母与子女间的温情,朋友间真挚的友谊,还有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当戴上聪明与善良的眼镜时,我们看到的世界会是明亮的,充满着人世间的温情。被我们发现的美能培养我们的美的眼光,当我们发现别人身上的

美越多,那我们自己也会变得越美。当我们能发现身边事物的美好之处时,由它们组成的生活也会变得美好,我们也会受其影响变得更美。海伦凯勒就是这样一位因为拥有美的眼光,好的品德,而受人憧憬的美丽的人。又如圣埃克苏佩里笔下的小王子,他拥有着不同于大人的眼光,总是能发现事物别样的美。他因

此而成为了一个美丽又可爱的小人儿,受到全世界读者们的喜爱。美的眼光不仅能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美,更能培养我们自身的美。聪明与善良不仅能帮助我们发现美德,更能培养我们自身,反之亦然,愚蠢与恶毒不只会让人看到事物的缺点,更能使人的劣根性暴露出来。历史上的昏君们就是

这样愚蠢而恶毒的人,他们对于别人的谏言只看到了其中尖锐的言辞,而忽视了它针砭时弊的进步性。他们也因杀害忠臣,任用小人而受人唾弃。我想我们应当抵制这样的愚蠢而又恶毒的人;而我们自身则应以美的眼光去看待事物,避免自身和愚蠢、恶

毒同流合污。戴上聪明和善良的眼镜,我们能看到别的事物的美好,它也能培养我们自身的美德。【解析】试题分析:本次作文为材料作文。写作前先通读材料,理解把握材料的内涵。本次材料由两段组成。第一段引用托尔斯泰的名言,强调聪明善良的人多看到

他的优点,愚蠢恶毒的人多看到他人身上的缺点。第二段是由第一段引发的评论和看法,强调,用美的眼光看待人事,自己也将更美,用丑的眼光看待人事,自己也将变得更丑。材料表达的虽然是两个方面,但观点鲜明,那就是要用美的眼光看待人,看待事,看待生活。可以写,心态是面镜子;

用美的眼光发现美;请带着聪明与善良上路;美的心态是最好的美容方法;丑化他人即丑化自己等。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

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

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375082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