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1.054 MB
  • 2025-01-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4)页,1.054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a5f5e96b632277240476a3daf1e74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物理试卷命题:萧城一中纵瑞标审核:萧城一中常守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

因,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B.物体的速度不断变化,表示物体所受合外力必不为零C.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受外力方向必须指向正北D.伽利略支持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A错误;B.力是改变物

体运动状态和形状的原因,所以物体的速度不断变化,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故B正确;C.物体如果向正北方向运动,其受外力方向可以指向正北做加速运动,也可以指向正南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D.亚里士多德支持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故D

错误。故选B。2.在解一道计算结果由字母来表示的应用题时,几个同学解得的位移结果如下,判断哪个结果是能是正确的()A.12()2Fttm+B.122()Fmtt+C.122FttmD.122Fmtt【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发现,四个选项当中包含Fam=其单位是2ms,而且12tt

+其单位是s,12tt的单位是2s。所以12Fttm这种形式的答案单位才是位移单位m。故选C。3.一人用轻绳提升重物加速上升的过程中,不计绳子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对绳子的拉力B.物体对绳子的拉力与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绳子对物体的拉力等于物体

的重力D.人对绳子的拉力大于物体对绳子的拉力【答案】B【解析】【详解】AB.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对绳子的拉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B正确;C.人用轻绳提升重物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绳子对物体的拉力大于

物体的重力,故C错误;D.人对绳子的拉力等于绳子对人的拉力,物体对绳子的拉力等于绳子对物体的拉力,所以人对绳子的拉力等于物体对绳子的拉力,故D错误。故选B。4.从光滑斜面上某一位置先后由静止释放ABCD、、、四个小球(小球可以看作质点),已知相

邻两小球释放的时间间隔为0.1s。某时刻拍下一张照片,四个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测出ABBCCD、、间距离分别为5cm,10cm,15cmABBCCDxxx===,则()A.小球A位置恰好为释放四个小球的初始位置B.小球C的速度是AD、两个小球速度之和的一半C.

小球D的速度大小为1.75m/sD.小球ABCD、、、的加速度大小均为22m/s【答案】C【解析】【详解】A.由题意可知::1:2:3ABBCCDxxx=故小球A的位置不是释放的小球的初始位置,A错误;

的B.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小球C的速度是BD、两个小球速度之和的一半,B错误;CD.四个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均为为22222151010m/s5m/s0.1CDBCxxat−−−===小球C的速度为210

1510m/s1.25m/s220.1BCCDCxxvt−++===小球D的速度大小为1.75m/sDCvvat=+=C正确,D错误。故选C。5.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20s时

a、b两物体相距最远C.60s时,物体a在物体b的后方D.40s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900m【答案】D【解析】【详解】A.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物体的加速度:2214010m/s1.5m/s20vat−===b物体的加速度:222400m/

s2m/s20vat−===则知,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小于物体b的加速度.故A错误.BD.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到40s末之前a的速度一直大于b的速度,a、b之间的间距逐

渐增大,40s之后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b开始追赶a物体,间距减小,所以40s末两物体相,距最远,()104020m2040m1300m2ax++==12040m400m2bx==△x=xa-xb=900m故B错误,D正确.C.60s时,物体a的位移为xa=1300

m+800m=2100m物体b的位移:xb=12×80×40m=1600m则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故C错误;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静止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则(

)A.滑块一定受到三个力作用B.弹簧可能处于压缩状态,也有可能处于拉伸状态,但是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较大。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可能为零D.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12mg【答案】D【解析】【详

解】A.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所以弹簧的方向垂直于斜面。由于弹簧的形变情况未知,滑块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个力处于平衡,弹簧处于原长,弹力为零;滑块也可能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弹簧的弹力四个力处于平衡,故A错误;BD

.弹簧对滑块可能是拉力,处于伸长状态;也可能是推力,处于压缩状态。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为1sin302fmgmg==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D正确;C.由于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不可能为零,所以斜面对滑块

的支持力不可能为零,故C错误。故选D。7.质量分别为2kg和3kg的物块A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用轻质弹簧相连,如图所示,今用大小为20NF=作用在A上使AB相对静止一起向前匀加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20NB.弹簧的弹力大小等于8NC.突然撤去F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为26m/sD.突然撤去F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220m/s3【答案】C【解析】【详解】AB.设弹簧弹力为1F,对AB整体和B物体分别用牛顿第二定律有AB()Fmma=+1BFma=代入数值解得112N

F=故AB错误;C.突然撤去F瞬间,弹簧的弹力仍保持不变,则A的加速度大小为2211A12m/s6m/s2Fam===故C正确;D.突然撤去F瞬间,弹簧的弹力仍保持不变,则B的加速度大小为2212B12m/s4m/s3Fam===故D错误;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18分)8.如图所示

,质量为m的人站在体重计上,随电梯以大小为a的加速度加速上升,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大小为()mga+B.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大小为()mga−C.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大于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D.人对体重计的压力等

于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答案】AD【解析】【详解】AB.人受到的支持力N,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Nmgma−=得到Nmgma=+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对体重计的压力大小()mga+,A正确、B错误;CD.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和人受到的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人对体重计的压力等于体重计对人的支持

力,C错误、D正确;故选AD。9.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前8s内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物体4s末离出发点最远C.物体在26s内

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04s和在48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答案】BD【解析】【详解】ABD.0~2s内,受推力F0作用,沿正方向做匀加速运动,2s末力为0F−,与F0反向,加速度反向,因此物体沿正方向做减速运动,根据对称性可知,4s末速度减小到零,然后再向负方向做加速运动,6s末达到最

大值,6~8s内,沿负方向做减速运动.因此前4s向正方向运动后4s向负方向运动。物体在4s末离出发点最远。故A错误,BD正确;C.物体2s4s沿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4s6s沿负方向做匀加速运动,故物体在2~6s内不是一直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故选BD。10.如图,倾角为θ斜

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物体A相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已知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B.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C.

C有沿地面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D.将细绳剪断,若物块B依然静止在斜面上,此时地面对C的摩擦力为0【答案】CD在的【解析】【分析】【详解】A.若绳对B的拉力恰好与B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则B

与C间的摩擦力为零,A项错误;BC.将B和C看成一个整体,则B和C受到细绳向右上方的拉力作用,故C有向右滑动的趋势,一定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项错误、C项正确;D.将细绳剪断,若B物体依然静止在斜面上,利用整体法判断,BC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其它外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为0,D项正

确。故选CD。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11.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及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互成角度的拉动橡皮条,将结点拉到O点,如图甲所示.(1)如

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Fˈ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则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A.理想实验法B.等

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在同一对比实验的两次操作中,O点位置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变动.(4)如图丙,使弹簧测力计b从水平位置开始顺时针缓慢转动至竖直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保持O点位置和

弹簧测力计a的拉伸方向不变,则在整个过程中关于弹簧测力计a、b的读数变化是__________.A.a增大,b减小B.a减小,b增大C.a减小,b先增大后减小D.a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答案】①.F②.B③.不可以④.D【解析】【详解】(1)[1]F是通

过实验方法得出的,其方向一定与AO方向相同;(2)[2]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本实验的科学方法是等效替代法,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3)[3]在同一对比实验的两次操作中,为了保证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O点位置不可以变动.(4)[4]对点O受力分析,受到两

个弹簧的拉力和橡皮条的拉力,如图,其中橡皮条长度不变,其拉力大小不变,Oa弹簧拉力方向不变,Ob弹簧拉力方向和大小都改变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以看出b的读数先变小后变大,a的读数不断变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12.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

物体所受外力、物体质量间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托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1)某一组同学先保持托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不变来做实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

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用天平测出m和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公式mgaM=求得(2)另两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不变,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

不当,这两组同学得到的a-F关系图像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①造成(b)图上端不是直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②造成(c)图不过原点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

B②.随着F的增大,不满足m远小于M的条件③.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倾角过小【解析】【详解】(1)[1]A.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在沿长木板方向只能受重力的分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所以不能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故A错

误;B.设平衡摩擦力时木板抬高的倾角为θ,在沿木板方向根据平衡条件有sincosMgMg=解得tan=所以木板抬高的倾角θ与小车质量M无关,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B正确;C.由于小车速度较快,且运动距离有限,打出的纸带长

度也有限,为了能在长度有限的纸带上尽可能多地获取间距适当的数据点,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小车,故C错误;D.本实验中小车的加速度是通过纸带上的点间距根据逐差法求得,不能根据公式计算,故D错误。故选B。(2)[2]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a

=对盘及盘中的砝码同理有mgFma−=解得MmgFmM=+由上式可知只有当mM时F才近似等于mg。随着F的逐渐增大,m将逐渐不满足远小于M,使F的实际值逐渐小于mg,造成a-F图线向下弯曲。[3]图线存在横截距,说明F达到一定值

时小车才能具有加速度,可能是由于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木板的倾角过小(即平衡摩擦力不足)。四、计算题(13题12分,14题12分,15题16分共40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13.如图

所示,质量m=2kg的物体放在一固定斜面上,斜面倾角θ=30°,物体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1)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及方向;(2)求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若对物体施加一方

向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1的恒力,物体恰好能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求F1的大小。【答案】(1)10N;方向沿斜面向上;(2)33=;(3)20N【解析】【详解】(1)将物体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和垂直斜面正交分解,根据平衡条件得sinfmg=解得f=10N方向沿斜面向上。(2)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sincosmgmg=解得33=(3)若对物体施加一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1的恒力,物体恰好能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1sincosFmgmg=+解得F1=

20N14.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长为0.64m、质量为4kg的木板B处于静止状态,在B的左端有一个质量为2kg、可视为质点的铁块A、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当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20NF=时,求经过多长时间可将A从B的左端拉到右端。()2

10m/sg=【答案】0.8s【解析】【详解】以A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1Ffma−=又1fmg=解得213m/sa=以B为研究对象,木板水平方向只受向右的摩擦力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22mgma=解得221m/sa=

A从B的左端运动到右端,则有ABxxL−=即有22121122atatL−=代入数据,解得0.8st=15.质量为0.5kgm=的小物块静止在倾角为37的斜面的底端,现对其施一沿斜面向上大小为7.5N

的力,2sF后撤去力F。已知sin370.6,37cos0.8==,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取210m/sg=,设斜面足够长。求:(1)力F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2)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是多少?(3)物块

沿斜面运动的时间是多少?【答案】(1)5m/s2;(2)15m;(3)()315s+)【解析】【详解】(1)对木箱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sincosFmgmgma−−=解得力F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是25m/sa=(2)由位移公式得2秒内物体沿斜面上滑的距离为2112xat=解得

110mx=根据运动学公式vat=得2秒末物体运动的速度10m/sv=设物体2s后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sincosmgmgma+=解得210m/sa=方向沿斜面向下,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又发生的位移222v

xa=解得25mx=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1215mxxx=+=(3)设撤掉力后再经时间t′速度减为0,则有1stva==因为sin3Ncos2Nmgmg==所以物体减速到0后会反向向下运动,设加速度大小a′′,由牛顿第

二定律得sincosmgmgma−=解得22m/sa=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为t,由位移公式得212xat=解得15st=物块沿斜面运动的时间是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