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教材2021-2022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Word版含答案.docx,共(10)页,3.68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8c9202e7a7620e7feff52e5db9d98d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核心素养]1.综合思维:能够运用自然要素的相互作用原理,说明土壤的发育过程。2.人地协调观:认识土壤对生物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3.区域认知:结合各地土壤标本,知道影响该地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4.地理实践
力:观察、识别与土壤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错误!一、土壤1.定义:陆地表面具有__一定肥力__,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2.作用: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__水
分__、养分、__温度__、空气等营养条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二、成土因素1.自然因素(1)成土母质①为岩石__风化物__。②在气候与__生物__的长期作用下能形成土壤。③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__物理和化学__性质。(2)气候①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__水热__状况和土壤中物理
、__化学__过程的性质与强度。②降水和__风__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3)生物:土壤__有机质__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__活跃__的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植被具有重要作用,植被类型能直接影响土壤形成方向。(4)地形①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
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__垂直__分化。②在陡峭的山坡上,土层较薄。③在平坦的地方,土层__深厚__。(5)时间: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就越__成熟__。2.人类活动(1)积极影响: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
__水稻土__。(2)消极影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导致土壤__退化__,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土壤污染等。三、土壤剖面1.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__平行展布__的土层所构成。2.土层土层有机层:土壤表层的植物残
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
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为坚硬的岩石【思辨】1.判断正误(1)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2)黑土通气、透水、蓄水、保肥性能好,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3)冷湿环境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4)没有生物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
。(√)(5)土壤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2.连线将土壤形成与对应的自然因素连线。A.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①生物B.土壤形成的决定因素②气候C.土壤形成的动力条件③成土母质D.土壤发育的进程④地形E.土壤发育的程度⑤时
间【答案】A—③B—①C—②D—⑤E—④3.特别提醒(1)成土母质的粒度影响土壤质地: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沙和黏粒较多,含沙粒较少;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沙粒较多,含粉沙和黏粒较少。(2)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如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其铁、锰、镁、钙的含量要显著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其中钙的含量最高,而硅、钠、钾的含量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3)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土壤表层,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低温有利于
土壤中有机质的保存;不同的植被类型,所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体系构建】成土因素【地理情景】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示意图。材料二: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材料三:当你来到江南
丘陵,到处是赤色大地,这是一种在长期高温和干湿季交替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它的赤铁矿形态氧化铁的含量很高,颜色多为红色,所以称它为红壤。红壤具有黏、酸、瘦的特点,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典型的土壤。(1)根据材料一分析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
些。(2)土壤固体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试说明其来源。(3)试分析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和水分异常对植物的影响。(4)根据材料三分析红壤具有黏、酸、瘦的原因。【答案】(1)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2)矿物质来源于成土母质,有机质来源于生
物。(3)空气过多、水分过少会导致植物缺水而凋萎;空气过少、水分过多,会导致土温降低,土壤缺氧,并且会因涝渍而导致植物死亡。(4)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量大,土壤受雨水冲刷形成“黏”的特点。土壤的淋
溶作用强烈,碱性物质被淋失,酸性成分在地表积累,土壤呈“酸”性。南方丘陵地处亚热带,温度高,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快,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具有“瘦”的特点。【思维点拨】一、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分析土壤的形成
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2.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3.气候与土壤4.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
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裸露岩石――→苔藓类生物风化作用成土母质――→苔藓类生物大量繁殖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增加有机质成熟土壤5.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6.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7.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
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二、岩石、成土母质和土壤的区别与联系1.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变成原始土壤,后经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作用变成成熟的土壤,土壤的侵蚀堆积又是岩石圈沉积岩的重要来源。2.岩石是古代火山爆发后
所形成的物质,经过很多自然原因(风化、腐蚀等)慢慢形成了土壤。3.土壤可以经岩石原地风化或由堆积物演变而成。4.岩石或堆积物的性质、构造、颜色和成分,对土壤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5.成土母质的差异,影响土壤形成的速度和土层的厚薄,随着土壤逐渐成熟,成土母质对土壤的影响力便逐步下降。三、土
壤的分类、地域差异1.土壤组成与其肥力之间的关系2.土壤质地分类土壤类型特点沙土成分以沙粒占优势,毛细管孔隙小,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差,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耕作壤土所含沙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兼有沙土和黏土的
优点,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3.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类型分布地区特点黑土东北平原土壤中富含腐殖质,比较
肥沃黄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不高,缺磷少氮红壤江南丘陵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紫色土四川盆地自然肥力高,富含各种盐类及多种微量元素水稻土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台湾西部平原在人类生
产活动中形成的成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较肥沃,多呈青灰色【迁移应用】读甲、乙两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甲地与乙地的土壤相比较(A)A.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B.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同C.甲地
的土壤比乙地肥沃D.甲、乙两地的土壤矿物质含量相同【解析】甲、乙两地的土壤养分来源相同,都来自岩石风化,A对。根据箭头粗细,甲、乙两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B错。甲地的淋溶作用损失养分多,土壤肥力比乙地差,C错。受供给、释出、淋溶作用量不同,甲、乙两地的
土壤矿物质含量不同,D错。2.下列关于乙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正确的是(B)A.全年高温多雨,雨热同期B.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C.地表径流丰富,水源充足D.地形平坦,土层较厚【解析】乙地淋溶作用弱,
说明年均温较低,土壤有机质丰富。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某山区梯田示意图。完成3~4题。3.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D)A.地形B.气候C.生物D.人类活动【解析】从图中看,该地区地形崎岖,坡度较大,靠自然力量很难形成水
稻土,人类修建梯田是关键,所以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选择D。4.随着海拔升高,梯田中水稻土(D)A.厚度增加B.养分减少C.物质迁移加快D.化学过程强度变弱【解析】随着海拔升高,侵蚀作用
越强,梯田中水稻土厚度越薄,A错;土壤中养分主要来自水稻秸秆和人工施肥,受海拔影响小,B错;修建梯田后,无论海拔高低,地面都相对平坦,迁移速度差不多,C错;海拔高,气温低,化学过程强度变弱,D对。土壤剖面【地理情景】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土层分层示意图。(1)写出土壤剖
面图中A、B、C、D、E所代表的土层。A__腐殖质层__,B__淋溶层__,C__淀积层__,D__母质层__,E__母岩层__。(2)分析A层颜色较深的原因。(3)分析B层颜色较浅的原因。【答案】(2)大量有机质分解后积累形成颜色较深的腐殖质。(3)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
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色泽较淡。【思维点拨】1.自然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土壤层特点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淋溶层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
质淋失,颜色较浅淀积层淋溶层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母岩层坚硬的岩石2.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土壤层特点耕作层(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犁底层(亚层土层)土层紧实,颜
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迁移应用】下图为土壤剖面图。完成1~3题。1.各土层名称对应正确的是(C)A.①-母质层B.②-有机层C.③-淀积层D.④-腐殖质层【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①是有机层,②是腐
殖质层,③是淀积层,④是母质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2.下列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最快的是(A)A.常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冬季温和C.常年低温少雨D.夏季凉爽冬季寒冷【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常年高温多雨,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
,流失多,腐殖质少,土壤肥力较低,A正确;B、C、D错误。故选A。3.能发育出深厚黑色腐殖质层的植被是(B)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温带荒漠D.常绿阔叶林【解析】温带草原地区由于气候较干旱,有机质主要通过
草的根系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且有机质分解慢、流失少,因此温带草原地区的土壤腐殖质层深厚,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B正确;热带雨林地区常年高温多雨,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肥力较低,A错误;温带荒漠地区植被覆盖
率低,C错误;常绿阔叶林分布区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分解快,土壤肥力较低,D错误。故选B。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1是不同气候条件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2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
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A.生物B.地形C.降水D.成土母质【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机物能够腐烂形成腐殖质,形成土壤中的有机质。生物是土壤
有机物质的来源,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所以A正确。5.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D)A.甲与ⅠB.甲与ⅡC.乙与ⅡD.丙与Ⅰ【解析】由材料可知,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因此湿润区的淋溶层最厚,半干旱区次之,干旱区最薄。图中丙
的淋溶层厚度居中,属于半干旱区,对应的植被为草原。草原根系茂密且集中在近地表的土壤中,向下根系的集中程度递减,从而为土壤表层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土壤的表层。森林区一般降水较大,淋溶作用较强,因此土壤中有机质减少迅速。图2纵坐标显示土壤剖面深度在100
cm以内,为土壤表层,草原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森林,故Ⅰ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D正确。温馨说明:课后请完成高效作业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