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万全综合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份检测政治试题 含答案.doc,共(7)页,323.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890e61e354991d049eeb7cbc6cc373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万全综合高中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测试卷高一政治(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题3分,共60分)1.某校开展了一
次有关“原始社会生存状况”的研讨,假如你参加此次研讨活动,你认为在原始社会早中期能够见到的生活状况有①个体劳动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②氏族长拥有高度集中的管理权力③人们使用打制石器进行相关劳作④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生活资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商朝的奴隶主统治很残酷,常常把奴隶当作
牲畜一样屠杀。他们屠杀奴隶祭祀神灵和祖先,叫做“人牲”;奴隶主死了,还要把奴隶杀死或活埋来陪葬,叫做“人殉”。这表明在奴隶社会①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②阶级压迫是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③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存在的矛盾是可调和的④奴隶因失去劳动权利而无法得到生存资料A
.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中反映的农民生存状况的根源是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B.封建土地所有制C.封建等级制度的确立D.封建迷信思想的散布4.佃农通常是指封建地
主制经济下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在中国,不同时期又有田客、佃客、地客、庄户、佃户等称谓。西欧封建领主制经济下承租份地的农民也称佃农。这表明,在封建社会①劳动者完全失去土地,靠出卖劳动力为生②地主阶级通过对土地的占有来剥削劳动者③收取
地租成为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④农民的劳动成果全部归地主阶级所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都没有改变其生产关系的本质。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没有改变剥削的实质B.没有改变社会的主要矛盾C.没
有改变社会的基本矛盾D.没有改变生存资料私人占有制6.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13~14世纪时,就有一些领主开始强制围圈农民的公有土地为私有的牧羊场。从15世纪最后30多年开始,掀起了大规模的
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的条件是A.获取大量的货币资本B.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获取大量的自由劳动力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7.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是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
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③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但
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的原因是①随着生产社会化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②随着生产的无限扩大,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的弊端③随着阶级斗争的激化,资产阶级会主动放弃统治地位④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生产资料会逐步向工人阶级
转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其原因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①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②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本质③主张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④看
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0.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自由地”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要求建立广阔的、统一的国内市场,而在封建政权的统治下,封建土地所有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封建割据严重阻碍着自由贸易。材料说明①封建制度的存在严重制约资本主
义优势的充分发挥②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③必须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④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1.我们能够在马克思的著作中读到的理论是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②要建
立一种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实业制度”③无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领导阶级④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关于科学共产
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的伟大意义在于①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②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③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设想到现实实践转变④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奠定了必
要的物质条件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巨大贡献是①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明确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④明确了资产阶级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领导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4.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
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表明①科学社会主义已经过时
②社会主义社会在力量上已超过资本主义社会③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历史必然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促进生产力迅猛发展的同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
盾也逐渐加剧。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而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材料意在说明马克思主义A.揭露了社会弊端B.解决了社会矛盾C.因时代需求而产生D.引发了工人运动16.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②争
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③废除不平等条约,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由毛泽东主席撰文、周恩来总理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写道:“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其中“三十年
以来”所指的历史阶段是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8.近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没能改变旧中国的贫穷落后。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其原因有①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
建的民主革命斗争②帝国主义列强不可能允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③中国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00年前一批青年学生为了追求民族的独立,将爱国、进
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那么关于这一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C.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呐喊D.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0.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论述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习总书记的讲话说明A.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在思想上工作上的理论基石B.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C.毛泽东思想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D.毛泽东思想完全适应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2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包括①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②壮大了世界和平和民主的力量③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④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
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邓小平指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才使我们这个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
会的发展方向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③使得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们面临的崭
新的历史课题是①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②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③如何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④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24.建国后,我国发生了一场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次变革是指①党的
八大的召开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③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5.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着历史必然性,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有①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
济中的主导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的开始了对它们进行彻底改造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6.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
贡献的是①初步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③确立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④规定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7.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②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③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变我国为先进的工业国④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A.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B.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C.大力发展生产力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29.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
定性胜利,标志着我国终于完成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其历史意义在于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③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了,而
且站住了④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奠定了制度前提和政治基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0.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①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
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③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④指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董仲舒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说材料二: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马克思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材料一是董仲舒和诗人李绅
对哪个社会时代进行的描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2)材料二是马克思对哪个社会时代进行的描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道理?3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矛盾?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没有解决而实践
又迫切要求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毛泽东在1956年指出,有一种天真烂漫的想法,仿佛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不会再有矛盾存在了。否认矛盾存在,就是否认辩证法。谈谈你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是否存在矛盾这一问题的。高一
政治第一次月考答案一、判断题(60分,每小题2分,共30题)DABCDCBAADBAABCDBBCADBACDCCCAA二、主观题(共40分)31、【答案】(1)是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特点的描述。封建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
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辛勤劳动却生活贫困。(5分)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5分)(2)对对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生存状况的描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
系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8分)其根源是生存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2分)(3)两则材料共同说明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里,存在严重的阶级剥削和
阶级压迫。(5分)32、【答案】(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3分)(2)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
矛盾。因此,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2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