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60.457 K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共(16)页,60.45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7e3b7365dbc5ce11c9bbbb96a3d22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

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种植上越来越离不开农药,只需喷洒适量的农药就可以将农业生产上遇到的绝大

多数病虫害消除,十分高效快捷。然而,在没有农药这一“大杀器”的古代,农民是怎么防治病虫害的呢?中国古代农业上的病虫害防治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周朝。周人在种植禾谷庄稼时就已经发现了多种危害禾

苗的害虫,并且将危害作物的部位作为分类依据,进行了最早的昆虫分类,如啃食苗心的叫“螟虫”,侵蚀叶片的叫“螣”。害虫的出现给当时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古代先民也没有一味地祈求农神的保佑,而是认真观察害虫的生长习性

和取食喜好,以谋求防治方法。除此之外,周朝还设立有专管治理不同病虫害的官职,如负责灭杀蝉和蚊子的“蝉氏”,这些官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病虫害专业知识,熟悉病虫害的生态习性。由此可知,我国很早就广泛开展了系统化的病虫害治理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古人成功创造和运用了四种行之有

效的防治方法。中国先民很早就意识到了耕作防治的重要性,在进行农耕活动中已经有意识地结合和调整农业栽培技术措施,以创造有利于农作物健康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达到消灭病虫害、保产稳产的目的。他们在长期的农耕活动中,已经学会了依农时栽种、选

育抗虫病品种、去除杂草和轮作换茬的耕作防治技术,而这些防治技术至今仍广为使用。以依农时栽种为例,中国早期先民就依照“日晷”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彼时古人将每个节气对应不同的农务,如农谚“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抗病品种是农业防治的基础,选育和利用抗病和

抗虫害品种是防治植物病害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途径。古人在农业生产中也悟出了这一道理,在栽培上会优先选择抗虫作物和抗虫品种。在北魏前,粟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共有86个品种,古代先民就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选育出有9个可以抗虫害的粟种,并以此广泛推广栽种

。在今天仍十分有效的深耕翻土和轮作换茬,早在古代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认识到深耕可以收到“大草不生,又无螟蜮”的效果,甚至到了元代,朝廷还颁布了秋耕的诏令,认为秋耕可使蝗虫等虫卵被太阳晒死。因为缺少高效的捕杀工具,所以在

古代农业抗病虫害上,人工防治是一个重要方法。当时主要的人工防治手段包括人力扑打、捕捉、烧杀和饵诱。其中人力扑打和捕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十尔族老乡拉近了感情,听着《十二木卡姆》欢快的弹拨乐声,心都快要飞了起来。中国的大炕从黑龙江一直铺到西藏,真是一炕跨东北、华北、西北,过中原,下西南,温暖了

大半个中国。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土炕养育了多少中华儿女,书写了多少惊天动地的篇分盛行,政府为了治理虫害,提出了“蝗、螟,农夫得而杀之”的政令。到了汉代,官府更是对捕捉到蝗虫的人给予奖励,并且还发明了掘沟阻隔,驱蝗入沟,聚而歼之的开沟除蝗法,这在当时是十分有效的驱蝗法。古代的生物防治

是指利用生物之间相互钳制的关系,以一种生物对付另一种生物的防治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还有利于保护环境。晋代的人会用一种特殊的蚂蚁-黄猄蚁给柑橘果树防虫。这种蚂蚁是树林中的捕猎能手,会大量捕食巢穴周边的昆虫。黄猄蚁是古人进行生物

防治的一个典范,也是世界上生物防治害虫最古老的先例。除此之外,古人还学会了用家禽治虫。明代,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利用家鸭防治稻田中的蝗虫等多种害虫,实现了“稻鸭两利”。不仅如此,古人也认识到青蛙和雁等可以防除害虫,实行了相应的保护计划,如宋太宗时期,皇帝就颁布国诏:每年2月至

9月,不得捕猎,有拿弹弓爬树掏鸟巢的,要严刑重罚。古代的药物防治,与如今的化学农药颇有不同。古人使用的药物相对简单,大都是取自植物、动物或者矿物质。植物药物有蒿草、烟茎和桐油等;动物药物有粪便、鳗鲡鱼骨和鱼腥水等;矿物质药物有石灰、食盐和汞粉等。

在药物防治上,较为出名的当属溲种法,这是目前种子包衣方法的始祖。溲种法是将马碎骨煮沸3次,产生黏胶物质后,再加入含有乌头碱等剧毒二萜类生物碱的乌头的子根加工品,浸泡3到4天,待乌头的有毒成分释放出来后,再用来包裹种子,起到杀虫剂的作用;然后加入蚕粪和

羊粪拌匀,可直接为发芽的禾苗提供养分,激发土壤各种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使禾苗生长更加健壮,提高了抗病、抗虫和抗旱性。古人发明的溲种法,极大促进了种子技术的发展。如今种子包衣技术已全面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型种衣剂、包衣机械和包衣配套技术,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古代技

术水平有限,病虫害防控颇为困难。但是,古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边摸索边实践,创造出了许多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不仅解决了遇到的难题,还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虽说这些方法在当时获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古代农业防治方法存在原始粗糙、费时费工和效率不高等局限性。古

代的农民,尽管每日辛勤劳作,但是仍然无法有效阻挡农作物被病害和虫害侵袭,历朝历代的水稻和小麦亩产只有100~300斤,如遇到蝗灾,更是雪上加霜。如今,人口众多,农作物种植已经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在如此大规

模的种植下,新型病害和虫害也随之增多,更为高效的农药已成为提高产量和稳产保产的重要手段。在“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的过程中,农药功不可没。面对病害和虫害的不断变异,未来仍要继续研制和使用更为高效的农药。总的来说,农药

的出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进步,为人类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篮子的安全保驾护航。随着人们对病虫害的认识不断深入,病虫害防治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古代方法已不适合直接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需要结合现代科学给予总结、改造和提高。(摘编自李庭《农药的作

用这么大,没有农药的古人是如何应对虫害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杀器”,常指非常厉害的东西或效果极好的东西,在文中特指如今广泛使用的农药。B.“生物防治”,在文中指我国古代利用某些微小生物来防治对人类有害的生物的方法。C.“稻

鸭两利”,在文中是指明代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利用家鸭来防治水稻害虫的成功范例。D.“'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的过程中,农药功不可没。”文中强调的是农药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2.下列对材料相

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先民相信人定胜天,他们认真观察害虫的生长习性和取食喜好,以谋求防治方法,而不去祈求农神保佑。B.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古代农民创造和运用了耕作防治、生物防

治等行之有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C.古代农民人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采取人力扑打、捕捉、烧杀等手段,汉代时还发明了有效的驱蝗法。D.古代一些耕作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技术尽管可能至今仍有使用,但还需要结合现代科学给予改造和提高。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早在周

代就已经发现了多种危害禾苗的害虫并对其进行分类,说明我国很早就广泛开展了系统化的病虫害治理工作。B.古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认识到选育和利用抗病虫害品种的重要性,很早就优选优育了包括粟在内的所有农作物品种。C.古代生物防治大致分为以虫治虫、以(禽)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

类,其中以菌治虫已普遍被古人使用,优点是不污染环境。D.现代社会,为提高粮食的产量和品质,农作物种植已经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未来仍需研制和使用更为高效的农药。4.请结合文本内容,从历史进程、政府重视程度、防治方法、防治效果四个方面,简要概

括我国古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基本情况。(4分)5.作为科普说明文,本文在说明方法的使用上有何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土炕(节选)梁衡虽

然我后来离开了塞上,①但一生也没有走出土炕的影子。中国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从农村开始的,风起青萍之末,春江水暖“炕”先知。改革大潮,“炕上窥变”可见一斑。1980年我到山西五台山下忻州的一个小村子里去采访。这里出了一个奇人叫岳安林。他在“文革”前就考上了清华大学,因为出身不好又被退回到

村里。我本以为我们从京城到塞外已经够委屈的了,没有想到还有更不公平的事。但岳安林很淡定,回乡之后居然静心研究农村科技。等到乡村经济的旧体制稍有松动,他就承包了公社养猪场,一年扭亏,并创造了一套科学饲养法,用华罗庚优选法设计饲养流程。我是在猪场的大炕上采访他的。共三间房三个大炕,一间他住,炕上堆

满了饲料麻袋和书本;一间炕头上烧一口大锅,兼做粉房;一间火炕的温度严加控制来做菌苗实验。②我惊喜于这个“深山藏古寺”和“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发现。在这个猪场的土炕上住了几天,写了一篇《一个养猪专家的故事》,见报后收到五千多封来信,有不少

人直接背着行李来取经。岳安林随即办了一个炕头养猪培训班,一下轰动全国。他本人也被破格从农民转为国家干部,直接任职科委副主任。这篇稿也获得当年全国好新闻奖。还有一篇头条新闻是写农民怎样自觉投入商品经济的大潮。

当时农民苦于极左体制久矣,穷不堪言,苦无出路。晋南一个叫朱勤学的农民,躺在炕头上用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听到北京市面上芝麻酱缺货。而当地盛产芝麻,他便做了一小罐样品,进京叩门问路。没想到一次成交,订了几个火车皮的货,带动全村一夜致富。真是,③

谁言三尺炕头小,春雷滚滚炕洞中!有一个炕头人物,不能不表。山西神池县,为高寒风沙之地。山大沟深,去的记者很少。我曾进山在炕头上采访两个大写的人物,一个就是乡村女教师贾淑珍。她十七岁嫁到这个只有二十户人家

的小山村里。这里交通极不方便,到我们去的时候还没有通车,吉普车开到山脚下,我们手脚并用爬山而上。这个地方派不来教师,而孩子们也没法走出去上学。贾淑珍就在自己新婚后的炕上办了一个炕头小学,找了一块杀猪案板,从炕洞里掏了一把烟灰刷一刷就是黑板。这一办就是二十五年。这个大山深处的小

村子因为有了她再没有一个文盲,全村三十岁以下的都是她的学生,还出了两个大学生,几个中专生。直到我去的前三年,村里面才为学校盖了三孔新窑洞。但仍然是在炕头上教学,有四十二个学生。我说给大家照张相,孩子们就一窝蜂地跳下炕,争着在地上找自己的鞋

。我盘着腿在炕上采访,窗户上有一盆红色的石榴花儿。窗外一只大红公鸡,隔着玻璃咚咚地要啄吃那红花绿叶。公鸡、红花,一群叽叽喳喳的娃娃。到哪里去找这样的炕头授课图?这就是中国的乡村教育。传媒总是热心报道那些大城市里赶考的壮观场面,关注出了几个高考状元。有谁知

道这深山里还有一所炕头小学,还有一个将青丝熬成白头的乡村女教师呢?正是她们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大梁。等到我退休之后,再不为记者的使命所累,而因文学采风做乡间自由行时,仍见炕生情。在陕北旅行,几乎每一个炕头上都有动人的故事。

彭德怀率军与多于我十倍的敌军周旋。他躺在窑洞的土炕上,听着头上胡宗南士兵的脚步声,却临阵不慌。沙家店战斗,一口吃掉敌人三千。而在佳县窑洞里的一个土炕上,毛泽东深夜工作,饿急了,只好拿红枣充饥。第二天,警卫员收拾房间,只见地

上满是枣核和烟头,而炕桌上却有一篇新写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西北坡村的小土炕更是神奇,毛泽东从这个炕头上发出了190封电报,指挥了三大战役。这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再具体一点说是最后一个土炕指挥部。当时的五

大领袖:毛、周、朱、刘、任,全是南方人。他们小时也都未睡过土炕。然而自南方兵败之后长征北上,转危为安,节节胜利,盖因睡土炕而接地气乎?神奇的土炕,真是“既能下得厨房,又能上得庙堂”,小戏、大戏都能唱。有一年我到青海湖

边采访王洛宾的旧事。高原气候寒冷,虽是盛夏仍然要烧炕,我是盘腿坐在土炕上完成采访的。当年王洛宾就是因为在一个车马店的土炕上,看着灶口的火光,听着老板娘美妙的歌声,一念心动留下来采风,才有了那首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我盘腿在炕,口问笔录耳听,面前的尕妹子唱着一首又一首的“花儿”

,好像泉水淙淙,永远也淌不完。外面微风过野,雨声潇潇,你不能不承认这大炕就是一张生发艺术的温床。我又想起民歌里许多与炕有关的唱词:“烟锅锅点灯半炕炕明,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而李季、贺敬之这些大诗人更是直接从土

炕上走出来的。李诗“崔二爷怕得炕洞里钻”,贺诗“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④这些诗句从娘胎里就带着土炕味。而我看到的最大之炕要数南疆的民居土炕了。一间屋子里,炕就占了一大半。全部待客、宴请、喝酒、唱歌、吃手抓羊肉等,都是在炕上举行

。幸亏我炕上生炕上长,会盘腿坐炕,由此也与维吾尔族老乡拉近了感情,听着《十二木卡姆》欢快的弹拨乐声,心都快要飞了起来。中国的大炕从黑龙江一直铺到西藏,真是一炕跨东北、华北、西北,过中原,下西南,温暖了大半个中国。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方土炕养育了多

少中华儿女,书写了多少惊天动地的篇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岳安林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先进人物,他创造了一套科学饲养法,设计了饲养流程,办了炕头养猪培训班。B.乡村女教师贾淑珍因条件有限就简办起炕头小学,历经二十五年,青丝变白发,

为小山村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C.文章写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彭德怀等人的故事,土炕成了指挥所,意在突出土炕因为接地气而发挥了神奇的作用。D.作者讲到王洛宾创作的往事,想起民歌里许多与炕有关的唱词,引用李

季、贺敬之的诗句,表明土炕是生发艺术的温床。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说“一生也没有走出土炕的影子”,既照应标题,也领起下文,并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B.句子②引用了两句古诗,与文中引用的其他的古诗词、谚语一起,为文章增添了一些典雅的韵味。C.

句子③中的“春雷”喻指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滚滚”带出朱勤学带领村民一夜致富的壮举。D.句子④“从娘胎里就带着土炕味”,运用比喻、夸张修辞,形象地表达出土炕作为意象在诗歌中的分量。8.文中画波浪线语段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9.文学评论小组计划为梁衡

先生的这篇节选作品举行艺术短评活动,请围绕关键词“土炕·炕上家国”写出你的短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孟尝君出行五国,至楚,楚献象床。郢①之登徒②,直.送之,不欲行。见孟尝君门人公孙戍曰

:“臣,郢之登徒也,直送象床。象床之直.千金,伤此若发漂,卖妻子不足偿之。足下能使仆无行,先人有宝剑,愿得献之。”公孙戍曰:“诺。”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然。”公孙戍曰:“臣愿君勿受。”孟尝君曰:“何哉?”公孙戍曰:“五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闻君于齐能振达贫穷,有

存亡继绝之义。五国英杰③之士,皆以国事累君,诚说.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君到楚而受象床,所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臣戍愿.君勿受。”孟尝君曰:“诺。”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④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公孙戍曰:“臣有大喜三,重之宝剑一。”孟尝君曰:“何谓

也?”公孙戍曰:“门下百数,莫敢入谏,臣独入谏,臣一喜;谏而得听,臣二喜;谏而止君之过,臣三喜。输象床,郢之登徒不欲行,许戍以先人之宝剑。”孟尝君曰:“善,受之乎?”公孙戍曰:“未敢。”曰:“急受之。”因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

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三》)材料二: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欲逐之。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鎒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

不及矣。今使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拙则罢之,不肖则弃之,使人有弃逐,不相与处,而来害相报者,岂非世之立教首也哉!”孟尝君曰:“善!”乃弗逐。(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三》)【注】①郢:楚都。②登徒:

复姓,楚官也。③英杰:才出万人曰“英”,千人曰“杰”。④文:孟尝君,姓田,名文。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公孙戍A趋B而去C未出D至中E闺F君G召而返之11.下列对材

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第一段中“直送之”与“象床之直千金”两句中加点的“直”意义和用法均不同。B.说,通“悦”,指高兴、喜悦,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中的“说”字,意义不同。C.愿,希望,与“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

兰诗》)中的“愿”字,意义相同。D.当,对等、抵得上,与“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当”字,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王的大臣登徒先生不愿承担运送象牙床给孟尝君的差事,原因有二:价值昂

贵,担心损坏受责;预知孟尝君不会接受。B.公孙戍认为楚国等五国君主听说孟尝君拥有在齐地振达贫穷、帮助诸侯存亡继绝的道义,仰慕其仁义廉洁的美德,因而委托以国事。C.孟尝君吩咐公孙戍赶紧收下登徒先生允诺的祖传

宝剑,在他看来,相较而言,门客帮他扬名阻止犯错事大,收人珍宝事小。D.孟尝君对公孙戍与鲁连的话都用“善”字作了评价:前者是对公孙戍所言内容的肯定,后者是对鲁连之谏语的认可。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入见孟尝君曰:“君岂受楚象床哉?”孟尝君曰:

“然。”(4分)(2)猿猴错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4分)14.公孙戍劝谏孟尝君不要接受楚王的馈赠、鲁连劝谏孟尝君不要驱逐自己不喜欢的舍人,都达到了劝谏的目的,但劝谏方法有别,请概括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

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5~16题。蒿里行①(节选)短歌行(节选)曹操曹操关东有义士②,兴兵讨群凶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④。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契阔谈讌,心念旧恩。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注】①《蒿里行》:汉乐府旧题。东汉末年,董卓专权乱政,关东各州郡将领联合讨伐,由于联军各自争势夺利,四分五裂,互相残杀,开始了长期的军阀混战,百姓大量死亡,

社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②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③群凶:指董卓及其党羽。④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蒿里行》前六句,以凝练的语言记录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堪称诗化的历史。B.“

铠甲”一句说明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突显出其骁勇善战。C.“明明”四句把寻求贤才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形象地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D.两诗标题中的“行”,源于汉魏乐府,本为乐曲名,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即歌行体。16

.两首诗均为政治性、抒情性很强的诗作,但艺术手法却各有特色。请结合《蒿里行》后四句和《短歌行》后八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沁园春·长沙

》中,作者面对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不禁提出了“,”的问题。(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的句子是“,”。(3)夔州一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杜甫在《登高》中体现这一特色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

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核桃坪既没有一块像样的平地,也找不到成片的核桃树林。在武陵山和大娄山脉,很多地名的表意,与你的想象往往①。比如:出水村没有一眼甘冽的泉水;双河场没有一条流淌的河溪;花园村也不是因为有②的花园而得名。核桃坪也是这样,只是表达了当地人美好的寓意而已。核

桃坪是野生木姜籽和柴桂的乐土。木姜籽花淡淡的幽香浮游在空气中,这花香,缠绵萦绕,像有谁正从林木间将它一缕缕抽出来。很长一段时间,这固执的意象,始终③,它如影随形,黏附在我的眼帘甚至梦境里。那段时间,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行走的木姜籽树。在山路边一道缓坡下,我看到一棵棵枝叶茂密的柴桂,柴桂又名香桂,被当

地人称为桂皮,它们与木姜籽一样,都是天然香料。为了躲避人类的肆意滥伐,它们不得不一退再退,在这崇山峻岭中隐伏下来。这片山野,因为它们的存在,天空变得无比湛蓝,鸟雀的鸣叫声也因此特别清丽。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

列句子中的“仿佛”和文中加点的“仿佛”,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潞河淮扬寄迹颇久,往事犹记仿佛。(郭沫若《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B.他干起活来仿佛不知道什么是疲倦。C.他的模样还和十年前相仿佛

。D.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欧阳修《祭石曼卿文》)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它们为了躲避人类的肆意滥伐只好一退再退地在这崇山峻岭中隐伏下来。”语义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值得关注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强调生物物种之间通过拮抗竞争优化而进化,而忽视了生物之间更多的是依靠共生互助来有效适应更多的环境而协同进化。生物界进化,首先是以共生合作为主导来引领和驱动的;A。生物共生理论是对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重要补

充。从生物共生学的视角来看,“地球村”B。①该共生体系内,②各类生物间以及外界环境之间通过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密切联系起来,③形成共生系统。④生物共生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现象。⑤跨越三个世纪的共生学说发展与试验研究证明,⑥生物共生理论不仅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⑦而且累及许多应用问题,⑧也是

一种生物哲学。⑨当今共生概念和共生理论早已超出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范围,⑩而深入广泛人文与社会、经济与政治、艺术与产业等领域和哲学的范畴。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2.文中第二

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从大运会到亚运会,吴艳妮这位“女子100米栏”的重量级选手,一直活在风口浪尖上。人们对她褒贬不一。赞赏者说她个性鲜明,阳光、可爱、乐观

、自信,颜值很高,追求时尚;批评者则说她过于张扬,不懂谦虚,“人来疯”“一心想红”,说她右臂有大面积的纹身,带坏了众多青少年。像这样饱受争议的运动员还有谷爱凌、李娜等等。对此,有人说,现代社会也应恪守传统的规矩与准则,公众人物更应自律,遵守传统美德

;也有人说,现代社会更应该尊重个性,张扬自我,公众人物也是人,应给予更多的包容与理解。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3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答案】B(3分)【解析】B项中“利用某些微小生物来防治对人类有害的生物的方法”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古代的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之间相互钳制的关系,以一种生物

对付另一种生物的防治方法”。2.【答案】A(3分)【解析】A项中“古代先民相信人定胜天”的说法无文本依据;而“而不去祈求农神保佑”的说法曲解了文意,原文的表述是“古代先民也没有一味地祈求农神的保佑”。3.【答案】D(3分)【解析】A项以偏概全,

曲解了文意,结合原文内容,“周代就已经发现了多种危害禾苗的害虫并对其进行分类”尚不足以说明我国很早就“广泛开展了系统化”的病虫害治理工作,起码还有两个方面被忽略,一是先民“认真观察害虫的生长习性和取食喜好,以谋求防治方法”;二是“周朝还设

立有专管治理不同病虫害的官职······这些官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病虫害专业知识,熟悉病虫害的生态习性”。B项“很早就优选优育了包括粟在内的所有农作物品种”扩大了所涉农作物品种的范围。C项“其中以菌治虫已普遍被古人使用”错。从原文中介绍生物防治时所举的例子看,古人认识并

成功使用了“以虫治虫、以(禽)鸟治虫”的生物防治法,并没有普遍使用“以菌治虫”法。后文介绍“溲种法”时,虽然提到“加入蚕粪和羊粪拌匀,可直接为发芽的禾苗提供养分,激发土壤各种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使禾苗生长更加健壮,提高了抗病、抗虫和抗旱性”,有“以菌治虫”的意味,但其属于“药物

防治”的范畴。4.【答案】①肇始三千年前,历史悠久。②政府设官施令,高度重视。③利用自然条件,方法多样。④取得一定实效,但科技水平不高。(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者,酌情赋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纵观全文,需找到历史进程、政府重视

程度、防治方法、防治效果方面的相关信息,对我国古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情况加以概括。5.【答案】①分类说明(分类别):将我国古代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分成四大类来分别介绍,条分缕析,层次分明。②多作引用(作引用):如引用农谚、政府诏令等,说明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的悠久历史和政府对此事的重视程度。③列举数据(列数据):如文中列举历代水稻和小麦亩产只有100~300斤的数据,准确说明中国古代防治病虫害效果有限。④大量举例(举例子):如详细列举可作药物的动植物和矿物,同时举

例说明溲种法,便于读者了解一般情况,又突出重点。(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如“打比方”“作比较”,言之有理者,酌情赋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体裁特征的能力。科普文是指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

学技术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文章。为了突出其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和通俗性,说明方法的选用非常重要。所选文本综合使用了分类别、作引用、列数据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作答时,先要明确指出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举文本中的典型例子,分析使用该种说明方法对说明内容或

行文所起到的作用。6.【答案】C(3分)【解析】“意在突出土炕因为接地气而发挥了神奇的作用”错,根据文本内容,说土炕“神奇”原因有两点:其一,“上得庙堂,能唱大戏”,即能为革命战争取得胜利而发挥作用;其二,“盖因睡土炕而接地气

乎”是说领导人深入群众、发动群众,领导人民一起斗争,最终取得胜利。7.【答案】D(3分)【解析】“运用比喻、夸张修辞,形象地表达出土炕作为意象在诗歌中的分量”错,这句并没有运用比喻修辞。8.【答案】①动静结合的描写。石榴花

是静态的,大红公鸡“隔着玻璃咚咚地要啄吃那红花绿叶”“一群叽叽喳喳的娃娃”是动态的,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当时采访见到的情景,凸显了炕头小学的简朴,给人画面感,留下鲜活的印象。②令人深思、饱含感情的议论。“传媒总是

热心报道······”与“有谁知道······”形成对比,通过对比议论表达了对乡村教育的关注与忧思。③运用比喻抒情。“正是她们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大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高度赞扬了贾淑珍等乡村女教师为农

村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段,要注意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本题,画波浪线语段前半部分是描写,有动有静,视听结合,有画面感,让读者看到了一幅真实、生动的炕头授课图;画波浪

线语段后半部分是议论、抒情,在议论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发人深思,最后一句通过比喻直抒胸臆,高度赞扬了贾淑珍等乡村女教师为农村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9.【答案】①“土炕”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得文章形散神聚,通过叙写跟土炕紧密相关的人物、故事来

表现家国情怀。②这里有知识分子、农民的家国情怀,如炕头人物岳安林,面对命运的不公,学以致用,投身改革开放的大潮,科技兴农,体现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③这里有乡村教师的家国情怀,文章写炕头小学的创办人贾淑珍以及那些为乡村教育做出贡献的乡村教师,表明乡村振兴离不开教育。④“

土炕”融入了红色基因。老一辈革命家接地气、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取得胜利的保障,需要代代相传。(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写文学短评的能力,具体是围绕关键词写短评思路。先要认真读作品,对作品的情感、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点等有正

确的理解,再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评论思路。本题,其中一个关键词是“土炕”,这是文章的标题,可以从结构与内容上评论其作用。“土炕”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叙写跟土炕紧密相关的人物、故事来表现家国情怀;另一个关键词是“炕上家国”,所以答案应该是梳理一下文章表现了哪些

家国情怀。文章前半部分是作者当记者时采访的人物事迹,三位炕头人物分别展现了知识分子、农民、乡村教师的家国情怀,后半部分是作者退休后“文学采风”听来的、想到的与土炕有关的人、事,分别展现了土炕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和文艺创作。据此可以整合答案。10.【答案】C、D、F(每处1分)【解析】首先,结合上下文

,初知大意:公孙戍劝说孟尝君放弃接受楚王的象牙床后的打算后,离开孟尝君,还未走远,又被叫回来;其次,要注意观察句子结构,整个句子由四个叙事的短句组成,用作谓语的动词有“趋而去”“出”“至”“召而返”等,而“公孙戍”和“君”系陈述对象(主语),因此

,“君”前处须停顿;其前面的三个动词短语间,须作两次停顿,即在“去”“出”两处各停顿一次。原文标点处为: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11.【答案】C(3分)【解析】C项中的两个“愿”意义不同,“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中的“愿”,是“情愿、愿意”的意思。另外,A项中的两个“

直”,前一个是动词,当值、值班;后一个是名词,价值、价格。B项中“说尽心中无限事”中的“说”是“谈说、讲说”的意思。D项中的两个“当”,前一个是动词,后一个是“在”的意思,句中用为介词。12.【答案】A(3分)【解

析】根据文意,登徒先生并不能预知孟尝君不会接受楚王所赠象牙床,因而私下贿赂孟尝君的门客去游说孟尝君不要收取楚王的象牙床。可见A项中的第二个原因“预知孟尝君不会接受”望文生义,也曲解了文意。13.【答案】(1)(公孙戍)入宫进见孟尝君,说:“您莫非(准备)接受楚王送您的象牙床吗?”孟

尝君说:“是的。”[“岂”“然”,每词1分;语意顺畅(补出省略成分,译出疑问语气),2分](2)猿猴离开树木居住在水上,那么它们就不如鱼鳖;经历险阻攀登危岩,那么骏马(千里马)就不如狐狸。(“错”“险”“危”,每词1分;语意顺畅,1分)

【解析】(1)岂:莫非,表示揣测语气,此处理解为反问语气“难道”也可酌情赋分;然:是、对。(2)错:避开,引申为离开;险:险阻;危:危岩。(“险”“危”形容词作名词)14.【答案】①公孙戍:亮明观点,单刀直入,

阐明五国看重孟尝君的理由,剖析收下象牙床的不妥。②鲁连:连类设喻,多用对比,阐发人各有其长与短的道理,说明弃长而就短的危害。(答出一点,赋2分;答出两点,赋3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赋分)【解析】本题考

查理解文本思想内容,分析其艺术手法的能力。首先,要根据题意确定信息区间,尤其要明确材料一中公孙戍劝谏孟尝君不要接受楚王所赠的象牙床的文字主要在第二自然段。其次,比较二人劝谏的艺术性,虽然都是据事析理,但表达技巧方面确有较大差别:材料一直入正题,亮明

观点,从孟尝君本身具备的品质出发,说明各国君主看重他(包括楚王赠象牙床)的原因,进而剖析收下象牙床的不妥之处:影响自己的形象和事业。鲁连的进谏则要含蓄温和得多,他连类设喻,在多方比较中,巧妙地阐明人各有其长与短的道理,说明弃

长而就短的危害,进而让孟尝君收回成命,不再驱逐他所不喜欢的那个门客。15.【答案】B(3分)【解析】B项中“突显出其骁勇善战”表述有误,结合诗意及注释可知,“铠甲生虮虱”的描述,意在揭露长期的军阀混战给广大士兵造成的

巨大痛苦。16.【答案】《蒿里行》最后四句:①善用白描,融情于景。“白骨”两句,用简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战乱中的凄凉悲惨的图画,隐含着作者对军阀混战的愤怒与无奈之情。(1分)②直抒胸臆,情出肺腑。“生民”两句,基于上文对历史事件的记述和人民所受灾难的描写,诗人忧国忧民的悲怆感情直出胸臆,表露无余。(

1分)《短歌行》最后八句:①巧妙设喻。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2分)②化用典故。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化用此典,意在

表明作者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的诚意。(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酌情赋分)【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准确理解题目中引导语:“两首诗均为政治性、抒情性很强的诗作。”从总体上说明两首诗的思想内容方面的一致性,“艺术手法却各

有特色”从总体明确其在艺术手法运用方面存在的差异,“但”字一转,将答题方向引向了对两首诗艺术手法不同特点的概括与分析上。其次,要准确理解题目要求-请结合《蒿里行》后四句和《短歌行》后八句简要分析,这就意味着对两首诗艺术手法不同特点的概括与分析,须基于诗作各自特定区域的内容展开

。最后,要抓住两首诗歌中相关内容在艺术手法方面呈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展开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可从多角度展开分析,作答时,不可能也不必面面俱到,突出主要的不同点即可。就《蒿里行》最后四句而言,从表达方式运用的角度看,其主要艺术手法是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结合;就《短歌行》最后八句而言,从修辞手法使用的

角度看,其主要艺术手法是善用比喻和化用典故来表情达意。17.【答案】(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每空1分)18.【答案】①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大相径庭/背道而驰)②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姹紫嫣

红)③挥之不去(难以忘怀)(每空1分,所填成语合乎语境即可)19.【答案】B(3分)【解析】A项中的“仿佛”是“梗概、大略”的意思。文中加点的“仿佛”和B项中的“仿佛”是“似乎、好像”的意思。C项中的“仿佛”是“类似”的意思。D项中的“仿佛”是“想象”的意思。20.【答

案】①原句为短句,改句是长单句,原句使用短句,表意更为明晰,也更符合整个文段的语言节奏。②原句用的是“不得不”,双重否定,语意上强化了木姜籽、柴桂的“退”,也就强化了人类肆意滥伐带来的后果,改句则没有这个效果。(每点2分)21.【答案】A:其次才是拮抗竞争B:本身就是一个大的

共生体系(每处2分,意思相近即可)22.【答案】语句②可修改为:各类生物间以及与外界环境之间通过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密切联系起来。语句⑦可修改为:而且涉及许多应用问题。语句⑩可修改为:而广泛深入人文与社会、经济与政治、艺术与产业等领域和哲

学的范畴。(②句,成分残缺,“外界环境之间”前面缺介词“与”;⑦句,搭配不当,“累及”可改为“涉及”;⑩句,语序不当,“广泛”应放在状语位置,放在动词的前面。每指出并改对一句2分)23.【写作指导】这是

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介绍了吴艳妮所受到的褒贬,褒贬者说的都基本符合事实,各有其道理。从褒贬的内容上看,褒扬者主要是从现代社会的一些价值观出发来评价的,如追求个性、时尚。批评者主要是从传统社会的某些价值观来评价的,如做人要低调,不要过分追

求名利。材料第二段,在前面举例的基础上作了概括。“有人说”“也有人说”代表了两种价值取向,分别对应上文的“批评者”与“赞赏者”,这是本次作文审题的重点。“有人说”侧重于捍卫传统,“也有人说”侧重于体现现代意识

。材料引导考生思考在个性与规矩之间作取舍,如何在遵守社会规范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当然,材料还提及公众人物应该怎样做和如何对待公众人物的问题,考生也可以发表议论。因此,考生可以从尊重个性的角度,谈我们应该在遵守社会规范的基础上,张扬个性,展示自己;也可以从遵守规矩、合乎道德

规范的角度谈人要学会自律,遵守传统道德,尊重他人,不要过分追求名利,也可以将两者结合来谈我们既要尊重个性,又要遵守共性。【参考立意】①张扬个性要有度。②尊重传统,张扬个性。③学会自律,恪守传统。④尊重个性,理解包容。【评分细则】(一)判分原则作文阅卷

要公正公平;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二)评分等级本次评分为四等七类。一等卷48~60,其中一等上54~60,一等下

48~53;二等卷36~47,其中二等上42~47,二等下36~41;三等卷24~35,其中三等上30~35,三等下24~29;四等卷0~23。评分参考量表类别分值审题立意语言表达主要特征一等卷48~60分一等上54分以

上审题精准,立意深刻或新颖。语言有特色,言近旨远,言简意丰。充分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能紧扣主题形成独到的观点,角度选择精当,有层次展开,结构精巧独特,议论精准、灵动、深刻,情理相融,感染力强。一等下48~53分审题准确,立意清晰,有见识。语言通畅、连贯

、得体,言能尽意。能理解主题的内涵,基于材料生发观点。文章观点正确,角度恰当,层次分明,说理透彻,有逻辑性,感染力强。二等卷36~47分二等上42~47分审题比较准确,立意比较清楚。语言通顺,言能达意。能理解主题的内涵,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结构完整,用例正确,说理清晰,有感染力。二等下36~41分审题基本清楚,立意基本清楚。语言大致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基本能理解主题的内涵,观点明确,论证不够有力,有一定的感染力。三等卷24~35分三等上30~35分审题不完整,立意不清晰。语言不够通顺,偶有不尽规范准确之处。理解

了主题的部分内涵,观点大致成立,论证不够有力,无感染力。三等下24~29分貌合神离。语言拙劣,多有语病、标点随意。对主题和材料理解不当,貌似相关实则无关,写作水平较差。四等卷0~23分自说自话。语言粗俗、混乱,基本功差。全然不顾主题和材料,写作水平差

。(三)评分提示1.考生作文如角度独特,立意深刻,有独到见解,语言灵动或深蕴,54分以上。2.鼓励对优秀作文敢于打高分,对差作文打低分,拉开差距,坚决反对只打保险分,要通过客观公正的阅卷充分发挥模考的效能。(四)个案处理1.经“查重”,确认抄袭

的,其中二分之一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23分;三分之二篇幅与原作相同的,原则上不超过1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5分。2.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

但最高不能超过40分(不满100字,0~4分;200字左右,5~8分;300字左右,9~15分;400字左右,16~25分;500字左右,26~35分;600字左右,36~40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3.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

评分最高不得超过35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17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8分;政治倾向有问题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4.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5.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

一:孟尝君出巡五国,来到楚国,楚王要送给他一张用象牙制成的床。郢都一个姓登徒的人,正好值班负责送象牙床给孟尝君,可是他不愿意去。于是找到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戍,与他商量说:“我是郢人登徒,如今我负责护送象牙床。可是那象牙床价值千金,若有一丝丝的损坏,即使(我)卖掉了妻子儿女也赔不起。先

生不如设法让我免掉这个差使,先人有一把宝剑,(我)愿意献给您(作为报答)。”公孙戍说:“好的。”(公孙戍)入宫进见孟尝君,说:“您莫非(准备)接受楚王送您的象牙床吗?”孟尝君说:“是的。”公孙戍说:“

臣下我希望您不要接受。”孟尝君问:“这是为什么呢?”公孙戍说:“五国以相印授公的原因是(他们)听说您在齐地能够救济贫苦人,使潦倒的人发达,拥有让灭亡的国家复存,让后嗣断绝者延续的道义。五国英明杰出的君主,这才以国事委公,确实是爱慕您的仁义,仰慕您的廉洁。如今您在楚国就接受了象

牙床这样的重礼,还没有到的其他国家,(人家)又能拿什么样的礼物馈赠于您呢?所以臣下希望您万不可接受这件礼物。”孟尝君答应说:“好的。”公孙戍快步退了出去,还没离开,走到宫门,孟尝君把他叫了回来,问:“先生叫田文不要接受象牙床之礼,这固然是一项

很好的建议。但是如今先生为何脚抬得那样高,洋洋得意呢?”公孙戍说:“臣下我有三件大喜事,外加更得一柄宝剑。”孟尝君(不解),便问:“先生此话怎讲?”公孙戍说:“贤公门下食客数以百计,没有人敢进谏,只有臣敢于进谏,这是第一件大喜事;(我的)谏言,您能采纳,这是第二件

大喜事;我的进谏能让您停止犯过错,这是第三件大喜事。而郢都那位为楚王送象牙床(给您)的登徒(先生),不愿意承担送床(的差事),他答应我(事成之后,送臣)一柄先人宝剑。”孟尝君问:“说得好,先生接受宝剑了没有?”公孙戍说:“(没有得贤公许可,我公孙戍)不敢接受

(馈赠)。”(孟尝君)说:“赶快收下!”因为这件事,(孟尝君)在门扇上写道:“谁能宣扬我田文的名声,阻止田文犯错误,(即使)私自在外获得珍宝,也可迅速来进谏。”材料二:孟尝君有个舍人,孟尝君不敬重他,想要赶他走。鲁

连对孟尝君说:“猿猴离开树木居住在水上,那么它们就不如鱼鳖;经历险阻攀登危岩,那么骏马(千里马)就不如狐狸。曹沫高举三尺长的宝剑(劫持齐桓公),一军人马都不如他的威力;假如曹沫放下三尺长剑,而拿起锄草用具与农夫在田地中(干农活),那么他就赶不上农夫。因此做事舍其所长,用其所短,就是

圣明的尧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如今让人干他不会干的,干不来就认为他不才;教人做他做不了的,做不来就认为他笨拙。笨拙的就斥退他,不才的就抛弃他,假使人人驱逐不能相处的人,将来又要互相伤害报仇,难道不是为世人立了一个戒条吗!”孟尝君说:“好。”于是就不驱逐那个舍人了

。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