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60.867 KB
  • 2024-10-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0)页,160.86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766ac5b7495d298f4a17d5917e2c86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阳安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3月月考历史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1.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

产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面临自然灾害,难以抵御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2.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

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4.魏晋时期我国粮食平均亩产大约为257.6市斤,唐时变为334市斤,促成这一变化的动力因素是A.南方经济发展B.北方农

民的大量南迁C.耕作技术的进步D.唐朝均田制普遍实施5.下表为汉至清朝的户口、耕地的增减状况,从中可以推断出时间口数耕地数(合市亩)人均耕地(合市亩)东汉元始二年(2年)0.59亿5.72亿9.62嘉庆十七年(1812年)3.62亿7.92亿2.19总增减率(汉为基数)+507%+38%-

77%年均增减率(汉为基数)+0.28%+0.02%-0.04%A、土地兼并更加严重B.小农经济日益没落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商品经济更快发展6.秦汉时期,实行百工长期服役的制度,官府奴婢、刑徒和更卒(官府征发服役者)是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南北朝时期,出现了

百工番役(轮番服役)和工匠雇借制度。这一变化A.表明工匠对国家依附关系的松弛B.顺应了农业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手工业的生产技术的提高D.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扩大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

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8.《都城纪胜》记载,南宋都城临

安“街坊巷市,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据此可知,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坊市制度开始打破C.商业经营不受限制D.抑商政策有所松动9.宋代早市批售或零售“果子”竞争激烈,商贩用其特有的声韵叫卖,在勾栏瓦舍中的艺人听了相关的叫卖

声而产生了“文八娘叫果子’的节目。这反映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创造B.商贩叫卖之语符合宋词韵律C.商业活动发展打破时空界限D.勾栏瓦舍成为主要休闲场所10.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

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11.清朝乾隆皇帝拒绝英国使臣马戛尔请求“开放更多口岸,实现中英直接通商贸

易”的理由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朝拒绝开放从本质上反映了A.中英贸易中国白银大量外流B.中英贸易威胁国家边境安全C.中国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封闭性12.李淘在《

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

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13.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

商民得减价之益而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A.规模经营呈良性发展B.垄断了商民交通运输C.与洋商交通运输争利D.开创收购外企的先河14.晚清洋务派郭嵩焘在开矿问题上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都可以为之,不必官为督率,若经由官

开采,则将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这一主张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保证了煤矿业的健康发展C.说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D.突破了洋务派的核心思想15.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布的进口量逐年增长。甲午战争前夕全国棉布消费总量占比:洋布占13.5%,加上国产机制布亦不过只占14.

15%,而农村土布则占82.35%。其中自给布占60%,商品布占40%。这表明A.家庭纺织业逐步实现商品化B.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性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土布具有质量和价格的优势16.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

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17.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

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源于A.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B.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C.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D.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18.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

1934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A.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B.国民党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C.“短暂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D.“实业救国”思

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19.据国民政府经济部《报告》统计:1935年,重庆地区机器工厂仅13家,1940年为159家,纺织、化工等企业大为增多。对材料分析最准确的是A.国民政府实施了优先发展西部战略B.四大家族加强了对西部地区的掠夺C.民族工业迫于国内形势大

量内迁D.民族企业改变了中国工业发展重心20.表1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

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1.如表的数据变化,表明我国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年份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19.1%1.5%0.7%71.8%6.9%1956年32.2%53.4%7.3%7.1%0A.土地改革完成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工业体系形成D.市场经济体制确立22.下图为1954年中国发行的一枚邮票

,结合邮票上描绘的内容来分析,当时中国A.工业化基础已经基本建立B.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C.着重加强城乡经济联系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领域涌现出大批劳动模范、革新能手和先进工作者;广大农民努力增加生产,跖跃交售粮棉;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和大批大中专

毕业生纷纷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亦赴工业建设第一线。由此可知,“一五”计划A.激发了民众的建设热情B.照搬了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C.使工农业生产增长迅速D.依靠群众智慧进行技术创新24.从1962年6月起,黑龙江对那些发展过大、过多、过早而又重复的企业等,实行“

关、停、并、转”。对保留的企业,实行精简原则,把多余职工裁减下来。当时这一做法A.反映出对城市化的否定B.调整了国民经济的部署C.降低了经济建设的质量D.为农业发展筹措了资金二、材料题(共3题,共52分)25.(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樊树志《国学十六讲》材料二明清时

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

的陨落》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表现。(6分)(2)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4分)(3)“18世纪的康乾盛世……实则正在滑向衰

世凄凉”,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从经济史的角度简单说明理由。(8分)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族资本机器工业的力量是很微弱的,绝大部分是轻工业,以纺织工业占绝大比重,面粉工业在民族工业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1898年上海第一家较

大的民族资本面粉工厂——阜丰面粉厂开工生产。以经营钱庄起家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与官僚朱仲甫合作,于1901年在无锡创办了保兴面粉厂。1902年保兴改名茂新。1912年荣氏兄弟又创办福新面粉厂于上海,1913年租办中兴面粉厂(后改为福新四厂)增建福新二

厂(1914年开机)。1913年以前荣家茂新、福新面粉工厂系统还只有四个厂子,1919年增加到了八个厂子,每日夜出粉能力从大战前的一万三千九百袋增加到四万二千袋。——摘编自王方中著《中国近代经济史稿(1840-1927年)》材料二:从19世纪70

年代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企业起,到1927年国民党的统治开始以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人先后设立了三千多个工矿、交通和现代金融企业。其间在本世纪(20世纪)初收回利权的运动中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还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但是在中国责本主义的风

雨经历中,又有备受压抑不能发展的一面。而且在发展与不发展的交织中,不发展的一面处于全过程的主导地位。——摘编自汪敬虞《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期荣氏面

粉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并谈谈你从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中得出的认识。(10分)2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世纪6

0年代起,清政府投资建立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设备从外国引进,甚至“炮队所用器械子弹,尽仿洋式,所需铜、铁、木、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技术上依靠洋匠,如左宗棠任命日意格、德克碑为福州船政局正副监督,“一切事务均责成该两员承办”,江南机器局由巴斯主政;在民用工业中,洋人掌

握大权的现象也相当普遍。清政府派出去的留学生,回国后并没有得到重用。轮船招商局1886年的144个船长和机械人员全部是洋人。——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我国并供应成套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提供了重型机器设备、机床

等产品的设计及其制造技术,以及合金钢、石油产品等加工技术。苏联和东欧各国来华技术专家达到8000多人,同时还为中国培养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7000多人。到1957年底,中国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工业建设所需设备的自给率达到60%

,钢材的自给率提高到86%。到1959年,中国已经能承担大部分勘察设计工作和大部分配套设备的制造任务。——摘编自汪海波主编《新中国工业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引进外国技术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清政府相比,新中国在引进技术方面

有哪些不同,并分析其影响。(12分)历史3月月考答案1-5ADACC6-10AADAC11-15DACAB16-20DDBCB21-24BBAB24.(1)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加;服务设施完备;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6分

)(2)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4分)(3)同意,理由:明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生产方式未发生革命性变化

不同意,理由:明清农耕文明高度发达,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任选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5.(1)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法令,一战期间,列强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人民反对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任答3点6分)(2)特征:产业结构不合理,以轻工业为主。(2分)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2分)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双重压迫,发展困难。体现了民族工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特征。(2分)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工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是艰难曲折;帝国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等;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工业才能健康发展。(任答2点4分)26.【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后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西方的坚船利炮冲击了统治阶层;

清政府面临列强侵略和内部人民反抗,统治危机加深;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或传统“夷夏观念”受到冲击);地方督抚或地方实力派的兴起和壮大。(6分)(2)不同:新中国主要从苏联和东欧引进,而清政府主要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新中国政府始终掌握领导权和主动权,而清政府则受

制于外国;新中国在引进技术过程中坚持自力更生,而清政府则忽视自主创新;新中国重视培养自己的技术工人,而清政府依赖洋匠。(6分)影响:加速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使我国短期内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增强了国防实力,有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6

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