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26.885 KB
  • 2025-01-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docx,共(6)页,26.88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70cd4e8354a981c003c1f7ce89f1e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泸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4页,1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B.中央

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D.土著邦族作新兴政治力量崛起2.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刑”,韩非子对此评价“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不生也”。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这一规定()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B.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C.目的是

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3.学者冯天瑜指出,东亚大陆跨人文明门槛以后,大略经历了“宗法封建社会”和“宗法皇权社会”两大阶段。在这一转型中,王与宗亲共治天下的“众治”向“君治”转化,“君一民"关系成为基本的社会关系。在这一过程中A.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B.君主的家事和国事逐渐分离C

.嫡长子继承制渐趋制度化D.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4.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梁孝王刘武薨,景帝“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子彭离为济东王,子定为山阳王,子不识为济阴王”。梁国由此一分为五,封四侯。汉景帝这一做法旨在A.扩大王国势力B.监察郡级官员C.加强

中央集权D.废除郡国并存5.董仲舒崇拜君权,神化君权,主张“一统乎天子”,把不属于六经、不合于孔子的学说,一概罢黜不用,专用儒术。这种思想A.传承了孔孟儒学的思想主张B.促成了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开始出现为C.使儒学形成严密的哲学体系

D.造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固化思维6.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

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7.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属于“另设非正式机构达到分权的目的”是A.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B.中外朝制度和内阁制C.

中书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二府三司制和军机处8.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美国《哈勃周刊》和《论坛》都分别撰文,认为“战争确实具有广泛的意义——它是进步与停滞不前之间的一场斗争。日本的胜利意味着现代文明扩大到朝鲜,以及她的财富向世界开放。”这一观

点A.辩证地看待甲午中日战争B.为侵略战争制造理论依据C.激化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D.旨在赞扬日本文明先进性9.陈独秀认为“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号召人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认识问题;鲁迅也大力宣传科学思想,认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

思路清楚”。他们这一做法旨在()A.反对迷信盲从心理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C.抨击北洋军阀统治D.促使国民个性解放10.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作工人运动”。这说明()A.五四运动因

十月革命而起B.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条件已日趋成熟C.工农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D.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军11.1925年中共四大会议上,开始把“地主”作为农民痛苦的直接原因和首要原因及农民革命的主要对象。会议通过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中称,“广东的农民与地主之

争斗,工人与大商买办阶级之争斗,小商人与军阀之争斗,都很明显”。中共“农民革命”形成基于()A.地主阶级成为民族革命对象B.军阀混战割据局面的结束C.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新要求D.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矛盾12.在东北抗联部队与伪军作战中,经常出现“唱着打”的场面,即:喊话、唱歌、射击轮番

进行。在东.的北抗联诸多的歌曲中就有《劝满洲士兵歌》《劝夫回头》《千万别上鬼子当》《满军哗变歌》等十余首作品。这些作品A.宣传我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瓦解敌人斗志B.扭转了东北抗战的根本形势,分化了日军阵营

C.保障抗日战争取得彻底的胜利D.促进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共赴国难13.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山西忻口抗击日军、保卫太原的中心战役o它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站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

的中心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该战役()A.是国共合作抗日的范例B.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是抗日战争中的最大胜利D.有效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14.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的土地会议规定,乡村中一切地

主的土地及公地,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并归各人所有,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这些规定的贯彻()A.体现了国共团结合作精神B.奠定了工农武

装割据根基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推动了解放区土地改革15.下表为1955—1959年与中国建交国家()建交时间建交国家建交时间建交国家1955年8月1日尼泊尔1958年7月9日柬埔寨1956年5月3

日埃及1958年8月20日伊拉克1956年8月1日叙利亚1958年12月20日阿尔及利亚1956年9月24日也门1959年2月4日苏丹1957年2月7日锡兰1959年10月4日几内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B.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接受C.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中国促进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第II卷(非选择题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国图志》超越了当时多数中国人视野所能触及的地域,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

和使用。书中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是近代国人谈世界史时不可绕过的里程碑式的“开山之作”。《海国图志》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迫使人们的思考西方何以强大而中国何

以落后。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魏源编撰的范围由地理和历史逐步扩展到工商业,并由风土人情扩展到经济、政治,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介绍。——摘编自徐其成《〈海国图志〉对于促进国人

开眼看世界的功用》材料二1908年,清政府拉开预备立宪序幕,梁启超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期望,并撰写《责任内阁释义》介绍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度以供清廷借鉴。但是“皇族内阁”的产生,让其黄粱梦碎。武昌起义爆发后,他顺应时势发表《新中国建

设问题》,提出了“虚君共和”,君主立宪被重新包装。革命派主张共和,对梁启超说法不置可否,而此时袁世凯态度又暧昧不明,梁启超算是孤军奋战。在形势逼迫下,他最终放弃了这一主张,拾起曾一度否定的民主共和制,完成了最后一次戏剧性的思想转变。至此,梁启超政治立场的纠结基本走到了终点

。——摘编自李泽鹏《梁启超思想巨变——戊戌变法后政治立场的诸多徘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撰写《海国图志》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政治思想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宋至晚清近800年间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以否定为主。一是北宋朝廷南渡以后,宋高宗命重修《(宋)神宗实录》,“唯是直书安石之罪”,后人评“公(王安石)之受秽且蔓延于千万世,尤莫甚于此书”;二是宋理宗在淳祜元年(1241年)

下诏,以周濂溪、二程、张载、朱熹五人从祀孔庙,“王安石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三语最为万世之罪人,岂宜从祀孔子庙庭,合与削去,于正人心。”——摘编自李华瑞《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材料二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

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实为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川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易世而未之游(洗刷)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摘编自解玺璋《梁启

超为什么要写王安石传》材料三纯粹法家以富国强兵为目标,他们所采取的是国家本位,而不必是王家本位。他们抑制私门是想把分散的力量集中为一体以谋全国的富强,人民虽然受着严刑的压迫以为国家服役,但不必一定为一人一姓服役,因而人民的利益也并未全被抹杀,人民的大部

分确实是从旧时代的奴隶地位解放了。商君正是这种法家的成功的代表。——郭沫若《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1)根据材料一,分析对王安石变法的评议以否定为主的原因。的(2)任选材料二中的一则新法措施,说明其在当时实行的积极效果。(3)据

材料三,简析商鞅的历史贡献。综合材料,指出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推进国家治理的实践中,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展现了自身的优势。新中国初期,全国各族人民以空前的热情,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在各级政权建设过程中,普遍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毛泽东特别强调

,我们应当“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在过渡时期不长的时间里,党和政府迅速组织起有计划的社会建设,x顺利完成了“一五”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0.9%。——

摘自王文《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确立》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从一些沿海城市起步构建对外开放基地。它们大胆探索新的经济制度和政府管理经济的新体制,为全国性的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样板,提供了借鉴,成为改革的试验区。——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的标志。(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构建“对外开放基地”的过程,指出“全国性的经济体制改革”在90年代有哪些新发展?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262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