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0)页,207.501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5877b2cc6454523540e67d6234f174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
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0课。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陶器中夹砂陶占比较大,约占总数的70%;纹饰主要有条纹
、交错条纹、长方格纹等,石器主要有锛、镞、钺等,玉器主要有琮、环、玦等。据此判断与英德岩山寨遗址时期接近的是()A.陕西蓝田人B.韶关马坝人C.湖北长阳人D.龙山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
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在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中,出土大量的陶器,新石器,以及玉器,这是在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据此可知,与其相近的应该是龙山文化,D项正确;陕西蓝田人、韶关马坝
人、湖北长阳人都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2.下面两幅图变化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地理疆域不断扩大B.政治变法不断推行C.民族交融不断发展D.铁犁牛耕不断普及的【答案
】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春秋列国形势图与战国形势图相比较,原少数民族居住地区,成为战国诸侯国的
统治区域,说明当时民族间的不断交融,C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疆域不断变化,但整体疆域变化不大,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变法信息,从而也无法得出政治变法发展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
息,无法得出铁犁牛耕的普及信息,没有涉及铁犁牛耕方面的论述和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3.商鞅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表明他()A.倡导用法家的思想治国B.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C.主张革
新推动社会发展D.注重采用多种政策施政【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可知,
商鞅主张不遵循旧制,实行变法革新,即主张革新推动社会发展,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变革,没有涉及主张用法家思想治国,排除A项;材料仅仅说明其主张变革,而没有涉及变革目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采用多种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4.如下图是1991年中国邮电部发行的《陈胜、吴广农民起
义二千二百年》邮票。这次农民起义()A.发生在黄河地区B.建立了“张楚”政权C.推翻了秦的统治D.歼灭了秦军主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大泽乡起义后,建立了“张楚”政权,B项正确;大泽乡起义发生在蕲县大泽乡,在今宿州,非黄河地区,排除A项;大泽乡起义最终被镇压,没有推翻秦朝统治,也未歼灭秦军主力,排除C、D项。故选B项。5.从法理学、法律史学角度研究董仲舒,学界更为熟悉的主题
是“春秋决狱”或“经义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把《春秋》作为裁决个案的依据。这表明()A.儒学成为汉代司法审判的唯一依据B.汉代儒学吸收了先秦法家思想C.《春秋》经义是汉代重要的法理理念D.《春秋》经义推动汉代司法进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
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所谓‘春秋决狱’.就是把《春秋》作为裁决个案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使得法律儒家化,《春秋》等儒家经典所蕴含部分观点成为汉代法
理理念,C项正确;“儒学成为汉代司法审判的唯一依据”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先秦法家思想”信息,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法律儒家化”,“《春秋》经义推动汉代司法进步”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6.东汉中后期,朝政出现了“跋扈将军”“十常侍乱
政”等现象。这些现象印证了当时A.军人控制政权的局面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跋扈将军”、“十常侍乱政”体现的是东汉末年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主要和皇权缺乏制约有关,因此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7.甘肃嘉峪关市新城乡戈壁滩发现有1400多座砖墓群,多为魏晋时期的墓葬。其中3号墓中既有描绘鲜卑人耱地(平整土地)、耙地、采桑的壁画,也有描绘汉人放牧情境的壁画。这说明()A.魏晋时期民族交流交融B.
江南经济得到了有效开发C.北方政权比南方更稳定D.女真族迁入中原定居生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古代中国,汉族主要从事农耕,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主要从事
放牧。魏晋时期的墓葬壁画描绘鲜卑人耕作,描绘汉人放牧,反映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畜牧经验,体现魏晋时期民族交流交融,A项正确;鲜卑人当时主要生活在北方,而非江南,排除B项;西晋时北方发生八王之乱,十六国时期北方各国彼此攻战,同一时期南方
比北方更稳定,排除C项;魏晋时期,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材料提及鲜卑人,未提及女真族,排除D项。故选A项。8.据《通典》记载,隋朝时,各地官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民间义仓“又皆充满
”,仅“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这表明隋朝()A.储粮技术十分先进B.国力雄厚财政充裕C.运河便利物资流通D.备战备荒蔚然成风【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材
料可知,隋朝时,各地官仓以及民间义仓粮食储存量大,体现了当时隋朝国力的强盛,财政充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粮食储存技术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运河运输信息,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蔚然成风,一词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B项。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洛阳一带修建一
座大型宫殿,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各有专职,工部负责国家的工程建设,B项正确;尚书省下设六部,各有专职,工部受尚书省管辖,故程序是尚书省传达政令至工部,排除A项;唐朝时中书
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具有决策权,由中书省开启工程的决策,不是门下省,排除C项;尚书省是执行机构,在门下省审核政令后,在下发尚书省执行,排除D项。故选B项。10.汉武帝之前,几乎全部官位的重职、要职都由世族
成员担任,汉武帝开始,“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隋唐科举制以来,“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根据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这种变化可知()A.察举制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B.选官制越来越注重公平公正C.早期选官制有利于君主专制D.科举制成后世唯一的选官制.【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从世卿世禄制到察举制再到科举制,选官范围逐渐扩大,选官方式从举荐到考试,选官标准从血缘到才学,愈发趋向于公平公正,B项正确;三种选官制度都
可以选拔相应的人才,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早期选官制下,选官权掌握在地方和世家大族手中,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项;科举制产生后,仍然存在其他选官制度,如宋朝的恩荫制等,选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1.《唐会要》记载,初行两税法时,规定“其比来征科色目,一切停摆(一直以来征收的各种赋税项目,一律停止)”,“此外敛者,以枉法论(两税法之外敛财的,依法严惩)”。这说明,两税法()A.扩大了收税对象B.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C简化了税收名目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
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此外敛者,以枉法论”可知,两税法规定不能出现项目规定之外的苛捐杂税,说明两税法简化了税收项目,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
是简化税收项目,没有体现扩大收税对象和减轻农民人身控制,更不能体现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排除ABD项。故选C项。12.以下内容为魏晋至隋唐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情况。据此可知,书法艺术的发展()魏晋时期,社会中草书盛行。南北朝时期,北方崇尚刚硬雄浑的书风,南方偏重轻灵秀逸的书风。唐朝时期,
具有作为考试标准字体的规整楷书开始深受文人们喜爱。A.源于国家的政策调整B.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C.彰显儒学地位的上升D.使文人的影响力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知准确时空是:魏晋至隋唐时期。据材料可知,在不同的时代,形成了不同特点的书法艺术,且与当时的时代特.征相吻合,据此可知,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得出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排除A项;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地位受到冲击,而非上升,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文人影响的
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3.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由中央掌握,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膨胀到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B.改变了崇文抑武的政策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
负担【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题干“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由中央掌握,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膨胀到120多万人”可知,由于
北宋实行厚禄养兵,禁军人数剧增,这必然会导致北宋政府财政负担日益加重,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边境防御能力相关信息,排除A项;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而且这一制度并不必然加剧贫富分化现象,排除C项。故选D项。14.1069年,宋神宗
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在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在强兵方面,实行保甲法,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这体现了王安石变法()A.加强国家管控以图富国强兵B.成功实现了富国强
兵的目的C.头绪过多操之过急导致失败D.触犯官僚集团利益导致分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使其(中国)。由题干所述“在富国方面,官府
通过向农民提供贷款”“在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内容可知,强调了变法中官府对农业、商业、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A项正确;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国家管控以图富国强兵,C
D与题干所述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项。15.下表为辽、夏、金三朝实行的统治政策。这些政策的推行()辽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夏基本模仿北宋制度,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金基本沿袭
唐宋制度,同时保留了一套女真族的管理系统——猛安谋克制。A.体现了民族治理具有差异性B.防止了少数民族的汉化C.缓和了域内各民族间的矛盾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夏、金三朝(中国)。辽设置南、北面官分别管理不同民族事务,夏有本民族和汉式两套官称,金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留女真管理系统,这些都明显体现了各朝代根
据自身民族特点和统治需要,在治理方式上具有鲜明的差异性,A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有利于少数民族的汉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其必然缓和了矛盾,且“各民族”的说法夸大了材料中政策的作用,排除C项;辽、夏、金时期是民族政权并立时期,并非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完全巩固
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6.元朝时期,蒙古、色目人逐渐使用汉文字、汉姓、汉名,一部分人逐渐受汉族礼俗影响,开始遵行守节、丁忧之制。这表明,元朝时期()A.蒙古族全面向汉族学习B.民族交往融合加强C.国家疆域
面积不断拓展D.汉族典章制度先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元朝(中国)。元朝时期,汉字逐渐在蒙古、色目人中流行,同时少数民族接受汉族礼俗影响,开始遵行守
节、丁忧之制,这说明汉族文化影响在扩大,表明民族交往融合加强,B项正确;A项错在“全面”,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疆域扩大无关,排除C项;少数民族使用汉字、汉姓,并不能证明汉族的典章制度先进,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为展现历史
人物昂扬进取、不屈不挠、心怀天下的精神风貌,某历史学习小组举办两汉历史人物事迹讲述活动。请为该活动推荐一位历史人物,并阐述推荐理由。(要求:明确指出推荐人物;理由须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推荐人物:汉武帝刘彻
。理由: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他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他的即位,的标志着西汉王朝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他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从而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同时,他还设立刺史
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其次,开疆拓土,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他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多次出击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夺取了河西走廊,并征服了西域诸国,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的基础。此外,汉朝还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首开丝绸之路。在思想文化方面,汉武帝采纳
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这一举措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他改革币制,禁止郡国铸钱,
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制度,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控制。同时,他还兴修水利、移民屯田、推广牛耕等农业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综上所述,汉武大帝刘彻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他的统治时期对西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
观点说明题。时空是汉代(中国)。首先,学生选择一位自己熟悉的两汉历史人物事迹,进行具体事迹的讲述。可以推荐人物例如:汉武帝刘彻。然后,组织相关的史料多方面展开论述。具体主要可以从政治角度加强中央集权的
措施、经济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军事上开疆拓土、思想上统一等方面进行论述。如: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他的即位,标志着西汉王朝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首先从加强中央集权上,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等;在开疆拓土上,出击匈奴、收复河套、征服西域
诸国等;在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经济上与社会上,盐铁官营、均属平准,兴修水利,移民戍边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升华小结:汉武帝开创了一个鼎盛繁荣的时期,他的统治时期对西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平王末年,周朝最终衰弱。戎人迫近华夏,从陇
山向东直到伊水、洛水,处处都有戎人。这时候,渭水上游有狄、螈、邦、冀之戎,泾水北边有义渠之戎,洛水有大荔之戎,渭水南岸有骊戎,伊水、洛水之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颖水上游西面有蛮氏之戎。在春秋时代,戎人偶尔进入中原,参与华夏各国的盟会。——摘编自《后汉书·西羌传》译文材料二上(唐太宗)曰:“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炀帝无道,失人已久,辽东之役,人皆断手足以避征役,玄感以运卒反于黎阳,非戎狄为患也。”——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分布格局,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的民族政策,并以唐与吐蕃关系为例加以说明。【答案】(1)分布格局:诸夏和诸少数民族交错杂处的分布格局
。原因:周平王东迁,周边民族得到内迁空间;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少数民族乘虚而入;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答出两点即可)(2)政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册封、和亲、战争和设置机构等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说明: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
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
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第一小问格局,根据材料一“戎人迫近华夏,从陇山向东直到伊水、洛水,处处都有戎人。这时候,渭水上游有狄、螈、邦、冀之戎,泾水北边有义渠之戎,洛水有大荔之戎,渭水南岸有骊戎,伊水、洛水之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颖水上游西面有蛮氏之戎
。”可以得出诸夏和诸少数民族交错杂处的分布格局。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到平王末年,周朝最终衰弱”得出周平王东迁,周边民族得到内迁空间;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少数民族乘虚而入;结合所学可知,经济文化层面,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代(中国
)。第一小问是政策,根据材料二可知,“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反映出政策是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以册封、和亲、战争和设置机构等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第二小问是说明,结合所学知识从唐与吐蕃的民族交
往史实中任举一例,如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等,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此
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
,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史学集刊》(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
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答案】(1)措施: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立包括转运司在内的“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并定期轮换;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2)影响
:巩固了元朝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设立始于元朝,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财政和监察等角度回答即可,具体措施为:中央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设立包括转运司在内的“四
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将地方的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并定期轮换;各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2)本题考查的是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对政权的巩固、中央集权和地方行政体制的影响角度进行阐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