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统一监测期末统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73.830 KB
  • 2025-01-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甘孜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统一监测期末统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甘孜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统一监测期末统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甘孜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统一监测期末统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甘孜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质量统一监测期末统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共(8)页,73.83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4fdb26dc39fa567d52a42d1b11105f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甘孜州2022学年学业质量统一监测期末统考(高二文科)历史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的民谣《击壤歌》唱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反映出先秦时期()A.农业与手工业的协同发展B.劳动人民自给自足的生活C.

精耕细作农业的逐渐成熟D.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较轻【答案】B2.《盐铁论·散不足》中记载,汉代各织室、服官、工官为博得皇上和贵族大臣们的喜好,“一杯椿(圈)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这反映出汉代官营手工业()A.生产的不计成

本性B.生产分工的细致C.产品市场竞争力强D.技艺水平的高超【答案】A3.宋朝商贩占道经营现象普遍,为此,宋真宗曾下令加宽街衢,禁鼓昏晓,复长安旧制。宋神宗时开征“侵街钱”,政府最终承认了商贩占道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这说明宋朝()A.

重视农耕经济发展B.随意变动经济政策C.提高商人政治地位D.放松对商业的管理【答案】D4.根据彭泽益编《新编朱泾镇志》介绍,在明清时期,上海市朱泾镇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但是,鸦片战争后,“手织土布逐渐衰落,朱泾镇四乡发展为

纯水稻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B.农业经济的发展C.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工商业市镇兴起【答案】A5.光绪二十年(1894年),全国共有巢丝工厂87家;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仅广东省顺德县就“有蒸汽巢丝厂二百家以上,用广州

造的洋式机器进行巢丝”。这一变化()A.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B.得益于清政府的政策调整C.表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D.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B6.1880年,直隶提督刘铭传力请修建铁路,但朝野

议论多指斥他“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也”。这反映了()A.清政府内部矛盾不可调和B.实业救国思潮受抑制C.西方文明威胁清政府的统治D.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答案】D7.同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7.5%,钢、煤、发

电量、原油、水泥、棉纱、粮食、棉花等工农业产品产量均大幅超过1949年前的最高产量。这些成就()A.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莫定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基础C.体现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答案】B8.据统

计,从1979年至1999年,珠海市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4.1%,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74.7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934万美元增加到62.86亿美元,年均增长35.6%。这主要得益于()A.国际环境的和平稳定B.市场经济体制的

初步建立C.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D.对外开放战略的深入发展【答案】D9.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据统计,从1475年到1597年,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一路攀升,

这一现象()A.加速了欧洲社会分化B.引起了欧洲商业革命C.导致了资本主义衰落D.促进了工业革命发生【答案】A10.法国在二战后的三十多年里,先后制定并实施了9个经济计划;英国在1962年制定了第一个经济五年计划,后又制定了经济发展国家

计划;联邦德国在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经济计划;意大利则制定了1955-1964年的十年经济计划。这反映了西欧当时()A.国家经济制度发生质变B.战后国家经济的逐渐恢复C.普遍推行计划经济体制D.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11.1921年底,列宁指出“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还退的不够,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这种“后退”()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B.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C.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倒退D.有利于军事斗争的胜利【答案】A12.

冷战结束至2003年,不结盟运动国家召开了13次首脑会议,反复讨论了运动的命运,驳斥了不结盟运动失去存在价值的观点,提出将运动的重心转移到经济领域,强调缩小南北经济差距是其“头等重要的历史使命”。这一变化()A.推动多极化政

治格局的形成B.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已不合时宜C.表明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确立D.有助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答案】D13.希腊最早的哲学是自然哲学,主要探讨自然的奥秘。一个世纪之后,哲学中出现了以研究人类社会为主的智者学派,其代表人物

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口号。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希腊()A.哲学发展受到阻碍B.理性主义引领社会主流C.人文精神逐渐觉醒D.民主制度保证公民权利【答案】C14.罗马帝国时期,根据裁判法的规

定,法官如果明显偏祖、充满敌意或贪腐,将构成恶意欺诈,因此而作出违法裁判时需承担责任,当事人可对其要求损害赔偿。同时,因愤怒、故意无视敕令或法律而导致错判,也可能被追责。这一规定A.利于保证罗马司法的公平正义B.协调了贵

族与平民的矛盾C.打破了法官对法律解释的垄断D.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确立【答案】A15.中世纪欧洲人极力用服装掩盖肉体,服装外形呆板、充满宗教色彩;15世纪左右则按照人的审美标准用服装去表现人、塑造人。

这一变化()A.消除了宗教对人的禁锢B.适应了工业革命的需要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影响D.促进了古典文化的复兴【答案】C16.宗教改革后,新教地区许多天主教仪式被废除,在规定日子吃斋的习俗被取消,七大圣礼中只保留了洗礼和圣餐礼。婚礼不再被认为是圣礼,仍在教堂里举行,但成为一种俗人

的庆典。这表明宗教改革()A.倡导信仰得救思想B.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C.主张建立民族教会D.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兴起【答案】B17.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

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他意在说明A.强化中央权力的迫切性B.公民权力应该受到尊重C.构建制衡体制的必要性D.美国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答案】C18.德意志第二帝国首任宰相俾斯麦喜欢给自己采取的任何政治措

施都贴上“皇帝的政策”的标签,给任何反对他的人都戴上“皇帝的敌人”的帽子。他甚至在一次议会演讲中说,普鲁士真正的首相是国王陛下。这反映出近代德国()A.相权与皇权的斗争B.宰相权力得到加强C.专制主义色彩浓厚D.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答案】C19.巴黎公社并不像许多西方学者所说的那样,

建立了一种“独裁”体制,恰恰相反,公社在各个方面都彰显出属于劳动人民的真实自由。巴黎公社对自由的彰显源于其()A.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B.暴力夺取政权的革命方式C.小国寡民的规模限制D.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答案】A20.1848年,英国作家萨克雷创作《名利场》

,辛辣地讽刺了买卖良心和荣誉的“名利场”中的各种丑恶现象,运用深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勾勒来刻画人物。这一文学作品反映的艺术风格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现实主义【答案】D21.卢梭曾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

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这说明卢梭主张()A.开明专制B.三权分立C.君主立宪D.主权在民【答案】D22.1948-1953年,好莱均制作了大约70部明确反共的电影,集中地表现共产主义对美国乃至自由世界的渗透与侵蚀。其旨在()A.配合政府的冷

战政策B.使电影成为政府的统治工具C.揭露苏联的侵略本质D.宣扬美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答案】A23.1948年,美国开始援助西欧,总额为131.5亿美元,赠款占90%,各受援国与美国签订了双边协定,内容包括逐步取消关税壁垒、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力等。其实质是(

)A.加强经济合作B.控制西欧国家C.复兴西欧经济D.稳定世界秩序【答案】B24.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的无国界化把经济安全提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发达国家来说,如不能有效地控制全球化的消极因素,自身发展会受到影响;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

机遇也是挑战。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下()A.确保经济安全成为各国首要任务B.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C.世界各国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D.南北国家间的矛盾得到解决【答案】C二、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政府颁布禁令:“非

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原因是政府考虑到沿海居民的胡作非为,“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者居十七”。官方的“朝贡贸易”十分兴盛,“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前来朝贡的国家有十多个,如遥罗、占城、扶桑、疏球、朝鲜等。每次使团前来带来的都

是该国的贵重礼物,但因生产力落后,“进贡之物,大都草率不堪,甚者尤极不堪,而朝廷所赐增、帛、靴、帽之属……”。明朝采取“厚往薄来”的原则,回赠的物品价值往往超过对方数倍。——摘编自李凤琼、秦超超《明朝与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情况比较》材料二1820年伦敦商业资产阶

级向国会递交一份呼吁实行自由贸易的请愿书。此后,提倡自由贸易运动在英国迅速扩张开来。19世纪40年代,为了打破欧洲国家的关税壁垒,英国首先放弃关税保护,开放本国和殖民地市场。1846年,英国政府废除了对外国进口谷物征收高关税的“谷物法”。接着废除航运垄断的“航

海条例”,联合王国的沿海贸易对其它国家全部开放。英国完全抛弃了保护工业制度和航运垄断,实行开放贸易,自由贸易政策确立起来。自由贸易政策实施的头20年,它将英国的对外贸易和航运推到了顶峰。英国的工业结构也

发生了变化,制铁业、机器制造业、采煤业迅速发展。但在外国谷物的冲击下,农产品价格一再跌落,大批中小农场破产,到20世纪初农业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6%。——摘编自宋华《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朝贡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

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确立的原因,并简述其影响。【答案】(1)特点:限于官方贸易,严禁私人贸易来往;贡赐贸易,薄来厚往;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以政治目的为主)。影响:彰显了中国爱好和平的大国形

象;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外友好往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西方殖民侵;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可能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计效益,消耗国立,难以持久开展。(2)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

工业强国:经济学家自由贸易理论的影响;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要求;为进一步打开英国的国外市场。影响:扩大了英国海外市场,直接推动了对外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向重工业偏移(促进了重工业的兴起发展)推动了英国在19世纪中期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促进了以欧洲为中

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引起农业衰落,造成工农业发展比重严重失调。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材料中任选两次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两次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要求:明确列出两次历史事件,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

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莫定了基础。14-17世纪,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领域冲破封建教会的神学世界观,于是但丁、彼特拉克等人高举人文主义的伟大旗帜,借助复兴古希

腊罗马古典文化形式反对基督教禁欲主义思想,鼓励人们追求现实幸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将人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后来的启蒙运动打下了基础。17、18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近代科学的进步,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将斗争矛头公开指向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卢梭等启蒙思

想家宣扬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科学等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把人们从封建专制和等级特权的藩篱中解放出来,从而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适应时代的变迁,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在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不

断丰,富和发展。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79年6月,广东省委和福建省委向中央递交了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出口特区的建议。7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转了广东、福建两省的报告,指出:对两省对外经济活

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从此,中国迈开

了向世界开放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步。经济特区逐步建立起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它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方面先行一步,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同时,特区还有着联系港澳台地区的政治意义,为“一国两制”的设想提供了实践支持。——摘编自王蕾《中国经济特区创办的

前前后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广东和福建创办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广东和福建创办经济特区的意义【答案】(1)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原来的经济(工业)基础较好;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临近

港澳台,便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形势相对和平稳定。(2)意义:促进了经济特区经济快速发展;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经验;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为“一国两制”设想提供了实践支持。

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3495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