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历史+PDF版含解析.pdf,共(9)页,2.03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3c48a453b921d3334383bf32ac2ee7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2023年秋期六校第一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部分文化情况简表”可以看
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分布在黄河上中下游、辽河上游和长江下游,这说明分布广泛,多元(地)共存;由其特色文物可以知道,不同地区的文物各具特色。题中未体现融合,所以选B。2.【答案】B【解析】根据“益让帝禹之子启”“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
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几种记载,可以看出王位继承并非一帆风顺,所以选B项;材料涉及禹的信息是其子启继承了他的王位,没有涉及禹建立国家,排除A项;C项与材料“益让帝禹之子启”不符,排除C项;D项无史可考说法错误。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曾
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青铜器是贵族专用礼器,冰鉴缶在不同场合具有不同的功用,体现的是当时贵族的日常礼仪规范,故C正确
。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严格的宗法制度被打破,故A错误。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推广,青铜制造业逐渐衰落,故B错误。新兴地主阶级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和封建生产关系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冰鉴缶的使用无关,故D错误。4.【答案】A5.【答案】C【解析】由
题可知,战国时期求富趋利之风盛行,结合所学,这是战国时期工商业发展和繁荣所引起的社会风气变化,C项正确。求富逐利之风不等于务实风气,也不能说明人们精神生活贫瘠,A、B两项错误;战国时期,随着重农抑商政策的出台,商人政治地位下降,D项错误。6.【答案】A【解析】据题可知,三人都强调实现国家统一
,表明不同学派有共鸣之处。A正确。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朝中央的主要官员在职责方面分工明确,具有浓厚的“分权”色彩,故选B项;维护封建统治才是实行三公九卿制度的根本目的,排除A项;不可能避免失误,排除C项;此时是君主专制时期与民主无关,排除D
项。8.【答案】D9.【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秦的暴政,结果就是阶级矛盾尖锐化。10.【答案】C{#{QQABTQwUggCAAgBAAQgCAw2QCAKQkBCCAAoOABAMIAAAARF
ABAA=}#}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解析】材料列举的是汉武帝经营西域的各种策略,说明汉代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C正确;A项,未体现西域与中原的交往的源远性;B项,不能推断出丝绸之路此时已完全形成;D项消除一词过于绝对。11.【答案
】B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材料表明君主应以德施政,为政要宜与民,天子秉承上天的旨意,以教化百姓实现善的本性为己任。由此可知,D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出“君权神授”的思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教化民
众有利于社会稳定,排除B项。未涉及儒家地位,排除C项。13.【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从秦二世到汉武帝,从贵族统治者到普通民众,乃至从汉人到西域人对角抵(摔跤)这一运动项目的喜爱,体现了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故选B项;材料主要提及秦汉时期的角抵表演,无法
体现它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排除A项;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材料还提及秦二世,C项不能完全概括材料信息,排除;角抵最初是一种作战技能,后来成为训练兵士的方法,又演变为民间竞技,其并不是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排除D项。14
.【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三国后期到西晋初期,位于北方地区的政权能够战胜其他割据政权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在北方,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南方地区,故A项正确;当时南方和北方地区都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此时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了破
坏,D项错误。15.【答案】C【解析】根据“今可勿令领兵,以专民事”可知,此时的刺史负责领兵和民事,这与刺史最初的监察职责不符,说明刺史的职权发生了异变,故选C。材料仅反映了三国时期刺史职权的变化,不能说明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排除A。材料并没有涉及“加强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刺史制度受限于古代封建制度和生产力水平,并不能够保障吏治清明,排除D。16.【答案】C【解析】商鞅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孝文帝改革目的是要缓和社会矛盾,促进政权发展。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答案】(1)创新:在原有邦国区
域内建立诸侯国。(2分)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促进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观念的形成。(6分,每点2分)(2)措施: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郡县制。(2分)作用: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
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2分)举例: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这{#{QQABTQwUggCAAgBAAQgCAw2QCAKQkBCCAAoOABAMIAAAARFABAA=}#}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给汉王
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或“导致了七国叛乱”)。(2分)18.【答案】(1)儒家将禹塑造为完美的道德模范;墨家将禹塑造成节葬的典型;法家将禹塑造成严明法纪的形象。(6分,每点2分)(2)春秋战国时期是
社会大变革时期。经济上,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在社会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思想文化上,私人讲学的出现,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
、学术的局面。(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3)价值:以上材料均属于文献史料(或二手史料),对研究禹的形象具有参考价值。(2分)不足之处:以上材料缺少实物史料(或一手史料),不能直观地反映禹的形象。(2分)19.【答案】①西汉中期以来,因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一
些具备商业资本、投资土地的地主,通经入仕,进而出现了一批累世公卿的家族。他们既拥有经济实力,又有政治、文化背景,周围聚集了众多的门生故吏,形成盘根错节的高门世族,在地方甚至中央都影响巨大。西汉中期以来,豪强地主不断发展壮大,王
莽新朝覆灭时地方豪强地主纷纷拥兵自重。(5分)②刘秀在一些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东汉王朝。东汉中后期,一方面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另一方面豪强地主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转化为割据势力,成为瓦解东汉王朝统治的力量。(5分)
20.【答案】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建于北魏时期的洛阳,是宣武帝为其父孝文帝做功德而建。(2分)(建立背景)窟内佛像与云冈石窟相比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特点,衣袖宽大,面目清秀,表情温和。(2分)(建筑特点)宾阳中洞造像是当时北魏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文化的体现。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变了
鲜卑旧俗,迁都洛阳后,大力学习中原文化,在语言、服饰等生活习俗方面向汉族学习。(2分)(变化原因)宾阳中洞的开凿,有利于推动洛阳地区佛教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文化认同,巩固北魏的统治。(4分)宾阳中洞是中国古代民族
交融的见证,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2分)(历史意义)(注:抓住主要得分点,解释合理,逻辑清晰即可酌情给分。){#{QQABTQwUggCAAgBAAQgCAw2QCAKQkBCCAAoOABAMIAAAA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