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文)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3 页
  • 大小 364.526 KB
  • 2024-10-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宁夏银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银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宁夏银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文)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20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宁夏银川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文)试题 含解析.docx,共(23)页,364.52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393a0485e186d7e1187a23962841c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银川二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文科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1-15题2分,16-35题1分,共50分)1.人体的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A.体液B.组织液C.细胞外液D

.细胞内液【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

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详解】人体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人体的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故选C。2.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它三项含义的是()

A.内环境B.血浆、组织液、淋巴C.细胞外液D.细胞内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细胞外液亦称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内的液体。因此,细胞内液与内环境、细胞外液和血浆、组织

液、淋巴的含义不相同,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理解内环境的概念便能准确判断各个选项。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纤维素B.葡萄糖C.钙离子D.氧气【答案】A【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

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

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葡萄糖可以存在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

正确;C、钙离子可以存在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氧气通过内环境进入细胞,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故选A。4.下列有关内环境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其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B.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需要内环境K+浓度

高于细胞内液C.神经细胞内的钠离子高于内环境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K+和Cl-【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构成体液。【详解】A、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手和脚

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A正确;B、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形成是K+外流,需要细胞内液K+浓度高于内环境,B错误;C、内环境的钠离子高于神经细胞内,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D错误。故选A。5.有关

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等B.剧烈运动会使血浆中乳酸含量有所增加C.人喝醋后,血浆的pH明显下降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高,会引起组织水肿【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详解】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A错误;B、

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乳酸在血浆中含量先增加,后和缓冲物质结合而减少,B正确;C、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不会明显下降,C错误;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低,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子向组织液渗

透,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错误。故选B。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刺激B.反射弧C.反射D.冲动传导【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BD错误,C正确。故选C。7.给正常小鼠注射一定量的某种激素后,该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这种激素最可能是()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性激素D.生长激素【答案】A【解析】【分析】小鼠注射某种激素后导致

小鼠出现低血糖,可知该激素作用是降低血糖,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一种胰岛素。【详解】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性激素无降低血糖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和生长发育,题目中小鼠注射某激素后出现低血糖症

状,而降低血糖只有胰岛素,A正确。故选A。8.与神经调节相比,激素调节的特点是()A.作用时间较短B.作用时间较长C.反应速度较快D.通过反射弧起作用的【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

官靶细胞。【详解】A、神经调节作用时间较短,A错误;B、激素调节反应速度慢,激素调节作用时间较长,B正确;C、神经调节反应速度快,C错误;D、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起作用,D错误。故选B。9.下列关于人体激素

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1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B.一些糖尿病人常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含量,他们需要在饭前口服少量胰岛素C.激素分子虽然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但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

细胞D.食物中缺碘,可能导致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激素具有调节作用,在生物体内含量少,作用大,所以1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体现了激素调节的微量、高效,A正确;

B、胰岛素属于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如果口服,会被消化而失去功效,所以一些糖尿病人常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含量,他们需要注射少量胰岛素,B错误;C、激素分子虽然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但不同的细胞表面糖蛋白不同,所以绝大多数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器官、细胞,C正确;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食物中缺碘,

可能导致人体内甲状腺激素无法合成而导致其含量减少,D正确。故选B。10.如图是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B.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胰岛B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分泌胰岛素D.胰岛素能促进组

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答案】C【解析】【分析】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

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详解】A、题图中甲是胰岛B细胞,是唯一可以分泌胰岛素的细胞,A正确;B、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下降,血糖浓度

下降后胰岛素的分泌减少,B正确;C、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分泌胰岛素,C错误;D、胰岛素能够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D正确。故选C。11.渴觉产生于()A.大脑皮层B.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C.下丘脑的水盐调节中枢

D.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水盐平衡调节:当细胞缺水或吃的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详解】当某人吃的食物过咸而又饮水不足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会感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大脑皮层是所有感觉产生的场所,BCD错误,A正确。故选A。12.人体下列平衡不受激素调控的是()A.水的平衡B.体温恒定C.CO2和O2的平衡D.血糖的平衡【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调节是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

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因此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和其他化学物质的引起的调节过程。【详解】A、水的平衡受抗利尿激素等激素调节,A错误;B、体温

平衡受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激素调节,B错误;C、CO2和O2的平衡是通过血浆及脑脊液中氢离子浓度刺激呼吸中枢,在神经调节作用下使呼吸频率和幅度改变的,这和激素没有关系,C正确;D、血糖的平衡受胰岛素和胰高血糖

素等激素调节,D错误。故选C。13.人脑的各级中枢中,起到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是()A.大脑B.小脑C.脑干D.下丘脑【答案】B【解析】【分析】脊椎动物核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其中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

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躯体运动的最高级中枢,A错误;B、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B正确;C、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C错误;D、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

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D错误。故选B。14.某人大脑皮层意外受损后,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是由于损伤部位在()A.w区B.V区C.S区D.H区【答案】C【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的言语区简称中枢名称受损后的病症受损后的症状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看、能写、能听、不会讲话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看、能听、能说、不会写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失读症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文字【详解】由分析可知,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却不会讲话,不能用词语表达思想,是由于大脑皮层的S区受到损伤,C正确,ABD错误。【点睛】熟记大脑皮层不同言语区损伤导致的言语活动功能障碍是

解答本题的关键。15.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部位是()A.a、b、c、dB.a、c、d、eC.a、b、c、eD.b、c、d、e【答案】D【解析】【详解】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刺激点与b、c

两点在一个神经元上,因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所以b、c可以测到电位变化,c、d形成一个突触,兴奋可以从c传向d、e,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所以不能传向a,D正确。故选D。16.下列能正确表示

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A.①→④B.②→③C.③→②D.④→①【答案】D【解析】【详解】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某一点受到刺激时,刺激点膜外

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即由图④变为图①,D正确。故选D。17.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激素微量高效B.动物激素来自于外分泌腺C.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D.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的

生命活动【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征,A正确;B、动物激素来自于内分泌腺,B错误;C、激素具有

微量高效、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的特征,C正确;D、激素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B。18.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是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B.激素可为细胞提供大量能量,因此具有高效性C.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D

.激素只被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

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详解】A、激素是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大多数激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也有固醇(性激素)和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的激素,A错误;BC、激素只起信息分子的作用,不能提供能量,B

错误,C正确;D、激素通过体液全身运输,只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D错误。故选C。19.人在遇到危险等紧急情况下会出现心率加速、呼吸频率加快、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的现象,这与肾上腺髓质在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下分泌的肾上腺素的作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C.在紧急情况下,人的呼吸频率加快只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D.紧急因素消除后,心率不会马上恢复正常水平,说明体液调节持续时间较长【答案】C【解

析】【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体内不少内分泌腺是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两种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动物体才能进

行各项生命活动,并且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详解】A、人在遇到危险等紧急情况下出现的生理现象与肾上腺髓质在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下分泌的肾上腺素的作用有关,所以肾上腺素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A正确;B、内分泌腺

分泌的激素比如甲状腺激素,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B正确;C、在紧急情况下,人的呼吸频率加快与神经系统的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C错误;D、紧急因素消除后,心率不会马上恢复正常水平,说明体液调节持续时间较长,D正确故选C20.当一个人失水过

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C.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就会升高,A错误;B、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

激素,由垂体后叶释放,B错误;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减少尿量,降低渗透压,C正确;D、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D错误.故选C.【点睛】21.人进入寒冷环境时,身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A.皮肤血流量减少B.皮肤中毛细血

管舒张C.汗腺分泌活动减弱D.代谢活动增强【答案】B【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B、寒冷环境时,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散热

量下降,A正确,B错误;C、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使散热量减少,即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汗液减少,C正确;D、寒冷环境时,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所以代谢活动增强,D正确。故选B。22.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39.5℃,则该

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关系是()A.基本相等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产热量小于散热量D.不确定【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体温一直保持在某个值,产热等于散热,体温调节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考点:体温调节通过产热量散热量来调节的,是高考题的热点,难点。点评:考查体温调节的

方式,若体温正在升高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反之相反。另外一种题型是环境温度的变化,体温不变,对于变温动物,和外界温度一样,外界温度低,代谢速率低,外界温度高,代谢速率高,而恒温动物不论外界温度怎么变,体温不变,外界温度低,为维持

体温代谢增强,外界温度高,维持体温的能量减少,代谢速率减慢。23.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30℃降至5℃,甲状腺激素、呼吸强度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是()A.减少、减少、不变B.增加、增加、不变C.减少、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人

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动态平衡散热;(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在维持体温相

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详解】环境温度从30℃降到5℃时,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因此呼吸强度增加耗氧量增多;环境温度从30℃降到5℃时,人体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

因此体内酶的活性保持不变。故选B。24.“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春捂”会使人体体温升高B.“秋冻”的感觉是在下丘脑形成的C.“春捂秋冻”有助于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D.“捂”能够增加产热抗冻能力【答案】C【解析】

【分析】“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到冷的时候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与人体体温调节密切相关,如果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会使人体生理功能受

到损害。【详解】A、正常人的体温基本保持不变,处于动态平衡中,“春捂”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A错误;B、产生感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错误;C、春捂秋冻”中“春捂”是说春季到来之后,应循序渐进地减少衣物,防止受冻;“秋冻”

是说秋季到来之后,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春捂秋冻”可以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C正确;D、“捂”并不能够增加产热抗冻能力,D错误。故选C。25.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免疫反应,其中X细胞及其作用的细胞分别是()A.B细胞、吞噬细胞B.吞噬细胞、靶细胞C.T细胞、

B细胞D.效应T细胞、靶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图示为人体免疫反应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X为效应T细胞,能将靶细胞裂解死亡。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有吞

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效应T细胞分泌)、溶菌酶等,细胞免疫由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发挥作用。【详解】已知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由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将靶细胞裂解死亡。据图分析,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因

此X表示效应T细胞。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26.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是由于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B.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免疫缺陷病C

.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往往由于无法抵抗其他病毒、病菌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①自身免疫病:只要是攻击自身正常组织的类型,都属于

自身免疫病。例子: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②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产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

差异和遗传倾向。③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详解】A、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A错误;B、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C、过敏

反应一般不会破会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细胞的严重损伤,但是有时会危及生命,C错误;D、艾滋病患者最终由于免疫功能丧失,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D正确。故选D。27.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部分实验示意图,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一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B.实验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实验

四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单侧光照【答案】D【解析】【分析】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尖端也是感光部位;而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同时也是弯曲部位。【详解】A、实验一自变量为尖端是否受到光照,接受单侧光的组发生弯曲生长,而锡箔帽罩

住尖端的则直立生长,因此可证明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胚芽鞘尖端,A正确;B、实验二中无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尖端与下部用透水的琼脂片隔断的胚芽鞘可以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正确;C、实验三的自变量为尖端所放置的位置,结

果胚芽鞘向对侧生长,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正确;D、实验四并没有单侧光刺激,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致,D错误。故选D。2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B.顶端

优势中,侧芽生长缓慢是因为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低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D.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

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详解】A、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的敏感性最强,其次是芽,再次是茎,A正确;B、顶端优势

中,侧芽生长缓慢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并在侧芽部位积累,导致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其生长,B错误;C、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可以防止落花落果,C正确;D、IBA的生理作用与生长素相似,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D正确。故选B。29.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

,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对此正确的解释是()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B.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C.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其

两重性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和植物的种类有关。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浓度比单子叶植物敏感,因此可以利用一定浓度的2,4-D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而对单子叶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详解】

ACD、此浓度对小麦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杂草的生长起抑制作用,ACD错误;B、由于杂草对此生长素浓度更敏感,此浓度对杂草起抑制作用,而对小麦的生长起促进作用,B正确;故选B。30.下列有关生长素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

下端运输B.缺氧时,根尖的生长素运输不会受到影响C.极性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D.在成熟组织,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非极性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可以产生生长素,主要是植物的茎尖、芽尖、根尖幼叶和发育着的种子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的运输

方式主要有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详解】A、在胚芽鞘尖端,生长素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极性运输时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A正确;B、生长素的运输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缺氧时,会影响根尖细胞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主动运输的能量供应,

所以根尖的生长素运输会受到影响,B错误;C、极性运输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C正确;D、在成熟组织,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非极性运输,D正确。故选B。3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扦插枝条,能促进插条生根B.使用适宜

浓度的赤霉素处理芹菜幼苗,能提高芹菜的产量C.使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浸泡过的小麦种子,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D.使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成熟【答案】C【解析】【分析】1、赤霉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②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

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③应用:促进矮生性植株茎秆伸长;接触种子休眠,提高用来播种。2、细胞分裂素: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②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③应用:蔬菜贮藏中,常用它来保持蔬菜鲜绿,延长贮藏时间。3、乙烯:①合成部位:广泛存在于多种植物的组织中,成熟的

果实中更多;②作用:促进果实成熟;③应用:促进香蕉、凤梨等果实成熟。4、脱落酸:①合成部位:根冠、菱蒿的叶片等;②作用:抑制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的生长,也能抑制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③应用:落叶或棉铃在未成熟前的大量脱落。5、生长素: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胚芽鞘;②

作用: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已知生长;③应用:除草等。【详解】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A正确;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提高芹菜的产量,B正确;C、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发芽,会减低种子的

萌发率,C错误;D、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故使用适宜浓度的乙烯处理凤梨,能让凤梨提前成熟,D正确。故选C。32.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产生的个体数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答案】B【解析】【分析】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详解】A、杂草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的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属于种群密度的描述,B正确;C、描述的是鲫鱼的出生率,C错误;D、所描述的并不是水稻的个体数,D错误。故选B。33.动物学家考察某个牧区后,认为当

地的鹿群处于增长高峰期,今后还能增长十几年才会停止。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A.种群的数量和密度B.种群的年龄组成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的性别比例。【详解】年龄结构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

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故选B。34.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可通过在田间施放入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

方法来治理。用性引诱剂治理的目的是()A.改变蝗虫的迁出率B.降低蝗虫的出生率C.降低蝗虫的死亡率D.改变蝗虫的年龄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详解】性引诱剂通过诱杀蝗虫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

蝗虫的性别比例,降低蝗虫的出生率,A、C、D错误。故选B。【点睛】35.某同学为了调查某区域内麻雀和黄鹂的种群密度,在该区域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鸟网。捕获结果统计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麻雀黄鹂第一次捕捉46(标记后放生)43(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捉42(其中6只标记)36(其中9只标记)A.为了结果的可靠性,标记物对标记对象的生理习性不能有影响B.该区域麻雀大约有322只,黄鹂大约有172只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D.若被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计算的结果应偏小【答案】D【解析】【

分析】1、标记重捕法的注意点:①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③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④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2、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密度(N)/第一捕获并标记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

记个体数,则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则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详解】A、标记物不能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命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和感染,标记物必须保持一定的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脱落,A正确;B、标记重捕法中的相关计算: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

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则麻雀大约有=46×42÷6=322只,黄鹂大约有=43×36÷9=172只,B正确;C、该区域所有的麻雀和黄鹂分别构成一个种群,C正确;D、进行调查的某区域内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

的某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该种生物的标记个体数量,由于标记的个体被再次捕获的概率下降,分母减小,所以计算的结果应偏大,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0分)36.图1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⑤表

示相关结构,图2是图1中③某处局部的亚显微结构,⑥~⑨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的(1)在图1中①是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2)刺激图1中C点,电表将___________(不偏转/偏转一次

/偏转两次)。(3)图1,兴奋在②上的传导形式是___________(电信号/化学信号)。(4)图2中⑦⑧⑨构成的结构称为______,兴奋只能由⑦传递到⑨的原因是⑥中含有________只能由⑦___________释放,作用于⑨____________

上。【答案】(1)①.感受器②.神经中枢(2)偏转两次(3)电信号(4)①.突触②.神经递质③.突触前膜④.突触后膜【解析】【分析】1、判断感受器的方法有二:一是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二是根据突触上兴奋传导的方向判断,因此反

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小问1详解】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①感受器→②

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在图1中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小问2详解】刺激图1中C点,兴奋传导B端,B端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电表偏转一次,当兴奋传导A端,电表再偏转一次,故电表指针发生了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小问3详解】②是传入神经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小问4详解】图2中⑦突触前膜、⑧突触间隙、⑨突触后膜构成的结构称为突触,⑥突触小泡中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⑦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⑨突触后膜上,故兴奋只能由⑦突触前膜传递到⑨突触后膜。37.如图是人体甲状

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的内分泌腺是___________。(2)下丘脑→A→B→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该调节途径属于激素的________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可_________细胞

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________,以抵御寒冷。(3)图中①调节途径属于__________调节,对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___________作用,以避免甲状腺激素分泌________,可维持内环境________。

【答案】(1)垂体(2)①.分级②.提高(促进或加快)③.热量(3)①.负反馈(反馈)②.抑制③.过多④.稳态【解析】【分析】甲状腺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小问1详解】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所以是垂体。【小问2详解】“下丘脑→A→B→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这条途径属于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因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可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以抵御寒冷。【小问3详解】图中①是

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属于负反馈调节,此过程可避免甲状腺激素过多分泌,从而维持内环境稳态。38.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______。(2)A、C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细菌外毒

素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填数字)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4)B细胞和T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识别抗原。【答案】(1)②③(2

)①.效应T细胞②.抗体(3)①.⑤⑦②.反应快而强(4)受体(或糖蛋白)【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

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

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3、据图分析可知:A是效应T细胞,C是抗体。①表示非特异性免疫,②④⑥表示细胞免疫,③⑤⑦表示体液免疫。【小问1详解】①是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二道防线

,②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③属于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小问2详解】A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暴露出来,因此A的名称是细胞毒性T细胞。C是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物质,因此C是抗体。【

小问3详解】细菌外毒素相当于抗原,因此再次进入人体后,人体进行二次免疫,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中的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来发挥作用,即⑤⑦过程。二次免疫的特点是反应快而强。【小问4详解】B细胞和T细胞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主要是依靠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抗原识别受体)。39.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

的生长素的反应往往不同,如图甲是一盆栽植物,①②是枝条上着生的芽,⑤⑥是其根的两个侧面。如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中,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________mol/L,生长素为10-6mol/L浓度时,对根的生长作用是____

____,这体现出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2)图甲中①生长占优势,②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是_____,解除该现象的方法是_______。(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乙图中的_____

___点浓度可表示⑤(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4)将该植物长时间放在窗台,植物枝条会朝窗外方向生长,这是因为在________影响下,尖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向光侧,因此背光侧生长速度________向光侧(5)植物激素一般在体内含量很少,往往通过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替代植物激素

的作用,请列出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名称:__________。【答案】(1)①.10-10②.抑制生长③.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2)①.顶端优势②.去除顶芽(3)D(4)①.单侧光②.大于③.大于(5)2,4-D和NAA(α-萘乙酸)(或乙烯利)【解析】【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

重性,较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根的向地生长和顶端优势是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重要体现;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小问1详解】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即为曲线最高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即10-10mol/L;由图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0-

6mol/L,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小问2详解】顶端优势的产生的原因是顶芽分泌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抑制侧芽的生长,①为顶芽,优先生长,②为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是去掉顶芽。【小问

3详解】水平放置,受重力影响,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造成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对生长素敏感,近地侧生长受抑制,即为D点。【小问4详解】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更快。【小问5详解】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物质,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等优点。常见的有2,4-D和NAA(a-萘乙酸)、乙烯利等。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