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3.303 MB
  • 2024-12-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7)页,3.303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391e2be2b12c99cdfc165039a1401d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学年第一学期钱塘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

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4年

9月6日16时20分,第11号台风“摩羯”在海南省文昌市沿海登陆。目前,台风已造成严重灾害,大批用户电力和通信中断,部分房屋倒塌。完成下面小题。1.为确定台风“摩羯”的地理位置,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BDSB.RSC.GISD.GNSS2.受台风影响,海南省可能产生

的灾害有()①滑坡②泥石流③地震④沙尘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B2.A【解析】【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遥感技术(RS)是通过卫星云图来获取台风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

星从高空拍摄并发回地面的地表黑白照片,通过遥感技术可以清晰地观看台风的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B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主要应用于定位和导航,需要安装相关的设备进行数据传输,A错误;GIS具有分析处理功能,能够通过卫星云图分析台风的移动方向及可能的登陆地点,C错误;GNSS又称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主要应用于定位和导航,需要安装相关的设备进行数据传输,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台风会导致狂风和暴雨,降水量较大,海南岛中部多山地和丘陵,故海南省可能产生的灾害有滑坡和泥石流,①②正确,A正确;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与台风无关,③错误;沙尘暴多发生在北方地区和西北

地区的春季,④错误,BCD错误。故选A。【点睛】遥感是通过遥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

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奥伯斯彗星沿着扁长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是著名的短周期彗星。2024年4月21日(农历初十三),其迎来最接近太阳的时刻,为天文爱好者提供观测良机。下图为奥伯斯彗星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示天体系统共有()A.一级B.两级C.三级D.四级4.两天后,能

在我国夜空中观测到的是()A.东边天空下弦月B.东边天空满月C.西边天空上弦月D.头顶天空新月【答案】3.B4.B【解析】【3题详解】图示天体有:太阳、行星(水、金、地、火、木星)、彗星,所以图示天体系统共有两级分别为,行星系统(中心天体是行星)、恒星系统(中心

天体是太阳),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4题详解】2024年4月21日(农历初十三),其迎来最接近太阳时刻,为天文爱好者提供观测良机,两天后为农历十五,能在我国夜空中观测到的是东边天空满月,B对;下

弦月出现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A错;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七、初八,C错;新月出现在农历初一,D错。故选B。【点睛】满月时,月亮与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太阳西落时月亮东升;下弦月出现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左右,月亮在东边天空,月面朝东;新月出现在农历初一;上弦月出现在农历初

七、初八左右,月亮在西边天空,月面朝西。太阳活动有时会严重影响地球周围的空间天气,进而影响人类生活。下图为1980-2020年河南郑州市年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的5.太阳黑子数变化的大致周期是()A.5年B.6年C.11年

D.21年6.关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高峰年,极光现象偏多B.太阳活动高峰年,降水明显偏多C.太阳活动低峰年,全球农业增产D.太阳活动低峰年,极端天气增多【答案】5.C6.A【解析】【5题详解】据1980-20

20年河南郑州市年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数的关系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数变化的大致周期是11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6题详解】太阳活动高峰年是指太阳黑子数量达到极大的一年,也称为太阳峰年。在这一期间,太阳的磁场剧烈波动,导致黑子数量激增,太

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频率增加,这些现象会引发地磁暴,进而导致极光现象增多,A正确;太阳活动高峰年,降水有时增加有时减少,B错误;太阳活动低峰年,会影响全球气候,全球农业可能会减产,C错误;太阳活动低峰年,极端天气可能会减少,D错

误。故选A。【点睛】农作物产量受光照、热量和降水的影响,太阳活动高峰年,会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的变化,不能改变地貌形态,水文状况及土壤性状。2024年3月24日,印度尼西亚萨武海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40公里。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局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7.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①B.②C.③D.④8.此次地震波向地表传播过程中,波速变化为()A.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下降B.横波、纵波波速均下降C.横波波速上升,纵波波速下降D.横波、纵波波速均上升【答案】7.B8.B【解析】【7题详解】此

次地震发生在海洋,震源深度40千米,大洋地壳平均厚度5-10千米,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以下的地幔。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地壳,②是上地幔顶部,③是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在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处。综上所述,此次地震位

于地壳以下,软流层以上,应为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题详解】横波纵波自地表向地下经过莫霍面时速度加快,因此此次地震波向地表传播过程中,横波、纵波波速均下降,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震波有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只能

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地球内部被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为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2024年9月,古生物学家在重庆发现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第一个鸭嘴龙类恐龙化石—长生黔江龙,其生

活时间约为距今7200万年至6600万年间。下图为长生黔江龙复原图及其生活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长生黔江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A.三叠纪B.侏罗纪C.白垩纪D.二叠纪10.下列关于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时期,蕨类植物繁盛B.②时期,欧亚大陆雏

形形成C.①时期,铁矿的形成期D.②末期,恐龙突然销声匿迹【答案】9.C10.D【解析】【9题详解】长生黔江龙生活时间约为距今7200万年至6600万年间,位于侏罗纪与古近纪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白垩纪,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①时期是三叠纪,是中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是古

生代,A错误;②时期是白垩纪,是中生代,欧亚大陆雏形形成是在古生代,B错误;①时期是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盛,是重要的成煤时期,铁矿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前寒武纪,C错误;②时期末期是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销声匿迹,出现恐龙大灭绝,D正确。故选D。【点睛】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

叶虫等)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在中生代末期,除了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以外,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也灭绝了。和田—若羌铁路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边缘,是我国首条环

沙漠铁路,沿线经过戈壁、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等多种地貌。铁路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治沙措施,以减轻风沙对铁路造成的一系列危害。下图1为若羌附近戈壁景观图,图2为当地采取的治沙措施。完成下面小题。.11.戈壁的成因是()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

冰川侵蚀12.当地选取草方格治沙,有助于()A.不易腐烂,节约建设成本B.改变风向,减少掩埋路基C.削减风速,防治高空风沙D.减少蒸发,增加土壤水分【答案】11.A12.D【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图

示区域属于我国西北地区,根据图1和材料信息“沿线经过戈壁、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等多种地貌”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貌成因主要为风力作用,其中戈壁为风力侵蚀地貌,沙丘为风力沉积地貌,A对B错;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CD

错。故选A。【12题详解】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草方格沙障能使地面粗糙,削减风速,防治低空风沙,C错;草方格沙障能可以截留水分,减少蒸发,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D对;草方格沙障能使地面粗糙,

削减风速,但不能改变风向,风向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决定,B错;当地选取草方格治沙,虽不易腐烂,但建设成本太高(如制作、铺设、维护等方面),A错。故选D。【点睛】草方格是治理荒漠化的工程措施,其主要作用是减小风力,减弱风沙的

侵蚀,还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对阻止沙丘的移动,增强植物的生长有重要作用。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返回器以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在高度约120km处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约60km高度后,返回器被弹起,之后返回器再次向下运动,实施二次

气动减速,最后成功着陆。下图为“嫦娥六号”返回路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在初次气动减速时,“嫦娥六号”经过了()①平流层②高层大气③电离层④臭氧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4.返回器在距地表50km高空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经历的气温变化是()A.持续降低B.先

降低,后升高C.持续增高D.先升高,后降低【答案】13.C14.B【解析】【13题详解】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地面至约12千米高度为对流层,12千米至50千米高度为平流层,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图文信息表明

,“嫦娥六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因此此时位于高层大气,高层大气的上层即为电离层,②③正确,C对;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中,高度不超过50千米,因此“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不可能位于臭氧层,①④错误,排

除ABD。故选C。【14题详解】返回器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大致经过了大气的平流层和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升高,因此返回器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点睛】人们依据温度

、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飞机飞行。(3)高层大气的特点:气体稀薄,具有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

作用。大多数人造天体也在此层运行。河曲,又称曲流、蛇曲,指蜿蜒曲折的河道。河曲进一步发育,可形成弯月形的牛轭湖。下图为某地河曲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5.关于牛轭湖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B.③④②①C.②④③①D.③②④①

16.牛轭湖形成后,新的河道()A.流速增大B.流程变长C.流量减小D.河床变浅【答案】15.C16.A【解析】【15题详解】读图联系已学可知,牛轭湖由河曲发育而来,其形成过程就是:平直河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发生

弯曲;横向环流加强,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弯曲大加大;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即②④③①,C正确,排除ABD。故选C。【16题详解】新河因河道平直,缩短流程,比降增大,流速加

快,不利于河床淤积变浅,A正确,BD错误;新河道不会影响流域内气候和流域面积的变化,故流量不会减小,C错误。故选A。【点睛】当弯曲型河床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下两个反向河湾按某个固定点,呈S形向两侧扩张,河曲颈部愈来愈窄,当水流冲溃河曲颈部后便引起自然裁弯取直。裁

弯取直后,废弃的旧曲流便逐渐淤塞衰亡,成为牛轭湖。我国北方农民常采用大棚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透明塑料大棚能有效提高棚内温度,弥补北方冬季热量不足的缺陷,但其结构导致光照进入角度发生变化,背光一侧的后墙处的作物受到的阳光少

。下图为北方某蔬菜基地塑料大棚生产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7.为改善大棚内的光照,农民会在棚内悬挂反光膜,推测反光膜悬挂在()A.东面B.西面C.南面D.北面18.盛夏时,菜农常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A.削

弱大气辐射,降低棚内温度B.削弱太阳辐射,降低棚内温度C.减少地面辐射散逸,增加棚内温度D.增加太阳辐射进入,增加棚内温度【答案】17.D18.B【解析】【17题详解】反光膜的主要作用是反射太阳光,增强大棚内光合作用;我国北方,正

午阳光从南面射入,阳光照射北墙,在北墙悬挂镜面膜,可以通过反射阳光增强棚内光照,促进光合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18题详解】盛夏时,光照强,温度高,作物容易灼伤。黑色尼龙网可削弱过强的太阳辐射,避免棚内温度过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暖大地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短波辐射)在经过大气的传播过程中,小部分被大气反射、大气吸收及散射,大部分到达地球表面,使地表增温。2.大地暖大气地表增温的同时又以长波辐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

,即地面辐射;近地面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在吸收了大多数的长波辐射后增温。3.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长波辐射,即为大气辐射,除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即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地面留失

的部分热量潜送回地面。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写到“内地(福建)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台湾)早东风,午西风……四时皆然。”,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下图为台湾海峡两岸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关于内地(福建)局地环流,绘制

正确的是()A.AB.BC.CD.D20.受热岛效应叠加影响,推测其对台湾岛西岸风力的影响()A.白天东风增强B.白天西风减弱C.夜晚西风增强D.夜晚东风减弱【答案】19.B20.D【解析】【19题详

解】结合所学知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内地(福建)比热量较小,白天,内地福建升温快,气温较高,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凸向陆地方向,海洋升温慢,气温较低,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凸向高空,近地面风从海洋吹

向内地,A错误,B正确;夜晚,内地福建降温快,气温较低,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凸向高空,海洋降温慢,气温较高,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凸向海洋,近地面风从内地吹向海洋,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热岛效应是中心气温高于四周,全天风从四周吹向

中心。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台湾岛西岸,白天台湾升温快,形成低压,台湾海峡升温慢,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台湾海峡吹向台湾岛,吹西风,夜晚风从台湾岛吹向台湾海峡,吹东风。全天受热岛效应叠加影响,白天在台湾岛西岸吹西风和热岛效应风向一致,白天西风增强,则AB错误;夜晚在台湾岛西岸吹东风与热岛效

应的风向相反,则夜晚东风减弱,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台湾海峡,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岛之间连通南海、东海的海峡,是贯通中国南北海运的要道,处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地形起伏不平,平均水深约60米。海峡位于亚热带、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受黑

潮影响,海峡水温较高,盐度和透明度较大、风浪较大。的下图为四地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1.图示景观与所属地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①—喀斯特地貌B.②—风成地貌C.③—流水地貌D.④—海岸地貌22.④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A.西南地区B.东南沿海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答

案】21.B22.A【解析】【21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①为峡谷,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属于河流地貌,A错误;②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B正确;③为冰川地貌,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C错误;④为峰丛,是喀斯特地貌,D错

误。故选B。【22题详解】④为峰丛,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石灰岩广布),A正确;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石灰岩分布有关,东南沿海、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石灰岩分布面积较少,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3.下图为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关于图

中各圈层说法,正确的是()A.①在各圈层中最薄B.②在各圈层中最厚C.③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D.④在各圈层中最活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①为大气圈,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厚度约为2000~3000千米,在四个圈层中最厚,A错误;②为水圈,在四个圈层中最厚的是大

气圈,B错误;③为岩石圈,是地球的内部的特殊圈层,C错误;④为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圈层,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个圈层,称为外部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大气圈,水圈

和生物圈这三个圈层和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大气圈是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下界为地球海陆表面,上界约在高空2000至3

000km处。水圈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是唯一的有机圈层。下图为近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4.CO2

和氟利昂的大量排放,使()A.①增大B.②减小C.③增大D.①②③都增大25.随着CO2或氟利昂的大量排放,地球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A.温室效应增强,冰川融化增多B.臭氧层空洞由赤道向极点扩大C.海水蒸

发增加,使海平面下降D.地面温度下降,使对流层变薄【答案】24.C25.A【解析】【24题详解】读图可知,③部分属于被大气吸收的红外线,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使大气吸收的太阳红外线长波的能力偏

强,使③增大;①部分属于被大气吸收的紫外线,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并向大气中排放,会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这样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减弱,因此①会减少;②部分属于进入大气的可见光,大气对太阳可见光的吸收很少,②不会减小。综上所述,C对,排除ABD。故选C。【25题详解】随着CO2或氟利昂的

大量排放即温室气体增多会使温室效应增强,会加剧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会使得极冰融化,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A对,C错;结合以上分析,随着氟利昂的大量排放,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主要位于极地上空,B错;随着CO

2或氟利昂的大量排放,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地面温度升高,对流层高度增加,D错。故选A。【点睛】全球变暖人为原因主要是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其二是毁林,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减少,使得二氧

化碳量相对增多,二者都加剧了全球变暖。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祁连山东北,是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状平原。河西走廊气候干旱,但受祁连山冰川融水影响,形成多条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

洲。河西走廊矿产资源丰富,区内有石油、煤炭、镍、铁矿等多种资源。下图为祁连山区域图。材料二:祁连山是我国罕见的天文观测绝佳地,夏季夜晚常可肉眼观测到距离地球25.3光年的织女星。(1)织女星所在的最低

一级天体系统为____。(2)河西走廊地区蕴藏着约35亿吨优质煤炭,主要为中生代的____植物成煤。(3)图中甲地区的地貌为____,其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规律是____。(4)从太阳辐射的角度,分析祁连山区是我国重要的光伏发电集中产业区的主要原因。【答案】(1)银河系(

2)裸子(3)①.冲积扇②.自扇顶向扇缘,颗粒由粗到细(4)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海拔较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的【解析】【分析】本题以河西走廊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体系统、冲积扇、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

本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织女星是一颗距离地球约25.3光年的恒星,它显然不在太阳系内,因为太阳系的直径只有大约1光年。同时,由于银河系的银盘直径大约有10万光年,织女星位于这个范围内,因此它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小问2详解】中生代时期,裸

子植物极度繁盛,这些植物灭绝了,它们的遗体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地质作用,最终变成了煤炭。【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甲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故甲地区的地貌为冲积扇;从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

低。这种地势的变化导致河流在流出山口后,流速逐渐减慢。随着河流流速的减慢,其搬运能力也随之减弱。因此,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会先沉积下来,而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则会被搬运到更远的地方沉积。由于流水搬运能力的差异和沉积物的性质不同,冲积扇上的沉积物颗粒

具有明显的分选性。从顶端到边缘,沉积物的颗粒逐渐变小,形成了清晰的颗粒大小分布规律。【小问4详解】祁连山区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降水较少。同时,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该区域晴天较多,日照时间长。这种气候条件为光伏发电提供了充足的光照资源,使得光伏电池能够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从而

提高发电效率。祁连山区海拔较高,空气相对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因此,该区域能够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为光伏发电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角,是欧洲最大的半岛。整个半岛由于受

最近一次大冰期影响,形成大量陡峭山峰,并西北沿海地区形成典型冰川(两侧平直、崖壁陡峭、谷底宽阔、深度很大)地貌。材料二:下图1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图,图2为西北沿海地区冰川地貌景观图。(1)受____(填太阳活动)影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每年____季节更容易观测斑斓绚丽的极光。(2)最近

一次大冰期出现在地质年代的____纪,在这一纪出现了____,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3)芬兰因冰川对地表的挖蚀和堆积而形成的大小湖泊约6万个,即____和冰碛湖,被誉为“千湖之国”。当地冰碛物具有____、____的特点。(4)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典型的冰川地貌是____,简述其形成过程

____。【答案】(1)①.太阳风②.冬(2)①.第四纪②.人类(3)①.冰蚀湖②.棱角分明③.大小不一(4)①.峡湾②.第四纪大冰期,高纬和山地地区冰川广泛分布,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之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谷地下部被海水入侵

淹没,形成峡湾。【解析】【分析】本题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背景材料,涉及太阳活动的影响、生物演化、冰川地貌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极光是受太阳风影响,太阳风抛射高能带电粒子流,轰击高层大气,产生极光,斯堪的纳维亚

半岛北部纬度高,位于极圈内,有极夜现象,每年冬季更容易观测斑斓绚丽的极光。【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近一次大冰期出现在地质年代的第四纪,属于新生代,在这一纪出现了人类,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飞跃。【小问3详解】兰因冰川对地表的挖蚀和堆积而形成的大小湖泊约6万

个,因冰川对地表的挖蚀作用而形成的是冰蚀湖,堆积作用而形成的是冰碛湖,冰碛物没有分选性,磨圆度低,因此当地冰碛物具有棱角分明、大小不一的特点。【小问4详解】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典型的冰川地貌是峡湾。第四纪大冰期,气候寒冷,高纬和山地地区冰川广泛

分布,在重力作用下,冰川滑向低海拔地区,对地表进行刨蚀、挖蚀,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冰期之后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冰川消退;海水水位上升,谷地下部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位于

天山南麓,主要由发源于天山的开都河补给。冰川融水和夏季的大气降水是该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材料二:近年来,乙处形成了与湖岸线平行的沙丘,沙丘的形态呈新月形,向湖

凸出。(1)图中甲处地貌为____(填地貌名称),河流从上游携带的泥沙被搬运到河流入湖口,由于____,流速减慢,同时受到湖水的____作用,泥沙沉积。(2)乙地沙丘____(填南坡/北坡)为陡坡,并据此推测当地盛行风向

可能为____。(3)下图能正确表示博斯腾湖西岸白天热力环流的是()A.①B.②C.③D.④(4)结合材料,推测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是____(填夏季/冬季)。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成因____。【答案】(

1)①.三角洲②.地势变缓③.顶托作用(2)①.南坡②.偏北风(北风)(3)A(4)①.冬季②.①冬季湖泊补给水源减少,湖泊面积缩小;②冬季湖面结冰;③陆地与湖泊的温度差缩小,湖陆风减弱【解析】【分析】本题

以新疆的博斯腾湖为材料,涉及热力环流的原理、河流堆积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材料可知,甲地位于河流的入湖口,形成地貌为三角洲;

上游地区河流落差大,以侵蚀作用为主,从上游携带的泥沙被搬运到河流入湖口,由于地势变缓,河流的流速减慢,同时受到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搬运作用减弱,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逐渐沉积形成三角洲。【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可知,沙丘的

形态呈新月形,向湖凸出,说明乙地沙丘南坡为陡坡,北坡为缓坡;气流在遇到地面障碍物时,沙粒会沉落堆积形成沙丘,而沙丘的迎风坡由于气流的作用而变得平缓,说明当地盛行风向可能为偏北风(北风)。【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博斯腾湖西岸海拔低,白天,升温慢,气温较低,等

温线凸向陆地方向,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凸向高空;山地升温快,气温较高,等温面凸向高空,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凸向陆地,故近地面气流从博斯腾湖西岸流向山地,高空气流从山地流向博斯腾湖西岸,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小问4详解】结合热力环流

原理可知,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是冬季;冬季气温较低,冰川融水量较少,湖泊补给水源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冬季气温较低,湖面结冰;冬季时,陆地与湖泊的温度差缩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湖陆风减弱。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