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5.888 MB
  • 2024-11-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docx,共(17)页,5.88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37ca62a2a53814fb3d9dacf8d79a7a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京二中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暑假开学考试试卷生物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1.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片段。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并延伸端粒DNA.在正常情况下,端粒酶只在不断分裂的细胞中具

有活性。下列有关端粒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仅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B.催化过程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底物C.组成成分都在核糖体上合成D.在所有细胞中均具有较高活性2.支原体是一类可用人工培养基培养的微小生物,会引发支原体肺炎等疾病。如图为

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支原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物质是DNA和RNAB.能完成蛋白质合成等生命活动C.与细菌的区别之一是没有细胞壁D.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3.线粒体正常的形态和数量与其融合

、裂变相关,该过程受DRP-1和FZO-1等基因的调控。衰老过程中,肌肉细胞线粒体形态数量发生变化、线粒体碎片化增加。下图是研究运动对衰老线虫肌肉细胞线粒体影响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注:颜色越深代表细胞中线粒体碎片化程度越高,drp-1、fzo-1代表相关基因突变体

A.线粒体是细胞合成ATP的唯一场所B.运动可减缓衰老引起的线粒体碎片化C.敲除DRP-1基因会加重线粒体碎片化D.线粒体融合与裂变不运动益处所必需4.细胞在迁移过程中会产生并释放一种单层膜的细胞器——迁移体,其内部含有细胞因子

、mRNA等物质。当迁移体被周围细胞吞噬后,其中的mRNA翻译形成蛋白质,进而改变该细胞的行为。关于迁移体的推断正确的是()A.包含四层磷脂分子B.其膜不属于生物膜系统C.可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其被吞噬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5.研究人员在

适宜光强和黑暗条件下分别测定发菜放氧和耗氧速率随温度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发菜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左右B.30℃时净光合速率是150μmol/(mg·h)C.35℃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

用速率D.在放氧和耗氧的过程中都有ATP的产生6.环境适宜的条件下,研究人员测定某植物在不同温度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程度及胞间CO2浓度,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胞间CO2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被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B.5℃时,胞间CO2浓

度较高的原因可能是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较低C.叶温在30℃~40℃时,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叶片气孔关闭所致是D.30℃下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7.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S的花粉给野生型二倍体玉米授粉,可结出一定比例

的单倍体籽粒。检测所结甲、乙两个籽粒的幼胚中具有相应DNA含量的细胞数目,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是二倍体幼胚,乙是单倍体幼胚B.甲、乙两籽粒中都有部分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C.乙中DNA相对含量为2

00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D.比较两图可确定单倍体幼胚的染色体来源于S8.F基因突变可引发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以下图1为该遗传病的家系图谱,图2为用限制酶M处理家系成员的F基因后,进行电泳的部分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变的F基因序列中存在一个限

制酶M的酶切位点B.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C.Ⅲ-1的F基因经M酶切后电泳检测结果与I-2一致D.若Ⅱ-1与Ⅱ-2再生育,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49.斑点牛分为褐色和红色,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育种人员将纯种红

色斑点母牛与纯种褐色斑点公牛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子表现型比例代F1褐色公牛:红色母牛1:1F2褐色公牛:红色公牛:褐色母牛:红色母牛3:1:1:3A.斑点牛体色表现型与性别有关B.该性状受2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C.F1公牛、母牛的相关基因型相同D.反交实验

结果应与上述结果相同10.研究人员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植株杂交产生F1。对F1的花粉粒进行荧光标记,用红色荧光标记A基因,绿色荧光标记B基因。对F1中有荧光的花粉粒统计其颜色及数目,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荧光颜色黄色绿色红色花粉粒数目8000499501注:红

色荧光与绿色荧光叠加显示为黄色荧光。A.亲本的A与B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A/a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C.F1的花粉粒中有一部分无荧光D.基因重组型花粉粒的占比约为1/911.雌性家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研究人员使用X射线获得了甲、乙两只雌

性突变体,均发生了Z染色体的片段缺失。利用Z染色体上不同区域对应引物进行PCR,部分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该实验中X射线用于提高突变率的B.甲与野生型杂交后代中雌性均为野生型C.乙比甲缺失了更多的Z染色体片段D.可利用

该方法对相关基因进行定位12.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严重时可发展为痛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产生的嘌呤主要来源于食物中富含的氨基酸B.血液中尿酸的积累会导

致内环境pH值发生严重失衡C.痛风症状的出现体现了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多补充水分可以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有助于尿酸的排出13.研究发现果蝇复眼的一种感光细胞同时释放组胺和乙酰胆碱两种神经递质,其中组胺与精细的运动视觉信号传递有关,乙酰胆碱则通过作用于伞形神经元来调节昼夜节律,其形

成的突触结构及作用机理如下图。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伞形神经元、视神经元膜上的受体与不同的神经递质结合,可引发不同的生理效应B.两种神经递质均以胞吐形式通过突触前膜释放C.两种神经递质均只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D.感光细胞通过负反馈

调节维持突触间隙适宜的组胺浓度14.GLP-1是肠道L细胞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GLP-1可受甲状腺激素调控并参与血糖调节,相关机制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状腺激素通过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GLP-1的分泌B.激活肝脏的甲状腺激素受体可能

有助于治疗糖尿病C.甲状腺激素促进GLP-1分泌引发血糖升高D.胰岛素分泌引起的血糖变化刺激下丘脑,引发副交感神经兴奋15.免疫应答的特异性与记忆性包括三个事件:①淋巴细胞对“非已”的分子标志进行特异

识别;②淋巴细胞分裂产生数量巨大的淋巴细胞群;③淋巴细胞分化成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事件①中,B细胞激活需要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结合和抗原直接刺激B.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的增殖C.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均可杀灭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体D.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不仅参与事件①,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发挥作用16.研究者对小鼠注射过敏原卵清蛋白(蛋清的蛋白质成分)免疫小鼠,两周后让小鼠自由选择正常水和含有蛋清的水,检测小鼠饮水偏好,结果如图。注:过敏原可激发

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注射卵清蛋白后小鼠免疫自稳异常出现过敏反应B.野生型免疫鼠在饮用蛋清水后开始产生IgE抗体C.未免疫时破除IgE基因加强小鼠对蛋清水的偏好D.卵清蛋白诱发机体产生的IgE参与小鼠对过敏原的回避17.

正常细胞表面有PD-L1.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胆固醇分子可以直接与细胞膜上PD-L1跨膜区域(CRAC1和CRAC2)结合,形成如图所示的类似“三明治”样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胆固醇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膜形成“三明治”样结构B.若CRAC1和

CRAC2发生突变时,PD-L1降解加剧C.使用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有助于稳定细胞表面的PD-L1D.细胞膜上的胆固醇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避免疫防御18.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将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使其表达肿瘤嵌合抗原受体(CAR),大量扩增后输回患者

体内以清除癌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CAR-T疗法的T细胞来源于细胞毒性T细胞B.该疗法利用了细胞免疫和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C.CAR-T细胞清除癌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D.CAR-T细胞上的CAR能够精准识别癌细胞19.为探讨乙烯与赤霉素对根生长的影响是否完全独立,用乙烯和赤霉

素处理水稻幼苗,结果如图1。已知D蛋白可以抑制赤霉素途径,从而抑制植物生长,分析D蛋白突变体对乙烯的反应,结果如图2。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赤霉素处理缓解了乙烯对根的抑制B.野生型比D蛋白突变体更能抵抗乙烯的作用的C.乙烯可通过

促进D蛋白的合成抑制赤霉素途径D.乙烯和赤霉素对根生长的作用不是完全独立的20.以下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是()A.年龄结构B.生物富集C.协同进化D.垂直结构21.烟粉虱是农业主要害虫之一,对化学农药抗性较强。烟粉

虱的发育依次经历卵、1龄若虫、2~3龄若虫、4龄若虫和成虫,烟盲蝽主要捕食烟粉虱的若虫和成虫。研究人员将两种不同虫态的烟粉虱置于同一培养皿中,测试烟盲蝽的猎物选择偏好,部分实验结果如下表。组别烟粉虱虫态被

捕食量(只)猎物1(30只)猎物2(30只)猎物1猎物212~3龄若虫1龄若虫15.0±3.09.5±1.924龄若虫18.3±3.06.8±1.23成虫24.3±1.71.8±0.5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可通过标记重捕法统计存活猎物数量,再计算出被捕食量B.烟盲蝽对烟粉虱的捕食存在

明显偏好,更偏好2~3龄若虫C.烟盲蝽与捕食烟粉虱卵的天敌联合使用可增强防治的效果D.利用天敌进行防治既能减轻烟粉虱危害又能避免化学污染22.为研究增温和放牧对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人员在藏北高原建立增温实验平台,统计数据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放牧

条件下增温会减弱净初级生产力提升B.增温能显著增加杂草、禾草和莎草类高度C.放牧条件下,增温对杂草高度无显著影响D.放牧不会影响群落的演替方向和演替速度23.下列关于生态学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建立数学模

型预测田鼠数量的变化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C.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D.通过样方法调查生态系统的碳储量24.下图是某市2009-2011年人均生态足迹的调查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生态足迹越大,代表着人类对生态资源利用越少B

.生态足迹总量大于生态承载力总量时出现生态赤字C.该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呈上升趋势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D.倡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等方式绿色出行,则生态足迹会增大25.转基因产品(GMO)标识是为了表明该产品是由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而成的特

殊标识。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中规定对GMO采取强制定性标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检测产品中有无目的基因即可确认是否为GMOB.GMO定性标识是为消费者提供知情权和选择权C.市场上带有标识的转基因产品都应经过安全检测D.转基因产品研究工作中要注意防止造成基因

污染26.荒漠植物的Z基因与其抗旱性强有关。科学家利用Z基因和农杆菌的Ti质粒(如图,T-DNA为可转移的DNA)构建表达载体,培育抗旱转基因小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DNA能整合到小麦细胞染色体上B.可用限制酶ClaI和SacI处理Z基因C.可用卡那霉素筛

选含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D.可在个体水平检测小麦是否获得抗旱性状27.甲乙两个生物小组“酵母菌纯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组平板都分成4个区进行划线B.甲组操作过程需4次灼烧接种环C.乙组适合对酵母菌活菌进行计数D.单菌落大小反映菌种种类差异28.两位同学食用冰激凌后出现腹泻症

状,为此他们检验冰激凌中大肠杆菌数量是否超标。他们的实验流程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①应采用涂布平板法B.实验方案应增设仅接种无菌水的组别的C.①应接种至少3个平板D.仅以深紫色菌落数估测会导致结果偏高29.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利用植物细胞培养进行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具有显

著的优越性,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流程(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植物的外植体通过不同的培养体系可得到不同的产物B.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经历了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C.将目标产物

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导入悬浮细胞,有望提高产量D.由于不受土壤、气候条件限制,利用该技术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问题30.V蛋白对登革热病毒的增殖有抑制作用。V蛋白含有285个氨基酸,其cDNA长1241bp。

将V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经纯化后免疫小鼠,最终获得5株分泌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提取单抗与V蛋白杂交,电泳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V蛋白的cDNA中含有不编码V蛋白的序列B.获得的5株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C

.用V蛋白免疫小鼠的目的是获得相应抗体D.可培养5A8杂交瘤细胞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二、填空题(共ss分)31.茄子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研究茄子果皮色和花色遗传的相关性,可为茄子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1)茄子果皮色由W、w和Y、y基因(两对基因独

立遗传)控制。W和Y基因分别控制花青素(紫色)和叶绿素(绿色)的合成,花青素存在时,能够遮盖叶绿素(如图)。将紫皮(WWYY)与白皮(wwyy)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F1自交获得F2,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将F1与白皮杂交,后代中绿皮所占比例

为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2)茄子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研究者将紫花紫皮与白花绿皮茄子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亲本F1表型F2表型与数据(株)紫花紫皮×白花绿皮紫花紫皮紫花紫皮(50

)紫花绿皮(10)白花紫皮(8)白花绿皮(10)①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②据此实验结果,请在图中标示F1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______(竖线代表染色体,横线代表基因的位置)。③为进一步确定三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将F1与纯合的白花绿皮杂交,子代

中紫花紫皮∶白花绿皮∶紫花绿皮∶白花紫皮=28∶34∶12∶4.由此可判断F1在减数分裂时______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产生基因组成为______的重组型配子。互换率为重组型配子数占全部配子数的比值,请计算基因间互换率为______(用分数表示)。32.高羊茅作为温带优质牧

草被从欧洲引种到世界各地,在某些地区造成生物入侵。为探究其入侵的原因,研究者在已被高羊茅成功入侵的草原进行系列实验。(1)引种的高羊茅扩散到自然区域,造成当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与___多样性丧失,天

然草原群落因此发生改变的过程称为___。(2)研究者在被入侵草原样地取三个封闭区,每区均分成4个地块(C:对照;N+:施氮肥:NP+:同时施氮肥和磷肥;P+:施磷肥),进行连续四年实验后随机选取每个地块1m2样方,进行相关分析。①测定高羊茅健康成熟叶片的N、P含量及比值(N/P),结果如

图1。据此推测,被入侵草原土壤中缺磷而不缺氮,理由是___。②测定高羊茅叶片上当地食草昆虫——虎蛾幼虫的密度和叶片损伤程度。图2结果显示:施磷肥地块___,对叶片啃食程度大。(3)研究发现,高羊茅体内均含内共生真菌——麦角菌,麦角菌能产

生有毒物质麦角碱。检测不同地块高羊茅中的麦角碱含量与虎蛾幼虫的相关数据,结果如图3。进一步观察发现,含麦角碱浓度高的叶片上,虎蛾幼虫羽化为蛾(成虫)的时间显著延长。请综合上述所有信息,对高氮低磷环境中高羊茅成功入侵的原因作出合理推测___。若要证实此推测,还需要提供的实验数据

是___之间的相关性。33.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

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

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的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使C酶

的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加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

,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预

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_______________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

,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_________。(4)图中内容从______________

_水平揭示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34.种子成熟过程受脱落酸(ABA)等植物激素调控。为研究种子成熟的调控机制,研究者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实验。(1)ABA是对植物生长发育起_____

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在种子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研究发现,种子成熟阶段S蛋白和J蛋白均有表达。研究者检测了不同拟南芥种子的成熟程度,结果如图1.根据图分析,S蛋白和J蛋白对种子成熟的调控作用分别是_________。(

3)S蛋白可与J蛋白结合。为探究两蛋白在植物体中的作用关系,研究者在纯化的J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野生型及S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种子细胞裂解液,使用药剂M进行相关处理,检测结果如图2.结果说明:S蛋白可使J蛋白______。(4)检测

发现,S蛋白缺失突变体比野生型体内的ABA含量低。编码S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区有转录调控因子T的结合序列,T可被ABA激活。J蛋白也为一种转录调控因子。为研究T、J蛋白对S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者构建了图3所示质粒并转化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实验结果如图4.图4结

果说明:____。(5)种子成熟对于种子提高萌发活力等具有重要作用。综合上述研究,分析ABA对种子成熟的调控机制______。35.学习以下材料,回答下面问题。调控植物细胞活性氧产生机制的新发现,能量代谢本质上是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在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是

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叶绿体内氧化还原稳态的维持对叶绿体行使正常功能非常重要。在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会有活性氧产生,活性氧可以调控细胞代谢,并与细胞凋亡有关。我国科学家发现一个拟南芥突变体m(M基因突变为m基因),在受到

长时间连续光照时,植株会出现因细胞凋亡而引起的叶片黄斑等表型。M基因编码叶绿体中催化脂肪酸合成的M酶。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m中M酶活性下降,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为探究M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凋亡的原因,研究人员以诱变剂处理突变体m,筛选不表现细胞凋亡,但仍保留m基因的突变株。

通过对所获一系列突变体的详细解析,发现叶绿体中pMDH酶、线粒体中mMDH酶和线粒体内膜复合物I(催化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等均参与细胞凋亡过程。由此揭示出一条活性氧产生的新途径(如图):A酸作为叶绿体中氧化还原平衡的调节物质,从叶绿

体经细胞质基质进入到线粒体中,在mMDH酶的作用下产生NADH([H])和B酸,NADH被氧化会产生活性氧。活性氧超过一定水平后引发细胞凋亡。在上述研究中,科学家从拟南芥突变体m入手,揭示出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存在着一条A酸-B酸循环途径。对A酸-B酸循环的进一步研究,将为探索植物在不

同环境胁迫下生长的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1)叶绿体通过___________作用将CO2转化为糖。从文中可知,叶绿体也可以合成脂肪的组分___________。(2)结合文中图示分析,M基因突变为m后,植株在长时间光照条件下出现细胞凋亡的原因是:_____,A酸转运到线粒体,最终

导致产生过量活性氧并诱发细胞凋亡。(3)请将下列各项的序号排序,以呈现本文中科学家解析“M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思路:___________。①确定相应蛋白的细胞定位和功能②用诱变剂处理突变体m③鉴定相关基因④筛选保留m基因但不表现凋亡的突变株(4)本文拓展了高中教材中关于细胞器间

协调配合的内容,请从细胞器间协作以维持稳态与平衡的角度加以概括说明___________。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786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