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缺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148.177 KB
  • 2024-10-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缺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缺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缺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缺答案.docx,共(11)页,148.17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2885d37c7fbfd97c28a93491289cb3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泸县二中、二实2021年春期高2020级第一次学月考试历史试题命题人胡继林审题人李仕英做题人凡建军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3.非选择题答案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每个小题的正确答案填图在答题卡上。1.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晋国“作爰田”,把一部分公田赏赐给有军功的贵族和出身平民的士兵作私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向私田征税。这反映出A

.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B.争霸战争是改革的根本因素C.晋鲁率先进行封建化改革D.改革是加强皇权的主要手段2.《国语周语》记载周定王(公元前606年―前586年在位)派人去宋国,途经陈国时,看到那里“野有庾积,场功未必”(庄稼烂在地里无人收割,收割了的也堆在场里没

有碾打完毕)的“公田不治”景象。这一现象的出现A.是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的必然结果B.促进了新的赋税制度的确立C.奴隶主贵族统治崩溃的重要标志D.导致封建生产关系最终确立3.中国从春秋末期开始出现大型水利工程,至战国出现了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高潮。这一

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A.铁制工具的使用B.旱涝灾难的频发C.水利技术的提高D.小农经济的发展4.1995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一块汉代织锦护臂(下图),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8个汉字。该文物A.说明汉代期待国家富强观念

盛行B.反映了古代新疆高超的丝织水平C.是中央政权管理西域地区的例证D.反映丝绸之路利于区域文明交流5.秦半两钱重十二铢,币值也很高。在经历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惨烈的楚汉之争后,若仍以秦半两钱为基础货币,则小件物品无法交易,财货难以流畅,故汉初改铸为小钱。这一

变化表明A.秦半两钱的货币价值消失B.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货币改革要适应经济发展D.楚汉战争导致了货币混乱6.下表为两汉时期农业发展概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著作概况《汉书》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在陕甘一带“以人挽犁”,提倡“代田法”《后汉书》“

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后汉书》王景迁庐江太守,“教用犁耕”,“垦辟倍多”A.牛耕技术已普及全国B.犁耕技术已经基本定型C.耦犁是牛耕主要形式D.政府注重耕作技术推

广7.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发明和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注

重总结和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D.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发展8.北朝时期,朝廷有军户(营户、府户)、乐户、屠户、屯田户、牧户、金户、盐户、驿户等,他们的身份世代相袭,不能越籍通婚,这种状况延续到清朝时期逐渐消解。据此可知,古代的户籍制A.利于北方经济的迅速恢复B.是游牧民

族政治文明的延续C.利于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D.是阻碍经济转型的根本因素9.南朝时,寺院经济膨胀,占有了许多依附农民,这些农民不在户籍。据《南史》记载:“道人(南朝对僧人的称谓)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

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这一现象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B.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C.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使佛教成为正统宗教10.据研究表明,日本、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曾出土过唐代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

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说明该窑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11.右图为考古发现的唐代三彩骆驼载乐

俑:骆驼引颈长嘶,驼背上七名男乐手持胡人乐器专注演奏,中间有一女子站立歌唱,显然是一个流动演出团。据此可知,唐代A.贵族阶层奢侈腐化B.文化氛围开放包容C.民族习俗大致趋同D.工艺注重文化传承12.宋朝“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瓷质细腻,造型以盘、碗最

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花纹千姿百态。这说明定窑A.标志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的形成B.是中国瓷器制造发展的顶峰C.生产更加注重生活性和实用性D.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最高水平13.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齐民要术》认识到大豆对

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地区。这表明A.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B.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均衡C.农业生产工具发生变革D.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改变14.唐朝时,胡饼、阿月浑子、波斯枣、胡芹等“胡食”曾十分流行,甚至一度出现“贵人御馔,尽

供胡食”的情形。这反映了当时A.中外饮食习惯趋于一致B.盲目崇拜西洋风尚C.对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D.文明中心不断西迁15.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单位百万)。据此可知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数占全国户数比例%人口数占全国户数比例%西汉212.1998.697.9唐朝39243.2514.9

56.8北宋1122.562.9662.437.1A.文景之治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B.藩镇割据造成人口急剧减少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人口的变动D.人口分布反映经济重心南移16.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

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松弛人身依附关系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促进农产品商品化D.催生新的生产关系17.镇开始更多地承担起商品交易功能,内部逐渐出现固定的商品交易场所,即市。宋朝人也开

始将镇和市习惯性地结合在一起,有了镇市之称谓。在宋代存世方志中,多有“市镇”一条,可见宋代“镇市”或“市镇”已成为专用名词。这反映出A.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B.政府对市场管控减弱C.市镇的经济职能增强D.沿海港口城市较繁荣18.到1959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

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405枚,其中中国钱币233枚,占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有91%是宋钱。这可以佐证A.中非之间贸易长期繁荣B.宋钱已成为国际化货币C.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发达D.非洲地区商品经济落后19.据历史学家估算,战国时粟的亩产量将近今天的

80市斤,西汉时粟的亩产量提高到93市斤,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量大约达到200多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这主要得益于A.粮食作物品种的增加B.统治阶层的大力提倡C.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D.农民的长期辛勤劳动20.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

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这些改革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B.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D.使人员的社会流动减弱21.明

朝为防沿海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这表明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B.海禁政策逐渐废除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D.政策影响社会局势22.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时说,百年前的雇工

“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的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的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23.武帝时搜粟都尉、大司农桑弘羊实施“笼

盐铁”后,大规模的私营作坊的发展受到限制……地方诸侯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可见,桑弘羊的措施A.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遏制了盐铁走私的现象C.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D.稳定了民生用品的价格24.下表为当代学者统计的中国古代状元地域分布表。据表可推知A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尚不完善B.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形式变化C.政治形势对科举制影响较小D.经济重心变化影响文化发展25.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中唐到宋代,职业的等级差别在缩小或消弭。清代苏

州严氏之先“士商相杂”,时人归玄恭告诫子孙“宜专力于商而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这表明A.传统“四民”社会完全瓦解B.社会阶层垂直流动性明显增强C.经济发展冲击传统社会结构D.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显著下降26.明朝时,松江

、苏州棉作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清朝时出现了“江浙百姓全赖湖广(湖北湖南)米粟”的现象。这表明A.江南地区农业结构有所调整B.湖广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江南地区商业格局发生剧变D.湖广地区农业出现革命性突破27.明

清时期我国城市化便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解体B.东西方发展不

平衡C.闭关锁国政策D.工商业市镇的兴起28.有学者指出,在明清江南,接近50%的土地为实际占有者所耕种,大多数佃户有长期耕种的权利,因而很难被驱逐。……这使得佃户没有理由离开土地,因而没有在城市形成大规模的无产群体。该学者意在说明A.封建社会阶级矛盾

逐渐尖锐B.封建生产关系阻碍经济转型C.土地兼并造成城乡差距拉大D.地主对佃户的人身控制加强29.按照明朝的法律,屠宰耕牛是犯罪行为:“故意杀死他人马牛的,杖七十,徒一年半;私宰自己马牛的,杖一百。耕牛伤病

死亡的,不报官府,私自开剥,笞四十。”这反映了明朝A.政府严格控制经济活动B.农耕经济出现衰退情况C.屠宰耕牛成为普遍现象D.农用动力没有实质变化30.明代以后,陕西各地县志对城乡庙会的记载多附于“市集”之后。以下

是根据资料整理的《清末大荔县城乡庙会分月统计》表。这反映出城乡商业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北方40628061181110南方181024370027769共计58165237611108879A.注重保障农时B.以季度为周期C.受到时间限制D.以农业为基础

31.明清时期的徽商,有的好儒重学,“贾名而儒行”,抑或老而归儒,甚而至于在从贾致富之后弃贾就儒,有的在从贾之前就曾知晓诗书,从贾之后尚好学不倦。这表明当时A.传统主流思想影响较深B.八股取士制约徽商发展C.徽

商注重提高管理素质D.商业经营环境有所改善32.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历代政府的部分农业措施。这些措施表明朝代农业措施朝代农业措施西周休耕之制唐宋禁捕青蛙战国“尽地力之教”明清桑基鱼塘秦汉“地可使肥又可使棘”A.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B.古代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C.土地集中趋势已失控D.政府直

接控制小农经济的生产33.19世纪中后期中国部分乡村出现“风气大坏,视读书为轻,视为商甚重,才华秀美之子弟,率皆出门为商,而读书者寥寥无几……为商者十八九,读书者十一二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C.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D.民族工业

的兴起发展34.据记载,近代洛阳“是外国商品的集散地,批发市场中有大量商号经营德国的三枪牌市布、日本布、英国布、肥田粉、火柴、石油等商品。洛阳民众大多数吸洋烟……点灯都点洋油……买洋布”。这说明当时中国A.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B.民众普遍接受西方商品C.自然经

济已完全解体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35.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表明近代中国A.经济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发展B.列强对南方的破坏甚于北方C.东南部的自然条件更加优

越D.农业经济阻碍了近代化发展36.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从19世纪70年代起,随着印度茶叶在英国市场上同华茶竞争,茶价下降。1891年全国茶叶出口量比1882年减少26.7万担。这一变化反映A.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B.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C.商品出口结构的

变化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降低3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中后期“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地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融汇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这种“移花接木”的运动A.促进了民族

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使中外反动势力开始正式勾结C.导致了自然经济开始逐渐瓦解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起步38.下表是洋务派部分官员对近代企业的看法。据此可知他们李鸿章事可归民办者忌官办。西洋理财书言之甚明。即外国公司亦听民自为,官亦未尝过问也。多一分官费,少—分民利。左宗棠惟须招商办理

,给予便利。一经官办,则利少弊多,所铸之器不精而费不节。A.重视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B.放弃了中体西用的原则C.支持官商合办企业的发展D.关注近代企业管理模式39.洋务运动后期,少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企业转为独立的商办企业。这一变化A.沿用“中体西用

”的方针B.利于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C.与资本主义萌芽一脉相承D.彻底摆脱了封建主义束缚40.洋务派初期只准官办企业,不准民办企业。即使后来建立的“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也是置于衙门的严格控制之下。据此可以推知,洋务派A.借助了政权来实现“分洋利”B.试图通过经济垄断以达求富之目的C.

已经摆脱了封建制度的束缚D.并未真正跨出“师夷长技”的步伐41.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

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B.洋务运动的推动C.列强放松对华侵略D.政府政策的调整42.19世纪末,外国资本被允许在中国投资设厂,国人和部分企业家对各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看得更为清楚,从“实业振兴”到“棉铁主义”,“重工”逐渐从“重商”的话语体系中摆脱出来。这一转变A.说明重商思想发生根本变化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C.完善了国民经济的结构比例D.推动了清末民初的工

业化进程43.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创办大生纱厂;当时正、杂各税也相对较轻,因而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A.大生纱厂是个官商合办的企业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基本消失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的扶

持D.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44.1922年中华国货维持会宣传:“江西夏布好,蒙古羔羊毛,瓷器景德窑,豫鲁府绸超……”1928年上海市教育局《爱用国货歌》载:“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这些做法意在A.引导国人创办近代工业B.

强调国货质量优于洋货C.倡导使用国货抵制洋货D.发展和振兴传统手工业45.1918至1922年,江南造船厂在美国提供材料、图纸和工程师的情况下,为美国政府先后建造了四艘万吨级舰船。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制

造出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9年,福建船政局制造了我国第一批飞机。这表明A.重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B.民族工业结构已趋于合理C.民族工业具有半殖民地特征D.该时期民族工业成就巨大46.据统计,“一战”前国

内注册的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l920年,新注册公司达272个,资本达117434500元。这一变化表明A.轻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B.国际环境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经济结构逐渐趋于合理D.民族

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47.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矿业法》,规定“铁矿、石油矿、铜矿及适合冶金之煤矿,应归国营,由国家自行开采。如无自行开采之必要时,得出租探采,但承租人以中华民国人为限。”这表明国民政府A.追求经济民族主义的诉求B.获得国内外各界

广泛支持C.为持久抗战提供经济支撑D.致力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48.下表为我国《1901~1911年工人罢工次数分布统计表》,这反映出省份总计省份总计省份总计江苏45安徽17奉天5广东24湖北9北京2浙江22四川11陕西2福建17广西8吉林1A.沿海地区地理位

置相当优越B.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C.清政府的控制力量急剧削弱D.通商口岸商人政治诉求强烈49.1932年,有学者感叹,从货币流通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国”。1935年,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发行的钞

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这一举措A.实现了国家的政治统一B.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恶化C.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做好了持久抗战的准备50.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白银国有政策。凡银、钱行号及一切公私机关或个人所持有的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等,自11月4日起一律交由发行准备管理

委员会或指定银行按规定比价兑换法币。这一政策A.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展开B.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C.体现国家经济政策的独立自主D.奠定抗战的物质基础51.下表是发生于1927—1937年间的部分重大事件。这表明金融“废两改元”,用银元

代替银两;白银国有化,发行法币。外交业已过期的条约和协议将由新的条约和协议取代;尚未过期的条约和协议将根据法律程序予以废除或重新签订。工业工业设备进口总计达五亿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A.中国社会性质已经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政府基本实现了独立自主C.政府致力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努力D.中国民主政治

的条件日益成熟52.据统计,1930—1936年间,中国入超下降78%。同时,进口税却呈现上升趋势,在1926—1936年的十年间增长达三倍以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经济的结构发生变化C.政府改订新约运

动D.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53.1938年10月,滞留在宜昌的大批企业、人员及物资,在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的指挥下,耗时数月,转移物资和人员到四川。此举被誉为“中国实业史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举措A.为敌后抗战做好了全面的准备B.一定程度上改变

了民族工业的布局C.促进了东西部工业的均衡发展D.粉碎了侵华日军“以战养战”企图54.如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示意图。其中两次高峰均得益于A.政府政策的调整B.有利的外部国际环境C.国家统一的完成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55.民国35年,某条约规定“缔约此方之

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应许其不受干涉,从事并经营法律规章所不禁止之商务、制造、加工、科学、教育、宗教及慈善事业”。该条约A.体现了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B.使中国外贸出现顺差的局面C.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D.是美国与

南京临时政府签订56.1949年5月,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和接管上海的过程中,对官僚资本主义企业采取“原封不动,整套接收”的办法。中纺公司所属30多个工厂在接收后两三天内全部复工,沪西区各厂甚至没有停止生产。这一做法旨在A.促进

国民经济恢复B.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确保人民政权巩固D.避免西方列强武装干涉57.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采取了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手段,进行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

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这些举措A.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B.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C.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增强了人民对新生政权的认同58.下表所示是1951年7月5日国家领导人刘少奇的讲话内容(部分)。据此可知,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经济”,“过渡所需要的时

间”将很长应当使新民主主义的各种经济成分各得其所,都得到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后,应以主要力量发展农业、轻工业以及必要的军事工业,然后建立重工业A.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B.强调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具有紧迫性C.坚持务实的态度来发

展国民经济D.主张中国应迅速确立计划经济模式59.与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国有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87%,农业总产值增长了53.5%,粮量增长了44.79%,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建国前最高水平。据此可知当时A.国有经济占据经济主导

地位B.具备了工业化建设的物质基础C.工业落后面貌得到初步改善D.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60.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1953年10月,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这些规定A

.规范了私人资本主义经营的所有行为B.解决了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C.成为了“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D.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部分2个大题,共40分。请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工整的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外不得分。6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西周至唐代,城市建置格局一直保持市与坊分设,坊内不设店肆,市内不住家。战国时起,为有效控制城市居民,统治者将城市划分成若干个封闭性小区,汉代早期称为“里”,汉代以后称为“坊”,汉代里四周筑有围墙,四面

有门,里内修有几条纵横的街,居民住宅沿街修筑,“室居栉比,门巷修直”。里每天定时开闭门,居民生活和行动都受到严格时间限制。里为居住区,不设手工业作坊和商店。政府在里之外另设专门的市,经济和民间娱乐活动限制在市内进行,政府对市实行严格监督

控制,并设有专职官吏管理。时至隋唐,坊市制更趋完善、规范,管理更为严格。每个坊区四周均筑有围墙,坊门天明击鼓而开,日落击鼓而闭,夜间不得随便出入。限制白天市场交易,市区之外不准交易。——摘编自冯兵、黄俊棚《隋唐五代坊市制与城市社会管理》材料二我国古代城市由坊市制向厢坊制的巨

大转折完成于宋代。在厢坊制度下,城市中新的行市与街市取代了旧有的封闭式的“市”,居住区和商业区交叉存在,并且逐渐连成一片。店铺可以四处开放,不仅有白天开放的日市,还出现了夜市、早市、季节市、专业市等不同种类的市场,使整个城市成了一座不

夜城。除了各类市场,丰富的都市娱乐活动也是前代少有的。对于宋代统治者来说,治安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固与否。宋代政府将东京城外居住区划分为八厢,并置厢吏管理。厢官接管诸厢公事,获得行政上的独立,以此来维护城市治安。因此,城市独

立一级的治安管理机构——厢,便相应出现了。——据杨瑞军《略论宋代厢坊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以前坊市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坊市制度的发

展并分析其影响。(13分)6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近代企业家在中国出现,直至20世纪初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中国近代企业家群体真正成型。中国人从一

开始投身办企业,就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他们是近代中国复兴史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近代实业家郑观应,先后投资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此外他还集股开办造纸公司和开垦公司等。1880年郑观应编定刊行《易言》一书,主张向西方学习,鼓励商民投资实业,对不平等的关税政策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1894年其所著《盛世危言》出版,首次要求清廷“立宪法”“开议会”,实行立宪政治,还主张习商战、兴学校。卢作孚是近代企业家的典范之一。1910年他加入同盟会,1919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1926年成立民生轮船公司,统一川江

航运,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1927年卢作孚到北碚后,陆续建成北川铁路、天府煤矿、三峡织布厂、中国西部科学院等;他在这里设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学校。1938年,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保存了中国民族

工业的命脉。——摘编自汪洋《近代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企业家在中国出现的原因。提取材料的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主题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15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