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014 M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docx,共(8)页,1.01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1705d1da4f7927c66e4db23981cd6e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图中的数码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完成1~2题。1.图中()A.①开采的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

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2.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度地区扩展解析第

1题,图中③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会减弱温室效应;①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②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④指沉积岩层中的动植物遗体在地下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而逐渐形成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第2题,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

收增强。答案1.C2.B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8年10月发布报告指出,要实现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1.5℃以内的目标,人为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至2030年要比20

10年减少45%,2050年前要实现“零净排放”。下图为地表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人类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4.为延缓和减轻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B.遵

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的污染税费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为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②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③为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产生CO2

,④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CO2。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燃烧化石燃料释放CO2,故选D。第4题,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错误;应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

削减CO2排放量,B正确;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要研发新技术,降低新能源的污染税费,C错误;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CO2等温室气体排放过多造成的,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可采取的有效措施应为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D错误。答案3.D4.B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

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下图是全球气温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的产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有关全球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

加B.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度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则相反6.据图推断,如果全球升温3℃,下列国家或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

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故选A。第6题,从气温升高导致的粮食增产幅度看,四个选项中西亚的粮食增产幅度最大。因此,如果全球升温3℃,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西亚,故选B。答案5.A6.B氧化亚氮(N2O)在百年尺度内的增温效应是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农田是氧化亚氮的第一大排放源。据此完成

7~8题。7.氧化亚氮具有增温效应,主要是因为()A.大气辐射总量增加B.大气吸收作用增强C.地面辐射总量增加D.地面反射作用增强8.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A.作物生长时的排放B.大气中氮气的转化C.秸秆燃烧

时的产生D.生产中氮肥的施用解析第7题,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增温效应,两者增温原理相同。大气中氧化亚氮增多,导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从而使大气增温效应显著。所以选B。第8题,农田排放的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中氮肥的施用,所以选D。答案7.B8

.D西伯利亚地区冻土广布,冻土内储存着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近年来,西伯利亚冻土地区出现了诸多“天坑”。下图示意“天坑”景观。据此完成9~10题。9.西伯利亚冻土地区“天坑”的成因是()A.冻土融化,流水侵蚀B.开发资源,形成矿坑

C.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气体逸出10.西伯利亚冻土地区的“天坑”增多,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破坏地下矿床B.加剧全球气候变暖C.地下水溢流损失D.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第9题,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西伯利亚地区的永冻土层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融化,导致冻土内的气体释放出来,在

地下大量积累最终喷发、发生爆炸,形成“天坑”,D正确。第10题,西伯利亚冻土地区的“天坑”增多,说明冻土融化,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散逸到空气中,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B正确。答案9.D10.B11.读大陆架海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以二氧化碳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积聚造成温室效应,则原因与图中数码、相关,理由是什么?(2)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人建议向南极附近海域撒入大量铁以促进海藻生长,以此来降低温室效应的危害,请评价其可行性,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②工业生产和家

庭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的过度砍伐,农田水土流失影响作物生长,进而使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2)可行。撒入大量铁可以促进海藻生长,有利于吸收温室气体。(或不可行。海藻繁盛会导致海水水质恶化,破坏南极附近海域磷虾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引起新的生态灾难。)关键能力提升练下表是西藏地区各站点0.8米深度年平均地温距平(单位:℃)资料。据此完成12~14题。年份拉萨泽当当雄安多日喀则1970—1979-0.8-0.2-0.1-0.2-0.51980—19

89-0.10.10.1-0.2-0.21990—19990.90.10.10.30.612.表中数据表明()①就年平均地温而言,大体呈升高趋势②20世纪70年代西藏地区地壳活动弱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④20世纪90年代以

来西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3.根据西藏地区年平均地温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①全球降水量有增多趋势②阿尔卑斯山多年冻土最大深度呈明显增加趋势③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川面积不断萎缩④青藏铁路沿线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

.②④14.下列做法中,对缓解表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有效的措施是()①发展煤炭汽化、液化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④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第12题,表中数据表明西藏地区年平均地温大体呈升

高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第13题,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许多著名高山的冰川面积不断萎缩,青藏铁路沿线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第14题,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有发展煤炭汽化、液化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能源,改

善能源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进行国际合作;等等。答案12.C13.B14.B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据此完成1

5~16题。15.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16.科学家们在推

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解析第15题,从图示信息看,与1936年相比,2015年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

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发生变化,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

,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第16题,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科学家们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的主要依据。选D。答案15.D16.D下图为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的关系模式图,横坐标代表气

温状况,纵坐标代表出现频率。读图,完成17~18题。17.图中信息反映了()A.全球最低气温将升高B.极冷天气出现频率将增加C.全球平均气温将下降D.极热天气出现频率将增加18.图示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可能导致()A.二氧化碳浓度升高B.我国柑橘种植北界南移C.北欧地区雪线下降D.北极地区冰

川融化解析第17题,从图中看出,全球气候未来将偏离平均状态,向极热方向移动,故极热天气出现频率将增加。第18题,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可导致我国柑橘种植北界向北移动,北欧地区雪线

上升,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答案17.D18.D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监测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显著。专家指出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化,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少好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化会对高原生态系统、工农业、交通、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不

利影响。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该地区地势高峻,冰川广布,湿地众多。下图为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站点抽样统计数据)。(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2)有数据表明,近几十年以来青藏高原的升温速度增快,试从下垫面变化的角

度分析原因。(3)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推测未来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简述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运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解析第(1)题,结合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

进行描述。第(2)题,考查影响气温的下垫面因素,影响气温的下垫面因素主要是地形、洋流、植被、下垫面的形态(水面、冰面)等,实则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利用该原理进行解释。第(3)题,考查气候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不断融化,冻土解冻,三江源地区分布的

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从短期来看,随着冰川融化量和冻土解冻量迅速增加,进而导致河流流量增加,同时空气中的水分增多,可能会增加降水,同样增加河流流量;从长期来看,后期由于降水减少,冰川融化量减少,冻土解冻量也下降,

导致河流流量减少。因此,河流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第(4)题,考查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层融化,且冻融作用频繁,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雪融水量增加,加上该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容易诱发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答案(1)气温总体升高;降水大部分地区增加,但三江源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降水有所减少。(2)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大量冰川融化,冰雪覆盖率降低,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显著

减弱,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气温升高速度增快。(3)变化:河流流量先增加,后减少。原因:三江源地区分布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短时期内冰川融化(或冻土解冻)加剧,河流流量增加。后期由于降水减少,加上冰川融化加速,冰川面积变小,冰川融水补给减少,河流

流量减少。(4)冻土融化,冻融频繁,严重影响路基稳定性;冻土融化和大量冰雪消融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铁路运营。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