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第三章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482.470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第三章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第三章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第三章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高中地理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后习题:第三章 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docx,共(6)页,482.47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0db3d87ed00cfef7d307c763271f5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图中的数码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完成1~2题。1.图中()A.①开采的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

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2.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度地区扩展解析第

1题,图中③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会减弱温室效应;①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②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④指沉积岩层中的动植物遗体在地下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而逐渐形成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第2题,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增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辐射吸收增强;气候变暖会加快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和亚寒带针叶林向较高纬度地区扩展。答案1.C2.B读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图,完成3

~4题。-2-3.197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有时上升,有时下降B.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C.1975—1985年期间下降D.3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超过1℃4.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

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A.非洲人口迅速增加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C.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煤炭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7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因此A错,B对;1975—1985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C错;3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小于1℃,D错。第4题,毁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高耗能工业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是导致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的最主要原因。答案3.B4.D全球

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下图是全球气温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的产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有关全球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B.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

无益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度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则相反6.据图推断,如果全球升温3℃,下列几个国家或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B.西亚-3-C.北非D.中亚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

加,故选A。第6题,从气温升高导致的粮食增产幅度看,西亚的粮食增产幅度最大,推测出西亚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故选B。答案5.A6.B每年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在2016年的世界地球日,《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

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幅度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据此完成7~8题。7.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为()A.各大洲陆地面积扩大B.陆地上冰川占淡水总量的比例增大C.极端天气

出现频率减少D.高纬度国家的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8.为了“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我们应该()A.多使用煤等矿物能源B.增加消费,促进经济发展C.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节假日多使用纸质贺卡解析第7题,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

前升高,会使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融水流入海洋,海平面上升,陆地上冰川占淡水总量的比例会减少,海拔较低的陆地会被海水淹没,陆地面积会减少;全球气温升高,高纬度部分地区会适合温带

作物的种植,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第8题,为了“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我们应该节能减排,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使用,尽量不用纸质贺卡,提倡文明消费;应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7.D8.C9.读大陆架海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若以二氧化碳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

积聚造成温室效应,则原因与图中数码相关,理由是什么?(2)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人建议向南极附近海域撒入大量铁以促进海藻生长,以此来降低温室效应的危害,请评价其可行性,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②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

化碳;森林的过度砍伐,农田水土流失影响作物生长,进而使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2)可行。撒入大量铁可以促进海藻生长,有利于吸收温室气体。-4-或不可行。海藻繁盛会导致海水水质恶化,破坏南极附近海域磷虾

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引起新的生态灾难。素养提升下表是西藏地区各站点0.8米深度年平均地温距平(单位:℃)资料。据此完成1~3题。年份拉萨泽当当雄安多日喀则1970—1979-0.8-0.2-0.1-0.2-0.51980—1989-0.10.10.

1-0.2-0.21990—19990.90.10.10.30.61.表中数据表明()①就年平均地温而言,呈逐年升高趋势②20世纪70年代西藏地区地壳活动弱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根据西

藏地区年平均地温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①全球降水量有增多趋势②阿尔卑斯山多年冻土最大深度呈明显增加趋势③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川面积不断萎缩④青藏铁路沿线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下

列做法中,对缓解表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有效的措施是()①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效率②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④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第1题,西

藏平均地温距平上升,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许多著名高山的冰川面积不断萎缩,青藏铁路沿线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的缓解措施主要是: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效率;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植树造林,提高植

被覆盖率;进行国际合作;等等。答案1.C2.B3.B2019年4月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大堡礁在海洋热浪的作用下发生了两次珊瑚白化灾害(和珊瑚共生的藻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并造

成了珊瑚大面积死亡。下图为白化珊瑚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造成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B.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C.太阳活动的能量释放D.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5-5.推测大规模

海洋热浪将带来的影响是()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我国海岸线不变③两极冰川纬度升高④海洋的面积缩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珊瑚白化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大堡礁在海洋热浪的作用下,和珊瑚共

生的藻类离开或死亡,珊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的现象。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第5题,大规模海洋热浪改变了海洋环境,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海平面上升,我国海岸

线后退,②错误;两极冰川融化,纬度升高,③正确;海洋的面积扩大,④错误。故C正确。答案4.B5.C下图为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的关系模式图,横坐标代表气温状况,纵坐标代表出现频率。读图,完成6~7题。6.图中信息反

映了()A.全球最低气温将升高B.极冷天气出现频率将增加C.全球平均气温将下降D.极热天气出现频率将增加7.图示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可能导致()A.二氧化碳浓度升高B.我国柑橘种植北界南移C.北欧地区雪线下降D.北极地区

冰川融化解析第6题,从图中看出,全球天气未来将偏离平均状态,向极热方向移动,故极热天气出现频率增加。第7题,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可导致我国柑橘种植北界向北移动,雪线上升,北极地区冰川加速融化。答

案6.D7.D8.(拓展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监测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显著。专家指出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化,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少好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化会对高原生态系统、工农业、交通、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三江源地

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该地区地势高峻,冰川广布,湿地众多。下图为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站点抽样统计数据)。-6-(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2)有数据表明,近几十年以来青藏高原

的升温速度增快,试从下垫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原因。(3)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推测未来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简述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运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解析第(1)题,结合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从整体和局部两

个角度进行描述。第(2)题,考查影响气温的下垫面因素,影响气温的下垫面因素主要是地形、洋流、植被、下垫面的形态(水面、冰面)等,实则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利用该原理进行解释。第(3)题,考查气候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不断融化,冻土解冻,三江源地区分布的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

补给。从短期来看,随着冰川融化量和冻土解冻量迅速增加,进而导致河流流量增加,同时空气中的水分增多,可能会增加降水,同样增加河流流量;从长期来看,后期由于降水减少,冰川融化量减少,冻土解冻量也下降,导致河

流流量减少。因此,河流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第(4)题,考查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层融化,且冻融作用频繁,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加速,降水增多,加上该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

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答案(1)气温总体升高;降水大部分地区增加,但三江源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降水有所减少。(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大量冰川融化,冰雪覆盖率降低,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显著减弱,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气温升高速度增快。(3)变化:河

流流量先增加,后减少。原因:三江源地区分布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气候变暖会导致短时期内冰川融化加剧(或冻土解冻),河流流量增加。后期由于降水减少,加上冰川融化加速,冰川面积变小,冰川融水补给减少,河流

流量减少。(4)冻土融化,冻融频繁,严重影响路基稳定性;冻土融化和大量冰雪消融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铁路运营。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