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94.927 K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答案.docx,共(6)页,94.92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158f46b706793f855ca5e4611d1caa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期中测试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DDBBBBDBC题号111213141516答案CCBCAD1.【答案】D【解析】据材料“罪己诏”“自省检讨自己过失的文书”“汉代”并联系汉代儒学主流

地位确立的相关史实可知,材料中的现象属于天人感应思想对君主行为的约束,故选D项;“灾害频繁和社会矛盾尖锐”并不是汉代罪己诏数量在历代王朝中最多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汉代是封建王朝,排除B项;据材料“‘罪己诏’是古代帝王……自省检讨自己过失的文书”,不属于“虚

怀纳谏”,排除C项。2.【答案】D【解析】据材料“而一复其平民政治之精神,此又战后复活之世界潮流也”、“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终结者看成是相对于‘大……主义(专制的隐语)’和‘资本主义’而言的‘民族主义’和‘劳工主义’的胜利”及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

在此时已经认识到平民和劳工的重要作用,这影响了他之后思想发展的方向,有利于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故选D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排除A项;此时期马克思主义刚

传入中国,社会主义还没有成为主流思潮,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时期,侧重于思想方面的宣传,并且材料强调是“民主主义”和“劳工主义”的胜利,其目的并非宣传西方的政治文明,排除C项。3.【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古代朝鲜和日本都借鉴了中华文化,如中医、制度等,

且都曾派遣使者来华学习,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故选D项;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唐时期,与汉代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经济交流和中国向朝鲜和日本学习的相关信息,“互鉴”无法得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朝鲜和日本文化的起源,无法看出其与中华文化同源

,且该说法有误,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据材料“《吉尔伽美什》的前半部分只是人类早期的人与神之史诗,但在后半部分的叙述中消解了吉尔伽美什作为神的英雄形象,建立了作为凡人的英雄形象”结合所学可知,从半神式英雄到有情感、有恐惧、有智慧的凡人式英雄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朴素的

人本英雄观,故选B项;记述汉谟拉比时代社会生产情况的是《汉谟拉比法典》,而非《吉尔伽美什》,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两河流域居民朴素的人本英雄观,“西亚文明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形象由人与神到仅有凡人形象,这与自然环境无关,

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开始用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的方式把握世界,探讨世界的本原,这推动了哲学研究的转向,故选B项;“科学解释”说法错误,排除A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于

15世纪,与古希腊间隔久远,排除C项;“摆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据材料“马来语和爪哇语大量词汇起源于梵语和达罗毗茶语;泰国为了举行合乎体统的礼仪,仍然需要宫廷婆罗门在场;泰国、马来西亚和爪哇的传

统舞蹈和皮影戏仍以罗摩、悉达和哈努曼的故事吸引观众”可知,印度的梵语和达罗毗茶语是马来语和爪哇语大量词汇的起源,印度文化中的故事对泰国、马来西亚和爪哇都有相应的影响,说明古代印度文化影响了东南亚的社会生活,故选B项;材料说的是文明的影响,文明在相互交流中

会出现相似性,但仍有独特性,文明发展趋同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了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有语言、宗教以及印度故事等方面,C项中宗教的表述片面,且材料并没有宗教发展的环境,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上的影响,不是贸易角度,排除D项。7.

【答案】B【解析】表格信息体现了民族迁徙带来的影响,中外民族的迁徙推动了新的区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从而推动了文化的认同,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只呈现了人口迁移与融合,没有说明迁移后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开发,排除A项;题干没

有涉及人口流动的原因,排除C项;世界人口结构的变化应体现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材料中没有说明迁移人员的此类特征,排除D项。8.【答案】D【解析】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受英国殖民统治影响,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原住居民锐减,白人成为主要居民,这在

客观上导致大洋洲主流文化出现替代性变化,白人文化取代土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故选D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量原住民被屠杀,并非沦为难民,排除A项;原住民的减少推动了华工被卖到大洋洲,但华工不是当地的主要居民

,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洋洲原住民大量减少,欧洲白人成为大洋洲的主要居民排除C项。9.【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出现移民最高峰在①,此时美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吸引着国外移民前来寻金,故选B项;第一

次世界大战发生于1914—1918年,美国移民人数下滑,排除A项;“大量接收东欧的技术移民”在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后,排除C项;“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在二战后,美国移民人数不是高峰,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在东晋十六国时期佛经自凉州至长安再到襄阳进行辗转传送,这说明这些地区均存在贸易路线,体现了跨区域经济联系普遍存在,故选C项;材料只是一个僧人寄送佛经的行为,不能代表整体社会的情况,而且社会动荡不一定促进宗教传播,排除A项;材料中佛经是通过商贸路线寄送

的,并不是通过北民南迁,排除B项;传统丝路贸易是从长安出发,经过中亚地区,最后到达罗马的线路,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茶叶由中国传入西方后,西方饮茶之风盛行,英国形成下午茶,美国将其作为减压的重要方式,说明中国茶文化对西方生活方式产生

一定影响,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并不是本土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排除A项;材料反映茶叶传入西方后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与传播途径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茶叶传播,即物质传播,不是人口迁移,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据材料“但也许

横贯亚欧大陆古道上的商队来往……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可知,作者认为商贸往来可以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有利于世界各地的发展,即强调的是和平交往的重要性,故选C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而非帝国扩张,排除A项;

战争成为文明扩展的方式之一,但不是作者强调的主旨,排除B项;与战争比,作者认为和平交流更重要,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据材料“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的真相......国王......统治人民更困难”可

知,拿破仑战争使人民质疑国王权威,反对王权和专制,结合所学可知,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促进欧洲人民的民主意识加强,打击封建势力,使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民族独立意识指的是反抗外来侵略和剥削赢取民族独立的思想,这与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国家人民

反对本国封建专制的主旨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近代西方政体既有君主立宪也有民主共和,各国普遍确立共和政体的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产生于17世纪,早于拿破仑战争,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同时也带有宗主国的烙印,说明这些国家文化发展的共同点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故选C项;二战后新独立国家不仅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还采用

西方文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新兴民族国家在继承本民族文化基础上,引用西方文化,并不是民族文化面临巨大威胁,排除B项;新兴民族国家并未用西方文化改造民族文化,而是二者结合,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出版了荷马、欧几里得和索福克勒斯等学者

的著作”可知亚历山大博物馆积极推进希腊典籍和相关科学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古希腊文化的传承,故选A项;“用于资助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动”说明博物馆主要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有利于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及了“高等教育”等模糊概念,而且

博物馆主要功能是用于科学研究,而不是推广教育,排除C项;中国唐宋时期才出现印刷术,后来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非洲,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据材料“在全球范围内共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加

人《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可知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人类遗产保护的体系中,这说明保护人类遗产符合全人类的共同诉求,故选D项;人类遗产保护重在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不是对历史传统的固化维持,排除A项;人类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在价值诉求上具有一

致性,排除B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的变化,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影响有限,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7.【答案】(14分)(1)特点:南北文化统一;文化统一依赖于政治统一;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体;融入外来宗教思想;

具有包容性、开放性。(8分。每点2分)(2)历史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和价值体系;强调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质。(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解析】(1)据材料一“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

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锌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可知在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基础上,实现了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代表的南北文化的统一,也体现当时文化统一是建立在政治统一的基础上;据材料一“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

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可知汉武帝以儒家文化为正统思想,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主体,深刻影响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据材料一“教的传入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可知西汉末年以来,佛教的传入说明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深受外

来文化的影响;据材料一“以至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可知佛教与儒家文化的相互融合说明中华文化的发展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2)据材料二“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可知儒家文化在塑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注入了积极进取的人身观和价值观,鼓励人们形成用于拼搏的入世精

神;据材料二“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可知古代士人深受儒家道德伦理的影响,时刻注重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据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可知儒家思想所强

调的家国情怀使士人们形成了强调的责任意识和家国天下的爱国主义情怀;据材料二“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可知儒家思想在强调个人前途命运的基础上,也强调集体主义意识,使个人与

家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和谐关系,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18.【答案】(12分)(1)影响:改变了美洲的人种分布;促进了美洲新人种的形成;推动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促进了美洲的开发;给

美洲土著居民带来灾难(或挤压印第安人生存空间)。(8分)(2)特点:移民数量增长迅速;国际移民主要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发达国家移民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4分)(1)据材料一“大批欧洲和非洲人口涌入美洲,使美洲单一的蒙古人种的印第安人居住区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

最混杂的地区”得出改变了美洲的人种分布;据材料一“在美洲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种——梅斯蒂佐人”得出促进了美洲新人种的形成;据材料一“所以,西班牙男性和印第安妇女的同居和通婚现象十分常见”得出推动了不同文化的融合;结合所学可得促进了美洲的开发;给美洲土著居民带来灾难(或挤压印第安人生存空间)。(2

)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国际移民的增长极为迅速”得出移民数量增长迅速;据材料二“数据显示,2013年,按地区发展水平划分,近59%的移民居住在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的国际移民占世界移民总数的41%”得出国际移民主要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据材料二“居住在北方①的1.3

6亿国际移民中,8200万(6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5400万(40%)出生于北方”得出发达国家移民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并结合所学背景知识,得出经济全球化的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分

工扩大的影响;现代交通提供了便利;发达国家移民政策的影响。19.【答案】(14分)(1)史实:印欧人的迁徙促使古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区域文化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丰富和拓展了中国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日耳曼人的迁

移促使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阿拉伯人融合伊斯兰教及希腊罗马文化,日渐繁荣;蒙古西征时将中国火药、印刷术及指南针传播到阿拉伯,再传至欧洲,推动欧洲近代化的发展。(9分)(2)因素:战争交锋、贸易往来、技术发展、人口迁移。(任答三点得5分)【解析】(1)人口的迁移一

定程度上冲击了对方的文明的同时加强了双方之间的文化交流,结合游牧民族的具体迁移情况,可举例:印欧人的迁移、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的南下、日耳曼人的迁移、阿拉伯人对于文化的保存、蒙古西征;其中印欧人的迁移促进了古

代印度、希腊罗马等区域的文化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汉化;日耳曼人的南下促进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的形成;阿拉伯人在迁移过程中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同时也为保存各地文化奠定基础;蒙古西征过程中将中国的文明传播至欧洲社会,成为

摧毁欧洲封建社会堡垒的重要环节,促进了欧洲近代化的发展。(2)据材料“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在历史学中常常被称为‘蛮族入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促进文明演进的因素有人口迁移;据材料“游牧民族侵入农耕世界后,多多少

少把游牧民族的文化和技术传给了农耕民族”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促进文明演进的因素有技术发展;据材料“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许多农耕民族不得不对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进行改革甚至借鉴入侵的游牧民族的某些技艺,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起

来”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促进文明演进的因素有战争交锋;结合基础知识可知,促进文明演进的因素还有经济贸易的往来。20.(12分)【答案】示例一:论题:丝绸之路推动地区文明进程。阐述: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原的文化传入西域各国,西域

文化也大量流入中原,西域音乐对唐朝及以后的音乐产生了很大影响。杂技在中原有悠久的历史,在吸收了西域的杂技后,更加丰富多彩,丰富了人民的日常生活。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西域艺术通过佛教艺术在中原开花结果,佛教的石窟、造像、壁画等都充分反映着中西文化交流的艺术结晶。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

中原与西域的交流,大大地推动了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地区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示例二:论题:四大发明的西传推动西方文明向近代文明跨越。阐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阶层的衰落,为欧洲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武器条件;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为欧洲积累了巨额资本;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四大发明在欧洲的传播促使西方文

明向近代文明转型。【解析】据材料“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玄奘从印度

带回很多佛教经典,并编写《大唐西域记》,介绍西域沿途地理风情。波斯文化影响中原文化,西域绘画技术传入”可知,本题主要论证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丝绸之路对文化的双向交流”、“丝绸之路对经济的交流”、“四大发明对于西方文明的影响”等内容加以论述。获得更

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