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2.985 MB
  • 2024-10-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1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4)页,2.98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0b1b28da88adf7325de462a8e5e6bb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百年世范精准联考2024级高一新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本学科试卷共两道大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1.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由群居到聚族定居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A.农业生产的发展B.人工取火的发明C.商品交换的出现D.训畜能力的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

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根据材料且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居住在洞穴中,过着群居生活,当时的人类依靠现成的动植物为生。原始农业的产生后,人类开始聚族定居,A项正确;距今约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可能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是人类文明

发展史的一大进步,但不是由群居到聚族定居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排除B项;商品交换的出现在原始社会的后期,排除C项;训畜能力的提高是人类在长期的渔猎过程中,掌握了某些动物的生长规律,应该是伴随农耕和定居生活的

出现而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社会发展的许多方案,下列主张属于法家思想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法家主张法治,“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属于法家思想,C项正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

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排除A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排除B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属于道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3.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

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建立秦朝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C.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王羲之书法艺术精湛,被后人誉为“书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

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东晋(中国)。据题干“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羲之书法艺术精湛,被后人

誉为‘书圣’”,“书法艺术精湛”是对王羲之书法水平的评价,“被后人誉为‘书圣’”则明确体现了后人对他的高度尊崇和价值评判,属于历史评价,D项正确;“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建立秦朝”,这只是对一个历史事实进行陈述,说明了秦完成统一和建立秦朝的时间,没有进行态度与价值

的评判,排除A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这也是在陈述汉武帝的一个具体举措,属于史实陈述,排除B项;“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同样是在叙述一个历史进程和局面的形成,没

有包含态度与价值的评判,排除C项。故选D项。4.某同学把“开创科举制度”“贞观之治”“开放的社会风气”“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创科举制度”有助于加强社会管理,同时科举制下社会形成重学风气;“贞观之治”是唐

朝时期盛世;“鉴真东渡”反映的是唐朝的对外交往,这些都是隋唐时期的史实,我国隋唐时期的社会特征是繁荣与开放,C项正确;我国第一个国家是夏朝,时间不符,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指的是两宋时期,时间不符,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指的是明清时

期,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的5.下图表现的是西汉至南宋居民户数的变化情况,这说明()A.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B.经济重心的南移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D.闭关锁国的实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至南宋(中国)。根据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南方人口户数远少于北方,到两宋时期南方人口户数已经超过北方,这反映出我国南方人口呈上升趋势。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经济重心南移与南北方的户数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B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与人口变化有关,但材料中不能看出其关系,排除A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不是影响户数变化的主要原因,且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闭关锁国”开始与清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

选B项。6.连环画是一种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通俗读物。下列四部连环画反映的是()A.辛亥革命B.国共合作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西安事变”、“百团大战”、“血战台儿庄”和“首战平型关”都是抗日战争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C项正确;连环画中的事件都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排除A项;“百团大战”发生在敌后战场,与国共合作无关,排除B项;连环画中的

事件都发生在解放战争之前,排除D项。故选C项。7.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国产纱锭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内地的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忽视重工业发展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落后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外资控制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

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根据材料主旨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在主要大城市集中,而内地很少,反映出当时地域分布上的不平衡,B项正确;材料强度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不能看出对重工业的重视程度,排除A项;中国近代民族

工业技术力量落后,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外国资本在纺织业中的比重,无法得出结论“受到外国资本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8.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

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农民成为土地主人C.农业合作化开展,农民热情高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获得农民热烈拥护【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分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

生产和生活积极性,这是1952年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虽然这一事件对农民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并不是1952年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1953年开始的,1952年尚未大规模开展,排除C

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逐步实施的,与1952年的背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后来成为处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外交成就是()A.对外开放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D.“一国两

制”原则.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提出

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些原则不仅成为中印、中缅等国共同倡导的国际关系准则,而且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

的重要准则,B项正确;对外开放原则主要是关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它并不直接涉及国际关系的处理原则。对外开放是中国为了发展经济而采取的一项国策,与外交准则的制定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虽然不结盟政策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

组成部分,但它更多地是一种外交策略,而不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排除C项;“一国两制”原则是中国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它主要解决的是中国内政问题,与国际关系的处理原则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10.人类最早

的文明,诞生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古代希腊(包括爱琴海诸岛、黑海沿岸等)是欧洲文明发源地。这体现世界文明()A.多元性B.一体性C.复杂性D.开放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

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文明。根据材料“人类最早的文明,诞生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如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爱琴海诸岛、黑海沿岸等是欧洲文明发源地”且结合所

学可知,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世界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A项正确;古代世界文明具有一体性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世界文明的复杂性、开放性,排除C项、D项。故选A项。11.欧洲人称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为“中世纪”,这

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有()A.基督教会占统治地位B.实行闭关锁国C.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王权至高无上【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欧封建社会的“中世纪”,基督教会势力强大,对人们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占据着统治地位,A项正确;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并没有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相反,当时的西欧与外界有着一定的经

济和文化交流,排除B项;在西欧封建社会的“中世纪”,封建庄园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并不发达,排除C项;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权往往高于王权,而不是王权至高无上,排除D项。故选A项。12.目前,大多数史学家将1

500年前后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作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租地农场出现,新的生产方式出现B.手工工场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产生C.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潮逐渐流行D.新航路开辟,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

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所学可知,近代化是人类逐步由传统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新航路开辟后,人类打破相对孤立的状态,从分散走向整体,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加快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D项正确;租地农场

出现的时间是14世纪中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手工工场出现的时间是14、15世纪,时间不符,排除B项;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但是世界的整体观、紧密联系并非从文艺复兴开始的,排除C项。故选D项。13.有人说:“

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其中“点燃世界”的“元素”是指()A.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B.蒸汽机的发明C.进化论的提出D.耐用白炽灯泡的发明【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

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根据材料信息“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可知,材料所述事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爱迪生发明照明电灯,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使人类世界大放光明,扩大了人类活

动的范围,极大地便利了人类的生活,D项正确;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与爱迪生不符,排除A项;爱迪生没有发明蒸汽机,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与爱迪生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面对国内外困境,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的创举。两者相同的创新之处在

于()A.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B.关注民生疾苦C.强调国际责任与担当D.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经济政策时期、罗斯福新政时期

(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苏俄新经济政策利用率市场的因素恢复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本质上都是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A项正确;民生指的是人民的日常生活,而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排除B项;国际责

任是指国际法主体对其国际不当行为或损害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与苏俄和美国的行为无关,排除C项;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没有涉及到,排除D项。故选A项。15.某班开展历史主题活动,教师分别作了《“欧元”的前世今生》《“新经济”的美式繁荣》和《日本谋求“政

治大国”的欲望》等专题报告。该班主题活动的名称应是()A.经济全球化B.社会主义发展的挫折C.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D.世界贸易组织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时空是二战后的资本主义新变化。据材料“《“欧元”的前世今生》《“新经济”的美式

繁荣》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可知,材料分别反映了二战后的西欧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统一货币“欧元”、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的“新经济”和二战后的日本随着经济的发展,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即体现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C项正确;经济

全球化是指全球经济联系的加强,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内容,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发展的挫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关贸总协定”及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16.202

4年有许多新词加入我们日常生活,如“扣扣族”“5G速度”“网红经济”等,与此相对应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关键性技术是()A.航空航天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低碳环保技术D.计算机网络技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4(世界)。据材料信息可知,5G、网红经济体现的是互联网技术,D项正确;航空航天技术是卫星技术、火箭技术等,与材料信息不符合

,排除A项;生物工程技术指的是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低碳环保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7题10分,18、19、20题每题14分,共52分。)的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

泉。——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为流畅

。)【答案】示例观点: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民为本。论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唐太宗以民为本,提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并将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注意减轻

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以民为本,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使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其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价值支撑。【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

拟定论题,如由材料“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并结合所学可得观点: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以民为本。其次,结合所学知识

可从孔子思想、唐太宗治国理政等角度展开论述,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的思想,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唐太宗以民为本,提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并将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注意减轻人民的劳

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最后,总结归纳,完成表述。中华文化历来强调以民为本,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要使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相融合,使其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价值支撑。18.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时代息息相关。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于是出现了《海国图志》。——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

新知识分子。——摘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三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

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爱国知识分子是基于哪一战争作出的反思?概括这场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主要方式。根

据材料二,概述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变化,并归纳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的“新思想新文化”是指什么?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对“五四精神”的理解。【答案】(1)战争:鸦片战争。影响: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主要方式: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兴办学堂。变化: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特点:由浅入

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3)新思想新文化:马克思主义。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40年后的中国。第一小问所指战争,根据材料一“这

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

英国,开放通商口岸,由此可知,材料所述的战争是鸦片战争。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主权遭到侵犯,根据材料一“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

和发展让出了地盘。”可知,鸦片战争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向近代化的转型,由此可得,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95年到1898年的中国。第一小问主要方式,根据材料二“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可

知,方式有创办报刊;根据材料二“他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可知,方式有组织学会;根据材料二“1898年,他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可知,方式有兴办学堂。第二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维新派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兴办学堂”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图实现富国强兵;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政体;新文化运动时期,高举“民主”与“科学”,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由此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

想文化。第三小问特点,根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体现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特点。【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19年后的中国。第一小问新思想新文化,根据材料三“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

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对“五四精神”的理解,根据材料三“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

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五四精神”具有爱国、进步、不屈不挠、忧国忧民、乐于奉献的精神。根据材料三“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

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精神”具有民主、科学的精神。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5年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特种邮票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8-1冶金18-9农业18-3煤矿18-11水利18-4石油18-12手工业18-5机器制造18-13商业18-6国防18-14交通运输材料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

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小平并不把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摘编自[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

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1)依据材料一,概括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该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成就

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的基本前提,并概括他“务实主义的探索”成果。(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史实加以说明。【答

案】(1)特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坚持社会主义。成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

兴。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从贫穷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特点:依据表格中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行业主要集中于重工业

领域可知,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能源、原材料等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意义:依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前提:依据材料“邓小平并不把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可知,坚持社会主义

。成果:依据材料“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可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使命:依据材料“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可知,为中国人民

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说明: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方面来讲述即可。党领导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从贫穷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整理时间事件1652—1674年英国发动数次对荷战争,给荷兰以致命打击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战败,英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强国材料二两次世界大战情况一览表名称时间参战国家卷入人口伤亡人数经济损

失一战4年多30多个15亿0.3亿3300多亿美元二战6年60多个20亿0.6亿4万多亿美元【多材料三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落幕意味着欧洲的“风向”变了,从分裂与战争向“整合”、磋商、相互调节、非战状态转变了。数

十年来虽然时时出现紧张局势、东西对峙、尖锐而复杂的摩擦和冲突,但欧洲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已经是不可想象的了。——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这些战争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

,概括两次世界大战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关系“风向”变了的表现,并分析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的影响。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答案】(1)目的:争

夺海上霸权和殖民地。影响: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支持;为工业革命中的交通运输变革奠定了基础。(2)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卷入人口众多、破坏性大等。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表现:二战

期间是盟友关系,战后是敌对关系。影响:积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消极,两极格局形成,导致世界局势的紧张,造成了一些国家的分裂。看法: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等。【解析】【详解】(1)本题是

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史(欧洲)。目的:据材料一“1652—1674年”“1756—1763年”,结合所学可知,在当时,拥有广阔的殖民地能为英国提供丰富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海上霸权则能保障贸易通道的安全,这对英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故英国发动对荷战争和英法七年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争夺海上霸权和殖民地。影响:通过战争夺取的殖民地成为英国商品的倾销地,刺激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革新的需求,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殖民地的掠夺和贸易的垄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支持;英国获取海上霸权促进了航海业和造

船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中的交通运输变革奠定了基础。(2)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史(世界)。特点:据材料二“4年多”“6年多”,可得出“时间长”;据材料二“参战国家”“30多个”“60多个”可得出“范围广”;据材料二“

卷入人口”“15亿”“20亿”可得出“卷入人口众多”;据材料二“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等,可得出“破坏性大”。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但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

界,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3)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史(世界)。表现:据材料三“从分裂与战争向‘整合’、磋商、相互调节、非战状态转变了”,可

得出“二战期间是盟友关系,战后是敌对关系”。影响:可以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据材料三“虽然时时出现紧张局势、东西对峙、尖锐而复杂的摩擦和冲突,但欧洲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已经是不可想象的了”,可得出消极方面“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造成了一些国家的分裂”,积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

界大战的爆发”。看法:战争是残酷的,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动荡等。我们应该珍惜和平,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和矛盾,共同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544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