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生物试题(老高考新教材) 大题分析与表达练 5.生物与环境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755.93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1074b436ab505dcabe4ea5dae3b781c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5生物与环境1.(2023·山西太原五中一模)在世界范围内,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都构成了重大的威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团队发现了一种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群聚信息素。(1)研究表明,在群聚信息素的作
用下,飞蝗种群由散聚型可以转变为群聚型,形成超大型种群。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群聚信息素导致发生明显的改变。(2)为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聚信息素,科研人员分别向A、B区通入不同的物质,记录飞蝗在不同区域的停留时间,结果如下表。组别A区B区通入物质停留时间/s通入挥发
性物质停留时间/s第1组溶剂430苯乙腈(PAN)170第2组溶剂1904-乙烯基苯甲醚(4-VA)410第3组溶剂285苯乙醇(PhA)315研究人员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聚信息素,PAN和PhA都不是,做
出判断的依据是。(3)为进一步确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4-VA及溶剂进行图1(黑色表示添加了4-VA的样方区域)所示的室外草地诱捕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1图2①据图1分析,本实验采用的调查方法属于。②据
图2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4)研究表明,蝗虫的触角上存在感知4-VA的嗅觉受体。据此研究,请提出有关蝗灾防治的设想:。2.(2023·云南昆明二模)大树杜鹃是濒危物种,植株耐寒能力弱,林冠层的郁闭度高。灌木层和草木层覆盖度高,导致大树杜鹃幼苗生长缓慢。科研人员研究了林下凋落物厚
度对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影响大树杜鹃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有。大树杜鹃生境分布局限,植株高大,可采用法调查其种群密度。(2)“林冠层的郁闭度高,灌木层和草本层覆盖度高,导致大树杜鹃幼苗生长缓慢”,这体现
了群落的结构。(3)据图分析,可采取的措施对大树杜鹃进行就地保护,依据是。3.(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从1962年至今,经过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的艰苦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回答下列问题。(1)塞罕坝从荒原变林海的过程中,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
特征是。(2)森林中,影响动物群体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有。若要调查塞罕坝林场内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用此方法调查的过程中,若被标记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则会导致统计结果。(3)植树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全球的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这体现出物质循环具有的特点,植树造林可减小生态
足迹中的。要实现“碳中和”,除继续植树造林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答出两点)。(4)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不仅资源丰富,还具有独特的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它也是北京和浑善达克之间的绿色长廊,更是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的屏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塞罕坝林场
提出了“以育为主,育护改造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的理念,兼顾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原理。4.(2023·安徽江南十校联考)新安江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享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因人为原因,水质一度严重恶化,生物种类大幅减少。随着皖浙
两省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以来,新安江流域又逐渐恢复了水清岸绿。请回答下列问题。(1)四大家鱼是新安江流域的重要鱼种,其混合放养是利用了它们在水域中占据着不同的,包括不同的栖息空间、食物等。(2)微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新安江,通过物理沉降
、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污染迅速消除,没有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污水净化过程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3)新安江两岸的果园中,果农在果树开花时期,放置产生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振动或声音的电子仪器,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
粉,这利用了信息的作用,说明信息传递对果树的作用是。(4)新安江周边的高山上大范围种植茶树,茶叶害虫大规模爆发会对茶树造成极大危害,有人建议该茶园可适当放养一定数量的鸡。构建“茶园养鸡”的生态农业模式,其生态学意义是。5.(2023·山东烟台二模)三江源被誉为“中
华水塔”。雪山、草地、森林、湖泊展示高原生态的美。(1)据群落的外貌和等方面的差异,可将三江源地区的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四季变化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变化。(2)据图1分析:t2~t3时刻甲种群数量基本稳定
,其出生率(填“是”或“不是”)0;t3时刻乙种群迁入,甲种群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t4时刻后甲、乙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呈现出的关系。图1图2(3)逊木措湖的某食物网如图2所示[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J/(m2·a)]。该食物网中
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湖中斜口裸鲤和花斑裸鲤两种鱼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这种竞争会导致它们的生态位(填“重叠”或“分化”)。6.(2023·辽宁三模)纪录片《航拍中国》中对黑龙江美景的解说中曾这样写道:“这趟旅程,我们将拥抱肥
沃的黑土地,它拥有的平原,创造农业奇迹,它哺育的湖泊,动静相宜。往西飞行,加入冬捕者的行列,赶赴一场和丹顶鹤的空中约会。不远处一座石油城市,正散发着迷人的湿地风情。”回答下列问题。(1)黑龙江平原在粮
食生产过程中大力推行间作套种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利用有限的土地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这种生产模式的意义是。(2)冬捕时网眼的大小会对兴凯湖中大白鱼种群的(填种群数量特征)产生直接影响。(3)双鸭山以
丰富的历史内涵和资源禀赋被誉为“挹娄王城、湿地之都、煤电基地、北国粮仓”。图1为总面积为600hm2的湿地受有害物质a污染后,有害物质a的浓度在各营养级部分生物体内的变化情况。图2为某生物兴趣小组根据调查对象构建的食物网。图1图2①图1中物质a的含量随营养级升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为。
湿地中的挺水植物如荷花、菖蒲对光信息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才会开花,这说明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在对受污染后的湿地进行修复时,专家组选择了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并进行合理布设,同时考虑节省投
资和维护成本,该做法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原理。②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称为生态系统的。在分析图2中“水生植物→草鱼→野鸭”食物链时,测得一年中流经野鸭的能量为20kJ,流经草鱼的能量为1000kJ,并不符合能量
流动10%~20%的传递效率。原因是能量传递效率是之间的;此外,。7.(2023·山东威海二模)五垒岛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威海南海新区,是由近海和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等共同构成的复合型湿地系统,湿地内有维管植物263种、浮游
植物300余种,大量鱼虾在此繁殖,吸引了200余种鸟类来此栖息。(1)为进一步增加生物多样性,优化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对原有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在尽量保持原始地貌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采用移植本土和环境友好型植物、在部分区域开展驳岸砌护、清淤除污和淤泥堆肥以及海岸生态过渡
带植被恢复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上述措施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有。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生态环境的优化有助于提高单位面积内CO2等的吸收效率,相当于(填“增加”或“减小”)生态足迹,缓解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2)湿地公园中设置了多个投食区,投食区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示意
图如下图所示,能量单位为kJ/(m2·a)。图中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kJ/(m2·a)。由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保留一位小数)。(3)为保护湿地公园中的某物种,有效增加该物种的种群数量,保护区将300hm2土地加上围栏作为该物种的驯化区。若该围栏内所
能容纳的该物种的种群数量最多为426只,则围栏内该物种的种群数量最好维持在只左右,超出该数量的则需进行易地保护,维持此数量的依据是。(4)湿地公园中的200余种鸟类可通过在等方面形成差异,避免生态位过度重叠。湿地公园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其意义是。8.(2023
·湖北宜昌模拟)卧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享誉中外,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保护区总面积约70×105hm2,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回答下列问题。(1)有同学学习了生态系统等知识后,将生态系
统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用以下概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请你帮他填写完整。①;②。(2)建立卧龙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保护,人类活动对卧龙生态系统群落演替的影响是使群落演替按照进行,比如该自然保护区建立后,该地区的生
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3)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能够推动绿
色的生活、生产,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除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外,为响应碳中和的号召,我们还可以采用的措施有:(至少回答2点)。9.(2023·海南模拟)生态学家W.C.Allee提出,群聚性生活的动物种群通常都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在最适的种群密度时群体存活力最高,种群密度过低或过高时都会对种
群数量产生抑制作用,这一现象被称为阿利氏规律。种群的群体存活力及其部分影响因素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野鸽、蜜蜂均属于群聚性生活的动物种群,这些种群中有明确的分工。如当“站哨”的野鸽发现鹰时,会发出有规律的叫声提醒同伴躲避鹰
的捕食;蜜蜂发现“蜜源”时,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野鸽的“叫声”、蜜蜂“跳舞”分别属于信息;“站哨”的野鸽发出叫声提醒同伴躲避鹰的捕食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功能。(2)当种群密度过低时,群体存活力较低,种群灭绝风险大大增加,据图分析,导致群体存活力较低的原因是。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种群密度过高会导致,使种内竞争加剧,群体存活力迅速下降。(3)研究和应用阿利氏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将某动物种群引入其他地区时,需要保证;在规划、建设和发展城市时,对城市人口密度的要求是,过疏或过密都会产生不良
后果。(4)天敌作为捕食者会影响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但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可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原因是。答案:1.答案(1)种群密度(或迁入率、迁出率)(2)第2组的飞蝗在B区停留时间明显长于A区,而第1组B区停留时间明显短于A区,第3组A、B两区停
留时间差异不大(3)样方法4-VA能在自然环境中吸引和聚集飞蝗,具有群聚信息的功能(4)可根据4-VA的结构设计拮抗剂,阻止蝗虫的4-VA的嗅觉受体与4-VA结合,阻止蝗虫的聚集(或使用干扰群聚信息素接收的化学物质)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在群聚信息素的作用下,飞蝗种群由散聚型可以转变为群聚型,形成超大型种群,单位面积内的飞蝗数量增大,同时使同一区域的飞蝗数量增多,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影响的是种群密度或迁入率、迁出率。(2)分
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确定飞蝗分泌的挥发性物质中,哪一种为群聚信息素,则实验的自变量是通入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因变量是停留时间,表格数据显示,第2组的飞蝗在B区停留时间明显长于A区,而第1组B区停留时间明显短于A区,第3组A、B两区停留时
间差异不大,可知B区通入的是挥发性物质,且通入4-乙烯基苯甲醚(4-VA)后停留的时间最长,故据此初步确定4-VA是群聚信息素。(3)据图1分析,图中进行了随机取样,选定了一系列样方,可见该实验采用的调查方法属于样方法。据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施加4-VA的实验组飞蝗数
量明显增多,故可得出4-VA是群聚信息素,能在自然环境中吸引和聚集飞蝗,具有群聚信息的功能。(4)信息分子需要与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蝗虫的触角上有感知4-VA的嗅觉受体,从而使蝗虫由散聚型转化为群聚
型,据此可根据群聚信息素的结构设计拮抗剂,阻止蝗虫的聚集(或使用干扰群聚信息素接收的化学物质),从而有效防治蝗灾。2.答案(1)光照、温度逐个计数(2)垂直(3)清除大树杜鹃林下凋落物林下没有凋落物的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有凋落物的,且种子萌发率随着凋落物
厚度的增加而降低解析(1)根据题干“植株耐寒能力弱,林冠层的郁闭度高”可知,题述影响大树杜鹃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素有光照、温度。因为大树杜鹃生境分布局限,植株高大,方便计数,故可采用逐个计数法调查其种群密度。(2)“
林冠层的郁闭度高,灌木层和草本层覆盖度高,导致大树杜鹃幼苗生长缓慢”表明了群落的分层现象,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3)据图可知,林下没有凋落物(凋落物厚度为0)的大树杜鹃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有凋落物的,且随着凋落物厚度的增加,种子萌发率降低,因此可采取清除大树杜鹃林下凋落
物的措施对大树杜鹃进行就地保护。3.答案(1)物种组成(2)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标记重捕法偏大(3)全球性碳足迹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开发利用新能源等(4)直接和间接整体解析(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
素。(2)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大山雀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适于用标记重捕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若被标记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在其他数据不变的情况下
,会导致种群中的个体数偏大。(3)植树造林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运动,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要的森林面积,植树造林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
2,因此可以减小碳足迹。要实现“碳中和”,可以减少碳排放,或增加碳吸收,例如节能减排,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步行出门,乘坐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开发新型清洁能源等。(4)由题干可知,塞罕坝的独特景观吸引了游客
观赏,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塞罕坝“阻沙源,保水源”的生态作用体现了它的间接价值。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只有把生态与社会、经济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由题干可知,塞罕坝林场的改造理念,兼顾社会、经济、自然三
方面效益,因此可以体现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原理。4.答案(1)生态位(2)抵抗力污水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和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3)物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4)调整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
最有益的部分。鸡取食害虫杂草,能有效地控制害虫杂草的危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既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又减轻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态学意义解析(1)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种群中其他物种关系的总和。采取四大家鱼的多鱼种混养模式利用的是它
们在池塘中占据不同的生态位,混养可以更好地利用池塘中的食物和空间。(2)适量的生活污水流入新安江不会造成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还能被净化,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净化污水的过程中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
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3)该电子仪器能够产生振动或声音,从而吸引蜜蜂前来采蜜传粉,提高产量,这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作用,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体现了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的
产量。(4)“茶园养鸡”的生态农业模式调整了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且鸡群在园内活动取食,较为有效地控制了害虫、杂草的危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不仅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更是减轻
了因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环境污染的负荷,具有良好的生态学意义。5.答案(1)物种组成季节性(2)不是乙捕食甲循环因果(3)16.28%分化解析(1)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的数目也有差别,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
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三江源地区的陆地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四季变化发生规律性改变,这体现了季节性变化。(2)据图1可知,在t2~t3时刻甲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但不等于0;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甲、乙种群数量呈现不同
步的增减变化,说明乙捕食甲,导致甲数量减少;t4时刻后甲、乙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循环因果关系。(3)由图2可知,裸鲤既占第二营养级又占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浮游动物中的能量及裸鲤中由浮游植物获得的能量,即5960+490=6450[kJ/(m2·a)
];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为裸鲤中由浮游动物获得的能量及裂腹鱼中的能量,即860+680-490=1050[kJ/(m2·a)],故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三营养级同化量÷第二营养级同化量=1050/6450×100%≈16.28%;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地
位和作用,这两种鱼存在较为激烈的种间竞争会导致物种间生态位的分化。6.答案(1)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增大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年龄结构(3)①生物富集生物种群的繁衍自生、整体②营养结构(或食物链和食物网)相邻营养级草鱼还有部分能量流
入鹭;野鸭体内能量不仅仅来自草鱼,还有来自其他生物的部分解析(1)黑龙江平原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大力推行间作套种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利用有限的土地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从能量流动角度来看,这样可以将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配置,增大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
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老年鱼、成年鱼为大鱼,幼年鱼为小鱼,冬捕时网眼的大小会捕捉大鱼留下小鱼,会对兴凯湖中大白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产生影响。(3)①图1中物质a的含量随营养级升高而上升,物质a为有害物质,其沿着食物链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含量越多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湿地中的挺水植物如荷花、菖蒲
对光信息非常敏感,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才会开花,利于生物之间进行传粉,这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结合题干“专家组选择了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并进行合理布设”该做法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整体原理,“同时考虑节省投资和维护成本”该
做法遵循了生态工程建设的自生原理。②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称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分析图2中“水生植物→草鱼→野鸭”食物链时,测得一年中流经野鸭的能量为20kJ,流经草鱼的能量为1000kJ,并不符合能量流动10%~20%的
传递效率。10%~20%指的是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生物之间的;草鱼还有部分能量流入鹭,野鸭体内能量不仅仅来自草鱼,还有来自其他食物的部分(草鱼天敌不唯一或野鸭能量来源不唯一)。7.答案(1)自生、协调、循环减小(2)22186.3%(3)213该
围栏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426只,当种群数量增长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4)栖息地、食物、天敌、种间关系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解析(1)强调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减轻环境污染→循环原理;体现物种多,营养关系复杂,涉及结构、功能、
系统组分的比例关系→自生原理;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涉及环境承载力→协调原理。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上述措施遵循的生态学原理有循环、自生、协调。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要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缓解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相当于减少了生态足迹。(
2)第二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呼吸散失+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而对于植食性动物来说同化量=3120+680+1936=5736[kJ/(m2·a)],呼吸散失的能量为3518kJ/(m2·a),所以图中植食性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
、繁殖的能量=5736-3518=2218[kJ/(m2·a)]。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植食性动物同化量=5736kJ/(m2·a),由植食性动物流向肉食性动物的同化量=362kJ/(m2·a),所以能量传递效率=362÷5
736×100%=6.3%。(3)围栏内所能容纳的该物种的种群数量最多为426只,即环境容纳量(K值)为426只,当种群数量增长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所以围栏内该物种的种群数量最好维持在213只左右。(4)生态位是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
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对动物生态位的研究内容包括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8.答案(1)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②信息传递(2)就地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抵抗力
(3)绿色出行;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泡照明;随手关灯;休息时关闭电脑;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根据能耗标识选用能耗低的电器;纸张双面使用;少用一次性用具如塑料袋、纸杯、木筷等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
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为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2)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等;建立自然保护区后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增多,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从而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加
。(3)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除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之外,我们还可以从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一些小事做起,如绿色出行;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泡照明;随手关灯;休息时关闭电脑;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根据能耗标识选用能耗低的电器;纸张双面使用;少用一次性用具如塑料袋、纸杯、木筷等
。9.答案(1)物理信息、行为(顺序不能颠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天敌捕食概率增加,个体交配概率较低食物和栖息空间等环境资源不足(3)引入的动物种群有一定的密度(或引入的动物种群密度不能太低)人口密度要适宜(4)
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作用解析(1)野鸽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蜜蜂“跳舞”属于行为信息,通过叫声提醒同伴躲避鹰的捕食,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由图可知,当种群密度
过低时,天敌捕食概率增加,个体交配概率较低,导致群体存活力较低。当种群密度过高时,食物和栖息空间等环境资源不足,使种内竞争加剧,群体存活力迅速下降。(3)种群密度过低或过高时都会对种群数量产生抑制作用,将某动物种群引入其他地区,需要保证引入的动物种
群有一定的密度(或引入的动物种群密度不能太低)。群聚性生活的动物种群通常都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在最适的种群密度时群体存活力最高,在规划、建设和发展城市时,城市人口密度要适宜,过疏或过密都会产生不良后果。(4)捕食者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
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因此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