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尖子生培优》八下尖子生培优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120.198 KB
  • 2025-04-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尖子生培优》八下尖子生培优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尖子生培优》八下尖子生培优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尖子生培优》八下尖子生培优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0-2021学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尖子生培优》八下尖子生培优 4.4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答案).docx,共(13)页,120.19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f15f9e40bbe965a934705892e3647f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4.4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考点目录:考点一、茎的结构与分类考点二、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考点三、有机物的运输习题训练:考点一、茎的结构与分类1.蒲公英、丝瓜、草莓的茎分别是()A.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B.直立茎、

攀援茎、匍匐茎C.攀援茎、匍匐茎、攀援茎D.直立茎、缠绕茎、匍匐茎【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茎的形态结构,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的概念和特点,能区分常见的植物所述茎

的类别,需要理解缠绕茎和攀缘茎的区别,攀援茎幼小时较为柔软,不能直立,常以卷须(如葡萄﹑黄瓜)、不定根、或吸盘(如爬山虎)等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生长,而缠绕茎没有卷须、吸盘等特殊的附属结构。蒲公英的茎垂直

地面,直立空间向上生长,使叶片伸展,属于直立茎;丝瓜的茎在生长过程中,由于茎细长而柔软,不得不依赖于其它的植物作为支柱,才能向上攀缘生长,这样的茎属于攀缘茎;草莓植株基部有水平分枝,或在地上或在地下,从它的顶端或节生出新植物,属于匍匐茎,可见B说法正确。2.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

”,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但是偶尔也有例外,比如竹,就属于草本植物,但人们经常将其看作是一种树。下列关于草本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A.茎内木质部不发达B.茎内木质部发达C.主干明显而直立D.木质化细胞较多3.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绘制出下面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

。根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靠乙一侧降水多,生长快B.靠乙一侧降水少,生长快C.靠乙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D.靠乙一侧为树干背阳面,生长慢考点二、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1.(2021·瓯海模拟)兴趣小组符

一段含一定数量叶片的新鲜椴木枝条底端斜切后插入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区域②变红,则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合理的是()A.将新鲜枝条的叶片全部去除现象将更明显B.区域②变红说明了②

是运输水分的部位C.区域③未变红说明该处能够运输有机物D.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

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A、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有助于枝条水分的运输,因此不能去除叶片;故A错误;B、该实验是将木枝条插入红墨水中,因此区域②变红,说明此部位是运输水分的部位;故B正确;C、该实验没有探究有机

物的运输,因此无法得知运输有机物的部位;故C错误;D、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故D错误;2.有时候,园林工人在移栽较大的绿化树木时,会给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较大绿化树树干(茎)的()A.树

皮B.韧皮部C.木质部D.形成层【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茎的结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筛管和导管为茎中的的输

导组织,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树木的茎中有导管和筛管两种输导组织,导管在木质部内,筛管在韧皮部内,导管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所以,挂吊瓶给树木补充水和无机盐时,应该把针头插入到茎的导

管内,故C符合题意。3.树洞画女孩王月创作树洞画轰动全国,央视称其“感动冬天”。三台郪江是春秋战国时期郪王国的都城,那里有很多千年古树,有的树心已经朽烂,变成空心洞。可是,这样的古树还是照样枝繁叶茂。由此推断,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

的()A.全部韧皮部B.部分韧皮部C.全部木质部D.部分木质部【答案】D【解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筛管和导管为茎中的的输

导组织,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植物是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分别位于树表层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没有树心的树只是失去了髓和部分木质部,而剩余的木质部

中的导管还可以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韧皮部中的筛管完好可以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所以没有树心的树,仍然可以获得养料,还能继续活下去,所以朽烂掉的“树心”主要是古树的部分木质部。即D说法正确。4.(2021·嘉善模拟)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绿色开

花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区。(2)根吸收水分与土壤溶液浓度有关。干旱时土壤溶液浓度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导致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3)根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________运输到叶,这些水分,除了很小一部分参加植物体的___

_____作用等生命活动以外,绝大部分变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答案】(1)根毛(2)大于(3)导管;光合【解析】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通常位于地表下面,负责吸收土壤里面的水分、无机盐。导管植物体内木质部中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管状结构。(1)根吸水的

主要部位是根毛区;(2)植物不能从土壤中吸水,说明土壤溶液的浓度比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3)植物吸收的水分通过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各部位;根吸收的水只有少部分参与了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5.(2019八下·滨江期末)小金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各加入等

量的蓝墨水和红墨水,将芹菜的叶柄从基部沿中间切开,分别插入两个烧杯中,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左侧的叶片显现出蓝色,右侧的叶片显现出红色。请分析回答:(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就是导管所在的位置,说明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2)芹

菜的叶柄越靠近上部颜色就越________(选填“深”或“浅”),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A.左边蓝点多红点少,右边红点多蓝点少B.周围的一圈是蓝点,中间是红点C.蓝点和红点混合,均匀分布D.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3)小金同学

继续进行实验发现,叶柄韧皮部也被染色,这说明:________。【答案】(1)运输水和无机盐(2)浅;D(3)根吸收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的【解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体失

水或吸水与土壤溶液的浓度有关。(1)在Y处将叶柄横切,观察到横切面上有许多的红点,这些红点出现的部位是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说明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2)据图可知,越靠近上部颜色就越浅,通过实验可知,同侧叶

柄里的导管,向同侧的叶片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若在X处将叶柄横切,横切面上看到的现象是左边是蓝点,右边是红点。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而植物体失水或吸水与土壊溶液的浓

度有关。(3)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木质部外面(远离髓腔)壁较薄的组织是韧皮部(外韧皮部)。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具有木质部,因此韧皮

部也被染色,可以进一步证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6.植物茎中的导管可将根吸收的水运送到植物地上部分的各结构。若将植物茎倒置,水分是否依然能向高处输送?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某同学

进行了实验探究:切取稍稍萎蔫、不带叶片的青菜茎14段,分成A、B两等份(用杆秤称量时通过切割调整两组质量相等)。将A、B两组青菜茎分别插入150g水中(如图:其中A正立,B倒置;水用保鲜袋密封,以防直接蒸发),置于温度为15℃左右的环境中。约14.5小时后观察到两组个别青菜茎上方切

面均有水滴出现,取出A、B,称得青菜茎与保鲜袋中的剩余水量见表,并观察到两组青菜茎都整条变硬挺,且程度相似。组别AB实验前青菜茎质量66g66g实验后青菜茎质量80g78g实验前袋内水质量150g150g实验后袋内水质量137g137g(1)稍稍萎蔫的青菜茎插入水

中后变硬挺,说明细胞内的水分含量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2)通过实验可知,导管的结构中________(选填“具有”或“没有”)控制水分单向流动的结构。(3)若在30℃左右的环境中,用带叶片的青菜茎代替以上

材料进行相似的实验(A组叶片暴露于空气中,B组叶片浸入水中),实验后最有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选填“A组袋内的水比B组少”“B组袋内的水比A组少”或“A、B两组袋内的水基本相等”)。【答案】(1)增加(2)没有(3)A组袋内的水比B组

少【解析】植物茎中的导管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运输到叶片的水分绝大部分会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植物体外。(1)稍稍萎蔫的青菜茎插入水中后变硬挺,说明细胞内的水分含量增加。(2)由表中数据可知,A、B两组青菜茎吸收水分质量相差无几,所以导管的结构中没有控制水分单向流动的结构

。(3)用带叶片的青菜茎进行相似的实验,A组叶片暴露于空气中会进行蒸腾作用,从而拉动水分在青菜茎中的运输,使得袋内的水分减少较多。B组叶片浸入水中,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袋内水分减少较少。所以A组袋内的水比B组少。7.图

甲、图乙是小明同学针对“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哪部分运输的”这个问题进行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1)该实验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当看到________时,再进行图中A所示的过程。(2)如果

用放大镜观察茎的横切面,就会出现图乙所示的图像,你会发现图乙中数字③所示的结构________被染成了红色。(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________由下往上运输的。(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

请你写出它具有的作用:________。【答案】(1)叶脉微红(2)木质部(或导管)(3)导管(4)形成层;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解析】植物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根、茎、叶脉中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的。多年

生木本植物的茎最外面是树皮。树皮的内侧是韧皮部,剥去树皮,里面全是木质部,形成层位于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形成层细胞可进行细胞分裂,使茎不断加粗。(1)将带叶枝条的下端浸到红墨水中,并将其放在温暖、向阳的地方(图甲),一段时间后,因为叶片蒸腾作用的拉动下红墨水将会进入枝条中的

导管并运输到叶脉。(2)图乙中,①是韧皮部,②是形成层,③是木质部。木质部中的导管具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因此木质部(或导管)被染成红色。(3)此实验说明了根吸收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是通过导管由下往上运输的。(4)图中数字②表示的结构是

形成层,其作用为:进行细胞分裂,使茎加粗。8.(2021·鹿城模拟)近期,考古专家在温州西山发现了唐开元前后的独木舟,为我国独木舟发展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1)如图是茎的结构示意图,制作独木舟主要取材于茎中结构a,a为________。(2)确定独木舟建造

于唐开元前后,是利用碳一14测定的。碳-14原子核中有8个中子,6个质子,则其核外有________个电子。(3)若独木舟漂浮在河面上,排开水的体积为1.2米3了,则其受到水的浮力为________牛。(

河水密度取1.0×103千克/米),g取10牛/千克)【答案】(1)木质部(2)6(3)1.2×104【解析】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电子数,就是电子的数量。电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在化学中,电子数一般是指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的数目。浸在流体内的物体受到流体竖直

向上托起的作用力叫作浮力(1)由茎的结构可知,a是茎中的木质部;(2)原子中质量数=核外电子数,碳有6个质子,说明其核外有6个电子;(3)𝐹浮=𝜌水𝑔𝑉排=1.0×103𝑘𝑔/𝑚3×10𝑁/𝑘𝑔×1.2𝑚3=1.2×104𝑁;考点

三、有机物的运输1.(2020八上·浙江期末)一棵小杨树被人剥去一圈树皮后不久就会死亡,其原因是()A.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有机物B.切断了筛管,根缺少了无机物C.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无机物D.切断了导管,根缺少了有机物【答案】A【解析】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从

筛管的作用方面切入解题。剥掉树木主干的一圈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由筛管向下运输到根,有机物无法运输到根,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树木死亡,A符合题意。2.小彭家里后院种了一棵枣树,多年来结果率低,枣也不甜。请

教有经验的果农后得知,可以在开花较多的枝条上进行环切树皮。小彭实验后发现环切树皮后该枝条上结的枣确实比较甜。所以她一高兴,把他们家枣树的树干进行环切树皮,结果没两年他们家枣树就死了。请问小彭家枣树死亡的原因是()A.树干环切树皮后水分无法

向上运输给叶子,导致枣树死亡B.树干环切树皮后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给根,导致枣树死亡C.树干环切树皮后破坏形成层,导致枣树死亡D.树干环切树皮后无法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枣树死亡【答案】B【解析】绿色植物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通过叶

脉、茎中的筛管向下运输到植物体各部位。小彭对枣树部分枝条进行环切树皮,使得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被运走,而储存在枝条上的枣中,枣变得较甜。而小彭对枣树的树干进行环切树皮后,使得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无法向下运输到根,导致枣树

死亡。3.(2020八下·长兴期末)如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的示意图,如果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描述正确的是()A.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B.树瘤位于环剥处的下方C.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一茎一根D.有机物是通过导管运输

的【答案】C【解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A、树瘤的形成与有机物的积累有关,而不是

无机盐,故A说法错误。B、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韧皮部的筛管由上而下的运输的,当树皮被环剥以后,有机物无法被向下运输,就会积累在环剥处的上方,故B说法错误。C、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韧皮部的筛管由上而下的运输的,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是叶一茎一根,

故C说法正确。D、有机物是通过树皮韧皮部的筛管运输的,故D说法错误。4.(2020八下·萧山期末)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B.若a表示氧气

,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C.若c表示水分,则它主要用于建造自身组织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答案】B【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

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2)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

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3)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解答】A、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

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故说法错误。B、气孔是气体出入的“门户”,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氧气、二氧化碳都是通过其进出叶片的,故说法正确。C、若c表示水分,则它主要用于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来制造有机物,故说法错误。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韧皮部中的筛管向下运输,故说法错误。

5.(2020八下·萧山期末)如果将一棵小树的树干上的树皮进行“环割”,即将植物韧皮部切断。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其主要成分为有机物),切口下方无瘤形成(如图所示),切口上方枝条上的绿叶还能继续成活;植物的根部渐渐萎缩。请分析后简答。(1)对树皮进行“环割”后,

切断了________在植物体内的运输。(2)简述“树枝切口上方形成了节瘤,而切口下方无瘤形成”的原因。(3)请你预测这棵小树最终会怎样并说明理由。【答案】(1)有机物(2)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

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3)死亡,切口以下部位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导致死亡。【解析】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位于木质部中,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而输导有机物

的是筛管,位于韧皮部中,韧皮部在树皮靠近木质部的地方,有机物在茎的树皮中由上而下地运输着。【解答】(1)对树皮进行“环割”后,植物的韧皮部被切断,而有机物是经由在茎树皮的韧皮部中筛管由上而下地运输着,所以是切断了

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2)植物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经筛管向下运输,在“环割”部位被切断,堆积在“环割”上部,形成节瘤。(3)植物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分解有机物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树环切之后

,切口以下部位(包括根部)长期得不到有机物(营养)而萎缩,所以最终会死亡。6.(2020八下·仙居期末)无枇杷,不初夏。(1)枇杷叶煮水喝,能润肺止咳。小柯摘取一片枇杷叶,浸在盛有热水(60℃左右)的烧杯中(如图

甲)。观察叶片上、下表皮,气泡较多的是________;(2)果农为了提高果树的坐果率,增加产量,往往对果树进行环剥。为使图乙中果实更好的生长,应选择A、B中的哪一处进行环剥?________。【答案】(1)下表皮(2)A【解析】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

体重要的营养器官。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1)植物叶片为了减少水分的过快蒸发,被太阳直射的地方气孔数量相对较少,而

背向太阳的一面气孔较多,所以下表皮出现的气泡较多;(2)对果树环剥后破坏了果树的筛管,有机物无法乡下运输,所以不能环切B处,这样会导致果树死亡,故只能环切A处;7.(2020八下·柯桥期末)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

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1)写出14CO2参加光合作用的场所________。(2)14CO2主要通过图乙中________结构进入叶片中;说说

14C与图丙中哪个原子是同位素原子________。(3)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________(选填“导管”或“筛管”)【答案】(1)叶绿体(2)气孔;A(3)筛管【解析】(1)根

据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灵活解题即可;(2)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3)韧皮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是筛管。【解答】(1)14CO2在叶肉细胞中被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就是光合作用的过程,文

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叶绿体光能有机物+氧气,由此可以看出14CO2参加光合作用的场所为叶绿体。(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

体交换的“窗口”,所以14CO2主要是通过图乙中气孔结构,进入叶片中。14C与A图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3)经过光合作用之后,叶片中的14CO2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里的筛管自上而下的运输到植物体的,所以是通过

茎中的韧皮部送到该植物的根部,韧皮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是筛管。8.(2020·杭州模拟)小金从一株在黑暗中放置了两天的绿色开花植物上剪取一段枝条,将它放在阳光下,探究它的生理活动。请回答:(1)若将该枝条插入盛有已稀释的红墨水的广口瓶中,几分钟后,截取一段茎用放大镜观察其横切面,可以发现被

染成红色的部位是________。(2)如图所示,若早上将该枝条插入盛有水的广口瓶中,当天傍晚取下a叶片,用打孔器获取一个圆片,烘干称得质量为m1;次日凌晨取下b叶片,取同样大小、同样厚度的一圆片,烘干后称得质量为m2。根据已学知识判断,m1___

_____m2(选填“<”“>”或“=”),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3)若该枝条从黑暗中取出后,立即将c叶片使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请你参照该装置设计对照实验(写出

关键步骤):________。【答案】(1)木质部(2)>;夜晚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3)准备另一套实验装置,用等量清水代替浓氢氧化钠溶液【解析】(1)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入根部导管。由于根和茎中的

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最后,它们就能进入到茎中央的导管。实验证明,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反应,最终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光合作用只在有关的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有关或无光的环境中都要进行。(3)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茎中的输导组织有木质部中的导管和韧皮部中的筛管,木质部中的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韧皮部中的筛管是运输有机

物的,因此被染成红色的部位应该是木质部。(2)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晚上,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释放能量。因此次日凌晨取下的叶片中有机物比前一天傍晚取下的叶片中的有机物含量少,即

m1>m2;(3)由题图可知实验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c叶片环境中没有了二氧化碳。设计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要研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所以实验的唯一变量为二氧化碳。因而准备另一套装置用等量的清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其他装置均相同。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