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历史 含答案.docx,共(10)页,1.63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e9dc606c92996917acf2f5a6845cac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武功县2022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纸。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
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唐代属州输送与节度、观察使府的赋税,谓之“送使"。节度使留够了自己的,剩下的才会上缴给中央。唐宪宗时规定,直辖州的征税权完全交给节度使,但是对于
其他的非直辖州,其财政则完全上缴中央。这一做法A.延续着藩镇割据的局面B.力图限制藩镇的自治权C.使属州的财政归入中央D.有利于集权与分权的平衡2.有学者指出,公元前6世纪的梭伦改革“虽然极大地增强了
政治平等,鼓励公民群体的大部分积极参与政治,但我们不应想当然地认为,这种平等就充分扩展到了所有公民”。这是因为梭伦改革A.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础B.否定了次等公民的政治权利C.维护了贵族的统治地位D.依据财产多寡分配政治权利3.有学者指出,革命时期美国人所寻求的政体,乃是介于“绝对专制”和“绝对民
主”之间的某种“温和的形式”,它“最适宜于人的权利和对同等自由的享有”,“这种自由在独立性之上添加安全,在最为充分的选举性权利之上添加政府的力量和活力”。这说明当时的美国A.开启西方代议制民主先河B.人民主权原则
得到广泛的认同C.追求合理配置政府的权力D.强调公民在地位和权利上平等4.王尔敏在《拳变时期的南省自保》中写道:“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
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立约互保指南省与列强立约和平相处)这说明A.清末中央集权遭严重削弱B.东南督抚支持义和团运动C.清政府认可东南互保运动D.义和团运动缺乏社会基础5.据国民
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农民部的统计,在全部农村人口中,有百分之五十五(一亿八千六百万人)是无地的佃农、雇农、游民,有百分之四十五(一亿五千万人)是有地的。在有地的农户中,土地占有情况见下表。这种现象反映了A.封建土地
关系仍占据主要地位B.无地人员成为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C.土地拥有者是民主革命的对象D.国民大革命解决了土地集中的问题6.1978年邓小平发表讲话时提出:“有的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
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这一讲话A.结束了“文革”的混乱局面B.揭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咯D.推进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7.“一带一路”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并充分
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有意向的国家和地区一起规划,共同协商。6年时间先后推动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参与签署170多份合作协议。据此可知,“一带一路”A.体现了中国的国与国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B.体现中国继续维持与邻国结盟的外交政策C.开拓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外交新篇章D.以推动经济发展为主要合作方式8.由右面漫画可知,当今世界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B.美国霸主地位日益巩固C.动荡与战争扰乱世界秩序D.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9.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亡
赖……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下列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显著增加B.雇工素质较低制约着经济发展C.流动人口的增加促进手工业发展D.中国开始步入工场手工业时期10.17-1
8世纪,英国部分贫穷的女性因为无力支付足够的嫁妆被迫独身,富裕的女性则因不愿失去经济独立而选择独身,优良的就业前景使反对婚姻生活的独身观念逐渐在近代早期社会中萌芽成型。这种现象A.得益于民主政治的发展B.延缓了工
业革命的进程C.不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D.反映了生产力对社会结构的影响11.《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飞马’香烟1000箱左右。1912年获利4万余元,1913年获利增至10万
元,1914年为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下列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增加了经贸总量12.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提出了
“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三大卫生工作原则。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将这三大卫生工作原则与周恩来提出的“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并列为我国卫生工作的四项原则。这四项卫生工作原则的提出A.适应了计划经济体
制的需要B.践行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C.推动了新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D.体现了新中国教育体制的完善13.1961年6月,中共中央对精减职工工作进行了部署。精减的对象主要锁定在“1958年1月以来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学徒和正式工),而原先就是城市居民的职工,不论新
老,一般的都不精减”。这种精减安排意在A.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B.稳定城乡二元经济结构C.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D.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14.右图中,美国联邦政府农业直接补贴在1936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经济危机彻底消除B.农业政策出现严重失误C.政府财政负担加重D.农副产品
售价急剧下跌15.1956年,赫鲁晓夫提出:要整顿劳动报酬制度,使工作人员从个人收入出发去关心生产。要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把工人和职员的月工资提高30%,把集体农庄庄员的收入至少提高40%。这反映出赫鲁晓夫的改革A.重视物质利益原则B.注意扩大企业自主权C.试
图消除城乡差别D.强调工农业协调发展16.在欧洲,一些教堂为前来许愿的人们提供许愿蜡烛。这种小蜡烛是从中国天津进口的,进价只有0.06元人民币,折合0.007欧元,而教堂的售价却是0.7欧元。七八十欧元的棉服,从中国进货时大约只需付七八十元人民币。中国获得的
利润很低,欧洲得到的却是“超级利润”。这种现象不能说明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C.西方强权使中国产品利润空间很小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17.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主张“为无为,则无不治”,“
勿伐”“不为”“不言”“无欲”“无兵”“无味”“我有三宝,持有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A.无为是指时有时无的一般的人类
活动B.老子的主张主要是对普通人的道德要求C.体现了对社会管理方式的设想D.是老子对现实的不满及消极避世的心态18.两宋时期,词的接受者大多是在公私宴集、茶楼酒馆等娱乐场所中,由群体共同视听欣赏,演唱者与听众之间、听众与听众之间,会产生一种相互感染并激发的情绪氛围,具有特别强烈的“现场感”
。由此可知,两宋时期A.词的接受者决定了词的风格B.商品经济发展是宋词创作的根源C.演唱为宋词创作提供了素材D.娱乐场所成为宋词的传播窗口19.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一词的最初含义就是指那些精通希腊艺术
和拉丁文法的学者,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学术的研究,主张“回到本源”,在虔诚的基督徒中引起了一种重新考据、诠释基督教的原始文献的热潮。可见文艺复兴A.对教会持一种包容的态度B.恢复了古希腊罗马经典文化C.以重建基督教信
仰为初衷D.利于推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20.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四书中明确提出要“设议院”,使“政皆出于一堂”“事皆本于众议”“可行者,酌用;不可行者,置之”。据此可知,康有为主张的君主立宪制A.体现了君主立宪制度的精髓B.为后来民
主共和思想奠定了基础C.体现了当时民众的斗争需求D.没有摆脱君主专制思想的羁绊21.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革命是特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其旨在A.推动中国革命从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B.推动中国革命道路由“城市为中心”向“农村为中心”转变C.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贏得民族战争的胜利D.中国人民当前的革命任务是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22.1978年清华大学选派9名中青年学者赴美留学,数年后全部完成学业归来,校方专门制作简表表彰纪念(
简表信息节选如下)。由此可知,改革开放初期的留学教育反映了A.“三个面向”精神的贯彻B.高考恢复促进经济发展C.中美建交推动文化交流D.国家战略主导教育发展23.21世纪,人们通过脸书、微信、微博、谷歌、百度、维基百科等工具进
行通讯和获取信息,通过“优步”共享汽车,通过“奈飞”共享影视节目,大数据技术将促使商品的生产与供应变得更加合理。这说明A.信息技术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式B.技术革命改变社会经济结构C.人们日常生活过度依赖网络技术D.知识经济推动全球同步发展24.
如图是某位艺术家在1912年绘制的艺术作品。报纸上记录的是巴尔干地区日益紧张的局势。该作品A.抒发了作者的浪漫情怀B.体现了现代主义的风格C.突出了个体的理性思维D.遵循了写实主义的原则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综合题
(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海国图志》中的许多论述已经超出一般的海防范畴,而把眼光放到了整个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魏源在《海国图志》卷首开宗明义说明,此书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提出:
“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他指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通过对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研究,指出:“外夷惟利是图,惟威是畏,必使有可畏怀,而后俯首从命。”国家之间的较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军事实力的对抗。他说:“使人不暇顾廉
耻,则国必衰,使人不敢顾家业,则国必亡。”因此,更确切地说,该书反映了魏源的国家安全观。——摘编自亦真《<海国图志>与魏源的国家安全观》材料二美国安全思想和理论的主要阐述人是保罗.尼采和迪安:艾奇逊等人。1947年7月“国家安全法”通过后,“国家安全”的地位迅速攀升,在美国外交政策的审议过程中位
居“绝对压倒一切”的高度。1950年的国家安全委员会NSC-68号文件成为美国国家安全的“大宪章”,“战略思维”成了政府一级官员们讲话的时髦方式。此时,“国家安全”正式成为日益重要的美国安全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的内外因素联系非常紧密,以致艾森豪威尔总统认为安全问
题与外交问题实为一回事。在70年代初之前,美国的国内安全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其国家安全多表现在对外政策上,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厚。此后,特别是1971年美元贬值后,对美国统治者来说,传统的敌友观已不再是国家安全中首要的内容,经济等实实在在的国家利益逐渐占据国家安全
的核心地位。——摘编自孟庆龙《美国国家安全思想和战略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源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容,谈一谈你对其观点的认识。(1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变化,并归纳其变化的原因。(9分)26.(12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材料二——陈万雄《中华民族新生的阵痛》材料三——刘惠吾《上海近代史》以上是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近代上海发展历史时,搜集到的史
料。请你帮助他们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结合所学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请考生在第27、28、29三道历史题中选择一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题计分。(每题15分)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云南的管理,并且在与云南地区各族群
众长久的交流、交往、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云南模式”。先秦时期,楚将庄蹻入滇,带去内地文化,并按照从俗从宜原则变换服饰融入当地。汉朝在云南设官置郡后,耗费巨资修建了通往西南夷的道路,加强了对云南的控制。唐前期在云南建立羁縻州县,延续了以当地首长为国家之官的
管理模式。后来,南诏崛起,威胁到唐朝在云南的统治。元朝灭大理国后,设云南行省,在部分地区改由流官治政,与土官统治区城犬牙交错,再统一由强有力的行省管理。忽必烈命赛典赤为平章政事,行省云南。赛典赤在云南“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后“阅中庆版籍,得隐户万余,以四
千户即其地屯田”,编定赋役,发展农业经济。元初在云南实施的这些创新性政策,使得云南与内地的一体化加剧,至明清,巳渐同内地了。——摘编自吕文利等《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的“云南模式”》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边疆治理中的“云南模式”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元朝治理云南新措施的作用。(9分)2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际战后重建经济计划在战争尚未结束前就已经开始。早在1941年8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和温斯顿.丘吉尔在停泊于北大西洋的
一艘战舰上戏剧性地会面,两国承诺将致力恢复世界多边交易体系来取代20世纪30年代的互惠主义。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美国和英国代表团起了主要作用,从而为两大重要国际机构的诞生打下了基础。材料二继1946-1947年异乎寻常的寒冬之后,欧洲又经历了持久的干旱。
战争结束后,要解决各种物资短缺问题,只有向海外寻求商品,特别是美洲,但购买那里的商品都需要美元,而欧洲最短缺的恰恰就是美元。此外,美苏之间不断升级的冷战以及共产党在几个西欧国家的政治影响力,使得美国不得不关注西欧的政治稳定。1947
年6月,马歇尔声明,如果欧洲团结起来,一致提出对援助的要求,美国将给予同情的回应。——以上材料摘自[美]卡梅伦等《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在战争尚未结束前,关乎重建世界经济秩序的两个重要文献,并指出调整战后世界经济
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5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及其对西欧的影响。(10分)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安史之乱”爆发(755年)后,唐王朝国力式
微,内乱不止,河西之地大部分落入吐蕃之手。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即敦煌)汉人张议潮私下联络当地豪强,顺应民心,成功收复河西之地。张议潮出自沙州汉人望族,自幼侠义,英武特出,熟悉兵书战法,很有韬略。他审时度势,聚集力量,招募勇士,在时机成熟的时候,
能够果断出手,一举成功。成功收复河西以后,张议潮归唐心切,第一时间向朝廷报捷。朝廷封张议潮为河西节度使,之后,张议潮恢复唐朝的行政建制,加强守备,积极防御,防备吐蕃等部族的侵扰。河西地区是一个汉人与各西北民族杂居的地区,农业、牧业
和商业并存,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治内出现了“必定丰熟是物贱,休兵罢甲读文书”的景象。74岁时,张议潮卒于长安。——摘编自徐水平《张议潮收复河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议潮成功收复河西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议潮收复河西的历史
影响。(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