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检试题历史含答案.doc,共(10)页,523.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bf0da181b73d5464ba13fca109f25b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龙岩市-级达标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题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
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表1反映了商王占卜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甲骨文A.为司马迁研究商史提供依据B.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C.为占卜文字,史料价值较低D.有利于推动文化普及2.在古代社会,孔庙的祭祀之礼被视为国典,不仅有对祖先的庙祭,还有对天地诸神的社祭。此
举有利于A.巩固儒学的正统地位B.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C.凸显宗族、亲族关系D.以礼制巩固国家制度3.商鞅变法把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作为改革的政治路线之一,将王权之外的一切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民众开放。下列措施体现这一政治路线的是A.什伍连坐制B.燔诗书
,明法令C.统一度量衡D.军功爵制4.先秦时期,粮食加工方式非常简单,人们多以粒食为主,且多为两餐制。秦汉时期,人们由两餐制逐渐向三餐制过渡,且随着石磨广泛应用,磨制面粉越来越容易,面食品种更加丰富。由此可知,秦汉时期A.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革B.农业发展推动饮食变迁C.生产工具出
现了根本变革D.农民生活实现自给自足5.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生前并无画像传世,也未留存任何与容貌有关的资料,但后世依照个人想象为张仲景绘像者颇多。右边两幅画像A.反映了中医学的传播与发展B.表明了雕版印刷术技艺高超C.体现文
人画注重形似的特点D.源于想象并不具有史料价值6.表2是汉朝统治者盐铁生产经营决策的内容,这反映了汉朝A.逐步放弃抑商政策B.工商业者地位出现根本转变C.中央集权逐渐衰弱D.政治权力干预社会经济发展7.《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
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军事。这一推断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正确,结论错误C.依据错误,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正确8.中国古代从曹魏开始,法
律上出现了“八议制度”,即八种人(亲、故、功、贵等)犯罪,只要不是危害皇权、不孝尊长等重罪的,都可以减免刑罚。这一制度旨在A.削弱世家大族势力B.缓和社会阶级矛盾C.维护儒学正统地位D.维护统治阶级特权9.北朝时,西魏
统治者宇文泰常给臣下赐胡姓,同时又为其改名,所改之名为汉名,多是儒家文化用语,如独孤信、长孙俭。这一举措A.有利于增强文化认同B.推动了孝文帝汉化改革C.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D.造成了北魏政权的分裂10.
唐代政府对重要管控的刀枪制造进行了严格规定,但也默许民间合法制造,允许私人拥有武器。不过民间武器制造必须“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唐代政府这些规定A.确立私营冶铁业主导地位B.放松了对地方控制C.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D.加强
管控特殊地区11.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12.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政府盐铁使刘晏改
革盐法,于“出盐之乡”设置盐官,垄断收购盐户生产的盐,再“转鬻于商人”,由商人自行销往全国各地。该措施A.导致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B.有助于政府退出盐业监管C.有利于推动工商经济发展D.削弱藩镇割据的物质基础13.
魏晋南北朝时,官府设立“谱局”,专职修家谱,强调先世官阶履历。北宋时政府罢“谱局”,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注重记录当世族人的荣耀。这一变化反映了北宋时A.地方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B.宗法血缘观念的日益淡薄C.家谱的社会功能不断衰退D.社会阶层流动性日益增强14.宋代《金玉新书》
中涉及邮驿刑律中的51条,如盗窃、私拆、毁坏官文书者属犯罪。不仅处罚那些传递文书的当事驿夫,同时也要处置他的上级官吏。据此可得出A.邮驿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宋代官方文书具有不可侵犯性C.严法治邮确保了政令畅通D.宋代的法律遵循轻罪重罚原则15.据《东京梦华录》
记载:“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亦有规格。稍以懈怠,众所不容。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这表明宋代A.保留了市坊界限的残余B.放松了对工商业的监管C.行业社会分工日益明显D.士农工商等级界限清晰16.南宋许多地方设有官办造船工
场,所造船只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拖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市舶之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据此推断南宋A.工商业税收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B.交通运输业发生重大变革C
.造船业的进步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D.海上丝路发展到极盛时期17.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有以下特点: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
者”等语。据此可知A.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B.活字印刷术在西夏得到普及C.佛经的雕版印刷始于宋代D.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代18.元朝时,“松江府(今上海一带)东去五十里许,日乌泥泾,其地土田饶瘠,民食不给。因谋
树艺,以资生业”。当地民众从闽广地区买来树种,广泛种植木棉;又从崖州(今海南岛)学习擀弹纺织之具,加工木棉,纺纱织布。这说明当地A.农村产业结构变动B.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C.小农经济严重衰退D.重视土地的开发利用19.明初法律规定佃户需向地主行“以幼事长”之礼,而明中后期佃户可以根据自
身利益决定承佃、退佃和迁徙。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朝A.土地经营权的变更非常频繁B.产品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D.土地兼并现象趋于缓和20.明朝中后期宦官通过代批皇帝奏章、监理廷杖、监军统兵、操纵厂卫等方式广泛干预朝政,得势之
时甚至可以升黜内阁首辅及六部尚书。这反映了明朝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参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1.昆曲源于江苏昆山一带的里巷民谣,“止行于吴中”,但在明末清初吸纳“花部”曲调优点后,被大江南北的封建士大夫视为“雅乐”,
受到狂热追捧。据此可知,昆曲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在于A.与理学价值观契合B.吸收京剧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受众文化品味22.明朝中后期开始,原产于美洲的烟草成为闽西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康熙年间汀州府属八县“膏腴田土,种烟者十居三四”,而粮食作物生产比重大幅降低。这
一现象表明A.政府主导美洲作物推广B.粮食需求减少促进烟草种植C.普通农户经济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已经显现23.明清时期的江西景德镇,周边失业农民大多在民窑中“佣工为生”,往往“工兴则挟拥以争,工毕则作鸟兽散”,这反映了当时A.家庭手工业得到
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C.全新生产方式的成长D.技术工艺传承的封闭性24.清前期逐渐形成了内阁与军机处双轨辅政模式。内阁承担常规公开性政务的执行,军机处则开展渝旨草拟、官员任免、议奏密折、参赞军务等机密政务。这一事务分工有利于A.提高政务处理效率B.六部行使行政权力C
.消除官僚贵族特权D.限制皇权高度集中25.康熙皇帝一方面受耶稣会传教士所授西学影响,撰写了自然科学短文《地球》,通过地球直径和赤道长度的测算来证明“地圆说”科学性,另一方面限制传教士向中国官民传播天主教思想。这表明康熙皇帝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审慎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D.承认西学优于中学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50分,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29-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必考部分](40分)26.(1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显示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注:州、道、路设置初期均为监察区)材料二同样的气候,均质的土壤,完整的地形显然有利于进行同一类型的生产活动,简化农业生产管理,便于进行水利建设
。所以秦代和隋唐都有意使政区的分划符合山川形势,也就是使这级政区与自然区划相一致。……为着防止分裂割据现象的发生,唯一的手段只有利用犬牙相入的原则。因此元代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
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前朝相比,元朝政区划分的原则及其影响。(4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不断演变的原
因。(4分)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士大夫精神到两宋时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圣贤气象”的士大夫精神。唐宋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举制对士大夫阶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另外,唐宋时候经济、文化教育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譬如,唐宋时期形成了完全
没有门第观念的书院制度。而且,宋代的政治环境很好,宋代朝廷反思唐末五代藩镇之弊端,采取重文轻武的政治策略,倡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营造了宽松的舆论环境,所以宋代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也非常强,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一种新的士大夫精神。到了明清之际,一些思想敏锐而深刻的思想家对士大夫精神提出新的要
求,就是追求圣贤气象者必须首先具有豪杰精神。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倡导的“豪杰精神”,集中体现为经世能力、智勇双全、开拓世界、创造功业,极大地丰富了士大夫精神的思想内涵。在“圣贤-豪杰”救世情怀为动力的士大夫精神感召下,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近代政治家奋不顾身地推动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促进了
“科学救国”、“军事救国”、“实业救国”等近代思潮的兴起。——摘编自朱汉民《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士大夫精神内涵变化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比较两宋与
明清之际上大夫精神内涵的异同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4分)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中国古代治水活动与地理分布的统计表(注:表中数据为水利工程数量,单位:项)——摘编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治水活动与历史变迁”,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晰。)[选考部分](10分)请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填涂选答的题号。29.(10分)[历
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有效掌控财税资源,征派赋役,维系国家运转,政府需借助一套由户籍、地籍、征籍等构成的册籍系统。明洪武年间,主要以人户为中心的赋役黄册为主,以土地为中心的鱼鳞图册为辅,互为经纬。明中后期,赋
役征收的对象逐渐由人户转向田地,土地和地籍就演变为赋役征派的主要依据。由于民户人丁、田地的变化,加上地方役吏从中舞弊,一些黄册所开列人户的姓名和事产早已不符合实际,黄册制度逐渐陷入紊乱和废弛状态。有鉴于此,地方州县为应对征税而编制
了实用文册——实征册,又名白册,按照实际需要灵活编制,更切合本地区的实况,很快就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被普遍采用,政府逐步确立了田赋“定额化”的原则,以此来确保国家财政的收入。清初编纂的赋役全书成为一种征税标准,于是实征册就成为田赋“定额化”下州县实
征的重要册籍。——摘编自杨国安《账簿与权力:清代实征册与乡村基层赋税征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编定实征册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实征册制度产生的影响。(4分)30.(10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冯梦龙(1574-1646)是明朝末年的文学家。冯梦龙61岁被任命为福建寿宁知县,在任4年。他根据寿宁“岭峻溪深,民贫俗俭”的特点,主张“险其走集,可使无寇;宽其赋役,可使无饥;
省其谳牍,可使无讼”,简政轻刑,与民休养,采取恩威并施的治理手段。寿宁素有溺女陋习,冯梦龙用白话文写成《禁溺女告示》,并捐俸奖赏收养弃婴之家,使此风稍息。他还捐俸修建学堂,亲自讲解其为科举而写的《四书指月》,他还下令禁止迷信活动,并消灭虎害。冯梦龙在为寿宁地方办实事的同时,还利用从政之暇撰写
的《寿宁待志》,内容除了记载寿宁县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风土人情等,大多篇幅为冯梦龙在担任县令期间施政活动与政治思想的实录。“曷言乎待志?犹云未成乎志也。”这是冯梦龙自己对志名“待志”的解释。他以一种“与其贸焉而成之,宁逊焉而待之”的谨慎态度编修这部县志。——据白
寿彝《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冯梦龙在福建寿宁主政四年的主要政绩。(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寿宁待志》史学价值的认识。(4分)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
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BDDBADCDA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DBDCAACA题号2122232425答
案DDCAB二、非选择题(共50分,分为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6-28题为必考题,29-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作答。)26.(14分)(1)特点:地方行政区划的层级逐步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或四级制;中级行政区划数量呈整体增长趋势;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
区;元朝新增省级地方行政单位。(6分,任答3点)(2)原则:以犬牙相入为原则(前朝山川形便原则)。(2分)影响: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2分)原因:国家疆域的变化;加强中央集权的
需要;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吸取前朝经验教训等。(4分,任答2点)27.(14分)(1)背景:书院的繁荣发展;门阀士族的衰落;科举制的日益完善;重文轻武国策的推动;宽松的政治环境;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6分,任答3点)(2)共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圣贤气象”
;(2分)不同:明清突出豪杰气质,具有开拓性;智勇双全。(2分)评价: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促进了近代救国思潮的兴起(塑造了近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但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齐治平”的理想。(4分,任答2点)28.(12分)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
:观点表述明确,史实运用合理充分,逻辑严密,论证充分,表述清楚。二等(9—7分):观点表述比较明确,史实运用比较合理充分,逻辑比较严密,论证比较充分,表述比较清楚。三等(6—4分):观点表述基本明确,史实运用基本合理充分,逻辑基本严密,论证基本充分,表述基本清楚。四等(3
—0分):能够写出某一观点或未能表明观点,也未能运用史实予以论证,或论证存在史实错误,逻辑混乱,表述不清。答案示例:观点:从治水活动的总体发展趋势看,统一王朝比分裂期更为频繁。阐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治水活动不仅拓
展了传统农业日益广阔的发展区域,而且适应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发展需要。农业生产是国家发展的物质基础,治水是国家的职能。统一期,社会维持了长期相对和平的局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环境,而这又为治水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如隋朝开
通运河,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统一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大有效,能够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为治水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由此可见,统一期,治水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政府的组织日益频繁。其他参考观点
:随着南方经济发展,古代治水活动越来越多集中在南方地区;治水活动的频次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多,等等。29.(10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适应征税标准变化的需要(建立以田地为中心的册籍系统);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官员舞弊
;黄册失真不能满足征税需要;地方编订实征册灵活实用。(任答3点,给6分)(2)便利了基层赋税征收,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维系了国家的正常运转,增强了基层治理能力。(任答2点,给4分)30.(10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政绩:
减轻赋役、明断讼案、移风易俗(革除陋习)、重视教育、兴利除害(消除虎患)、编修县志。(6分,任答3点)(2)认识:《寿宁待志》既是地方志,又可以看作自传体笔记,为研究寿宁地方历史和冯梦龙在寿宁的施政活动
与政治思想提供珍贵的一手史料;(2分)该书反映出冯梦龙严肃认真的史学观点和实事求是的为学精神,为史学研究树立榜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