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4)页,457.68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b598dfd33314746c686d3197227689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乐山市高中2024届教学质量检测生物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细胞不能通过细胞分裂增加数目B.无丝分裂不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配C.人的成熟红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蛙的红细胞进行无
丝分裂D.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有限的,导致细胞体积不能无限长大【答案】D【解析】【分析】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详解】A、原核细胞可通过二分裂方式增加细胞数目,A错误;B、在无丝分裂
中,核膜和核仁都不消失,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丝的出现,但仍然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配,B错误;C、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能再分裂,C错误;D、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有限的,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是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D正
确。故选D。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行分裂的细胞都存在细胞周期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通常长于分裂间期C.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D.细胞周期是指上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周期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
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只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2、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90%~95%)和分裂期(5%~10%)。【详解】A、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90%~95%)通常长于分裂期(5
%~10%),B错误;C、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蛋白质和DNA等物质准备,C正确;D、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是一的个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C。3.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中,以下各组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不相等的是()A.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B.染色体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C.核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D.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目【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量变化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间2n2n-4n0-4n前2n4
n4n中2n4n4n后4n4n0末2n2n0【详解】A、一个染色体一个着丝点,因此染色体数目一直等于着丝点数目,A错误;B、根据分析,染色体数与染色单体数任何时期均不等,B正确;C、核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在前期和中期相等,C错误;D、染色
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目在后期和末期相等,D错误。故选B。4.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核中DNA含量不变B.若纵坐标表示一
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核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
】分析曲线图: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则ab段表示分裂间期的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末期结束之前,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细胞一分为二,de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完成。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b段表示分裂间期的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
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据此答题即可。【详解】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但细胞核中DNA含量不变,A正确;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e
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即这两点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一个DNA分子,B正确;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这几个时期着丝点并未分裂,所以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D
、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a→c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以及末期未结束之前,其中后期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D。5.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的A.据图可判断
此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姐妹染色单体所含基因的差异(图中A、a)可能是交叉互换的结果C.若此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则可通过分裂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D.由此图可推知正常情况下,
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最多可含8条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左侧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出现了A和a,由于动物细胞基因型AaBb,所以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也可能是在减
I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所致。【详解】A、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正确;B、此细胞姐妹染色单体所含基因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产生,也可能是基因突
变所致,B正确;C、若此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只可以形成一种卵细胞(AB或aB),C错误;D、此动物是二倍体,其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D正确。故选C。6.下图表示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乙表示分化过程,细胞的遗传信
息、组成物质都改变B.丙过程的发生是抑癌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C.丁过程与基因表达的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D.戊是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导致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是有丝分裂,乙是细胞分化,丙是细胞癌变,丁是细胞凋亡,庚辛是分化
的细胞形成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过程,戊是细胞坏死,己是细胞衰老。【详解】A、乙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没有改变细胞内的遗传信息,A错误;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
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B错误;C、丁是细胞凋亡,与基因表达有关,细胞的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中,C错误;D、戊是细胞坏死,是不利因素影响下,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导致的,D正确。故选D。7.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RH0GD12的基因,诱导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癌细胞
会失去转移能力,从而有助于避免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A.控制合成一种酶,促使癌细胞衰老、凋亡B.控制合成一种激素,诱导癌细胞分化为正常组织C.控制合成一种糖蛋白,增强癌细胞间的黏着性D.控制
合成一种RNA,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①在适宜条件下能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例如,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癌变后变成球形;③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
低,在体内易扩散和转移。基因RHOGD12在癌细胞内表达后,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说明该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增加细胞间的黏着性。【详解】A、基因RHOGD12在癌细胞内表达后,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说明该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增加细胞间的黏着性,癌细胞的衰老、凋亡与癌细胞
间的黏着性无必然联系,A错误;B、癌细胞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癌细胞分化为正常组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激素调节生命活动,并不能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B错误;C、基因RHOGDl2的表达产物能使癌细胞失去转移能力,从而有助于避免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说明该基因控制
合成的物质是一种糖蛋白,可增强癌细胞间的黏着性,C正确;D、该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增加细胞间的黏着性,RNA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会导致癌细胞不能无限增殖,与细胞间的黏着性无必然联系,D错误。故选C。8.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的是A.细胞分化
导致细胞种类增多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C.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转录D.细胞凋亡是不利因素累积导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答案】D【解析】【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
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靶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分化使后代细胞在形态
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故细胞种类增多,A正确;B、效应T细胞通过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过程是细胞凋亡,B正确;C、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DNA的解旋过程从而影响DNA的复制与转录,C正确;D、由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叫细胞坏死,不是细胞凋亡,D错误
;故选D。【点睛】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坏死是由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9.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下列措施更能防止自花传粉的是()A.开花后套袋B.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C.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D.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答案】C
【解析】【分析】豌豆异花授粉的过程:首先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然后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在套上纸袋。【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授粉,应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下列有关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基础上的B.“作出假设”依据了摩尔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D.“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验证【答案】B【解析】【分
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
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提出的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1自交出现性状分离基础上的,A正确;B、孟德尔“作出假设”依据了杂交和自交实验的结果,B错误;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是确保雌雄配子中的各类型配子结合的概率相等,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D、如果这个假说(推理)是正确的,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
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因此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验证,D正确。故选B。11.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将甲袋子内的小球(D:d=1:1)总数增加到乙袋子内的小球总数(D:d=1:1)的10倍,之后进行上百次模拟实验,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袋子分别模拟的是
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B.该变化脱离了模拟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实际情况C.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Dd:dd接近于1:2:1D.袋子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进行下一次抓取【答案】B【解析】【分析】用两个小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详解】A、甲袋子中的小球数量多于乙袋子的小球数量,因此,甲、乙两个袋子分别代表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甲、乙两个袋子中的彩球分别代表雄配子和雌配子,
A正确;B、每个桶中不同颜色(D、d)的小球数量一定要相等,但甲内小球总数量和乙桶内小球总数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将甲袋子内的小球数量(D∶d=1∶1)总数增加到乙袋子内的小球数(D∶d=1∶1)的10倍,
模拟了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数量的真实情况,不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C、由于两个袋子内的小球都是D∶d=1∶1,所以最终的模拟结果是DD∶Dd∶dd接近于1∶2∶1,C正确;D、为了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所以袋子中小球每次被抓取后要放回原袋子再进行下一次抓取,D正确。故选B。12.下列
有关基因型为DdXBY的果蝇进行正常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X、Y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能发生联会B.D与d、XB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D、d与XB、Y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
一次分裂D.XB与XB、Y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答案】D【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
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X、Y染色体因为存在有着同源区段,因此能发生联会,A正确;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应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应该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XB与XB、Y与Y的分离应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所致的分离,D错误。故选D。13.鳟鱼的眼色和体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
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结果相同,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鳟鱼眼色性状中红色为显性性状B.亲本中黑眼黑体鳟鱼为隐性纯合子C.F2黑眼黑体中纯合子的比例是1/4D.F2中黑眼黄体鳟鱼有四种基因型【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是核遗传;实验结果为9∶3∶4,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由于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一代只有黑眼黄体鳟鱼,说明黑眼与黄体都是显性性状,A错误;B、
根据子二代中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鳟鱼∶黑眼黑体=9∶3∶4,所以亲本都是纯合子,且亲本中黑眼黑体鳟鱼为一显一隐纯合子,B错误;C、F2中的黑眼黑体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AAbb、Aabb、aabb,其中纯合
子的比例是1/2,C错误;D、F2中的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D正确。故选D。14.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纯合长翅品种的幼虫在35℃条件下(正常温度为25℃)长成的成体果蝇却为残翅,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现有一只
残翅果蝇,判断它是纯合vv还是表型模拟的最佳措施是()A.让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交配,并在较高温度下培养,观察后代情况B.让该残翅果蝇与异性残翅果蝇交配,并在正常温度下培养,观察后代情况C.让该残翅果蝇与异性长翅果蝇交配,并在正常温度下培养,观察
后代情况D.让该残翅果蝇与异性长翅果蝇交配,并在较高温度下培养,观察后代情况【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VV的果蝇在不同环境中培养,翅形不同。故残翅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是VV或vv。【详解】该残翅果蝇
的基因型可能为vv,也可能为VV,为检测其基因型,应选用隐性纯合子(正常温度下培养的异性残翅果蝇)与之杂交,并在正常温度下培养,若后代都是残翅,则该果蝇为vv;若后代出现长翅,则该果蝇为表型模拟。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
选B。【点睛】15.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所有的细胞都是不均等分裂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方的多于来自父方的C.精巢内精原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只进行减数分裂D.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过程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无关【答案】B【
解析】【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
有一半来自卵细胞。【详解】A、卵细胞产生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但第一极体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A错误;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分为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其中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另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B正确;C、
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增殖,也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C错误;D、精子和卵细胞的受精过程与细胞间信息交流有关,该过程主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错误。故选B。16.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A.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
其性状表现一定与性别相关联B.位于II-2片段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的个体基因型有5种C.位于II-1片段上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均为男性,且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D.一个含有3条性染色体的XYY男性患者,是由于父方或母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引起的【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知,Ⅰ区段是X
、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Y染色体上在该区段含有等位基因,Ⅱ区段是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1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Ⅱ-2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无对应的等位基因。【详解】A.X、Y染色体为性染色体,其上基
因的表现性状与性别有关,A正确;B.Ⅱ-2基因片段位于X染色体上,对于女性而言,一对等位基因可有三种基因型,分别为XAXA、XAXa、XaXa。对于男性而言,可有两种基因型,分别为XAY、XaY。共有5种基因型,B正确;C.Ⅱ-1基因片段位于Y染色体
上,只有男性有Y染色体,致病基因只能从父亲处遗传,C正确;D.母方的X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异常会有两个X染色体,该患者有两条Y染色体,只能是父方染色体遗传异常,D错误。故选D。【点睛】易错选项D,对含两条Y染色体的个体产生原因分
析——由于只有父方才有Y染色体,所只可能是父方在减数分裂时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两条Y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同一极,产生了含两条Y染色体的精子,再与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成。17.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如图),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
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A.3和4B.1、3和4C.2、3和4D.1、2、3和4【答案】D【解析】【分析】在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
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脂质等物质分离开,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单独的、直接的去观察它们的作用,最后发现只有加入S型细菌DNA的有S型的产生,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详解】2、3、4三个试管内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R型细菌
都不会发生转化,因此只有R型细菌;1号试管因为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但是发生转化的R型细菌只有一部分,故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存在,D正确,ABC错误。故选D。18.如图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DNA,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分别来自于锥形瓶和试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要加入含32P的无机盐来培养大肠杆菌B.图中A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高C.上述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
(C、H、O、N、S)+DNA(C、H、O、N、P)。2、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
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因为噬菌体已被标记,所以其内不需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需要加入31P的无机盐,A错误;B、图
中A少量噬菌体未侵入细菌,搅拌离心后出现在上清液中,所以会导致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偏低,B错误;C、由于缺少对照组(缺少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的另一组,无法确定蛋白质是否进入到细胞内),上述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菌体分离,D错
误。故选C。【点睛】19.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
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答案】B【解析】【分析】格里菲斯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存在转化因子;艾弗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其他物质不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
明DNA是遗传物质。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提出双螺旋结构模型,A正确;B、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未说明在性染色体上,B错误;
C、赫尔希和蔡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D正确。故选B。20.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正
常细胞内①②③④⑤⑥过程都可以进行B.普通DNA在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一代含15N的DNA占50%C.RNA病毒感染哺乳动物,就会发生④⑤⑥过程D.①②③过程均有碱基互补配对,但碱基配对方式
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其中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④是逆转录过程,需要逆转录酶;⑤是RNA的自我复制过程;⑥是翻译过程。【详解】A、④、⑤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哺乳动物正常细胞内不能
发生,A错误;B、把含14N的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复制过程,新形成的子代DNA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有14N,故子一代含15N的DNA占100%,B错误;C、④是逆转录过程,故只有逆转录病毒才会发生④过程,C错误;D、①是DNA的复制
过程,有DNA和DNA的碱基配对;②是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有DNA和RNA的碱基配对;③是翻译过程,有RNA和RNA的碱基配对;故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同,D正确。故选D。21.在同一生物体内,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DNA分子中,可能储存有相同的遗传信息B.不同组织的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C.不同tRNA分子中,可能含有相同的密码子D.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是对遗传信息
的概念、不同DNA分子的遗传信息、细胞分化、基因的遗传信息的表达的综合性考查.梳理遗传信息的概念、不同DNA分子蕴含的遗传信息,细胞分化的概念和过程,转录和翻译过程,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综合进行判断。【详解】A、同一
生物体内,遗传信息是指指基因中的碱基序列,不同DNA分子可能存在相同的碱基序列的片段,储存有相同的遗传信息,即它们有相同的基因,A正确;B、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存在相同的代谢过程如细胞呼吸,因此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B正确;C、密码子是mRNA上三个连续的碱基,tRNA分子中
没有密码子,C错误;D、翻译的模板是mRNA,不同的核糖体上,只要是mRNA上的碱基序列相同,合成的多肽链相同,D正确。【点睛】关键:1、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DNA、基因、tRNA相同,但m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2、密码子
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共有64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不决定氨基酸。22.下列关于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说法(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正确的是A.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正常,儿子都患病B.
有一个患病女儿的正常女性,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0C.表现正常的夫妇,其性染色体上可能携带该致病基因D.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答案】B【解析】【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显性遗传病,含有致病基因一定是患者,正
常个体一定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详解】A、女性患者即XBX-的后代中,儿子和女儿均可能患病,A错误;B、正常女性的基因型为XbXb,其患病女儿一定是XBXb,则其丈夫一定是患者XBY,其儿子患病的概率为0,B正确;C、该病为显性遗传病,表现正常的夫妇
,其性染色体上一定不携带该致病基因,C错误;D、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D错误。故选B。【点睛】伴X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代代相传。伴X隐性遗传病: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隔代交叉遗传。23.在一个人为组成的高茎豌豆种群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是1:3,让全部高茎豌豆进行自交,则所有后代的表现型比为A.3:1B.5:1C.9:3:3:1D.13:3【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高茎为显性性状,矮茎为隐性性状,用D、d表示,则亲代高茎的基因型均为Dd:
DD=3:1,3/4Dd自交,后代矮茎的比例为3/4×1/4=3/16,高茎为13/16,因此后代中高茎:矮茎=13:3。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24.已知果蝇的红眼、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型分别为XBXb与Xb
Y的雌雄果蝇交配生育一只基因型为XBXBY的果蝇,产生该果蝇的原因可能是()A.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B.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C.雄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D.雄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分别为
XBXb与XbY的雌雄果蝇交配生育了一只基因型为XBXBY的果蝇,可以看成是含XBXB的卵细胞和含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详解】AB、若为雌果蝇减数分裂异常,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粒)未正常分离导致,导致出现XBXB的卵细胞,这样与含
Y染色体的正常精子受精,会出现XBXBY的果蝇,A错误,B正确。CD、由于雄性不含XB,故不可能是雄性减数分裂异常,CD错误。故选B。25.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
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的表达即控制蛋白质
的合成,只有合成了相应的蛋白质才能证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的表达.此题的重点就看是否产生相应的蛋白质。【详解】A、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并未产生蛋白质,A错误;B、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并未产生蛋白质,错误;C、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并未产生蛋白质,C错误;D、提取到人干
扰素蛋白,是蛋白质,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26.如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性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传递基因的情况;图2、图3分别表示该动物的性原细胞在正常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和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2、3中,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是__
___。(2)图1中,只位于图2中BC段的细胞是_____(填序号)。图3中,与图2中BC段对应的区段最可能是_____。(3)只考虑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形成图1中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异常的分裂时期是__
___,与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4)图2中CD段的变化原因是_____。(5)图1中,次级性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_____。(6)如果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原始生殖细胞的核DNA分子用15N标记,并供给14N的原料。那么,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
核DNA只含有14N的子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答案】(1)图2、图3(2)①.①②.FG(3)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ABb、a、a(4)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5)1或2(6)0【解析】【分析】分析图1:①表示减
数第一次分裂,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生殖细胞中含有等位基因B和b,其形成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等位基因B和b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分析图2:曲线表示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其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
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3:曲线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曲线,其中FG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HJ表示后期,KL表示末期。【小问1详解】
图1、2、3中,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是图2、3,可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是图1、2。【小问2详解】图1中,只位于图2中BC段的细胞是①初级性母细胞。图3中,与图2中BC段对应的区段最可能是FG段,即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小问3详解】如果只考虑染色体变异,与形成图1中生殖细胞基因组成异常的分裂时期
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等位基因B和b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与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Bb、a、a。【小问4详解】图2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使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成1。【小问5详解
】图1中,次级性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是1(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或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小问6详解】据半保留复制可知,该细胞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无只含14N的子细胞。27.如图所示为
某癌症患者体内细胞发生的部分生命历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和②过程都有基因的表达,但细胞的生命历程却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2)据图分析,图中③过程细胞发生了哪些变化?_____(需答2点)。(3)图中④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而且突变的基因数至少应有_____个。这些基因可分为两大类,即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的作用是_____。(4)端粒学说认为,在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DNA序列会一截一截的缩短。当细胞分裂次数达到一定后,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DNA序列受到损伤而使细胞停止分裂,
导致细胞走向衰老和凋亡。由此推测,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能无限增殖而不衰老凋亡的原因可能是_____。【答案】(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2)①细胞水分减少,萎缩、变小。②细胞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③多种酶的活性降低。④
色素逐渐积累。⑤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⑥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①.5~6②.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4)癌细胞能不断修复缩短的端粒DNA序列【解析】【分析】1、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
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
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①表示细胞分化,②表示细胞凋亡,两者都有基因的表达,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因此细
胞的生命历程不同。【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图中③过程表示细胞衰老,衰老细胞的特征是:①细胞水分减少,萎缩、变小。②细胞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③多种酶的活性降低。④色素逐渐积累。⑤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⑥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小问3详解】图中④过程表示细胞癌变,发生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是一系列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需要5~6个基因突变,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小问4详解】端粒学说认为,在正常的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D
NA序列会一截一截的缩短,当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DNA序列受到损伤而使细胞停止分裂,导致细胞走向衰老和凋亡,癌细胞能不断修复缩短的端粒DNA序列,端粒不会缩短,因此会无限增殖而不衰老凋亡。28.CuSO4常用于纺织品媒染、农业杀虫以及饲料添加剂等,铜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对细胞有丝分裂
影响较大。科研人员以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为指标,探究CuSO4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材料用具:蚕豆种子若干,蒸馏水,质量分数分别为0.05g/mL、0.10g/
mL、0.20g/mL的CuSO4溶液,卡诺氏液,95%酒精,15%的盐酸,石炭酸,光学显微镜、载玻片,冰箱等。(1)完善下列实验步骤:①根尖培养:选取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蚕豆种子在蒸馏水中浸泡1天,置于17℃的
培养箱中生根。②分组处理:将蚕豆均分成四组,对照组蚕豆移入添加适量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其他组分别移入添加等量且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5g/mL、0.10g/mL,0.20g/mL的CuSO4溶液培养皿中,继续培养。③根尖固定:于24h、48h后,分别
剪取0.5~1.0cm长度的根尖,放入_____(溶液)中2~3天(教材是0.5~1小时),以达到固定细胞形态的目的,然后用95%的酒精冲洗2次。④装片制作:制作流程依次为_____。⑤镜检及统计: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
数,使视野中同时看到约50个分生区细胞(该区细胞的特点为_____),从而构成一组观察样本,判断每个细胞所处的具体时期,统计并计算该组细胞的_____。(2)本实验所用材料中的石炭酸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据此可知,
该染色剂是一种_____(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染料。若实验中统计了600个细胞,处于M期的细胞数为30个,一个细胞周期总时间为20小时,则细胞完成分裂间期需要_____小时。的(3)结果与结论:部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处理CuSO4浓度(mol/L)0.000.050.100.2
0实验结果时间(h)2448244824482448有丝分裂指数/%6.977.516.466.285.845.444.734.27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答案】(1)①.卡诺氏液②.解离—漂洗—染色—制片③.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④.有丝分裂指数(2)①.碱性②.19(3)硫酸铜的浓度和取材时间(或处理时间)【解析】【分析】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较长的分裂间期和较短的分裂期。【小问1详解】卡
诺氏液有固定细胞形态的作用。装片制作:制作流程依次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分生区细胞特点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根据题意,科研人员以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为指标,探究CuSO4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
分裂的影响,因此该统计并计算该组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小问2详解】本实验所用材料中的石炭酸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染色体和染色质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据此可知,该染色剂是一种碱性染料。若实验中统计了600个细胞,处于M期的细胞数为30个,一个细胞周期总时
间为20小时,则细胞完成分裂间期=20×(570/600)=19h。【小问3详解】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硫酸铜的浓度和取材时间(或处理时间)。29.某自花传粉的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中A基因控
制红色素合成,B基因控制紫色素合成,当两种色素同时合成时,花色表现为品红花,两种色素都不能合成时,花色表现为白花。科研小组做了甲、乙两组人工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请回答:甲:品红花×白花→F1:品红花、红花乙:品红花×
紫花→F1:品红花、红花、紫花、白花(1)甲组品红花亲本和F1中品红花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乙组紫花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1中品红花、红花、紫花、白花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欲判断乙组F1中某品
红花植株的基因型,请你为该科研小组设计一个最简便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结论:让该品红花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①若子代中品红花比例为___________,则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②若子代中品红花比例为___________,则该品红花植
株基因型为__________。【答案】①.AABb②.AaBb③.aaBb④.3:1:3:1⑤.3/4⑥.AaBB⑦.9/16⑧.AaB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A_bb花色表现为红色,aaB_的花色表现为
紫色,A_B_的花色表现为品红,aabb的花色表现为白色。根据甲组实验可知,甲组品红花亲本(A_B_)与白花亲本(aabb)杂交,F1中出现品红花与红花(A_bb)两种表现型,说明品红花亲本含有A、B和b基因,其基
因型为AABb,进而推知F1中品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乙组品红花(A_B_)×紫花(aaB_),后代出现了白花aabb,说明亲本品红花基因型为AaBb,紫花基因型为aaBb。【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组实验中,品红花亲本基因型为AABb,子一代品红花个体的基因型基因型为AaBb
。(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组实验中,紫花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品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则F1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品红花(3A_B_):红花(1A_bb):紫花(3aaB_):白花(1aabb)=3:1:3:1。(3)乙组F1
中某品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而该植物为自花传粉的植物,所以欲判断乙组F1中该品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便的实验方案是:让该品红花植株自交(自花传粉),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①若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其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品红花(3
A_BB):紫花(1aaBB)=3:1,即子代中品红花比例为3/4;②若该品红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则其自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品红花(9A_B_):紫花(3aaB_):红花(3A_bb):白花(1aabb)=9:3:3:1,即子代中品红花比例为9/16
。【点睛】通过提取题意中的信息,准确明辨花色与基因的关系,即品红花为A_B_,红花为A_bb,紫花为aaB_,白花为aabb;以此为切入点,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知识,依据杂交组合甲、乙的亲代与子代的表现型推知亲代与子代的基因型,进而解答相关的问题。30.如图表示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表达
的过程,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的(1)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_________,核糖体在信使RNA上相对运动方向是____________;若合成⑤时到图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结束,则终止合成的密码子是___
____________。(2)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_______的一部分。(3)图1显示的遗传信息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翻译②.从左到右③.UAA(2)RNA(3)DNA→RNA→蛋白质【解析】【分析】分析题
图:图1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是DNA;②是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③为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④为mRNA,是翻译的直接模板;⑤是肽链;⑥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图2是转录过程,方
框内所示结构是RNA的一部分。【小问1详解】图1中以④为模板合成⑤物质的过程称为翻译;②表示的物质是tRNA;根据tRNA在核糖体中的位置判断,核糖体在信使RNA上相对运动方向是从左到右。若合成⑤时到图中UCU决定的氨基酸后就结束,
则终止合成的密码子是其后面的UAA。【小问2详解】图2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RNA的一部分。【小问3详解】图1显示的是转录和翻译过程,其遗传信息的流向是DNA→RNA→蛋白质。【点睛】本题结合转录和翻译过程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的合成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
相关知识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物质的名称及作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