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温州市环大罗山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docx,共(11)页,33.636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ab7fe724627b777e1cb089ad61220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学年第一学期温州环大罗山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材料一:(李瑞,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邹赞,新疆大学文学院教授。)李瑞:众所周知,非虚构写作(non-fictionwriting)是
从西方舶来的一个概念,但因其注重“在场体验”、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备受文坛瞩目。您认为非虚构写作的特征是什么?邹赞:非虚构写作是针对虚构写作而言的称谓,其主要特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强调创作内容的真实性,文本呈现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
为依据,很多非虚构写作的素材直接来源于社会热点新闻。二是运用文学表达手法,这是区分非虚构写作与新闻消息、事件说明的重要标准,既然是“写作”,那就必然涉及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需要对内容真实的题材进行文学化加工,为之注入审美元素。例如,对“9·11”事件的消
息报道可能只是一则新闻,但如果从文学创作角度对“9·11”事件进行深描,那就接近非虚构写作了。三是凸显创作主体的“在场”。非虚构写作格外强调叙述者的亲历体验,这种体验不仅是民族志意义上的参与,叙述者由“局外人”变成“局内人”,还注重表现叙述者的情感融入,即要对文本中的人物及
事件表达鲜明的情感倾向。近几年兴起的“返乡书写”或可作为例证,如黄灯的《大地上的亲人》以“农村儿媳”的自叙视角,记录生活在“丰三村”“风形村”“隘口村”婆家和娘家几代人的命运故事,在微观叙事中融入对乡土社会变迁的反思,引发全国范围关于乡村问题及其未来图景的大讨论。四是边缘关注与人文情怀。
非虚构写作强调对社会边缘群落的关切,让那些在主流叙述中处于无言无声状态的群体得以显影,比如丁燕的“工厂三部曲”,就是对工厂男孩、工厂女孩及其爱情故事的在场书写,让读者走近这些在宏大叙事中难觅踪迹的特定群体,展示现代人生存状态
的多样化与情感命运的跌宕起伏。李瑞:相比虚构文学,非虚构文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相当晚近,它是在西方非虚构写作理论的影响下兴起的么?邹赞:我认为首先要区分“非虚构文学”与“非虚构写作”的概念,前者是文类/文体学意义上的命名,与虚构文学相对应,这种命名相当宽泛,其内部涵盖小
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具体类型,在当下语境中还涉及一些难以用传统文类界定的文本,或可称之为“跨文类写作”;后者凸显一种书写行为,侧重写作的过程与实践。李瑞:最近几年,人工智能与数字人文给传统知识的生产、传播与接受带来巨大冲击,
引发学界广泛讨论。ChatGPT横空出世,其强大的文本生成功能对既有写作模式乃至学术伦理造成了严峻挑战,您认为它会取代作家创作吗?它会给非虚构写作带来严峻挑战吗?邹赞:诚然,ChatGPT相对传统的信息处理技术而言更加先进,但从根本上说依旧无法代替人类创
作。ChatGPT写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语料库的丰富程度与程序指令的精确程度。但人是情感的动物,作家创作不仅是对语料的加工组合,更是一种情感交流与传递。我坚信,就算是再先进的AI技术,在情感表达上也始终
无法与作家创作相提并论。应当说,ChatGPT对传统意义上的虚构写作造成的冲击会更加严峻。但非虚构写作强调创作者的主体身份与“在场”意识,往往依赖大量的采访、观察和调研,其文本构成常常根据需要加入一些“副文本”,如创作者与受访人之间的对话、现场照片
、通过查询权威档案获取的注释文献等等。相比之下,这些元素较难通过人工智能发布程序指令来达到预期效果。李瑞:从前面的讨论可知,非虚构写作重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交流互动,那么它承载的主要社会功能是什么?卸赞: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中国文学一向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作不应是躲在象牙塔
内部的能指游戏,它需要以审美和艺术的方式传播积极正面的伦理道德,发挥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非虚构写作应当提供反映社会现实变迁的微观镜像。在西方,自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开始就强调文艺的摹仿功用,更不必例举后来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在中国,《诗经·
国风》所奠定的现实主义文艺创作风格绵延至今。文艺必须观照现实、触摸现实、反映现实,成为展现时代风貌、管窥文化风潮的晴雨表。同时,非虚构写作常常被赋予某种反思与批判意味。这里所说的“批判”,是文化理论意义上
的指称,具体而论,是指创作者充分发挥其知识分子角色,以“向下”和“倾听”的姿态,针对特定群体或者特定社会生活展开辩证分析。最后,非虚构写作的终极价值,应当有助于激发人文学的想象力。所谓“人文学的想象力”,是指我
们要与时俱进更新思考问题的视角与方法,将个体的经验与困境放置到社会结构中加以整体观照,认识到个体的能动性与主体性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非虚构写作,某种意义上就是融入表演民族志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经验,通过典
型个案研究及数据分析,思索并探寻特殊群体走出困境的可能。(摘编自《李瑞、邹赞:“非虚构写作”与人文学的想象力》)材料二:村庄(梁庄)里的新房越来越多,一把把锁无一例外地生着锈。与此同时,人越来越少,晃动在小路、田头、屋檐下的只是一些衰弱的老人。整个村庄被房前屋后的荒
草、废墟所统治,显示着它内在的荒凉、颓败与疲惫。就内部结构而言,村庄不再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或者,它的生命,如果它曾经有过的话,也已经到了老年,正在逐渐失去生命力与活力。而城市里却拥挤着无数的农民。每年春运高峰期,火车站里肯定有梁庄打工者的身影
,而那无数拼挤的身影也分别指向中国的无数个村庄。当成千上万的农民几天几宿在全国各地的火车站等待,在风雪里吹着,在广场里蜷缩着,他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幸福、渴望?焦灼、愤怒?对于那些打工者而言,一年之中仅有的几天相聚、几天轻松也是如此地艰难,对于遥远的村庄而言,那也是一年
中仅有的热闹、充实、满足的时刻。(节选自梁鸿《中国在梁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非虚构写作格外强调叙述者的亲历体验,这种体验既是民族志意义上的参与,也要求叙述者对文本中的人物及事件表达鲜明的情感倾向,注重展现叙述者
的情感融入。B.非虚构文学和非虚构写作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文类或文体学范畴的界定,其内部涵盖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具体类型;后者又称“跨文类写作”,着重强调书写这一行为本身,聚焦于写作的过程与实践。C.创作者充分发
挥其知识分子角色,以“向下”和“倾听”的姿态,针对特定群体或者特定社会生活展开辩证分析,体现了非虚构写作中蕴含的反思与批判意味。D.“人文学的想象力”是指将个体的经验与困境放置到社会结构中加以整体观照,从而认识到个体的能动性与主体性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为依据,运用文学的表达手法,为文本注入审美元素,是区分非虚构写作与新闻消息、事件说明的重要标准。B.非虚构写作强调创作者的主体身份与“在场”意识,往往依赖大量的采访、观察和调研,这些元素较难通过人工智能发
布程序指令来达到预期效果,所以CHATGPT对非虚构写作造成的冲击没有虚构写作严峻。C.材料一引用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为了强调非虚构写作的社会功能之一是提供反映社会现实变迁的微观镜
像。D.非虚构写作的优秀创作者不应只停留在现实的表层,而应对社会展开更深层次的思索,展示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多样化与情感命运的跌宕起伏,探寻特殊群体走出困境的可能。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所述“非虚构写作”的一项是()A.英国作家狄更斯创作的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大卫
科波菲尔》B.新华社香港1997年报道的社会热点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C.诞生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D.明朝罗贯中创作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4.访谈的提问都是非常有技巧的,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5.梁鸿《中国
在梁庄》是非虚构写作的代表作。请结合材料一,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乞丐【英】毛姆我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市中心广场周边的街道上闲逛,不时瞥一眼那些精巧的庭院。最后,在
环绕广场的拱廊里阴凉处坐下来,要了一杯酒。太阳把无情的烈焰抛洒在广场上,耷拉着的椰子树沾满尘土,巨大的兀鹰不安地栖息其上,有时会突然降落地面,叼起几片残渣,扇动笨重的翅膀,飞上教堂的塔顶。我已经给完所有的零钱,只能对那些纠缠不清的乞丐频频摇头。他们不给你片刻
的安宁,报童硬要把那些湿漉漉的报纸卖给我,乞丐们苦苦哀求指望能得到点施舍……但是他们随时留意着那个肥胖的警察,他会拿着皮带突然冲过来,照着他们的头或后背狠狠地抽上一鞭子。突然,我被一个乞丐吸引住了,他的头
发和胡子红得耀眼,胡子乱蓬蓬的,衣服破烂不堪,勉强遮体。他的腿和裸露的胳膊瘦得只剩下皮和骨头。在饥饿的人群里他显然最为可怜。他大约40岁,是唯一不开口说话的乞丐,甚至连手都不伸出来,只是凝视着你,让人感到极其不自在。如果有人给他一个硬币,
他会向前一小步,伸出爪子一样的手,拿过硬币,也不说一声谢谢,就木然地走开。他站在我面前,和他站在其他桌子前的时间一样长,用悲凉的目光看着我。我还从来没见过如此失魂落魄的人,他的外貌有种让人恐惧的东西,神志看上去也不是很健全。我没有什么好给他的,
为了不让他白等,我摇了摇头。过了一段时间,他走开了。傍晚时,凉风再次把我诱惑到了广场上。不久,大量的人群从四周的街道拥入广场,黑色的兀鹰尖叫着从人们的头顶飞过,一旦发现有什么东西可以啄食,它们就会猛然坠落地面,再从人们的脚下急急忙忙地跑开,我又看到了那个红发怪人,他没有在我的
桌前停留。我估计他还记得早晨没能从我这里获取分文,觉得再这么做没有用。我在想他是不是个水手,一个英国人或者美国人,从船上开了小差,逐渐堕落到目前这种令人同情的状况。他不见了。夜里醒时,不知道为什么,他
衣衫褴褛的形象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我突然有种奇怪的感觉,觉得我的曾经见过他,但是我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我度过的第二天和第一天完全一样。但我在守候红发乞丐的到来,当他站在我邻近的桌子旁边时,我仔细观察着他。现在我非常确信在哪里
见过他,甚至认识他。我不好意思上前招呼他。我为不能把他对上号而恼火,就像你在努力回想一个人的名字,那名字分明已经在你的舌尖上,却又一下子溜走了。这一天就这么慢慢地过去了。新的一天又到来了。他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广场上,一声不吭。他站在一张桌
子跟前,离我两张桌子远,无声地恳求着。这时,我看见了那个警察,他偷偷绕过来,用皮带照着红发乞丐响亮地抽了一下,乞丐的身子一缩,但他既不抗议,也没有表露出任何憎恨;他似乎已对这种鞭打的刺痛习以为常,他缓缓移动的身躯悄然融入降临到广场的暮色之中。然
而这残酷的一鞭却抽醒了我的记忆,我突然想起来了。他肯定也认出了我,因为这20年来我的外貌变化不大,这就是他从第一天早晨以后,就再也没有在我桌前停留的缘故。我认识他已经有20年了。那时候我在罗马过冬,每晚都去一个餐馆用餐。餐馆的常客多是一小群来自美国和英
国的艺术院校学生。我们经常在那里无休无止地争辩着与文学和艺术有关的话题,他那时还是个大男孩,不会超过22岁;蓝眼睛、直鼻梁、红头发,长得很讨人喜欢。我记得他说曾在美国水果公司工作过,因为想成为一名作家,他放弃了那份工作。由于他过于傲慢,他在我们中间不怎么受欢迎。他觉得我们
是一群可怜虫,并对此直言不讳,他不给我们看他的作品,因为我们的赞誉对他来说毫无价值,对我们的批评他则报以嗤之以鼻的态度。他极其自负,为了成为一名作家,他放弃了一切。他那么自信,而这种自信也让他的一些朋友受到感染。我回想起当时他那种意气风发、精力充沛、对未来充满
信心以及目中无人的样子。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但是我确信这就是他,我起身去广场寻找他。我对比着过去和现在的他,琢磨是什么让他变成现在这种样子,我怎么也想不到他会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成百上千的年轻人带着奢望投身艰
难的艺术行业,但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接受了自己的平庸,并在生活中找到一处落脚之地,好让自己不被饿死,这太可怕了。我问自己能帮他些什么。我绕着广场走着,天色越来越暗,我担心自己错过了他。我经过教堂时看见了坐在台阶上的他。我走到他跟前。“你还记得罗马吗?”我说
。他一动不动,也不回答我。他毫不在意我的存在,就像面前根本没有我这个人。他看都不看我一眼,空洞的蓝眼睛落在台阶底层那些为什么东西尖叫着争作一团的兀鹰身上,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黄色背面的
纸币,塞进他手里,他看都没看它一眼,然而他的手动了一下,像爪子一样的细手指握紧纸币,搓揉着,搓成一个小纸团后把它移到拇指上,一下子弹到了空中,落到了聒噪的兀鹰中间。我下意识地转过头,就见一只兀鹰用嘴衔起它飞走了,两只尖叫着的兀鹰紧随其后。当我回过头来时,那个人已经走掉了。我在韦拉克鲁斯
又待了三天。我再也没有见到他。(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发乞丐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除了他奇特的外貌,极为消瘦的身体,还有与众不同的乞讨方式,这一情节为下文的叙事张本。B.胖警察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次要人物,他凶狠无情地用皮带抽打、驱赶中心
广场上的乞丐,这写出了乞丐们悲惨恶劣的生存环境。C.20年前意气风发的红发青年现在却以乞讨为生,被警察欺辱也懒得抗议,这种反差意在暗示懒惰是导致他落魄潦倒的主要原因。D.“我”想帮助红发乞丐的急切心情与红发
乞丐对“我”的漠视态度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两人在人生追求、思维方式上的差异。7.文中多次写到兀鹰,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写炽热的广场、耷拉着的椰子树,让人感到焦躁沉闷:而巨大兀鹰的出现,更强化了这种压抑不安的感受。B.一群兀
鹰争抢着食物,韦拉克鲁斯市中心广场上人们为填饱肚子而劳碌奔波、四处乞讨,二者构成映衬关系。C.兀鹰多次出现构成这篇小说的暗线,与时间这条明线在文章结尾交汇在一起,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意味深长。D.“扇动笨重的翅膀”“尖叫着争作一团”“聒
噪”等描写,既表现了兀鹰贪婪的特性,又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态度。8.红发乞丐能接受别人施舍,为什么把“我”给他的纸币搓成一团弹到空中?9.请简要分析小说的叙事艺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闵子骞为
费宰,问政于孔子。子曰:“以德以法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衔勒也。君者,人也;吏者,辔也;刑者,策也。夫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子骞曰:“敢问古之为政?”孔子曰:“古者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以德法为衔勒,以百官为辔,以刑罚为策,以万民为马,故御天下数
百年而不失。善御马者,正衔勒,齐辔策,均马力,和马心。故口无声而马应辔,策不举而极千里。善御民者,壹其德法,正其百官,以.均齐民力,和安民心。故令不再而民顺从,刑不用而天下治。是以天地德之,而兆民怀的的之。夫天地之所德,兆民之所怀,其政美,其民而众称之。今人言五帝三王者,其盛无偶,威察若存
,其故何也?其法盛,其德厚,故思其德,必称其人,朝夕祝之。升闻于天,上帝俱歆,用永厥世,而丰.其年。(选自《孔子家语·执辔》,有删节)乙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
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故世之奸臣则不然,所恶,则能得之其主而罪之;所爱,则能得之其主而赏之;今人主非使赏罚之威利出于已也,听其臣而行其赏罚,则一国之人皆畏其臣而易其君,归其臣而去其君矣。此人主失刑德
之患也。夫虎之所以能服狗者,爪牙也。使虎释其爪牙而使狗用之,则虎反服于狗矣。人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故田常上请爵禄而行之群臣,下大斗斛而施于百姓,此简公失德而田常用之也,故简公见弑。子罕谓宋君曰:“夫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者
,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于是宋君失刑而子罕用之,故宋君见劫。田常徒用德而简公弑,子罕徒用刑而宋君劫。故今世为人臣者兼刑德而用之,则是世主之危甚于简公、宋君也。故劫杀拥蔽之,主非失刑德而使臣用之,而不危亡者,则未尝有也。(选自《韩非子·二柄》,有删节)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以德A以法B夫C德法者D御民E之F具G犹御马H之有I衔勒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均齐民力”和《老子四章》中“是以圣人欲不
欲”的“以”用法不同。B.丰,使……丰收,与《大学之道》“先齐其家”中“齐”的用法相同。C.归,追求,与《论语·颜渊》中“天下归仁焉”的“归”意思相同。D.当,掌管,与《墨子》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以“御车马”
比喻治理国家,把德法看作统御人民的工具,语言简洁明了,使自己的治国思想浅显易懂。B.孔子认为,古代五帝、三王他们善于御民,所以他们的盛德无人能比,他们的威严和明察好像至今还存在。C.韩非子认为,臣子掌握
刑罚大权,操纵君主,就会导致整个臣民都畏惧奸臣而轻视君主,归附臣下而背离君主。D.韩非子注重事理的推导和因果的总结,多用“故”“则”“之所以”等词语连接前后文,论述严谨和有条理。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圣人无为,
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四章》)(2)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矣。14.比较甲、乙两则材料,分析孔子和韩非子在对待德、刑问题上的差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夫石①唐·刘禹锡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
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望夫台②宋·苏轼山头孤石远亭亭,江转船回石似屏。可怜千古长如昨,船去船来自不停。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谁能坐待山月出,照见寒影空伶俜。[注]①刘禹锡在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遭打击和迫害,长流边州,作下此诗。②本诗作于嘉祐四
年(1059年)冬,此前诗人回四川眉山葬母,守丧甫毕,便在朝廷的催促下与苏辙、苏洵经长江南行返京。作者曾在《望夫台》题下自注:“在忠州南数十里。”《郡国志》载:“昔人往楚,累岁不还,其妻登山望之,久乃化为石。”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A.刘诗首句“夫”字叠用形成顶针,意转声连,点出女子化石的原因,次句“苦相思”三字,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坚贞。B.刘诗三、四句“几千载”和“初望”看似矛盾,实则尽情入理,“已是”和“只似”呼应,把“望”的深意再加深一层。C.苏诗二、三联写
千百年来望夫石前船去船来,众多沿江而下的过客就如浮萍一般,“长江”“过客”和望夫台形成对比,别出心裁。D.苏诗前三联并未刻画望夫形象,只在尾联“月”来见证她的形影相吊的孤独,和张若虚的“捣衣砧上拂还来”有异曲同工之妙。16.两首诗同借望夫石的传说来寄寓深情,请结合诗人经历简
要分析两首诗寄托的情感有何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论语·泰伯》中“_________”表明知识分子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其原因是“________”。②《
红楼梦》中《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一诗的“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两句表达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颇为相似。③李白在《览镜书怀》中写道:“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这类览镜生发感慨的古代诗词中还有很多,如“
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心教书接力守护深山傍晚,崎岖小路,中年人拉着男孩缓行下山,边走边
给他讲外面的世界……这是20多年前江西于都县仙下乡龙溪小学放学后的一幕。当时,龙溪小学是一座建在海拔800多米山崖上的“云端小学”,上学、放学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每天放学后,护送学生下山回家成了语文老师方李长...
的日常。方老师...日日年年的护送为学生朱森林树起了精神标杆,“成为他.”像一颗不经意撒落在朱森林心头的种子,生根发芽。2011年,朱森林上大学,选择就读师范专业,毕业后回到了龙溪小学。两年后,方老师退休了。“孩子
是村里的希望,我们的责任就是守护孩子们成长。”退休前,方李长的一句叮嘱烙在了朱森林心黑。“回到山里教书,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去看外面的世界。”朱森林说。接力守护,越来越多的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回来了,他们捐款捐物,建
设龙溪小学。原来的龙溪小学条件艰苦,仅有两栋砖瓦平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所以山下的老师都不愿意来。如今,“云端小学”接上了“地气”。水泥路直通校门口;寒冬腊月,热水供应不间断;网络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选自《人民日报》)18.下列选项
中,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A.推进各项事业发展,需要始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舍得下“绣花”功夫。B.焦裕禄虽然去世了,但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正在发芽成长。C.僧怀素号称草圣,他用过的笔堆积如山,埋在地下,人
称笔冢,那是何等豪奢。D.近年来,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丰收的概念已从“端稳饭碗”向“鼓起钱袋”延伸。19.文中加点的词是对方李长老师的三种不同的称呼,请分析文章这样写的原因。方李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方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随着手环和微信运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刷步数”,每天达到一定的步行量,似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有氧训练。
但是手机里显示的一天累计走了一万步并不等于运动了一万步。我们在微信朋友圈晒的步数大多是手机记录的步数,通常来自手机、手环上的内置传感器。只要手机或手环的位置变了、重心动了,甲,这样的步数是有欺骗性的步数,不
是真正有效步数。只追求步数不一定能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任何促进健康的有氧运动,对强度都有要求,步行也不例外。健步走想要走出健康,强度是关键因素之一。①一般来说,要不间断行走至少30分钟以上,对健身才更有
效。②因此,步行和其他运动一样,重要的是足够保证的强度和运动时间,这样才可以达到健身效果。很多人是从早到晚都佩戴运动手环或者计步工具的,然后记录步数的时候也一起记录,这就导致了生活步数和运动步数并没有分开。根据一些研究,乙,只有2000步左右是比较有效的运动,这个运动量实在是太小
了。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甲: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21.下列句子中的“刷”和文段中“刷步数”中的“
刷”,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维修栅栏、粉刷墙面、栽树种草,大家齐心协力,使得社区面貌焕然一新。B.第三代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刷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C.集中刷错题是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定期的归纳总结,能将弱项变成强项
。D.抗美援朝中,志愿军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洗刷了中国一百多年的耻辱。22.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修改。可改变语序,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①句,应改:______________。②句,应改为
: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为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曾国藩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罗振宇说:“什么叫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旧唐书·元行冲传》说:“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安妮宝贝说:“若能置身事外,才不会画地为牢。”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不能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