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年首次进入新高考7省生物高考模拟试卷 安徽卷01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0)页,1.62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9f9bc4022c90266af3cef4e370dd5f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安徽卷)生物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可锚定多种细胞器B.只有构成染色体的DNA
才是遗传信息的载体C.线粒体内膜与外膜附着的蛋白质不同,可催化的化学反应也不同D.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的叶绿体色素可用于捕获光能【答案】B【分析】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细胞器,与细胞的运动、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有关。
【详解】A、细胞骨架能够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着细胞器,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A正确;B、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无论是细胞核内的还是细胞质中的DNA都是遗传信息的载体,B错误;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线粒体内膜与外膜附着的蛋白质不同,因此,线粒体内膜和外膜
具体不同的功能,可催化的化学反应也不同,C正确;D、捕获光能的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因此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正确。故选B。2.大肠杆菌的抗酸系统由谷氨酰胺酶(YbaS)、两种谷氨酸脱羧酶(GadA和Ga
dB)和氨基酸反向转运蛋白(GadC)组成。如下图所示,致病性大肠杆菌经过胃内极酸环境时,会启动抗酸系统来维持细胞内的酸碱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GadA和GadB都可分解谷氨酸形成GABA消耗大肠杆菌细
胞内的H+B.图示中的物质转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C.GadC可以同时运输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或GABA而不具有专一性D.抑制YbaS的活性为寻找肠道致病菌的抗生素提供了新思路【答案】C【分析】题图分析:大肠杆菌细胞内谷氨酰胺在YbaS催化作用下生成谷氨酸,谷氨酸和H+在GadA和G
adB催化作用下形成GA-BA,从而维持细胞内的酸碱度。【详解】A、由图示可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GadA和GadB两种酶可催化谷氨酸和H+形成GABA,A正确;B、图中物质跨膜运输需要转院蛋白的协助,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正确;C、Gad
C可以同时运输谷氨酸和谷氨酰胺或GABA,但不能运输其他物质,说明GadC具有专一性,C错误;D、抑制YbaS的活性可影响谷氨酰胺转化为谷氨酸,为寻找肠道致病菌的抗生素提供了新思路,D正确。故选C。3
.乳酸脱氢酶(ADH)和乙醇脱氢酶(LDH)能催化不同类型的无氧呼吸。低氧胁迫处理玉米第三天,研究人员发现玉米品系A根系中ADH活性显著提高,LDH活性无显著变化,而玉米品系B根系中LDH活性显著提高,ADH活性变化不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DH和LDH都催化丙酮酸分解,并释放少量的能量B.低氧胁迫下,玉米品系A和品系B细胞呼吸的途径完全不同C.玉米品系A被水淹后,体内可能会出现酒精、乳酸、CO2等呼吸产物D.低氧胁迫下,玉米品系B是否产生酒精可通过是
否能让酸性重铬酸钾变蓝来判断【答案】C【分析】无氧呼吸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
同酶的作用下生成酒精和CO2或乳酸,不释放能量,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详解】A、ADH和LDH都催化丙酮酸分解,但不释放能量,因为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低氧胁迫处理玉米第三天,品系A
根系中ADH活性显著提高,LDH活性无显著变化,说明玉米品系A的根细胞能将丙酮酸分解为乳酸,品系B根系中LDH活性显著提高,ADH活性无显著变化,说明品系B的根细胞将丙酮酸分解为乙醇。但玉米品系A和B的根细胞中都有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因此细胞呼吸的途径不完全相同,
B错误;C、据题干信息分析,玉米品系A根系中含有乳酸脱氢酶(ADH)和乙醇脱氢酶(LDH),因此在被水淹后,进行无氧呼吸既能产生乳酸也能产生酒精和CO2,C正确;D、酒精能使酸性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D错误。故选C。4.细胞中
GPX4酶含量下降直接导致有毒的脂质过氧化物大量积累,进而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死亡。研究发现癌细胞相关染色体组蛋白乙酰化会导致GPX4基因高表达,衰老细胞GPX4基因上游甲基化会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大量的脂质过氧化物积累可能会激活免疫防御机制,进而使细胞坏死B.癌细胞组蛋白乙酰化可能导致GPX4基因无法表达,进而无法生成脂质过氧化物C.GPX4基因甲基化水平直接影响了酶的含量,说明甲基化会导致基因序列发
生改变D.通过药物促进癌细胞GPX4基因上游甲基化,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手段【答案】D【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
,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详解】A、细胞中大量的脂质过氧物积累,进而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死亡,这种细胞死亡方式属于细胞凋亡,细胞坏死是指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的代谢
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如吸烟者肺部细胞因尼古丁作用而死亡,所以不属于细胞坏死,A错误;B、癌细胞相关染色体组蛋白乙酰化会导致GPX4基因高表达,所以选项中“可能导致GPX4基因无法表达”说法错误,B错误;C、在DNA碱基上增加甲基基团的化学修饰称
为DNA甲基化,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学修饰,表观遗传学是指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可遗传信息变化,并最终导致表型的变化,所以选项中“甲基化会导致基因序列发生改变”说法错误,C错
误;D、由于细胞GPX4基因上游甲基化会抑制该基因表达,导致GPX4酶含量下降,有毒的脂质过氧化物大量积累,进而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死亡,所以通过药物促进癌细胞的GPX4基因上游甲基化,可能会使癌细胞被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死亡,可能成为治疗癌症的一种手段,D正确。
故选D。5.有丝分裂的核心事件是染色体分离,需满足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两个条件之一是连接姐妹染色单体的黏连蛋白降解。当“黏连”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黏连蛋白被分离酶切割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如图所示)。研究发现,PATRONUS蛋白是分离酶抑制剂。下
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分离酶发挥作用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I后期B.PATRONUS蛋白突变体中,姐妹染色单体间的黏连蛋白可能提前降解C.染色体分离的另一个条件是染色单体分开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D.姐妹染色单体在黏连蛋白“黏连”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答案】A【分析】题图分析,染色体复制后,姐妹染色单体被黏连蛋白“黏连”在一起,在有丝分裂后期,黏连蛋白被分离酶切割后,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详解】A、由题目信息可知,黏连蛋白的作用是使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A错误;B、由“PATRONUS蛋白是分离酶抑制剂”可知,PATRONUS蛋白突变体的分离酶活性将无法受到抑制,因此PATRONUS蛋白突变体中,姐妹染色单体间的黏连蛋白可能提前降解,B正确;C、染色体分离除了
连接姐妹染色单体的黏连蛋白降解外,还需染色单体分开后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进而实现染色体分离,C正确;D、姐妹染色单体在黏连蛋白“黏连”阶段,即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核DNA数=1∶2∶2,D正确。故选A。6.在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可用14C代替35S标记蛋白质外壳B.该实验与艾弗里的实验设计思路具有共同之处C.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直接培养
噬菌体,得到35S标记的噬菌体D.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和离心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离【答案】B【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为实验材料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了研究,方法如下:用放射
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的组分中均含有C元素,用14C
无法检测DNA和蛋白质放射性的不同,故不能用14C代替35S标记蛋白质外壳,A错误;B、虽然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是实验的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即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或蛋白质的作用,B正确;C、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无
法直接在培养基中增殖,C错误;D、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通过搅拌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大肠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D错误;故选B。7.中国科
学家发现,白细胞激肽受体基因(Lkr基因)调控了蜜蜂对蔗糖的敏感程度。Lkr基因表达越活跃,蜜蜂对蔗糖越敏感,使其倾向于采集花粉为食,反之则使其倾向于采集花蜜为食。温带地区的植物开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而热带地区的植物常年开花,花粉充足。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与热带地区相比,温带地区的蜜蜂Lkr基因表达更活跃B.对蔗糖敏感程度不同的蜜蜂种群,其Lkr基因频率不同C.对蔗糖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的蜜蜂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若对蔗糖敏感蜜蜂的Lkr基
因甲基化,则其可能会倾向于采集花蜜【答案】D【分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标志,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A、温带地区的植物开花呈现明显的季节性,花粉相对不足以供蜜蜂采食,蜜蜂主要以采集花蜜为食,因此对蔗
糖不敏感,即Lkr基因表达不活跃,A错误;B、根据题意,蜜蜂对蔗糖敏感程度的差异与Lkr基因表达水平有关,与基因频率无关,B错误;C、对蔗糖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的蜜蜂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
若对蔗糖敏感蜜蜂的Lkr基因甲基化,则基因转录可能被抑制,蜜蜂对蔗糖的敏感程度降低,从而促使蜜蜂采集花蜜,D正确。故选D。8.果蝇的眼睛是复眼,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且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某杂合红眼雌果
蝇的A基因转移到4号常染色体上的异染色质区后,由于异染色质结构的高度螺旋,某些细胞中的A基因不能正常表达,表现出部分小眼为红色,部分小眼为白色,这种表型称为花斑型眼。下图表示花斑型眼雌果蝇的基因所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基因转移到4号常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区属于染
色体结构变异B.花斑型眼果蝇产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可以观察到4个四分体C.位于异染色质区的DNA片段因为解旋困难而影响转录过程D.该雌果蝇产生的卵细胞在染色体组成上为均异常和均正常【答案】B【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分析题意,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杂合红眼
果蝇的A基因转移到4号常染色体上,该过程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因此图示异常表示染色体易位。【详解】A、A基因由X染色体转移到4号常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正确;B、果蝇有8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可以产生4个四分体,但是花斑型眼雌果
蝇中X染色体与4号常染色体联会时会形成“十字型”结构而不能形成四分体,因此观察不到4个四分体,B错误;C、由于异染色质结构的高度螺旋,解旋困难,而转录需要先解旋,因此位于异染色质区的DNA片段转录过程受到影响,C正确;D、只有该雌果蝇经减数分裂Ⅰ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内含有正常4号染色体和正常X
染色体时,产生的卵细胞在染色体组成上均为正常的,其余情况下产生的卵细胞均为异常的,D正确。故选B。9.我国的科研团队首次发现了生活在大约4.4亿年前的有颌鱼化石。有颌类的出现与崛起,是“从鱼到人”的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关键的跃升之一,人类很多身体上的结构都可以追溯到鱼身上,如肺部来源于鱼鳔、四肢来
源于鱼类的偶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作为研究人类起源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有力地支持了共同由来学说B.鱼类的进化过程也在不断的影响无机环境的进化和发展C.测定化石中12C和14C的比例可确定远古鱼类的生存年代D.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形成了基因、物种和生态
系统的多样性【答案】C【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上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
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详解】A、已经发现的大量化石证据,证实了生物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
的,故化石作为研究人类起源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有力地支持了共同由来学说,A正确;B、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也是相互影响的,故鱼类的进化过程也在不断的影响无机环境的进化和发展,B正确;C、测定化石中12C和14C的比例主要用于确定相对较年轻的化
石的年代,适用于测量距今300年至5万年含碳物质年龄,而不适用于远古鱼类(题干所述是大约4.4亿年前)的生存年代,C错误;D、不同物种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即基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故选C。10.现代医学研究表明,A型抑郁症与突触间隙的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减少有关。图中箭头表示人体内NE的几种去向,NE通过α受体负反馈抑制NE释放。据图分析,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A.NE对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效应不同与受体结构有关B.β受体与NE识别后可以改变突触后膜的膜电位C.NE发挥作用后均通过再摄取泵运回突触小体D.对于治疗抑郁症的新药,应进行药物依赖性试验【答案】C【分析
】在神经元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当一个神经元受到来自环境或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刺激时,储存在突触前囊泡内的递质可向突触间隙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将递质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B、β受体与NE识别后可以改变突触后
膜的膜电位,NE通过α受体负反馈抑制NE释放,α受体和β受体的结构不同,AB正确;C、NE发挥作用后可以通过再摄取泵运回突触小体,也可以经M分解灭活,C错误;D、对于具有治疗抑郁症作用的新药,可能会导致机体形成药物依赖
,因此应进行药物依赖性试验,D正确。故选C。11.T细胞表面的PD-1与其配体PD-L1结合后会抑制T细胞的增殖分化。癌细胞表面既有能激活T细胞的抗原,也含有PD-L1,它们与T细胞的作用如下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癌
细胞表面抗原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的功能B.抗PD-1抗体能够提高免疫力治疗癌症,抗PD-L1抗体则相反C.过度阻断PD-1/PD-Ll信号通路存在免疫过强而导致自身免疫病的风险D.细胞中的PD-L1表达量提高使癌细胞实现免疫逃逸而大量增殖【答案】B【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癌细胞的MHC与受体识别结合后能促进T细胞的增殖分化,同时,癌细胞表面的PD-L1也能与T细胞PD-1识别结合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分化。【详解】A、癌细胞表面抗原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这体现了免疫监视的功能,A正确;B、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
均能使PD-L1和PD-1不能识别结合,从而使T细胞正常增殖,提高免疫力治疗癌症,B错误;C、过度阻断PD-1/PD-Ll信号通路,使T细胞不断增殖,存在免疫过强而导致自身免疫病的风险,C正确;D、PD-L1表达量提高,使T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免疫功能下降,癌细胞实现免疫逃逸
而大量增殖,D正确。故选B。12.基础生态位是指在生物的所有环境条件都是最适宜的、而且没有竞争者和捕食者的前提下,一个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生态位,生物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占据的最大生态位称为现实生态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就是该物种与其他物种的关系B.森林中的鸟类可通过垂直分层减少生态位的重叠C.其他生物的存在均会使物种的现实生态位缩小D.若一个物种的某种群处在基础生态位条件下,则该种群数量变化可能呈“S”形增长【答案】B【分析】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
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研究内容:①植物:在研究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3)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4)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
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5)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详解】A、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包括所属的空间位置、占有资源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A错误;B、两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越多,竞争越大,鸟类可通过分层分布减少生态位的重叠以降低竞争程度,B正
确;C、互利共生者的存在倾向于扩大现实生态位,C错误;D、基础生态位是指在生物的所有环境条件都是最适宜的、而且没有竞争者和捕食者的前提下,因此若一个物种的某种群处在基础生态位条件下,则该种群数量变化可能呈“J”形增长,D错误。故选B。13.为保护、扩大红树林,广西北海市在1979年引入互花
米草来促进沉积以提高滩面,为红树林向海扩张提供有利条件。2005年之前,互花米草主要向海扩张,尚未与红树林直接接触,两者面积均较快增加。2005年之后,红树林面积增加减缓。2012年该市对互花米草开展治理。注1:互花米草与红树林具有几乎相同的生存空间,且互花米草在中国几乎
没有天敌;注2:不同年份,红树林、互花米草的面积变化数据见下图根据相关信息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红树林具有的防风消浪功能可供科学研究,这属于直接价值B.2012年之前,互花米草种群的数量呈J形增长C.2005~2008年,由于两者生态位重叠,导致
红树林面积增加减缓D.为扩大红树林面积,应坚决对互花米草进行人为根除【答案】D【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研究某种动
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中各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等非实
用意义的价值。【详解】A、红树林具有的防风消浪功能可供科学研究,这属于直接价值,A正确;B、根据图中数据判断,2012年之前互花米草种群的数量呈J形增长,B正确;C、2005年之前,两者不发生接触,2005~2008年,两者接触,由于两者生态位重叠,且互花米草在中国几乎没有天敌,导致红树
林面积增加减缓,C正确;D、为扩大红树林面积,应对未接触地区的互花米草不进行处理,对接触地区的互花米草进行处理,以降低种间竞争强度,D错误。故选D。14.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下表对实验的相关表述,最合理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现象
(或观测指标)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蛋白酶等与双缩脲试剂是否产生紫色反应B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藓类小叶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上表皮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和运动C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某校患青少年型糖尿病学生和正常
学生该校患青少年型糖尿病学生数/该校学生总数D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新鲜红杜鹃花的花瓣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大小A.AB.BC.CD.D【答案】D【分析】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会发生紫色反应;“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选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
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常选用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在显微镜下观察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细胞大小。【详解】A、蛋白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加入双缩脲试剂后会发生紫色反应。故“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不能使用双
缩脲试剂鉴定的结果作为观测指标,A错误;B、“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中,可使用藓类小叶或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下表皮附近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目少、体积大)作为实验材料,以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和运动,B错误;C、“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选用人群
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且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C错误;D、“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可选用新鲜红杜鹃花的花瓣(活的、具有有色大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在显微镜下观察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
、细胞大小,D正确。故选D。15.精氨酸依赖型谷氨酸棒状杆菌缺乏将鸟氨酸转化为精氨酸的酶,不能在缺少精氨酸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但可作为鸟氨酸发酵的优良菌种。如图为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经诱变获得精氨酸依赖型菌并进行筛选的过程示意图,过程①将紫外线照射处理过的
菌液接种在甲平板上,培养至菌落不再增加时,平板上的菌落如图所示。过程②是将甲平板中菌落利用影印接种法(一种能达到在一系列培养皿的相同位置上出现相同遗传型菌落的接种方法)接种到乙平板,继续培养相同时间。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A.与甲平板中成分相比,乙平板中不含精氨酸B.菌落A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培养得到的C.菌落B可能是鸟氨酸发酵的优良菌种D.野生型菌经过紫外线处理后一定能获得精氨酸依赖型菌【答案】D【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
落。【详解】A、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出乙平板中无精氨酸,因此精氨酸依赖型菌不能繁殖形成菌落,甲平板中含精氨酸,精氨酸依赖型菌可繁殖形成菌落,A正确;B、平板上的菌落分布较均匀,故菌落A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
果,B正确;C、菌落B在甲平板上不能形成,在乙平板上可形成,可判断其为精氨酸依赖型菌,可作为鸟氨酸发酵的优良菌种,C正确;D、该培育菌种的方法为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不一定能筛选出精氨酸依赖型菌,D
错误。故选D。16.5只生物钟紊乱体细胞克隆猴登上中国综合英文期刊《国家科学评论》封面,标志着中国体细胞克隆技术走向成熟,实验用疾病模型猴批量克隆“照进现实”,全球实验动物使用数量有望大幅降低。以生物节律紊乱的猴培育生物钟紊乱
克隆猴操作过程如下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生物节律紊乱猴→皮肤细胞→体外培养皮肤细胞→皮肤细胞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内→刺激融合→重组细胞→初期胚胎→受体母猴→生物钟紊乱克隆猴A.可用电融合法刺激两细
胞融合形成重构胚B.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皮肤细胞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清等C.生物节律紊乱克隆猴的成功培育说明皮肤细胞具有全能性D.需要对图中的卵母细胞培养到MⅡ期后,通过显微操作去核【答案】C【分析】体细胞核移植的大致过程是:将供体体细胞核导入受体去核卵母细胞,形成重
组细胞,用电脉冲刺激形成早期胚胎,导入代孕母羊的子宫,妊娠、出生后即克隆动物。胚胎移植概念: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
个体叫供体(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接受胚胎的个体叫受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详解】A、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电刺激、钙离子载体等)激活重构胚,A正确;B、使用合成培养基培养皮肤细胞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清等一些天然成分,B正确;
C、生物节律紊乱克隆猴的成功培育不能说明皮肤细胞具有全能性,只能说明皮肤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D、需要对图中的卵母细胞培养到MⅡ期后,此时期细胞质中激活细胞核全能性的物质含量最高,通过显微操作去核,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共52分。17.盐胁迫通常是指一定浓度的NaCl可降低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探究200mg/L的壳聚糖(CTS)对100mmol/LNaCl胁迫下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某研究小组选取若干株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均分为四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组别叶面喷洒(等量
)根部灌溉对照组(CK)蒸馏水营养液CTS组200mg/L的壳聚糖(CTS)水溶液营养液NaCl组蒸馏水①CTS+NaCl组②③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净光合速率(Pn)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大豆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的场所在,该过程需要光反应产生的提供能量。(2)表格中②
和③的处理分别是。(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200mg/L的CTS能(填“增强”或“减弱”)植物对100mmol/LNaCl胁迫的耐受性,理由是。(4)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CTS+NaCl组多种叶绿体蛋白的表达量增加,这些蛋白质主要与
光能吸收与传递、光电子传递等有关。推测这些蛋白质分布在叶绿体的。(5)叶绿体中合成的光合产物主要以磷酸丙糖的方式运出到细胞质中,再转化成蔗糖。叶绿体膜上的磷酸转运器将磷酸丙糖转出叶绿体,同时将等量Pi转入叶绿体。如图所示
。进一步分析发现,与CK相比,NaCl组的磷酸转运器数量明显下降。据此分析NaCl组暗反应速率降低的原因是(答出2点)。【答案】(1)叶绿体基质NADPH和ATP(2)200mg/L的CTS水溶液、等
量的添加了适量100mmol/LNaCl的营养液(3)增强NaCl胁迫下,添加CTS能明显提高大豆净光合速率(4)类囊体薄膜(基粒)(5)磷酸丙糖积累(或淀粉合成增加),抑制了暗反应;进入叶绿体的Pi减少,影响了光反应(ATP合成受阻)【分析】叶肉细胞的光合色素位于类囊
体薄膜上,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将水分解。水分解为氧和H+的同时,被叶绿体夺去两个电子,电子经传递,可用于NADP+与H+结合形成NADPH,在暗反应NADP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参与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储
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详解】(1)大豆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该过程需要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提供能量。(2)本实验是探究200mg/L的壳聚糖(CTS)对100mmol/LNaCl胁迫下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此CTS+NaCl组应叶面喷洒2
00mg/L的CTS水溶液、同时根部灌溉等量的添加了适量100mmol/LNaCl的营养液。即②和③的处理分别是叶面喷洒200mg/L的CTS水溶液、等量的添加了适量100mmol/LNaCl的营养液。(3)对比CK组、NaCl组和CTS+NaCl组的柱形图
可知,NaCl胁迫下,添加CTS能明显提高大豆净光合速率,故可说明200mg/L的CTS能增强植物对100mmol/LNaCl胁迫的耐受性。(4)与对照组相比,CTS+NaCl组多种叶绿体蛋白的表达量增加,这些蛋白质主要与光能吸收与传递、光电
子传递等有关。因此推测这些蛋白质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5)据图可知,磷酸转运器可将磷酸丙糖运输到叶绿体外,与CK组相比,NaCl组的磷酸转运器数量明显下降,则NaCl组磷酸丙糖在叶绿体内积累,抑制了暗反应的进行;同时通过磷
酸丙糖进入叶绿体的Pi减少,影响了光反应合成ATP,故NaCl组暗反应速率降低。18.为探究pH对草莓发育和成熟的影响机制,研究者在不同发育阶段分别取发育一致的果实若干,测定果肉pH,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发育阶
段小绿大绿浅绿纯白始红片红全红花后时间7天14天19天23天25天27天30天果实颜色绿色绿色浅绿白色红白相间开始出现红色红白相间出现大面积红色深红色果肉pH3.63.33.12.93.03.33.7(1)该实验结果表明,果实的发育和成熟与pH存在密切的关系,判断依据是。(2)为
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分析,研究者用0.5%醋酸喷施处理草莓植株上的大绿果,每隔1天喷1次。该实验中的对照组的处理为。处理17天后,对照组处理的果实全部成熟,颜色深红,而实验组处于片红期,表明。(3)研究者进一步检测了上述处理17天
后的对照组和实验组果肉中部分激素的含量,实验结果见下表。ng/g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ZR)脱落酸(ABA)赤霉素(GA3)对照组205215实验组506865由此分析可得出,(填“IAA”、“ABA”或“
ABA和IAA”)是草莓果实发育和成熟的关键调控激素。(4)草莓果实中的IAA主要合成部位是。研究发现,对照组IAA含量在14天时达到峰值,ABA含量在28天时达到峰值,说明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
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答案】(1)从小绿到纯白,果肉pH逐渐降低,纯白期最低;从纯白到全红期pH逐渐升高,至成熟期达到最高(2)用等量清水喷长势相同的草莓植株上的大绿果,每隔一天喷一次醋酸处理(或低pH处理)可抑制草莓果实
的成熟(3)ARA和IAA(4)发育中的种子顺序性【分析】1、分析上面表格可知,从小绿到纯白,果肉pH逐渐降低,纯白期最低;从纯白到全红期pH逐渐升高,至成熟期达到最高。2、分析下面表格可知,处理17天后的对照组和实
验组果肉中的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含量较高,而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含量较低。【详解】(1)据表格可知,从小绿到纯白,果肉pH逐渐降低,纯白期最低;从纯白到全红期pH逐渐升高,至成熟期达到最高,说明果实的发育和成熟与pH存在密切的
关系。(2)研究者用0.5%醋酸喷施处理草莓植株上的大绿果,每隔1天喷1次,根据实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的处理是用等量清水喷施长势相同的草莓植株上的大绿果,每隔1天喷1次。处理17天后,预期实验结果为对照组果实全部成熟,颜色深红(30天),而实验组果实处
于片红期,颜色红白相间(27天),草莓果实成熟延迟4天,说明低pH可抑制草莓的成熟。(3)据上面表格可知,17天后果实开始出现红色,果实成熟,此时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生长素和脱落酸的含量较高,且实验组中这两种激素含量远高于对照组,据此可知,这两种激素(生长素和脱落酸)是草莓果实发育
和成熟的关键调控激素。(4)发育中的草莓果实IAA主要是在种子中合成。研究发现,对照组IAA含量在14天时达到峰值,ABA含量在28天时达到峰值,说明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和脱落酸先后到达高峰,不同激素的调节往往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19.在传统高密度和高投饵量的养殖模式下,残饵、排泄
物和生物尸体等有机物不断沉积于水体底部,从而造成水质恶化,导致养殖容量下降。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是将虾类、贝类、鱼类、海参、海胆、大型藻类等有效整合在同一区域中进行养殖,实现在不扩大养殖面积的基础上增加养殖总产量、养殖
废物资源化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底层养殖的海参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2)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的水域可认为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依据在传统养殖模式下,由于水中缺少导致该水域中的水生动物大量死亡、水体发臭,导致水体发臭
的生物因素是。在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下,该水域在受到外界的一定干扰后,仍能保持原状,说明该系统具有的提高。(3)扇贝、海参的混养主要利用了它们占据着不同的,这有利于环境资源的(4)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与能量流动相比,碳循环
的特点是。(5)在设置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答案】(1)分解者将饲料残屑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2)该水域是由各类水生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
而形成的统一整体O2分解者/微生物抵抗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3)生态位充分利用(4)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具有全球性(5)自生【分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
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2、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
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详解】(1)图中海参以饲料残屑、粪便为营养来源,因此属于分解者,作用是将饲料残屑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返回到非生物环境中。(2)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图中各种生物构成生物群落,海水等条件提供非生物环境。在传统养殖模式下,
大量积累的残饵、排泄物和生物尸体等有机物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被分解,该过程要消耗水的氧气,从而造成水中缺氧,动物大量死亡。(3)扇贝和海参所需食物来源基本相同,但生活在不同空间,所以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这样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碳循环的特
点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往复运动。(5)在设置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时,需考虑所养殖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从而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20.番茄在低温下运输、储存的过程中,容易出
现冻伤,影响番茄的品质。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AFPs抗冻基因转入番茄植株,培育抗冻番茄。下图1表示构建重组质粒时所用载体,三种限制酶及酶切位点分别为:①BamHI—G↓GATCC—②BglII-A↓GATCT—③Eco
RI-G↓AATTC—。请回答下列问题:(1)构建重组质粒时一般需要选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是。用限制酶切割质粒后,可以使用酶催化DNA片段上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2)在重组质粒中,目的基因首端的启动子能够与结合,驱动目的基因的转录。本实验应选用作为标记基因。(3)若目的基因用Bam
HI和BglII剪切,质粒用BamHI剪切,剪切后的目的基因和质粒能连接在一起,原因是。酶切后的目的基因存在正向与反向两种连接方式,可用酶对两种重组质粒进行剪切,通过凝胶电泳分析产物大小进行区分(如图2所示),图中(填“样品1”或“样品2”)为所需基
因表达载体。【答案】(1)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自身环化,以及目的基因和质粒反向连接DNA连接(2)RNA聚合酶四环素抗性基因(3)BamHI和BglⅡ切割DNA后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BamHI和EcoRI样品2【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1)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D
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题图分析:①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②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为脱分化;④为再分化。【详解】(1)构建重组质粒时一般需要选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这样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后,片段两侧形成的黏性末端不同,这样可以防止载体、目的基因自身环化及目的基因反向连接。用限制酶切割质粒后,可以使用DNA连接酶催化具有相同
黏性末端的DNA片段上的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进而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2)启动子是位于基因首端的一段特殊的DNA序列,是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驱动基因的转录过程,因此,在重组质粒中,目的基因首端的启动子能够与RNA聚合酶结合,驱动目的基因的转录形成mRNA。由图可知,由于T-DNA有转移
作用,可将目的基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所以本实验应选用四环素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基因。(3)据图可知,BamHI切割得到的黏性末端为-GATC,BglⅡ切割得到的黏性末端为-GATC,其黏性末端相同,故剪切后的目的基因能与质粒连接在一起;重组质粒形成后,在重组质粒上,质粒上的
切割位点会有EcoRⅠ-BamHⅠ-BglII和EcoRⅠ-BglIⅠ-BamHI两种顺序,而目的基因的编码顺序是从BamHI到BglⅡ,用BamHI和EcoRI对重组质粒剪切,正向连接的重组质粒会被切去25+20=45kb长度的片段
,反向连接的重组质粒会被切去20kb长度的片段,前者被切成的两段大小相差较小,电泳凝胶中,DNA分子量越大,在凝胶中受到的阻力越大,迁移距离越短,说明样品2是所需的基因表达载体。21.三化螟为单食钻蛀性害虫,会造成水稻大面积减产。科研人员偶然得到
了一株天然三化螟抗性纯合品系(X品系)水稻,通过杂交实验和基因定位方法对三化螟抗性基因(A/a)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野生型水稻与X品系水稻杂交,F1全为抗三化螟。当F1自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时,三化螟抗性基因为显性基因,野生型不具有抗性。检测三化螟抗性基因是否存在于某株水
稻体内,除了根据表型判断外,还可以提取水稻染色体基因组,通过技术将已知的抗性基因扩增后进行检测。(2)为探究A/a基因的位置,将上述F1个体连续自交后获得的个体Y进行基因检测,三化螟抗性基因在水稻某染色体上的DNA检测结果如图所示,图中字母表示相应染色体上的区段。(注:
灰色代表的DNA一部分来自野生型和一部分来自X品系)图中有6个Y个体中含有灰色区域,原因是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发生的时期是。请用图中字母表示三化螟抗性的基因位于图中段,依据是。(3)筛选
得到的三化螟抗性水稻大面积种植几年后,抗虫效果明显下降,请从进化角度分析原因:。【答案】(1)抗性:非抗性=3:1(或三化螟抗性:三化螟不抗=3:1)PCR(2)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或交换)(只答“交叉互换”)减数分裂Ⅰ前期cg所有抗性个体都具有
来源于X品系的cg区段,而非抗性个体都不具有来源于P品系的cg区段(3)长期种植抗性水稻后,少数发生基因突变的三化螟能在抗性水稻上产卵繁殖(获得针对抗性水稻的抗性),经过抗性水稻筛选后,三化螟中突变基因频率上升,导致具有抗性基因的水稻抗三化螟能力减弱或丧失【分析】题意分析,野生
型水稻不具有三化蚁抗性,X品系为三化蚁抗性品系。相关基因用A/a表示,X品系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全部为抗性,说明F1基因型为Aa,X品系基因型为AA,野生型基因型为aa。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表型及比例为抗性:非抗性=3∶1,性状分离比是3∶1。【详解】(1)野生型水稻不具有三
化蚁抗性,X品系为三化蚁抗性品系。若三化蚁抗性为一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控制(A),X品系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全部为抗性,说明F1基因型为Aa,X品系基因型为AA,野生型基因型为aa。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表型及比例为抗性∶非抗性=3∶1,性状分离比是3∶1。检测三化蚁抗性基因是否存
在于某株水稻体内,除了根据表型判断外,还可以提取水稻染色体基因组,通过PCR技术将已知的抗性基因扩增后进行检测。(2)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使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重组,从
而导致了Y的多个个体中出现灰色片段。由图中的位点可以看出具有抗性和不具有抗性的区别,具有抗性的都有X品系的cg段,所以三化蚁抗性基因最可能位于cg间,因为Y所有抗性个体都具有来源于X品系的cg区段,而非抗性个体都不具有来源于野生型的cg区段。
(3)三化螟中少数发生基因突变的个体能在抗性水稻上产卵繁殖(获得针对抗性水稻的抗性),经过抗性水稻筛选后,三化螟中突变基因频率上升,即三化螟的对水稻的抗性增强,导致具有抗性基因的水稻抗三化螟能力减弱或丧失,进而到导致其抗性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