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9)页,2.85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9880cc3647a4e3ab70dd8773f5255b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
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2、3.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康叔被封于殷故地,唐叔被封于夏之故地,周公要求他们分别“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和“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据此可知,当时
()A.诸侯缺乏对王室的向心力B.国家治理方式灵活务实C.国家疆域得到了一定拓展D.全面推广夏商政治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公在实行分封时,要求被封到殷夏故地的诸侯因俗而治,巩固和扩大周的统治,反映出当时国家治理方式的灵活务实
,B项正确;诸侯缺乏对王室的向心力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分封制拓展了国家疆域,排除C项;全面推广夏商政治制度的说法绝对,也与西周分封制的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明初,内阁仅是皇帝的顾问助手
而已。明中期后,内渐尊,但始终“不得专制诺司”、即使是明后期,内阁权力与室相几乎完全相同、但也要受到底官的牵制。这说明明朝内阁()A.统治效能的不断提高B.始终是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C.使宦官权力逐渐扩大D.具有了制度化的参与决策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初,内
阁仅是皇帝的顾问助手而已。明中期后,内渐尊,但始终‘不得专制诺司’、即使是明后期,内阁权力与室相几乎完全相同、但也要受到底官的牵制”及所学知识可得,在明朝的各个时期内阁权力都会受到限制,始终是维护皇权专制的工具,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统治效
能的不断提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宦官权力,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内阁参与决策过程中逐渐制度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在雅典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
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反映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A.权力制约B.崇尚法治C.轮番而治D.主权在民【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因此材料“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
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体现的是主权在民,D项正确;材料与权力制约、崇尚法治及轮番而治的说法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4.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三个权力主体之间相互制约,任何一方都不拥有凌驾于其他两权之上的优势。但是,一旦其
他权力主体不肯予以合作,就会出现僵局,而当权力的行使带来严重后果时,易导致责任的互相推诿。这说明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A.缓解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矛盾B.对政治运行具有双重的影响C.旨在强化总统对立法权的监督D.
使联邦政府的权力超越国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卖国三权分立制度下,任何一个权力主体要行使自己的权力,都必须以其他权力主体的协作为前提,因而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愿与之合作,就会出现僵局,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使权力在相互
斗争中,互相牵制,降低了行政效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衡,有利于防止专制
的出现。综上可知,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对政治运行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美国两党制,排除A项;材料主旨为美国三权分立制度既有积极性也有消极性,而不是总统对立法权的监督,排除C项;联邦政府与国会权力相等,所以
联邦政府的权力无法超越国会,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14世纪初,法国国王与教会为征税发生冲突,为争取支持,腓力四世召开了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并逐渐成为法国政治生
活中的一部分,但该会议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这说明当时三级会议()A.体现了世俗王权与教权长期并立B.利于法国王权的强化C.标志着法国进入议会君主制阶段D.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该会议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
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级会议是国王为了与教会争夺权力的产物,在国王有需要时才会召开,有利于王权的强化,B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法国进入了议会君主制阶段,排除C项;此时并未产生资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B项。6.1920年5月1日,在北京
、上海等地举行了第一次纪念国际劳动节的群众活动。同时期,全国除了以《新青年》为代表的一大批进步刊物大力宣传“劳工神圣”的思想外,还涌现了一些专门为劳工创办的刊物,如北京的《劳动音》、上海的《劳动界》、广州的《劳动者》。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A.工人
阶级的社会影响显著扩大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刚开始传播D.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20”、“劳工神圣”、“专门为劳工创办刊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随着工人阶级的壮大,出现了许多宣传工人阶级思想
的刊物,这说明工人阶级的社会影响扩大,A项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刚开始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后,排除C项;当时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而非阶级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7.这是一张由国际反侵略运动中国分会(1938年1月
成立于武汉)印制发行的海报。该作品旨在()A.激励全国军民团结抗日B.促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C.号召国际社会支援中国D.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1938年”“我愈战
愈强,敌愈战愈弱”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初期,该作品主要是为了激励全国军民团结抗战,A项正确;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已经形成,排除B项;“号召国际社会支援中国”材料并未反映,排除C项;这一时
期国民革命已的经结束,排除D项。故选A项。8.十月革命胜利前,列宁提出了对劳动者进行简单生产管理教育并立即实现人民自治的政策。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着重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大力开展经济建设逐步实现群众自治。这一转变有利于()A.对社会改造的新探索B.推动苏俄工农联盟的形成C.巩固新生苏维埃
政权D.实现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到了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着重对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大力开展经济建设逐步实现群众自治”,可以看出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建立,对人民群众开展思想教育,有利于巩固政权,C项正确;材料涉及社会改造,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农民阶级,排除B项;材
料未涉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9.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澳门属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结果……解决港澳问题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中的问题……不属于殖民地范畴。”当
年联合国大会把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除去。中国的这一举措()A.改善了周边的安全环境B.是对“一国两制”国策的初步探索C.拓展了外交活动舞台D.利于掌握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
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明确“解决港澳问题完全属于中国主权范围中的问题……不属于殖民地范畴”,促使联合国“把香港、澳门从殖民地名单中除去”,这有利于我国掌握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D项正确;中国的这一举措利于掌握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AC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C项
;材料并未涉及“一国两制”,排除B项。故选D项。10.下面是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的处理中非事务的“五不”原则。这体现出我国()不干预非洲国家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内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
人不在对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不在对非投资融资中谋取政治权利的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主动地掌握了国际事务的话语权D.大力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五不”的内容可知,中国不干涉非洲地
区的事务,让非洲自己选择发展道路,这有利于各地区自身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联合国,排除A项;中国并没有要掌握国际的话语权,排除C项;材料与多极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国家除了发展国内经济外,还加快促进
相互间的经济合作,扩大建立区域的经济集团。中国和俄罗斯等国也多次重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且身体力行地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这反映出()A.经济区域集团化效果显著B.和平发展已成为各国共识C.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D.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国家扩大建立区域的经济集团,中俄两国重申反对霸权政治和强权政治,并身体力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由此反映了国家关系的民主化趋势,世界不再局限于一两个力量中心,说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加强,D项正确;“效果显著”无法体现,排除A
项;“成为各国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政治方面的多极化趋势,不是全球化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每天最多纺纱3斤。宋元之际,产生了将水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大纺车,这种纺车锭子数目多达几十
枚,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这一变化表明()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B.商业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C.纺织业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D.工具进步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宋元之际,产生了将水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大纺车,
这种纺车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元之际产生的利用水利纺纱的大纺车相比于之前的于摇纺车,纺织效率大大提高,D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是在鸦片战争后,而且材料也未反映,排除A项;商业进步是技术进
步的重要动力,材料没有涉及,排除B项;我国古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中叶以的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3.绍兴十四年(1144年),南宋王朝又批准泉州市舶司以广州市舶司为例,每年在造发外国商船时,可以“支破官钱三百贯文,排办筵席招待‘诸国菩商’”。淳熙二年(117
5年),南宋政府取消“菩商上许于市舶置司所贸易,不得出境”的规定。这些举措()A.扩大了中外贸易的范围B.有利于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C.便于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有效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两宋时期会由政府出自招待外商,同时减少了对外贸易的限制,
因此这些举措为对外贸易营造了较好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这些举措是营销了有利于对外贸易的环境,而不是扩大了范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这些举措
并不是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14.17世纪,茶叶、甘、作、可可及白糖等,被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所食用……亚洲输入的香料比新航路开通前增加了30倍。这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A.推动了欧洲人口的大量增加B.使亚洲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利于促进
洲际间物品的交流D.为欧洲各国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亚洲输入欧洲的香料大幅增加,说明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洲际间的物品交流,C项正确;亚洲输入欧洲的香料数量增加不能说明欧洲人口大量增加,也不代表亚洲被逐步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AB项;欧洲是大量输入亚洲的商品,所以不能为欧洲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图是1690~1809年英国政府批准的专利数。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英国()时间(年)专利数
(个)1690~17091241710~17291271730~17491391750~17692971770~17897611790~18091751A.工业革命时期注重科技创新B.成为世界科技发展中心C.理论和技术实现了紧密结合D.政府主导了科技的进步【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690~1809年”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18世纪60年代之前,英国政府批准的专利数基本保持稳定,之后英国工业革命爆发,政府批准的专利数大幅度增加,由此得出工业革命时期注重科技创新推动了科技的显著进步,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和其他国家
进行对比,并不能反映英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排除B项;理论和技术实现紧密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政府主导了科技的进步”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而且设问是“从侧面反映出”,排除D项。故选A项。16.1897年,
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解析
】【详解】由材料时间“18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故排除A项,B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C项与史实不符合,甲午战争后
,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了时间,降低了题目的难度,但后
边的材料又为学生解题设置了一重障碍,它没有直接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好发展,这也是出题者智慧的一种体现。17.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报告统计,1979~1999年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约3060亿美元,仅次
于美国,占新兴国家和地区的30%。200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增长到4743亿美元,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由1978年的不足10%增加到36.7%,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这反映出新时期以来中国()A
.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对外开放战略已经取得较大的成就D.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79~1999年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约306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可知,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及外资吸收取得巨大成果,说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取得较大的成就,C项正确;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发生改变,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政府对经济干预的力度增强,材料中没有体现国家宏观调控的信息
,排除D项。故选C项。18.康有为在讲了一大通辫子的“坏处”之后,指出,俄国的彼得一世的改革和日本的明维新,“皆先行断发易俗”,以振民族精神和表示与过去的决裂。这表明当时()A.习俗的变革被赋予政治意义B.中国严重落后于日本和俄国C.康有为思想的核心转向习俗D.民族危亡使中国须改变习
俗【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俄国的彼得一世的改革和日本的明维新,‘皆先行断发易俗’,以振民族精神和表示与过去的决裂”可得出康有为借其他国家的习俗改革来说明其推动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反映出习俗的变革被赋予政治意义,A项正确
;材料没有比较中国与日本俄国,排除B项;习俗改革只是改革的内容之一,并不是必须的,排除D项。故选A项。19.下面是西方主要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种类建立年份比较表。这说明西方国家()国家年份朴类英国德国瑞典美国工伤保险1897187119011930健康保险19111883
1891—养老保险1908188919131935失业保险1911192719341935家庭补贴194519541947—A.根除了社会的基本矛盾B.民主政治制度受到了严峻挑战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D.福利政策深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是福利政策的基础,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确立正是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D项正确;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根除社会基本矛盾,排除A项;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挑战民主政治制度,排除B项;西方社会
的社会保障制度在20世纪,21世纪不断发展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20.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上赫鲁晓夫又一次激烈抨击斯大林模式,但同时规定近十年在工业产量方面要超过最强大、最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伏尔加河以东地区生产的军用产品要占到总数的
20%。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重工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B.经济已经位居欧洲第一位C.延续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改革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的信息可以看出,虽然批判了斯大林,但在制定计划与指标时,仍然以斯大林模式的高指标、高速度为标准,反映出
赫鲁晓夫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工业的发展,只是定了指标,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数据表明位于欧洲第一,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斯大林模式,并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项。故选
D项。21.有学者认为,在21世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作用愈加明显。2009年,美国启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连续五年贬值。欧盟和日本跟进,相继出台了它们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英国通过脱欧公投,重创欧洲一体化进程。这反映出()A.大国对抗引发国际局势的紧张B.经济全球
化进程具有曲折性C.逆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D.互利共赢原则遭到普遍抵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2009年,美国启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连续五年贬值。欧盟和日本跟进,相继出台了它们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英国通过脱
欧公投,重创欧洲一体化进程”可知,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英国脱欧等都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曲折性,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大国对抗造成的国际局势情况,排
除A项;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排除C项;“普遍抵制”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22.墨子的社会理想是“兼爱”,他还认为:“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反映出墨子()A.追求人人
平等的理想B.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C.具有朴素唯物论思想D.崇尚天志非命的宗教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墨子主张“兼爱”,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反映出墨子追求人人平等的理想,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墨子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排除
B项;材料内容不符合朴素唯物论思想,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墨子“兼爱”的思想,而不是天志非命的宗教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23.黄宗義以“曳木工”的工作场景类比了其理想统治——“分治而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
臣,共曳木之人也。”据此可知,黄宗襄这一思想()A.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B.表明人的权利意识觉醒C.契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D.旨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
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可得出黄宗羲强调君臣平等,批判君主专制,D项正确;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并没有影响中国,排除A项;觉醒的说法太夸大,排除B项;当时并没有民族危机,排除C项。故选D项。24.薄伽丘《十日谈》中主要人物大都是农民、商人、手
工业者和艺术家,叙述了许多这些出身微贱的人在争取幸福的斗争中,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的故事。这反映出薄伽丘()A.挑战中世纪神学观B.宣扬推翻君主制度C.批判封建等级观念D.强调科学民主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主要人物大都是农
民、商人、手工业者和艺术家,叙述了许多这些出身微贱的人在争取幸福的斗争中,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的故事。”可得出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群众,通过故事反对封建主与贵族这些高高在上的阶层,体现了他对封建等级制度的
批判,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针对神学,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推翻君主制,排除B项;科学与民主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25.《圣经》学者威索尔首次提出,《圣经》的权威在罗马教皇之上,只有上帝才能赦罪,人只能靠信仰,通过与上帝的直接交往而得
救。这一主张()A.挑战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立足于社会的底层群体C.否定了宗教存在的必要D.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圣经》的权威在罗马教皇之上,只有上帝才能赦罪,人只能靠信仰,通过与上帝的直接交往而得救”可知,该主张认为灵魂得救不必依赖教会,只须靠自己
虔诚的信仰即可得救,挑战了天主教会的权威,A项正确;该主张并非只是立足于社会的底层群体,而是面向全体基督教徒,排除B项;这一主张不否定宗教存在和宗教信仰,排除C项;该主张与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26.四川绵阳市永兴镇二号墓出土了大量文物,根据墓葬形制和器物断代法可知,这是一座西汉墓。在木椁中部还发现了面积约5cm×5cm的纸片(下图),经鉴定,这些纸片的制造年代上限为汉文帝时期,下限为武帝初年。这一发现表明()A.造纸技术在汉代已得到广泛传播B.我国
在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纸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D.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证据确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些纸片的制造年代上限为汉文帝时期,下限为武帝初年”可知,材料中出土文物的经过鉴定可以证明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纸张
了,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材料只能体现西汉时期就已出现了纸,不能说明造纸技术的传播,排除A项;该纸张只能证明我国西汉时出现了造纸术,还不能说明是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排除C项;材料中“这些纸片的制造年代上限为汉文帝时期,下限为武帝初年”是指西汉,不是东
汉,排除D项。故选B项。27.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是漫长而严酷的生存竞争中适应与选择的产物,其存在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是应该受尊重的。据此可知,进化论()A.揭示了社会发展
的一般规律B.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C.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D.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进化论认为世界上的生命都是漫长而严酷的生存竞争中适应与选择的产物,其存在没有任何高低贵贱之分,这就否定了神学创世说,对它形成了
有力的挑战,B项正确;进化论反映的是生物进化规律,不是社会发展规律,排除A项;进化论的提出是在文艺复兴运动和生命科学研究兴起之后,排除CD项。故选B项。28.严复认为:“必欲为根本之图,舍女学无下手处。”梁启超也在《倡设女学堂启》中向国民发出号召:“夫男女平权.美国斯盛:女学步漫,日
本以强。兴国智民,靡不始此,三代女学之盛,宁必逊于美日哉!”这些主张()A.促进女性文化素养普遍提高B.推动了清末新政的深入开展C.有力地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D.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的主旨信息可以看出,严复与梁启超都强调
女权,女性也要接受教育,实现男女平权,以开启民智,这正符合当时救亡的时代需求,D项正确;这些主张并没有实际实行,因此不可能普遍提高女性文化素质,排除A项;材料中的内容并不是新政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与革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9.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主张输入西方的概念及其哲学、科学,结合中国传统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学术进行整理。整理古代学术的目的是使从前少数人懂得的,变成现在人人理解的。据此可知,胡适意在强调()A.对待外来文化应取其精华B.思想界的排外意识较浓厚C.创造民族新文化
的重要性D.新文化运动要保持灵活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把西方知识与中国传统方法相结合,重新整理古代学术文化,推动中国古代学术的社会普及。因此胡适主要强调重新创造民族新文化,C项
正确;材料未涉及胡适对外来文化的去粗取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排外思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新文化运动的灵活性,排除D项。故选C项。30.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的国情进行了定位,“中国国情一个是底子薄,另一个是人口多和耕地少”。他
战略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方案:落后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些认识()A.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蕴含着实事求是的原则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D.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依据当时中国国情提出了战略方案。主张落后国家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些认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B项正确;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与材料时间不符
,排除C项;1992年“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1.1977年冬天,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七七级学生19
78年春天入学,七八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国,迎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考试,报考总人数达到1160万人。出现这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改革开放的推行B.“希望工程”
的启动C.高考制度恢复D.义务教育制的颁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76年文革结束,我国在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所以出现材料中大规模报考的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因为高考制度的恢复,C项正确;1977年冬到1978年春还没有
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和希望工程,义务教育制也没有颁布,排除ABD项。故选C项。32.电视中有很多卡酒片和故事片,这些电视节目通常强调以下行为特质接受规律、遵守秩序、与人合作:帮助他人,主动对人表示友善,关心别人;能自律抗拒诱感;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孝顺父母、爱护弱小;等等。由此可以看出,
电视()A.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B.助推文化产业的兴起与繁荣C.成为全球生活方式的载体D.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这些电视节目通常强调以下行为特质接受规律、遵守秩序、与人合作:帮助他人,主动对人表示友善,关心别人;能自律抗拒
诱感;爱护动物、热爱自然;孝顺父母、爱护弱小;”可得出电视节目中所涉及的内容多以社会道德,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为主,体现了电视的社会教化功能,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文化产业的兴盛,第三阶段B项;C项太绝对,并不能代表全球,排除
C项;D项太绝对化,排除的D项。故选A项。二、非洗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第33题12分,第34题12分,第35题12分,共3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标志之一。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
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共治。从“模范议会”召开到都铎王朝建立,190年间共召开了175届议会,大约每年一届,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议事立法程序。17世纪中期,随着新兴阶层的出现,他们极力要求参与国家政事,他们以议会为阵地,反对王权。经
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逐渐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但是英国下议院自从1688年后再也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随着一些新兴城市迅速崛起,他们为了获得议会的席位,极
力要求改革议会,于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摘编自蒙夺黄月芬《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材料二近代中国议会大事年表19世纪四五十牛代林则徐、魏
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投,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19世纪九十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20世纪初在责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1909~1910年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
政院也建立起来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对代议制历史上出现的两种模式进行扬弃的产物。这种模
式既借鉴了三权分立模式职权明晰、便于监督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会导致效率低下的弊端;既吸收了议行合一模式便捷高效的优点,又克服了它职责不清、不利监督的弊端。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植根于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把国家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表大会,不与
任何其他机构分享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又把立法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留给了自己,也把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经由法定程序分别授予了政府、法院和检察院。——摘编自钟丽娟《从理论到实践,理解和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根据材料
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确立和发展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议会制在近代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意义。【答案
】(1)背景:英国有议会斗争的传统;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逐步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行议会改革;(2)原因:国人对议会认识有限;封建主义根深蒂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实行的经济基础及社会基础;(3)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集权与分权的相统一。【解析】【小问1详解
】背景:根据“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标志之一。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共治”可得出英国有议会斗争的传统;结合所学,从经济角度
概括可得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根据“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逐渐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得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逐步确立;根据“于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三次议
会改革,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得出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行议会改革;【小问2详解】原因:从材料中各阶层对西方议会的宣传介绍可得出当时国人对议会认识有限;根据所学可从思想解放概括得出封建主义根深蒂固;根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缺乏实行的经济基础及社会基础;【小问3详解】根据“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植根于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把国家权力集中于人民
代表大会,不与任何其他机构分享人民赋予的权力”可得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根据“同时,又把立法权、决定权、
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留给了自己,也把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经由法定程序分别授予了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可得出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集权与分权的相统一。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围绕“科技创新”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
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论题:科技创新是影响大国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阐述: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在棉纺织业、冶金采矿、机器制造、交通运输等生产部门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大机器生产
逐步取代传统手工劳动,促使英国成为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技术更新缓慢,丧失科技创新中心位置,国力衰弱,而美国、德国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产
生内燃机、发电机等重大发明成果,并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改造钢铁生产等传统产业,迅速超过英法而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是,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丧失发展优势。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和中
心之一,产生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发明,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促使其成为世界强国。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进一步抓住全球化、信息化的机遇,促进科技的持续发展,国力进一步加强。总而言之,近代英美等国的发展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决定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而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有赖干社
会政治经济制度、科技和产业政策等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的建设。【解析】【详解】首先围绕“科技创新”拟定一个论题,根据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科技创新是影响大国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再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进行阐述。可从英国率先率先
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技术更新缓慢,丧失科技创新中心位置,美国、德国重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迅速超过英法而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美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之一,促使其成为世界强国;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进
一步抓住全球化,信息化的机遇,促进科技的持续发展,国力进一步加强等史实进行阐述。最后小结,近代英美等国的发展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决定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而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有赖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科技和产业政策等创新机制和创新
环境的建设等。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先秦儒家始终以积极心态和入世情怀对待社会、对待生活。树立高尚的道德信仰,强调个体修养、社会教化、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价值。儒家爱国主义认为个人从来就是与
一定的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就没有个人的私人利益。儒家的仁学爱国思想强调“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以血亲之爱为基础发展起对国家民族的爱,使血亲的骨肉之爱与对国家民族的爱合为一体。在忠与孝
之间,主张牺牲对父母的孝而对国家尽忠,甚至主张大义灭亲。这种价值导向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培育出一种国而忘家、精忠报国、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摘编自史康健《略论儒家仁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材料二梁启超在《爱国论》中写道:“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
。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在避难日本期间,梁启超走向了以思想影响社会,构造国民思想,以服务于社会变革的文化改造活动。梁启超希望国家的建立,要既实行宪政,又能保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孕育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国家。这样的国家的国民必须是“
新民”--时时为国家与民族一体化而存在的“国民”“公民”,是以一种整体性而存在的国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中,梁启超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摘编自商植桐郭瑞军《论梁启超的个人自治思想与共和爱国主义
、文化民族主义的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爱国主义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及其影响。【答案】(1)特点:积极入世;强调道德和个体修养;重视社会教化;强调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以血亲之爱和对国
家民族的爱合为一体;倡导国而忘家、为国家尽忠。(2)内涵:兴民权是爱国的前提;构造国民思想,服务社会变革;建立保留民族传统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爱国与维护国家与民族的整体利益相结合。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励了近代国人为救亡图存的探索和反帝
反封建的斗争。【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积极心态和入世情怀”得出积极入世;根据“强调个体修养、社会教化”得出强调道德和个体修养;重视社会教化;根据“儒家爱国主义认为个人从来就是与一定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得出强调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根据“使血亲的骨肉之爱与对国
家民族的爱合为一体”得出以血亲之爱和对国家民族的爱合为一体;根据“这种价值导向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培育出一种国而忘家、精忠报国、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得出倡导国而忘家、为国家尽忠。【小问2详解】内涵:根据“故言爱国
,必自兴民权始”得出兴民权是爱国的前提;根据“构造国民思想,以服务于社会变革的的文化改造活动”得出构造国民思想,服务社会变革;根据“是一个孕育民族文化内涵的现代国家”得出建立保留民族传统的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根据“是以一种整体性而存在的国民”得出
爱国与维护国家与民族的整体利益相结合。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励了近代国人为救亡图存的探索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等角度总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