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榆林市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 物理 Word版含解析.docx,共(9)页,588.42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81f9060b91ecef7d0bd6d3234438ee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八校期中联考试题物理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答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30%)+第二章(70%)。一、选择题(本题共10
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了许多物理思想与研究方法,高一上学期同学们学习了理想实验法
、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t非常小时,就可以用xt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是应用了平均值法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
形状时,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一个纯思维实验,其正确性应接受实践的检验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
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2.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市举行,我国游泳名将张雨霏以2分5秒57的成绩到达终点(也是起点位置),拿下女子200米蝶泳金牌,这是中国游泳队在本届亚运会的首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分5秒57”指的是时间B.200米蝶泳的路程为2
00米C.张雨霏200米蝶泳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59m/sD.在研究张雨霏的技术动作时,张雨霏不能看成质点3.端午节是我国古老传统节日,人们通常通过赛龙舟庆祝节日的到来.如图为两队在赛龙舟时的画面,甲队与乙队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最终乙队获
得胜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甲队为参考系,乙队向左运动B.以乙队为参考系,甲队是静止的C.以地面为参考系,乙队向右运动D.以地面为参考系,甲队是静止的4.“哑铃划船”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锻炼身体的运动形式.如图所示,某次锻炼过程中,锻炼者一手握住哑铃,使哑铃在一竖直线上从静止向上运动到最高
点停下,哑铃上升的高度为0.32m,若哑铃加速和减速过程均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均为2m/s2,则该过程所用时间为()A.0.2sB.0.8sC.0.4sD.0.6s5.一辆模型测试车以36km/h的初速度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加速度大小为4m/
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刹车后第1s末的速度大小为4m/sB.刹车后第2s内的位移大小为8mC.刹车后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与第3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6∶1D.刹车后3s内的位移大小为12m6.用闪光周期为T的频闪相机在真空实验室拍摄苹果下落过程,其中的一张局部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
知照片与实际的尺寸之比为1n,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123::1:3:5xxx=B.图中2312xxx=+C.苹果在B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122xxT+D.苹果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12()nxxT−7.节日
夜晚,礼花弹从35m高的楼顶边缘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上飞出,到达距楼顶45m处的最高点时未炸开,最后落在地面上,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礼花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为30m/sB.礼花弹在空中运动时间为7sC.礼花弹在上升阶段最后1s内的位移大小
为15mD.礼花弹在落地前1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5m/s8.两物体M、N由同一位置同时出发做直线运动,初速度均为v0(v0>0),其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做减速直线运动B.N做加速直线运动C.t=0时刻,物体M速度的变化率较大D.0~t1时间内,
两物体速度的变化量相同9.红、蓝两汽艇沿同一平直水面运动,t=0时经过同一航标,若红、蓝两汽艇在t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下列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A.B.C.D.10.图像问题能形象地反映物理量间的数学关系,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为某质点在t=0时刻在外
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平方v2与位置坐标x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是()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0.5m/s2C.质点在t=4s时坐标为x=4mD.质点在t=4s时坐标为x=2m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11.(6分)某物理
兴趣小组利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来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遮光条的宽度d=1.56cm.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10.156st=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20.078st=.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0.5st=.(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光电门测量滑块瞬时速度的原理是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以用速度代替;(2)
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v1=m/s;(3)遮光条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为v2=m/s;(4)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m/s2.12.(8分)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小车的匀变速运动规律,实验室提
供了两种打点计时器,如图甲所示,然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已知电源的频率为50Hz.(1)关于图甲中两种器材的理解正确的是.A.①应用交流电,②应用直流电B.①、②的工作电压均为8VC.①、②的打点周期均为0.02sD.①、
②的工作原理相同(2)关于本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释放前,应使小车远离打点计时器B.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C.实验前,应调整滑轮使细线与木板平行D.每打完一条纸带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打点计时器过热损坏(3)该小组的同学通过多次实验打出了多条纸带,
从其中选择了一条比较清晰的纸带,如图丙所示,图中的1、2、3、4、5为依次相邻的计数点,且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测得1、3两点间的距离为7.82cm,3、4两点间的距离为5.10cm,4、5两点间的距离为5.88cm,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打计数点1瞬间小车的
速度大小为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实验时,假设电源的实际频率为49Hz,则实验时加速度的测量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值.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
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燕子钻天”是打弹弓射弹的一种方式,即将弹丸竖直向上射出,如图所示.若某次射出的弹丸(可视为质点)做竖直上抛运动,经过4s弹丸到达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取g=10m/
s2,求:(1)弹丸射出后第1s内上升的高度;(2)弹丸通过前5m所用的时间(计算结果保留根式).14.(1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8条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最低车速不得低于每小时60公里,最高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120公里.有一新手驾驶员在高速上以72
km/h的速度靠近某一省界收费站时,开始以大小为4m/s2的加速度匀减速至14.4km/h通过ETC收费站口,然后立即以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速度继续行驶.求:(1)驾驶员开始减速时距收费站站口的距离;(2)
假设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后取消该收费站,该车仍以72km/h的速度通过此路段时,可节省的时间.15.(16分)研究表明,一般司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s,但新手司机反应时间
会延长.在某次试验中,新手司机驾车以v0=54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37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
线运动.(1)求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新手司机的反应时间比一般司机增加了多少?(3)若某次大雾天可见度只有10m,该新手司机以15m/s的速度行驶在平直马路上,当他发现前方正以10m/s行驶的汽车后,反应后开始以上述加速度刹车,试问两车是否会相撞?2024~2025学年第一
学期高一年级八校期中联考试题•物理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时间非常小时,就可以用xt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是应用了极限思想法,A错误;研究问题时,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代替物体的方法,采用了理想模型法的思想,B错误;伽利略理想实验抓
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了次要因素,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律,C错误;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将变速运动无限划分后变成了一段一段的匀速运动,即采用了微元法,D正确.2.C“2分5秒57”指的是时间,A正确;200米蝶泳的路程为20
0米,B正确;张雨霏200米蝶泳的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C错误;在研究张雨霏的技术动作时,不可以把张雨霏看成质点,D正确.3.A以地面为参考系,两队均向左运动,选项C、D错误;由于两队之间的距离逐渐增
大,且乙队获胜,则以甲队为参考系,乙队向左运动,选项A正确;以乙队为参考系,甲队向右运动,选项B错误.4.B根据运动对称性,哑铃加速、减速运动的高度相同,均为h1=0.16m,则加速运动的过程中,有2112hat=,解得t=0.4s,则该过程所用的时间T=2t=0
.8s,选项B正确.5.C刹车后第1s末的速度大小为01041m/s6m/svvat=+=−=,A错误;刹车后第2s内的位移大小为220116141m4m22xvtat=+=−=,B错误;刹车时间为02.5svta==,则模型测试车在第3s内只运动了0.5s,将模
型测试车的运动过程逆向考虑,则模型测试车第3s内做初速度为0的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模型测试车第3s内的位移大小为221140.5m0.5m22xat===,因模型测试车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为2201110141m8m22xvtat=+=−=,故刹车
后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与第3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6∶1,C正确;由以上计算可知,刹车后3s内的位移大小为840.5m12.5m++=,D错误.6.B若苹果由A位置静止释放,才有123::1:3:5xxx=
,A错误;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定值,即满足22132xxxxxaT=−=−==,即2312xxx=+,B正确;苹果在B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12()2nxxT+,C错误;苹果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12()2nxxT−,D错误.7.C设礼花弹飞出时
速度为v0,则由竖直上抛最大高度2045m2vHg==,得030m/sv=,选项A正确;设礼花弹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由2012hvtgt−=−,得t=7s,选项B正确;礼花弹在上升阶段最后1s内的位移215m2hgt==
,选项C错误;礼花弹落地时,12()40m/svgHh=+=,则落地前1s的速度230m/sv=,则礼花弹在落地前1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1235m/s2vvv+==,选项D正确;选项C符合要求.8.BC由于M、N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均大于
零,方向相同,则M、N均做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B正确;t=0时刻,M的加速度大,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t=0时刻M的速度变化率大,选项C正确;a-t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可知0~t1时间内,物体M的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
面积大,则物体M在该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大,选项D错误.9.AD图A中,红、蓝两汽艇在t0时刻之前图像有交点,即此时位移相等,红、蓝两汽艇在t0时刻之前能再次相遇,选项A正确;图B中,红、蓝两汽艇在t0时刻之前位移没有相等的时刻,即红、蓝两汽艇在t0时刻之前不能相遇,
选项B错误;因v-t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由图像可知红、蓝两汽艇在t0时刻之前,红汽艇的位移始终大于蓝汽艇的位移,则红、蓝两汽艇在t0时刻之前不能相遇,选项C错误;因v-t图像的面积等于位移,则红、蓝两汽艇在t0时刻之前位移有相等的时刻,即红、.蓝两汽艇在t0时
刻之前能再次相遇,选项D正确.10.BD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22vax=,在2vx−图像中,2422m/s2a−=,得20.5m/sa=,选项A错误,B正确;质点的初始位置坐标为x0,坐标原点处有,022(0)ax=−,得02mx=−,当t=4s时,质点的坐标为x,则2012
xxat−=,得x=2m,选项C错误,D正确.11.(1)平均(2分)(2)0.1(1分)(3)0.2(1分)(4)0.2(2分)解析:(1)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因此可以认为滑块在这很短的时间内做匀速运动,也就是说用这段时
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2)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2111.5610m/s0.1m/s0.156dvt−===;(3)遮光条通对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2221.5610m/s0.2m/s0.078dvt−===;(4)滑块的加速度大小2221
0.20.1m/s0.2m/s0.5vvat−−===.12.(1)C(1分)(2)CD(1分)(3)0.79(2分)0.31(2分)(4)大于(2分)解析:(1)①是电磁打点计时器,其工作电压为8V的低压交流电源,②
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其工作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源,选项A、B错误;两种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电压的频率均为50Hz,则打点周期均为0.02s,选项C正确;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是线圈通电后,线圈产生磁场,线圈中的振片被磁化,振片在永久磁铁磁场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
动,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是通过尖端放电在打点计时器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选项D错误.(2)为了充分地利用纸带,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选项A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选项B错误;为了使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应使细线与木板平行,选项C正确;为了保护打点计时器,使用完成后应及时切断电
源,选项D正确.(3)每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T=0.1s,根据2xaT=,运用逐差法可得222351322(5.105.887.82)10m/s0.79m/s440.1xxaT−−+−===;打点2时的速度大小
1320.39m/s2xvT==,则打点1时的速度大小120.31m/svvaT=−=.(4)若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Hz,则打点周期T大于0.02s,则由公式2xaT=求解时,代入公式的周期T偏小,解得的加速度a偏大.13.解:(1)由于经过4s弹丸到达最高点,则弹丸射出时的初
速度为0104m/s40m/svgt===第1s内弹丸上升的高度为011140(40101)1m35m22vvht++−===(2)设弹丸向上运动5m时速度大小为vy,则有22202yghvv−=−解得1015m
/syv=弹丸通过前5m所用的时间为02401015s(415)s10yvvtg−−===−14.解:(1)072km/h20m/sv==,14.4km/h4m/sv==设汽车减速运动的位移为x1,由运动学公式220112vvax−=代人数据解得148mx=因此驾驶员应在距
收费站48m处减速(2)汽车减速所用时间011vvta−=代入数据解得14st=汽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72km/h过程中通过的位移221222vvxa−=代入数据解得296mx=所用时间1228svvta−==若汽车匀速通过该路段所用时间1207.2sxxtv+==该车可节省时间124
.8stttt=+−=15.解:(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所用时间为t由题可得初速度015m/sv=,末速度0tv=,位移25ms=由运动学公式得202vas=,0vta=联立代入数据得24.5m/sa=,10
s3t=(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0'Lvts=+0'ttt=−联立代入数据得8'0.st=,0.4st=(3)反应时间内后车比前车多走的距离101()'4mxvvt=−=设共速时间为t1,则01110s9vvta−=
=在t1时间内,后车的位移220111125m29xvtat=−=在t1时间内,前车的位移311100m9xvt==则从发现到共速后车比前车多走的距离254m10m9x=+故两车不会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