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月)历史答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41.497 KB
  • 2024-10-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月)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月)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月)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6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射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0月)历史答案.docx,共(9)页,41.49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d832b6afe8905dfa6aab342dae39d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射洪中学高2022级高二(上)第一次学月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内外服制度下,“内服”和“外服”都是对商王的服侍,商王对内服实行直接统治

,对外服实行间接统治,有利于加强商朝与周边部落的联系,所以,商朝“内外服”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商朝文化的交流和认同,D项正确;据材料,商王对王畿外的附属国实行间接统治,所以,不能加强商王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国家机构的内容,排除B项;据材料“对外服(畿外附属国)实行间

接统治”可知,商王对王畿外的附属国的控制有限,没有实现商王的集权,排除C项。故选D项。2.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决策程序是指科学地决策所应遵循的基本逻辑步骤和阶段,结合材料中“当公民大会讨论公共事务进行举手投票表决时,如果若干与会人士和议案有直接关系或对其有特

别影响,就举行秘密投票。投票表决,对初审委员会的议案审查报告可能是通过、修改或否决,议会的决定是绝对的”可知,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健全,公共事务决策程序规范、严格,B项正确;材料表明雅典城邦公共事务决策程序规范、严格,说明政治生活具备一定的法制

基础,排除A项;材料说明雅典公共事务决策程序严格,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雅典公共事务决策程序严格,未体现城邦民主政治出现危机,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初(中国)。据本题材料“1

655年,顺天府巡按贪赃枉法,顺治帝将其正法”,“顺治帝去世后,巡按制度被废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顺治帝时期因巡抚贪污,顺治帝将其处置并告诫它省巡抚,力求规范对巡抚的管理,后因巡抚依旧出现贪污问题,顺治帝后巡按制度被废止,说明清初

在地方治理方面不断做出调适,D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清廷是否加强了整顿吏治的力度,排除A项;清代监察与行政间并不存在制衡关系,排除B项;中央集权的强弱并不是决定制度存废的唯一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4.A【详解】本题是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段话大意为:“圣人不改变人民(的习惯)就能实施教化,智者不修改法律就能治理。顺着人民(的习性)实施教化,不劳累

就能成功;依着(已有的)法律来治理,官吏和人民都能对此感到习惯而安全,”,这段话明显是不主张变法者的言辞,反映的核心主张是遵循先代旧制,A项正确;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遵循先代旧制,强调的是“圣人之治”已经使天下很安宁了,所以说按着以前“圣人”的那一套来,一定也能将这种安宁延续

下去,战国时期公认的圣人都是尧舜一类的原始社会时期的先王,这段话明显是因循守旧的倒退思想,未体现“因时进行变革”“加强思想控制”“坚持以法治国”,排除BCD项。故选A项。5.B【详解】根据材料“定期对

官员实行考核,评定出等级,并当众宣读”“覆盖广泛、标准明确、制度严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对官员的定期考核,有利于规范官员的执政行为,能够强化政府的效能,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对官员的考核,没有涉及削弱相权,A项错误;材料涉及定期考核的官员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官员,与防范

地方叛乱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主要弊端是考试科目主要限定在儒家经典,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材料所述对官员的考核制度不能弥补科举制的弊端,D项错误。6.A【详解】根据材料“戊戌变法失败后,变法风气仍然长存”、“此百日中新政,中国将来必仍举行,此时遏之愈甚

,再举行之期益速耳”可知,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A项正确;戊戌变法已经失败,且其缺少相应的群众基础,排除B项;材料侧重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作用,且戊戌变法主张改良,排除C项;“动摇了清朝统治根基”不符合史实

,排除D项。故选A项。7.B【详解】根据材料“通过建立党派和创立报纸期刊,使得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和文化进入国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建立起资产阶级党派,创立报纸期刊,有助于宣传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和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B项正确;材

料未涉及强化“民众民族意识”相关问题,排除A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否带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民主体制变革”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D【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解放区践行了新民主主义原则,建立民主政权,管理政治、经

济、文化和社会治安等,积累了执政经验,奠定了新中国的制度基础,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治建设,而非军事反攻,并且华北地区的战略反攻在1947年已开始,排除A项;据所学,长江以北地区实现解放的标志是1949年初淮海战役的胜利,排除B项;据所学,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1949年,排除C

项。故选D项。9.C【详解】从题干“使人们有了对宪法作出重新解释的余地,宪法可以随着资产阶级各集团力量的消长进行灵活的变通,可以适应形势的变化而生存下来”可得出法国1875年宪法具有务实特性,C项正确;题干无法体现法国维护

共和体制的艰难,排除A项;法国政局长期动荡的根源在于总统和参议会权力过大造成的,排除B项;题干无法体现法国民主政体的阶级性,排除D项。故选C项。10.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南宋。根据

材料南宋官员任命后会有相应的财务审计、人才荐举、赏功罚罪等监督和评价机制,体现了政府重视官员的监督管理与评价,C项正确;南宋时期是宋金对峙,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官员选拔与任免制度发展历程,无法得出官员选拔与任免制度的成熟,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

是政府对官员的监督与评价,与文书程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6年(中国)。根据材料“朝廷命官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

学尧舜之道……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轮船、洋枪之理乎。”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在选拔人才方面既要求其读儒家经典,同时又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用西方的先进器物维护封建统治

,故清政府在人才选拔上体现出西学和洋务运动的影响,B项正确;学堂选拔被视为科举考试的补充和替代,学堂选拔的方式通常是通过教育机构的考试选拔优秀人才,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A项;根据材料“朝廷命官必用科甲正途者,为其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可知儒家经典仍然受到重视,排除C项

;“中体西用”的理念即学习西方先进器物维护封建统治,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B项包含D项,排除D项。故选B项。12.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

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梁启超宣扬清朝建立之初便有变法之举,意在为当时的维新变法寻找依据,D项正确;梁启超通过清初文字的变革,其目的是为维新变法寻找依据,论证文字变革的重要性、探究清初的改革措施,并非梁启超的目的,排除AB项;材料只涉及清初文字变革,但并非完全消弭满汉文化的差距,排除C项

。故选D项。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唐朝、明朝、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据材料可知,汉代以人口多少来划分县级政

区,唐代除了户口多少之外,增加了“资地美恶”的标准,明代以纳钱粮的多少来划分县级行政区,但到清朝,划分地方行政区的标准更加复杂,体现出中央政府对县的行政管理逐渐细化,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县的划分标准,没有涉及都城及边疆地区的县的等级高

低问题,排除A项;明朝县的等级标准位纳钱粮的多少,但汉唐时期主要以人口多少为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没有涉及官员选拔和考核标准,排除C项。故选D项。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建立大行政区,但大行政区管辖范围过大、大行政区领导人权力过大,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统一治理,故在1954年取消了大行政

区,B项正确;大行政区被取消的主要原因是它再不适用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军事色彩浓厚是不适用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中的一点,所以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排除A项;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排除C项;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是在社会

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1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晚期(西欧)。根据材料可知,庄园法庭一方面是维护庄园主统治的工具,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说明庄园法庭具有二重性,C项正确;自给自足属于庄园经济的特点,但材料强调的是庄园法庭,排除A项;材料强调庄园法庭的作用,而选项属于庄园法庭的特点,排除B项;庄园法庭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民利益,最终维护的是领主利益,排除D项。故选C项。1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美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美国的“否决政治”常使行政和立法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行政效率,B项正确;“否决政治”维

护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排除A项;“否决政治”是总统和国会依据自身的权力进行否决,限制了总统的行政权力,不是削弱,排除C项;“否决政治”是总统与国会都在充分地利用宪法所赋予的权力,而不是进行权力争夺,排除D项。故选B项。17.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83年、1897年。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世纪后期美国建立文官制度,保障文官的中立性,不受党派活动的影响和文官的合法权益,从而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B项正确;材料是保障文官的

中立性,而不是保障政府官员的清正廉洁、没有扩大文官的职权,排除A、D项;材料是保障文官的中立性,与工作效率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18.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材料,中世纪

的西欧,国王的权力受到封臣组成的议事会的限制,甚至出现封臣联合起来反对国王的情况,表明国王的权力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中央集权较为艰难,B项正确;中世纪西欧国王拥有一定的权力,而非形同虚设,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国王与封臣的关系,而非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排除C项;封君地位高于封臣,君臣平等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B项。19.C【详解】由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可知,商鞅变法主要是通过军功爵制打击奴隶主旧贵族,促进社会转型,故C项正确。制定尊卑有别

的社会秩序和改善秦国不良的社会风俗习惯都不是主要的目的,排除AB;题目设问的是推行这一规定的目的,而D项是这项规定推行的结果,排除。20.D【详解】根据材料“特奏贡士的科考落第者马浦等106人,各赐本科出身”“科举殿试录取人数不断增加

”,可知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或者拥有科举出身的人不断增加,间接导致了国家官僚机构的臃肿,D项正确;“特奏名”的出现为更多的下层平民进入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归根究底依然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特奏名”有利于促进官僚的选拔,但是很多都是落地的考生,排除B项;“

特奏名”有利于社会形成中学的社会风气,体现了国家对科举制度的重视,促进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21.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19年中国。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属于精神文化领域建设,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道德评价标准的变化,排除A项;B项“全面”过于绝对,排除B项;掀起学习道德模范的高潮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C项。故选D项。2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

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妈祖属于民间的信仰,“将行政禁令、示谕等行政条令勒石立于妈祖庙内,比昭示于其他地方能更快地得到传播”体现了借助民间的信仰可以助推“禁令、示谕”的传播,反映了民间信俗可以助推基层教化,A项正确;据材料体现了民间信仰助推国家治理,国家治理

“受制于”神权观念不符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史实,排除B项;妈祖信仰并非地方自治传统,而属于民间信仰,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妈祖信仰助推了基层教化,没有体现妈祖信仰受到推崇,排除D项。故选A项。23.A【详解】本题是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将‘不孝’列为‘十恶’之一”“这些律条对不孝罪的论定、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可知,唐朝将儒家思想与法律相结合,体

现法令儒家化趋势,即援礼人法,礼法结合,有利于维护统治,A项正确;仅根据《唐律疏议》中关于“孝”的条款,得不出体系完备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具体的惩罚措施,也未体现敬天,排除C项;材料内容未体现

司法程序,排除D项。故选A项。2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交往都在不断增加,这说明了中国积极拓展国

际活动空间,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中国开展的是多边外交还是双边外交,排除A项;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实际主导者,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排除D项。故选C项。2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由题干信息“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

、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和所学可知,这一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B项正确;题干主旨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无关,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层

面的制度,与基层民主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6.(1)“天下之大变局”是指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2分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由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君主专制

逐步确立。(任答3点)6分(2)特点:政法一体,司法没有独立地位;立法并重,将道德教化与法制惩戒相结合;存在身份等级歧视4分。差异:中国法律带有等级色彩,君主凌驾法律之上;西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分(3)图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图二:资

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图三: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分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2分【详解】(1)本题第一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到秦汉时期。据材料“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

,可以得出西周统治者皆出身贵族。据材料“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可以看出西汉开始布衣。归纳出“天下之大变局”是指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本题第二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西周到秦汉时期。根

据所学知识,把政治制度做比较得出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由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君主专制逐步确立。(2)特点,根据材料“大堂动刑罚,二堂理政事”可得出政法一体,司法没有独立地位;根据材料“大堂即正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

的地方”“仁政教化以德治县”等信息可得出立法并重,将道德教化与法制惩戒相结合;根据材料“内有原告石、被告石,又称下跪石,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可得出存在身份等级歧视。差异,根据材料“中国刑狱皆以贵治贱”“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近代西方)之所谓法,治国之经制也,上下所为皆有所束”

等信息可得出中国法律带有等级色彩,君主凌驾法律之上,而西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本题第一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材料四图一为秦朝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和地方官制郡县制,图一当时的秦朝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

图二是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以看出中华民国确立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图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954年宪法,宪法规定实行人民民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题第二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中华民

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到现代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出趋势是从专制走向民主。27.(1)不同阶段成果:1927~1936年:初步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乡村农民成为基层社会权力主体;1937~1945年:建立了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适应的参议会制度,调动了

广大人民抗日积极性;1946~1949年:确立了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及其相适应的人民民主政权,为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人民政权的建立提供了经验。(9分,言之成理即可)共同因素: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基层社会治

理模式。(2分,言之成理即可)(2)特点:分布广泛;兼有防御和交通功能。4分作用:加强对西城地区的管理;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和贸易繁盛。(2分)【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成果,结合材料“乡村农民获得了广泛权力”“苏维埃制度逐渐形成”得出1927~1936年:初步建立

了苏维埃政权,乡村农民成为基层社会权力主体;结合材料“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乡(市)参议会以20至60人选举一参议员”得出1937~1945年:建立了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适应的参议会制度,调动了广大人民抗日积极性;结合材料“解放区政权改组为人民

代表会议政权”得出1946~1949年:确立了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及其相适应的人民民主政权,为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人民政权的建立提供了经验。第二小问共同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等内容,得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

致力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证明了唐安西四镇地区馆驿的广泛存在”可知分布广泛;据材料“所以兼有防御和交通功用”可知兼有防御和交通功能。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唐朝的馆驿是当时西域地区最小的行政单位”可知加强对西城地区的管理;据材料二“同时也

为丝绸之路上兴贩贸易的商人,提供了有安全保障的通畅道路”可知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和贸易繁盛。28.观点:中国古代“士”的内涵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阐释: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同时,私学的兴起和学术下移,推动文士阶层崛起。他们奔走列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为各诸

侯国所重视,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社会转型。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重用儒生为官,士成为精通儒家经典的儒学之士的代称。魏晋时期,随着门阀政治和九品中正制的形成,“士”主要指士族阶层,他们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建立起庄园经济,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要职,成为特

权阶层。明清时期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和分级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几个等级,“士”主要指科举达到秀才以上的读书人。受八股取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士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强化了专制统治。由此可见,“士”的内涵的演变折射出我国

古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统治者思想政策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可进行概括将中国古代“士”的内涵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作为论题。西周时期推行分封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森严的秩序,士

阶层作为统治阶层的最底层,西周时期,贵族垄断文化教育,所以士阶层大多也受过“六艺”教育;根据材料“春秋战国”,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经济发展,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战乱割据时

代人才需求量大,推动了学术的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士阶层受到重用,他们纷纷提出自己思想主张,希望被各诸侯国所接受,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社会的转型;根据材料“武帝后,儒学之士,学习儒家“五经”、“六艺”等。”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占据官

方地位,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者参与国家大政;根据材料“魏晋,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结合所学,魏晋时期,随着门阀政治和九品中正制的形成,“士”主要指士族阶层,他们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建立起庄园经济,政治上

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要职,成为特权阶层;根据材料“隋唐宋元,泛指读书人,来源广泛。”结合所学,隋唐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庶族的崛起和士族的衰落以及科举制的建立,士族的垄断特权被打破,“士”作为特权阶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

为一般读书人的代称;根据材料“明清,指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以学“四书”“五经”为主。”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和分级考试,“士”主要指科举达到秀才以上的读书人,受八股取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士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强化了专制统治。以上,任选三个历史时

期予以阐释即可,最后进行总结,由此可见,“士”的内涵的演变折射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统治者思想政策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