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2020年湖北省黄冈中学自主招生化学模拟试题(解析版).doc,共(13)页,330.5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b61e6c526a0afd998924a32727f7d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0年春黄冈中学自主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总分:50分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Cl-35.5、Na-23、Mg-24Fe-56、Al-24、Zn-65一、选择题
(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本大题共24分)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⑤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A.①②③B.②④⑤C.③④⑥D.③⑤⑥【答案】C【解析】【详解】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故①属于物理变化;②白玉为床,
金作马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故②属于物理变化;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故③属于化学变化;④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故④属于化学变化;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过程中只是物质
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其他物质生成,故⑤属于物理变化;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故⑥属于化学变化。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③④⑥,故选C。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甘杂质(
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A.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B.KCl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C.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D.NaCl
溶液(MgCl2)——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答案】B【解析】2【分析】物质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与杂质反应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杂质,主要物质可以多但不能少;【详解】A选项氯化亚铁溶液中
混有氯化铜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能达到实验目的;B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为氯化钾中会混有二氧化锰杂质;C选项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能达到实验目的;D选项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答案选择B。3.下列微粒中与氢氧根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A.CH4B.+4NHC.-2NHD.C1-【答案】C【解析】【
分析】氢氧根含有一个氧原子一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8个质子,8个电子,一个氢原子1个质子,1个电子,氢氧根离子得一个电子含有9个质子10个电子。【详解】A、一个甲烷分子含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共含有10
个质子10个电子,不符合题意。B、一个氨根含1个氮原子4个氢原子,铵根离子失去一个电子,还剩下11个质子,10个电子,不符合题意。C、-2NH含一个氮原子两个氢原子共有9个质子,一个氮原子两个氢原子共有9个电子,-2NH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共10个电子,符合题意。D、氯原子17个质子17个电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带有17个质子,18个电子,不符合题意。故选:C。4.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错误的是:()①CO能与Fe2O3反应生成Fe,CO也能与C
uO反应生成Cu②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③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⑤碱的溶液呈碱性,则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A.②③⑤B.①②⑤C.①⑤D.③④⑤3【答案】A【解析】①CO具有还原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正确;②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Na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u(OH)2是难溶性的碱,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错误;③有机化合物含碳元
素,含碳元索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错误;④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正确;⑤碱的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错误。故选A。5.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
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其主要成分化学式可表示为2nm2Al(OH)ClyHO,式中m等于()A.3-nB.6-nC.6+nD.3+n【答案】B【解析】【详解】A12(OH)nClm•yH2O分子带y个结晶水,去掉结晶水为:A12(OH)nClm,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
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2×(+3)+n×(-1)+m×(-1)=0,故m=6-n。故选:B。6.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C.金属氢不能导电D.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正确;B.金属氢与氢气的结构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错误;C
.金属氢具有金属性质,具有导电性,故错误;D.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在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没有改变,故错误.故选A.7.某同学设计如下元素周期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4A.X、Y、Z元素分别为N、P、OB.X与R为同一族元素C.质
子数:Z>X>Y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R【答案】A【解析】【分析】由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和位置可知:X的原子序数为7,Z的原子序数为8,Y的原子序数为15,R的原子序数为16。【详解】A、根据该同学涉及元素周期表的形
式和位置可知:X的原子序数为7,Z的原子序数为8,Y的原子序数为15,X为N,Z为O,Y为P,故A正确;B、由元素周期表的形式和位置可知,R为16号元素,是硫元素,X为氮元素,X与R不是同一族元素,故B不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X的原子序数为7,Z的原子序数为8,Y的原子序
数为15,则质子数:Y>Z>X,故C不正确;D、Z是氧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R是硫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R,故D不正确。故选A。【点睛】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8.由MgS、MgSO3、NaHSO4组成的混合中,硫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3/4)aB.1-(7/4)aC.1-aD.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详解】MgS、MgSO3中Mg元素质量:S元素质量=24:32,NaHSO4中(Na+H)元素质量:S
元素质量=24:32,故可把Mg、Na和H元素的总质量作为一个整体,则在混合物中Mg、Na和H元素的总质量:S元素的质量=24:325MgS、MgSO3、NaH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
故镁、钠和氢元素的总质量分数为:243a=a324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1-a-a=1-a44,故选B。9.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等质量的氧化钙、氢氧化钙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B.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
和氯化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D.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答案】D【解析】【详解】A、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氧化钙和氢氧化钙分别和稀硫酸反应,氧化钙消耗的盐酸的量更多,正确;6B、镁先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镁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少,镁将氯化亚铁中的铁完全置换出来后再与氯化铝反应生成铝和氯化镁,溶液的质量会增加,完全反应后溶液的
质量保持不变,正确;C、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导致溶液的酸性减弱,当碳酸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继续滴加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
呈中性,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碳酸钠,由于碳酸钠呈碱性,故溶液的pH>7,正确;D、利用化学方程式,横坐标是硫酸的质量,金属过量消耗酸质量相等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也相等,开始斜线应重合,错误。故选D。10.已知: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
下,气体压强(P)与气体分子数目(N)成正比关系(P=KN)。20℃时,若a克碳和b克氧气放入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为P,然后,提供一定条件使容器内的物质充分发生反应,待温度复原后
,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仍然为P,则a与b的关系可能是()A.a/b=3/4B.a/b﹥3/8C.a/b﹥3/4D.a/b≤3/8【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可知由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所以压强不变,
而2C+O2点燃2CO可知反应前的气体分子数为1,而反应后的气体分子数为2,由信息知压强会变大,生成二氧化碳时由化学方程式知每12份质量的碳会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则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氧气量少时则会生成一氧化碳,压强就会变大,所以碳与氧气的质量比应小于等于3:8,反应后的压强才
会与反应前相等,故选D。11.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有铝粉、铜粉和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②
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④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银,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7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答案】B【解析】【详解】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一定含有铝和铜,因此①说法错误;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
明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Ag,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铝,滤液一定含有反应产生的硝酸铝、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因此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因为银、铜不能和盐酸反应,而铝没有剩余,说明
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被溶解,故②说法正确;铝位于氢前,铜位于氢后;铜可以置换出银,因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⑤说法正确;因此正确的是②③⑤;故选B。12.某混合气体可能
含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将这些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Ba(OH)2溶液(有浑浊现象),浓硫酸,灼热CuO(变红)和无水CuSO4(变蓝)时,则可断定混合
气体中一定有()A.CO、H2O、H2B.HCl、CO2、H2C.HCl、CO、H2OD.CO、NH3、H2【答案】B【解析】【分析】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氯化氢和氨气生成氯化铵,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
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详解】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先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是HCl存在所致,说明存在HCl,澄清石灰水的溶质Ca(OH)2易与HCl反应,而使CO2难以与Ca(OH)2作用生成CaCO3沉淀,CO2便顺利通过Ca(OH)2溶液
,继而与Ba(OH)2反应生成BaCO3沉淀,氯化氢和氨气生成氯化铵,则一定不含NH3;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干燥后可使灼热的CuO变红,证明其中必有还原性气体CO或H2存在,再通过无水硫酸铜时会使其变蓝,证明先前的还原性气体一定有H2存在
,CO是否存在不能确定,气体多次经过溶液,无法证明原来是否含有水蒸气,则混合气体中一定有8HCl、CO2、H2,故选B。【点睛】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CO2、NH3、HCl、H2和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当将这些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混浊现象),Ba(OH)2溶液(有浑浊
现象),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和氯化氢,一定没有氨气;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干燥后,灼热CuO(变红)和无水CuSO4(变蓝),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有氢气,可能有一氧化碳。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8分)13.“宏观﹣微观﹣符号”三
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将碳酸钠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进行实验。(1)碳酸钠固体俗名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2)图2是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判
断反应前后离子没有变化的是_____;仿照中和反应可以用H++OH-→H2O的形式表达,试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_____(3)根据所学,推测能够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上述反应的物质还有________(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答案】(1).纯碱或苏
打(2).2323NaCOCa(OH)2NaOH+C=aCO+(3).+Na、-OH(4).2-32+3CaCCO+CaO⎯⎯→↓(5).23KCO或3FeCl或2CuCl或HCl等合理即可【解析】【分析】【详解】(1)碳酸钠固体俗名纯碱或苏打。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3NaCOCa(OH)2NaOH+C=aCO+。(2)由图2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为钠离子、碳酸根、钙离子、氢氧根,反应后为碳酸钙沉淀、钠离子、氢氧根,则反应前后离子没有变化的是+Na、-OH;已知强酸与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
实质是酸解离出来的氢离子与碱解离出来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可以用H++OH-→H2O的形式表达,图中所示的反应实质是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的表达式为2-32+3CaCCO+CaO⎯⎯→↓。
9(3)澄清石灰水中含有钙离子和氢氧根,能够与钙离子形成沉淀的有碳酸根,含有碳酸根的可溶性的盐都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例如碳酸钾,化学式为23KCO;能够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沉淀的有铁离子、铜离子等金属阳离子,反应生成氢
氧化铁、氢氧化铜沉淀,含有铁离子、铜离子的可溶性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例如氯化铁、氯化铜等,化学式分别为3FeCl、2CuCl;氢氧根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氢氧化钙属于碱,任何一种酸都能与其反应,例如稀盐酸、稀硫酸等,化学式为HCl、24HSO。14.如图A-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的反应条件已
略去.已知A常温下为液体,F是一种难溶性的蓝色固体.(资料: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为两种氧化物,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请回答下列问题.(1)F的化学式为_____.(2)反应①的基本类型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3)写出另一个F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答案】(1).Cu(OH)2(2).置换反应(3).()222CuOH+2HCl=CuCl+2HO【解析】【分析】A−F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常温下为液体,F是一种难溶性的蓝色固
体,F分解会生成A和E,F是氢氧化铜沉淀,A是水,E是氧化铜,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氧化铜和氢气加热生成水,C是氢气,B是氧气,D是铜。【详解】(1)F是一种难溶性的蓝色固体,F分解会生成A和E,F是氢氧化铜沉淀,故F的化学式为Cu(OH)2。(
2)反应①是氢气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水,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故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3)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另一个F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CuOH+2HCl
=CuCl+2HO。10【点睛】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水通电会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氧化铜和氢气加热生成水和铜,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5.利用下图的装置,同学们在老师
指导下探究了锌与浓硫酸的反应。(老师告知:①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B装置用于检验SO2。②浓硫酸与锌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硫,但不产生H2,也不会产生O2)请回答下列问题:(1)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2)E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3)D装置
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___;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现象,证明气体中含有H2。(4)锌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水和二氧化硫,为什么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呢?用文字简述原因:___。(5)
锌与浓硫酸、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如果需要制取硫酸锌,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______(任填一种合理的答案)。【答案】(1).干燥二氧化硫(2).2232SO+2NaOH=NaSO+HO(3).排尽装置中的空
气,防止发生爆炸(4).D装置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5).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不断减小,逐渐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6).不产生有毒气体SO2【解析】【详解】(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装置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硫。(2)E装置中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
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SO+2NaOH=NaSO+HO。(3)氢气具有可燃性,D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11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D装置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证明气体中含有H2。(4)锌和浓硫酸在反应过程中又产生了氢气,原因是: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不断减小,逐渐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5)锌与浓硫酸和稀硫酸反应都可以产生硫酸锌,若要制取硫酸锌
,用锌与稀硫酸反应的优点是不产生有毒气体。16.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查得资料】(1)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吸收二氧化碳。(3)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测定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依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B装置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2)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3)C中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4)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_____。【解释与结论】将C中产生沉淀通过_____、洗涤、干燥、称量,通过计算求得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反思与评价】反思实验过程,小刚同学提出应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测定准确度。他提出的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
度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在加入盐酸之前,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b放慢滴加盐酸的速度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拓展延伸】小亮同学为确定A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1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
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____产生白色沉淀溶质主要成分为Na2CO3和NaOH2、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_________【答案】(1).能够控制反应速率(2).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3).Ba(OH)2+CO2═BaCO3↓
+H2O(4).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5).过滤(6).cd(7).氯化钙溶液(合理即可)(8).酚酞试液(9).酚酞试液变红色(合理即可)【解析】【详解】设计实验:(1)B装置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通
过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药品的流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2)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3)C中观察到有沉淀产生,是因为氢氧化钡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和水,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CO2═BaCO3↓+H2O;(4)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全部被氢氧化钡溶液吸收,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解释与结论:本实验中可通过C中反应生成的碳酸钡的质量计算碳酸钙的含量。将C中产生沉淀通过过滤、洗涤、干燥、
称量,通过计算求得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反思与评价:a在加入盐酸之前,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能够防止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影响,从而使实验结果更准确;b放慢滴加盐酸的速度,能使反应速率减慢,从而使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吸收,使实验结果更准确;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能够除去水蒸气,但是通过B装置使又带出水蒸气,无论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都不影响实验结果;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时,碳酸氢钠能和稀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质量增
加,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选cd;拓展延伸:13若溶质主要成分为Na2CO3和NaOH,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所以在检验时,选用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检验碳酸钠,并完全除去碳酸钠,再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
。实验过程如下所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质主要成分为Na2CO3和NaOH2、过滤,取少量滤液加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4分)17.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2.6g,其中含氧元素4.8g,将该混合物
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37g氯化钠溶液。计算:(l)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______;(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0.1%)______。【答案】(1)84.1%;(2)5.7%【解析】【详解】(l)原固体混
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4.8g÷=10.6g;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12.6g×100%≈84.1%;(2)设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y2322NaCO+2HCl=2NaCl+HO+CO106734410.6gxy1067344==10.6gxyx
=7.3gy=4.4g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3g÷(137g+4.4g-12.6g)×1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