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8)页,26.82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84e9b57144fb432a57681d243d42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兰州一中2020-2021-2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历史命题人:审题人: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Ⅰ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每
道题2分,共48分)1.据《春秋左传》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材料表明()A.礼乐制度规范贵族行为B.传统政治中的理性考量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冲击D.儒家伦理决定王位继承2
.“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而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个制约因素。”材料意在说明周代()A.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B.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C.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D.君主权力受到宗
法关系限制3.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祭祀仪式体现礼乐制度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4.春秋初期
,黄河沿岸各国往往“壅防百川,各以为利”。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主持诸侯会盟,盟约中有“无曲防”的规定,即禁止修筑危害别国防洪安全的堤防。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A.各诸侯国之间争霸非常激烈B.
各诸侯国以农立国C.齐王称霸后有效治理了黄河D.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5.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到:“盖自汉代学校制度废弛,博上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一书中概括性地说到:“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典不被教,多者或
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以上两段史料可以推知()A.魏晋时期官学的发达B.私学体系弊端日显C.九品中正制出现的原因D.儒学逐渐普及化6.南朝时期,寒人通过充将帅,掌机要(中书舍人),任典签(代表皇
帝监察地方诸王、刺史)不断提升政治地位,寒人地位的上升主要表明()A.门阀士族政治形成B.文化教育的逐渐下移C.专制皇权的逐渐加强D.监察制度的理性化趋势7.中国古代言谏制度强调谏官谏议君主的违误,在决策过程中发表拾遗补阙性质的不同意见,
限制君权是其履行职权的主体内容。这表明言谏制度()A.有利于贤明政治的形成B.实现了对皇权的制衡C.体现出决策的科学性D.分化了皇帝的决策权8.明人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七载:“今各部之事,皆听命于阁下,所不待言,虽选曹(吏部)有员缺,亦送揭帖与阁,然后注选。此不知胡汪当国时有
此事否。”这说明当时()A.内阁权势逐步扩大B.内阁有官吏任免权C.皇权日益受阁权抑制D.六部改变了运行机制9.战国至秦汉,铁农具和牛耕先后在黄河流域普及,北方旱地采用耕—耙—耢—压—锄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开展农业生产。这说明()A.铁器的出现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B.黄河流域是中国传统农业产生的源头C.北方农业生产时常遭受旱灾的严重威胁D.工具的进步有助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10.《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
;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A.春秋战国B.西汉C.东汉D.隋唐11.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
展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12.某学者指出:明朝官僚所涉足的行业,已经不只限于盐业、铁业、酒业几项了,而且他们在碾米业、制纸业、印刷业、纺织业、制瓷业、
采矿业、铸币业等行业中愈来愈变得重要。这种现象()A.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B.表明重农抑商政策趋于松弛C.缓和民间与官营的行业竞争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3.北宋元丰年间,南方各路按户均田亩数从多到少依次是江东、江西、两浙、福建,中举人数从多到少依次是福建、两浙、江西和江东。据此推论
准确的是()A.人口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B.人地关系影响社会文化倾向C.科举制为平民提供上升通道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转移14.“城市”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名词。实际上,今天人们眼中的“城市”与古人眼中的“城市”并不完全相同。《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这表明,二者
的主要区别是()A.政治经济地位不同B.占地范围与规模不同C.古今城市功能不同D.城市的繁荣程度不同15.北宋政府颁布商税则例,进一步将商税的征收程序化和制度化,改变了唐末五代对商税的横征暴敛。宋代商税征收的制度化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B.政府开始
着重调整商业税收的政策C.小农经济发展缓慢D.国家从法律上对民营商业的承认和保护16.据明代嘉靖年间的《广东通志》载:“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府库,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
亦羡裕矣。”这表明朝贡贸易()A.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B.削弱了明朝政府的实力C.带来了一定的经济繁荣D.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17.为调和“礼”和“刑”这两套社会规范在德政下的冲突,西周统治者明确提出了“明德慎罚”、“德主刑辅”的基本观念,使“刑”这一消极社会规范成为西周
辅助德政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说明西周时期()A.已经萌发了重民思想B.外儒内法得到运用C.统治者注重自身修养D.仁政思想受到推崇18.《孙子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注重了解情况,全面分析敌我、众寡、强弱、
攻守等矛盾双方,并通过对战争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来克敌制胜。这反映出,《孙子兵法》()A.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B.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C.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D.蕴含了朴素的唯物思想19.战国时期,儒家
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建立和谐社会
目标的需要20.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A.土德B.木德C.水德D.金德21.西汉时期司法审判时,是以儒家思想为断狱
的指导思想,要求司法官吏在审判案件的时候,用儒家经典,特别是《春秋》作为分析案情、认定犯罪的根据。又称“引经断狱”。由此可见()A.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司法审判领域B.西汉时期的司法程序已经相当完善C.《春秋》是司法审判唯一依据D.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22.钱穆说:“从汉代
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给儒学带来的影响是()A.儒学理论创立B.儒学哲学思辨化C.儒学适应了政治需要D.
儒学宗教神学化23.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同时,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可知,顾炎武()A.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B.主张学术研究应回归儒家原典C.强调研究经学要务实D.倡导用六经解决一
切现实问题24.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重在教化病人的
心理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第Ⅱ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3小题,共52分)25.(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秦并六国,分建四十二郡,造成此下二千年中国疆域之大轮廊。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封建制破弃,郡县制成立,平民、贵族两阶级对立之消融。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
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统一对“中国民族”形成所起的作用。(9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元朝行省制
的“优”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9分)26.(2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最早记录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分归大鸿胪和少府管理。唐玄宗开元年间,在广州设置市舶使,多由皇帝的
心腹宦官担任。其首要职责是向宫廷进献海外珍品,兼管海外贸易。宋朝在广州设市舶司,这是中国第一个专管对外贸易的官方机构,负责征收舶税,“以助国用”。市舶司最多时有10个,主要设在沿海地区。南宋高宗绍兴末年,泉州、广州和两浙路市舶司年
入达200万缗,约占当时国家货币岁入总数的1/5。明朝承袭前代,在主要港口城市设市舶司,以适应海外诸国朝贡的需要,且终明之世,罢置无常。康熙年间,清朝撤市舶司,设江、浙、闽、粤四海关。1757年,除粤海关外,其余三大海关被关闭。——《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的管理传统
与早期海关》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美、法三国迫使清政府签订通商条约,要求“邀请”英美法人“帮办税务”。据此,英国人李泰国被任命为首位海关总税务司。总理街门成立后,英国人赫德接替李泰国。赫德执掌海关期间,引进西方人事管理制
度,对海关人员的职权、薪资、晋升、惩戒都作了细致规定,并仿照英国建立新的会计制度。由于管理严密,海关财务很少发现舞弊现象。从1861年到1910年间,清政府的关税总收入增长了5.8倍。海关还为京师同文
馆提供了大量的经费支持,清政府驻外使领馆的经费也由海关提供。1878年,天津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标志着中国近代化邮政的开始。(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4分)(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海关和清代前期海关的不同,并简要评价近代海关的影响。(8分)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
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洲,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
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
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
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强大的表现及其原因。(12分)兰州一中2020-2021-2学期期中试题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BADDC6-10CAADD11-15BDBCD16-20CADCA21-24ACCB二、材料题25.(1)秦统一六囯
,促进多民族共处,有利于民族融合;秦王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措施,促进了统一社会的形成;焚书坑儒,虽然堵塞了言路,箝制了思想,但在当时对刚建立起来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
巩固起到一定的作用。(回答其中三点即给9分)(2)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3分)影响:行省制度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省制的开始。(6分)26.(1)特点:出现早,各朝均有设置;管理机构逐渐专业化、制度化;主
要位于沿海地区;唐朝以前政治色彩较为明显;宋代发展到高峰,经济职能突出;清代前期改设海关,逐步限于广州一地。(8分)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繁荣的需要;专制主义皇权的控制和影响;唐宋鼓励海外贸易,明清实行海禁、
闭关锁国政策。(6分)(2)不同: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管理模式逐渐近代化。(2分)作用:(积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关税收入,为清政府统治提供了财政支持;参与近代教育、外交、邮政的发展,推动了中同近代化进程。(消极)具有半殖民地性质,便利了
列强对华侵略。(6分)27.(1)表现:①百家争鸣,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世界文化“轴心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并推动世界文明发展。③东亚儒学文化圈形成,对周边
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④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等影响广泛。⑤中国社会文化对欧洲有一定的影响,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启蒙运动的发展。(任意3点得6分)原因:①农业和手工业长期世界领先。②中央集权制度的较早确立和发展巩固。③中原文化与周边民族、其他国家文
化的兼容整合、交流互鉴。(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