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含答案.doc,共(9)页,1.016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7c01f40001c860d6d0259dcf66e9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1年秋季期高中二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北师大版必修3前
六单元。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化恶为善”既需要外部的强制与促进,又依赖人自身的修性与学习。该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王道通》中这样解读“王”字结构:“古之造文字者,三画而连其中,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这一解读意在说明A.天君关系是天
人关系的纽带B.统治者应构建和谐的君民关系C.人是天的产物且受天的支配D.君王的权力应受到适度的限制3.朱熹曾说“学问须严密理会,铢分毫析”“但求众物比类之同,而不究一物性情之异,则于理之精微者有不察矣”。朱熹在此强调A经世致用B.知行合一C.
发明本心D.格物致知4.顾炎武不仅为徽商歌功颂德,将“商贾”跟“豪杰之士”和“古之君子”相提并论,他还曾亲自“下海”经商。他批判“有公而无私”之论,认为对人的自私自利之心,“先王弗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而恤之”。
这反映出他A.有浓厚的重商意识B.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C.反对封建等级观念D.支持百姓利己的行为5.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甘肃额济纳河岸出土的公元2世纪的兰州伏龙纸“呈白色,纸面薄厚均匀,绵软坚韧,近似现代宣纸”。武威阜滩坡纸“较薄……相当于现在一般机制原稿纸(40克/平方米)”。这可用于佐证
A.蔡伦纸的产量极大B.东汉造纸技术较高C.纸张的使用较普及D.东汉最早发明了纸26.下表所示为部分汉赋中名句的摘录。据表可知,汉赋A.体现文章的辞藻华美B.注重创作的恢宏大气C.受到阴阳观念的影响D.反映生活的丰富多彩7.据《明清传奇史》统计,明代68个传奇戏目中,就有41种是从宋元旧戏和
金元杂剧改编而来的。这表明,明代传奇戏A.适应了经济转型的需要B.重视对戏剧情节的表达C.借鉴了小说创作的手法D.继承了传统戏剧的元素8.右图所示是南宋马远的《晓雪山行图》,画中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大雪封山的清晨,一个衣着单薄的山民,正驱赶着两
只身驮木炭的小毛驴行走在白雪皑皑的山道上,似去赶集售卖这些东西以换取生活所需品。该作品A.属于典型的文人画B.呈现出世俗化特征C.追求写意传神风格D.大胆突破传统画风9.1842年,魏源编著完成了《道光洋艘征抚记》,魏源在书中详细地论
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得失,热烈地赞扬了以林则徐为首的抗战人物的抗敌事迹和献身精神;他以政治家的眼光,提出“严武备”“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这表明魏源A.倡导“中体西用”思想B.具有浓烈的爱国情怀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D.广泛关注世界的
变化10.1898年,康有为号召同志们组织“保国会”,在章程中明确提出国权与国民的概念,并以保全国地、国民、国教为号召。康有为所谓的“国”,其指称已不局限于大清,而是“包括3中国版图内全体人民的共同的实体”。这一言行A.直接导致了变法运动的
失败B.消弭了社会阶层间的隔阂C.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潮流D.反映了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1.“这场运动着眼于中国为什么在近代落后以及未来中国该如何发展,从思想文化的层面寻找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基因,试图从根本上变革,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这是一种根源于中华
文化传统的整体文化大改造。”“这场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12.从1920年9月1日第八卷第一号起,《新青年》被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公开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机关刊
物。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A.开始指导中国革命B.得到社会全面关注C.在华影响日益扩大D.传播方式较为灵活13.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两个革命纲领的相同点是A.主张消灭
私有财产B.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C.支持农民革命运动D.学习俄国的革命道路14.1930年1月,毛泽东在给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信中指出,那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在此,毛泽东主张A
.开启“工农武装割据”B.深入进行土地革命C.将工作重心移至城市D.发动武装反抗斗争15.1980年4月,邓小平指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1992年春,他在“南方谈话”中批评了“贫穷的社会主义”,并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这
些思想A确立了衡量社会主义的新标准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奠定了中共十五大的思想基础D.促进了人们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6.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而提出的重大思想理论是A.科学发展观B.“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C.“黑猫白猫论”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7.下图所示是1970年4月26日《人民日报》的头条报道。该报道中的这一科技成就4A打破了美苏对航空技术的垄断B.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有力地捍卫了国家的
领土安全D.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18.据统计,1959年我国共拍摄70佘部故事片,比1957年翻了一番,比较好的影片有《林则徐》《林家铺子》《青春之歌》《五朵金花》等。这主要得益于A“双百”方针的
贯彻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左”倾错误的纠正D.群众浓厚的文化需求19.右图是1950~1992年我国15~64岁人口的人均受教育年数示意图。由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A.人民文化水平逐渐提高B.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C.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D.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得到满足20.据
统计,1978~2000年,我国公派留学的人数占留学生总数的70%以上;但自2000年后,自费留学人数比例迅速上升,至2013年,这一比例已增长至93%。这一变化得益于A出国留学选择范围的扩大B.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增加C.我国居民收入的普遍提升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1.有研究者指
出,古希腊人往往能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态度来对待神。古希腊哲人所塑造的神具有常人的喜怒哀乐情欲、嫉妒、争斗,甚至古希腊哲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神——神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这反映出古希腊哲学家A.弱化人与神的界限B.否定神灵的客观存在C.具有人文主义情怀D.普遍追求精神的
自由2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历史学家波佩利埃尔借鉴法国既有历史理论的同时,又融合了意大利的语言学方法,创新性地强调历史的真实性、客观性及准确性,认为依据事实及史料客观地描写历史是历史学家的基本职资。波佩利埃尔的史学主张5A.保障了史学独立的地位B.适应
了思想解放的需求C.否定了传统史学的价值D.催生了人文主义的思潮23.马丁·路德国家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君权神授”说,他认为君主的权力是神授的,而教皇的权力是人为的,是不合法的,神授的君权有改革教会.钳制教皇的义务。他呼吁世俗的政府应承担起改革教会的责任,割断与
教廷的联系,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廉俭教会,要求政教分离。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A否定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权威性B.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D.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展24.伏尔泰认为,中国儒家文化表现出一种其他文化中少
有的宽容,而这种宽容,在欧洲的宗教统治下,实在少得可怜。这反映出伏尔泰A过度推崇中国传统文化B.对儒学持扬弃态度C.用儒学来和谐法国社会D.借助儒学来反封建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
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先秦儒家的政治文化学说中,“仁政”是其核心部分,仁义道德作为为政之基和立国之本是其重要特征。儒家以性善论作为仁政的哲学基础,通过对人的内在恻隐之心的揭示而为仁政寻找内在的心性根源。儒家学说所关注的首要问题是社会,而关注社会的核心则是“人”,
无论是个体的人还是共性的人都要求以“礼”来修身养性,强调在“克己”的基础上“爱人”,反映到政治上则为以“仁政”治天下。儒家仁政还表现为圣王对人民的物质关爱、道德教育与政治管理。仁政设计是从上层官吏的立场出发的,儒家认为统治者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才能王天下。至孟子时期,儒家仁政思想的核心立场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由“民好”“民恶”变为“民本”。——摘编自惠黎平《试论儒家仁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材料二如果说儒家以贵仁著称,墨家则以贵义著称,《墨子·天志》曰“顺天意者,义政也”,将天的意
志作为义政的理论基础和来源。墨家提出“义者,正也”,希望执政者用善政来匡正天下,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的思维来改变战国的乱世,反对当时社会上国与国、家与家之间的兼并战争,反对恃强凌弱,反对力政所主张的“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篡小家,强6者劫弱,
贵者傲贱,多诈欺愚”。墨家认为,顺从天志而施行义政,可以使天下安定,让上帝、山川、鬼神有祭主,使人民得到利益,从而实现“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在墨子看来,义政的目标和归宿是实现“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即以兴天下之利
为目标和归宿。——摘编自金小方《墨家义政思想的内涵、特质及其现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儒家仁政思想和墨家义政思想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仁政思想及墨家义政思想产生的共同背景及现代价值。(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1956年,我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不久后,由于苏联拒绝再为援建的原子能项目提供原子弹样品和技术资料,我国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搞出原子弹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钱三强力荐年仅35岁的朱光亚担任核武器研究科技方面的总负责人。在朱光亚的建议下,
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程开甲、陈能宽、周光召等人都加入进来,他们从最基本的理论学习、实验准备工作,到规范科研管理、建立团队精神,仅耗费很短时间就搭建起了一套中国核武器研发的“黄金阵容”。1962年,虽然遭遇了三年困难时期,朱光亚等还是向中央提出了两年内进行我国第一个原子弹装置爆
炸试验的“两年规划”。毛泽东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很好,照办。”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许,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摘编自顾小英、朱明远著《我们的父亲朱光亚》材料二1996年7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一事发表声明,下图所示为其内容摘录:中国坚持奉行独
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我们研制和发展少量核武器,是为了自卫,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保卫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中国发展核武器也是为了保卫世界和平,为了打破核讹诈和核威胁,防止核战争,最终消灭核武器。
中国从拥有核武器的第一天起,就郑重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还无条件地承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做出并恪守这一承诺的核武器国家。中
国从未在境外部署过核武器,也从未7对别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中国积极参加日内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谈判。我们衷心希望,永远不发生核战争。人类既然能在二十世纪制造出核武器,也完全有能力在二十一世纪彻底消除核武器。中国政府和人民愿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一道,
为实现这一崇高目标而努力奋斗!——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6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原子弹研究取得突破的有利条件,并谈谈朱光亚等人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末我国暂停核试验的原因,并结合
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发表关于停止核试验的声明有何意义。(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在中世纪晚期,西欧基督教社会陷入了一种深刻的文化矛盾之中,典型地表现为基督教的崇高理想与罗马教会的卑污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为了克
服这种理想与现实、神性与人欲相分裂的尴尬状况,中世纪末期的西欧社会可能采取的变革方案只有两种:第一种是顺应罗马教会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撕破虚幻的神性面纱,理直气壮地为人性的合理性进行辩护;第二种则是以虔诚的信仰来对抗堕落的教会,以圣洁的神性来
驾驭败坏的人欲,重振早期基督徒的纯真信仰和淳朴道德。——摘编自[美]布林顿《西方近代思想史》材料二德意志城市大多兴起于修道院和城堡附近、帝王驻跸地以及逃亡农奴聚居地。中世纪时代,繁荣起来的德意志城市从自己的利益着眼,特别希望在一个统一
的帝国中有强大的中央集权,但此时皇帝没有成为民族凝聚力的代表,德意志区域只是罗马教皇的“乳牛”,是天主教会充当欧洲精神权威的最后支撑。最终,思想的、精神的和民族等矛盾日益尖锐,1517年终于爆发了路德的宗教改革。——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1)根据材料
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世纪末期西欧社会思想问题而出现的两种变革方案及其核心主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爆发宗教改革的原因。(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8材料——整理自黄德锋《论中国近代化教
育思潮的产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