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共(22)页,303.50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76bebc7a9c2538c766f570a634d50f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共150分钟,分值150分。2.请在答题卡规定区域作答,其他区域作答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
小题。材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产业兴旺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熟悉现代市场经济的运作。生态宜居需要农民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习惯。乡风文明需要农民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治理有效需要
农民具备法制观念、掌握法律常识。这些美好的目标如果没有文化作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乡村振兴需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消除落后文化的不良影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少扶贫干部发现,落后的文化观念所带来的思想保守落后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有的贫困群众缺
乏劳动技能,难以开展劳务输出;有的长期享受扶贫待遇,“等靠要”思想严重……可以说,根深蒂固的落后文化观念是脱贫攻坚的一大障碍。“十三五”时期,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
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但要巩固这一来之不易的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还要我们久久为功,消除落后的文化观念,普及先进文化,用先进文化培育新一代农民。乡村振兴需要用文化凝聚人心。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充分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只有农民
人人参与,才能使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生根发芽、产生实效。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文化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上的独特作用,让农民真正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明白做什么、如何做、怎么做,懂得自己既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增强自觉性。通
过文化“铸魂”,使广大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在生活方式上、在价值追求上统一到中央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上来,为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农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乡村振兴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农村是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发展特色文化产
业的丰富资源。多彩的非遗技艺、古朴的古村古镇、独特的民俗风情、优美的自然景观……都是文化产业的要素,经过产业化开发就可以成为致富之源。位于成都市附近的明月村现在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就会游客云集,热闹非凡,
因为这里拥有数十座风格各异的非遗工作坊,聚集着上百位来自全国乃至海外的艺术家,成为远近闻名的非遗村、文化村。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明月村迅速脱贫,不但村民家家住上小洋楼,村容村貌也大为改变,绿水青山、翠竹鲜花,处处透露着优雅整洁,让明月村赏心悦目,成为度假胜地。乡
村振兴需要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古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一种良好的文化熏陶下,即使是落后分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改变。当前农村地区还存在各种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俗,如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往来
负担沉重,封建迷信活动有所反弹,流行打牌搓麻将等娱乐活动……迫切需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摒弃传统陋习,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摘自人民日报《加强文化建设
促进乡村振兴》2021.10.04,有删改)材料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高校要主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自身责任、发挥自身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服务支撑。提高教育水平。乡村振兴离不开知识和人才,需要大
力发展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高校要瞄准乡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将教育资源转化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一方
面,探索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有效途径。广大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要持续开展支教行动,逐步提升乡村基础教育质量。深度推进校地合作,拓宽教育扶贫途径,借助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促进乡村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另一方面,挖掘和利用乡村教育资源。鼓励高校师生开展农耕文化、
民间文化研究,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赴乡村开展体育、美育活动,送文艺演出下乡,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此外,还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乡村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和手段,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供给质量。强化人才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农村是充满希望的土地,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需要更多优秀涉农人才。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一是培养涉农综合型人才。在教育部门指导下,将招生计划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
用好专项计划招生政策,扩大面向贫困地区农村招生规模。优化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人才。二是引导师生服务乡村。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农技特岗计划等项目,推动各类人才资源向基层下
沉。选送一批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过硬的中青年教师、科技服务团,投身乡村、建设乡村。三是提升基层人才综合素质。统筹规划高校教育资源,发挥学科优势,建立更加开放灵活的培训机制,提升基层干部、农民、教师、医生等群体的素质能力。(摘自人民日报《
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支撑》2021.09.29,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文化支撑,这就要求农民要学习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法制观念。B.根深蒂固的落后文化观
念是脱贫攻坚的一大障碍,因此要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C.要想通过文化“铸魂”,应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幸福美好的新农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D.农村是乡土文化
和农耕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丰富资源,只有经过产业化开发才能成为农民的致富之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乡村振兴需要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培育新一代高素质农民。这是
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部分。B.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贫困,这来之不易的成果需要我们消除落后文化观念来巩固。C.当前农村已经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摒弃传统陋习,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为乡村振兴提供良
好的人文环境。D.为了有效提高教育水平,高校只要瞄准乡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就能将教育资源转化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不属于...乡村文化建设的一项()A.山西省委宣传部委派摄影家张国田打造了“前沟之恋”、“禾田小镇”等集餐饮住宿、
休闲度假、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扶贫项目。B.陕西袁家村自2007年始兴起旅游,如今游客百万,资产已经过亿,被奉为乡村旅游黑马之典范。C.乡村振兴青年菁英班旨在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领军人才,为国家推
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输送一支有情怀、有知识、有能力的“三农”人才。D.毛城子镇成立了吉林省首家乡镇文联,文联下设二人转、大秧歌、民俗、音乐、诗词、书画摄影6个协会,共有会员1105人。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假如你是来自农村的在校大
学生,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谈谈你将如何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服务?【答案】1.D2.A3.B4.①开门见山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的中心观点;②结构上采用总分式:先总说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基础作用,再从消除落后文化、凝聚
人心、发展文化产业、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等方面具体阐明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③论证方法上:采用举例论证,举“明月村”为例证明开发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可以致富④论证语言概括、简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5.①引
进先进的文化支撑乡村振兴②消除落后文化,带头抵制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俗③带领村民开发(继承、创新)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④寒暑假赴乡村开展体育、美育、文艺活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只有……才……”说法绝对。原文在材料一
倒数第二段,“……都是文化产业的要素,经过产业化开发就可以成为致富之源”,但并未说产业化开发是特色产业要素成为致富之源的充分必要条件。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贫困”不当,原文在材料一第二段,“
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缺少“整体”不符合事实;C.“已经”不符合事实。原文在材料一最后一段,“迫切需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摒弃传统陋习,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选项未然变已然;
D.“只要……就……”太绝对。原文在材料二第二段,“高校要瞄准乡村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将教育资源转化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动能”。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通
过发展旅游产业快速致富,属于乡村振兴,没有突出文化。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结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论证特点包括论证结构特点、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特点等。材料一开头即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属于开门见山式开头;接着看论证结构,采用总分式结构论证。先总说“产业兴旺需要……生态宜居需要……乡风文明需要……治理有效需要……这些美好的目标如果没有文化作支撑,是
不可能实现的”,总说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基础作用;再分说“乡村振兴需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消除落后文化的不良影响”“乡村振兴需要用文化凝聚人心”“乡村振兴需要发展文化产业”“乡村振兴需要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从
消除落后文化、凝聚人心、发展文化产业、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等方面具体阐明文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然后看论证方法,第四段在论述“乡村振兴需要发展文化产业”时,举明月村为例来论述,“位于成都市附近的明月村现在……绿水青山、翠竹鲜花,处处透露着优雅整洁,让明月村赏心悦目
,成为度假胜地”,举“明月村”为例证明开发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可以致富;最后看论证语言特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论点的提出概括、简洁;“乡村振兴需要用文化凝聚人心”“乡村振兴需要发展文化产业”这些观点的表述也同样简短有力,体现
了论证语言概括性强、简短有力的特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可知,文化对于乡村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引进先进的文化支撑乡村振兴;由材料一“乡村振兴需要用社会主义先进
文化消除落后文化的不良影响”“不少扶贫干部发现,落后的文化观念所带来的思想保守落后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有的长期享受扶贫待遇,‘等靠要’思想严重……”“根深蒂固的落后文化观念是脱贫攻坚的一大障碍”可知,要消除落后文化,带头抵制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俗;由材料一“乡村
振兴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尤其是明月村的例子生动说明开发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可以致富,材料二也有“鼓励高校师生开展农耕文化、民间文化研究,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可见要带领村民开发(继承、创新)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由材料二“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赴乡村开展体育、美育活动,送文艺演出下乡,丰富农民文化生
活”可知,可以利用寒暑假赴乡村开展体育、美育、文艺活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六岁的夏天罗荣16岁那年我即将初中毕业,我报考了师范。我知道考上师范不仅可以早几年参加工作,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奶奶的药罐子和我们兄弟俩的学费
,已把父母的脊背压成了两张弓。中考结束后,我找到了同村做织鞭工的小梅,想去织鞭。父亲知道了我要去织鞭,什么也没说,默默把家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链条上了油,调试前后闸,还特意安上了一个新铃铛。第二天,我骑着自行车跟着小梅到了鞭炮厂。小梅把我带到一个高个子女人面前,让我喊桂姨。她向桂姨说了
我的情况,桂姨打量了我一下问:“想当织鞭工?”我点点头。小梅连忙说:“他可聪明了,如果不是家里困难,他能考到北京上大学。”桂姨笑了,让我留下来试工。织鞭女工们陆陆续续来了,她们盯着我嘻嘻哈哈笑,说我是万花丛
中一点绿,我窘得脸通红。女工们都很关照我。年长的婶子手把手教我织鞭,一个穿红衣服的姐姐叫我明天戴一双薄手套来,不然用不了几天,手就会皲裂得像枯树皮。我很感激,把织鞭的要领牢牢记在心中,学着把颗颗散鞭串起来。桂姨过来看了我织的鞭说:“不
错,鞭织得紧密,可以留下。”“真的?”我激动地问。半个月后,有人喊父亲到县城做工,早上去,晚上回来。这样我没有自行车骑了。小梅建议我:“你跟桂姨说说,看能不能把散鞭称到家里织。”我结结巴巴地把称散鞭到家织的想法说了,桂姨答应了我。掌
灯的时候,父亲回来了。他看到蛇皮袋里的散鞭,叮嘱我说好好干,别给老罗家丢脸。父亲又吩咐母亲把那间空着的猪圈收拾出来给我放鞭,不许任何人带着火星靠近这间猪圈。第二天傍晚,我正在织鞭,前院的二强子来我家玩。
二强子在院子里四处张望,我问他找什么。他问我:“你没有留点?”我不解:“留啥?”“鞭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当织鞭工,当然要扣下散鞭。”我摇头:“怎么能这样做呢,这不是坑桂姨嘛!”二强子也摇头:“就你实心眼儿,扣下散鞭就
省下过年买鞭炮的钱了。”我们这里有个习俗,除夕夜的12点,家家户户要放“一万响”的鞭“出行”,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为凑“一万响”的鞭钱,父母将裤腰带紧了又紧,奶奶也竭力忍住不咳嗽,弟弟只能看着糖果咽口
水。二强子的话让我心动了。等他走后,我捧了一把散鞭装到一个黑色袋子里,外面套一个蛇皮袋子。过了一会儿,我又打开袋子,抓了几颗散线放回织鞭的篮子里,再把袋子藏到我的床空下面。再去交鞭,我的心怦怦直跳,紧张地看桂姨称秤。桂姨像往常一样,左右拨动秤砣。秤杆随着秤砣的移动
一上一下,我的心也跟着一上一下,大气也不敢出。桂姨没有发现我的异常,一边和别人说话一边看秤,然后叫我把挂鞭搬到仓库里。我长长舒了一口气,搬鞭时手心都汗津津的。连续两次去交鞭,斤两都对得上,只是秤尾压得有点低,桂姨也没说什么。我彻底放心了,跟大家大声说笑,还和桂姨开玩笑:“您把秤看准喽。”一天,我睡
得香甜,一巴掌狠狠地扇在我身上。我一骨碌爬起来想骂人,看到父亲黑着脸站在床边。父亲到城里做工后,每天早出晚归,我已很长时间没和他照面了。父亲把一个蛇皮袋子扔过来:“这是怎么回事?”袋子里的鞭炮散了一地,我的脑袋“嗡”地炸了。“出息了?会玩心眼了?”父亲的巴掌甩过来了。我扑通跪在父亲脚
下泣不成声。“起来!”父亲厉声吼道。那天,父亲没去做工,押着我把扣下来的散鞭送到鞭炮厂。父亲打了自己一巴掌:“丢死个先人了,这张老脸没地儿放了。他姨,娃做错了事,你狠狠处罚他。”大家都看着我,小梅张开的嘴巴可以塞下一个大鸭蛋。我羞红了脸,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钻进去。桂姨把袋子里的散鞭
称了重,对我说:“按规矩扣工钱吧。”父亲仍是一脸羞愧:“他姨,除了扣工钱,你还应该开除他,看他还做不做丢脸的事。”“他织的鞭质量过关,又是初犯,先不开除。”桂姨笑道,“以后再犯就开除。”“啪。”父亲又给我了一巴掌,“还不快谢你桂姨。小
子,以后再想扣鞭,先弄个麻袋把我这张老脸装起来。”我的脸又红了。八月二十五日,我最后一次去交鞭。桂姨递给我一沓钱:“这是工钱,你数一下。”数完钱,我疑惑地看着桂姨。桂姨不仅没有扣钱,还多给了30元钱。桂姨见我傻傻地看着她,笑:“你把鞭都还回来了,就不扣钱了,那3
0元是你给我家孩子荷香买书的钱。”我的手像烫了一样,忙抽出50元给桂姨:“这怎么行,该扣的一定要扣。那书是旧的,不值钱的。”桂姨把钱塞给我:“你先拿着,算我对你考上师范的祝贺。”我连连摆手,说不行。桂姨佯装生气:“怎么,家有喜事,还不许随礼了?”我只好收下钱,向桂姨鞠了一躬。又对荷香
说:“明年暑假,我来织鞭时再给你带图画书,还教你拼音和算术。”明年荷香就要上一年级了。荷香兴奋地说:“真的?我们拉钩,一百年不许变!”告别桂姨和织鞭工,我挎上竹篮回家。西边的天空铺满了红霞,晚风徐徐地吹着。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撒腿在碧绿的田
野上奔跑起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药罐子”、“学费”展现了“我”家庭负担的沉重,与下文写买“一万响”的艰难遥相呼应。B.文中多次写“我”脸红,写出“我”的拘谨、羞涩、
委屈,也表现了“我”青春的质朴纯净。C.“我”留散鞭,明知是坑害桂姨,还是做了,是由于家乡的习俗和家境的贫困,一念之差,犯了错。D.桂姨不仅没有扣“我”的钱,还分外多给了我30元钱,说是贺礼,其实是对“我”的帮助与关
爱。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扑通跪在父亲脚下泣不成声”运用了细节描写,主要为了突出“我”“偷鞭”暴露的恐惧,以及父亲平时教育孩子的粗暴。B.小说善于运用映衬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起初“我
”的“正”与二强子的“歪”,父亲的“刚”与桂姨的“柔”,形象形成映衬鲜明突出。C.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大多比较简短,甚至只言片语,但是人物形象却生动鲜活,跃然纸上,主要是因为人物语言都极富个性化。D.小说以“我”家庭负担的沉重写起,
以“我”在“田野上奔跑”收尾,由阴郁转向明朗,张弛有度,使小说富有变化,耐人寻味。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9.小说结尾处划线的句子蕴含着“我”成长历程的丰富感受,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6.B7.A8.①“父母的脊背压成了两张弓”写出了父亲的劳苦与坚韧;②父亲为“我”收拾自
行车,写出了父亲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③父亲发现“我”“留鞭”狠狠地打我,写出了父亲严厉与正直④父亲亲自押送“我”去还鞭,写出了父亲的自尊与担当。9.①能够直面对自己过错的释怀(轻松、欣慰)②得到桂姨的帮助与认可的感恩(愉悦)③从被帮助对象转变为能帮助别人的骄傲(自豪、成就感
)。【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委屈”不当,“我”因为偷留散鞭被父亲押送到桂姨面前时“脸红”应该是羞愧。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主要为了突出‘我’‘偷鞭’暴露
的恐惧,以及父亲平时教育孩子的粗暴”错,“我”跪下来泣不成声,主要突出“我”偷留散鞭被父亲发现并教育时的羞愧和懊悔。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奶奶的药罐子和我们兄弟俩的学费,已把父母的脊背压成了两张弓”沉重的家庭负担体现父亲的劳苦与坚韧;“父
亲知道了我要去织鞭,什么也没说,默默把家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链条上了油,调试前后闸,还特意安上了一个新铃铛”父亲为“我”收拾自行车,写出了父亲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我睡得香甜,一巴掌狠狠地扇在我身上”“‘出息了?会玩心眼了?’父亲的巴
掌甩过来了”“父亲厉声吼”“父亲又给我了一巴掌”这是动作描写,父亲发现“我”“留鞭”狠狠地打我,写出了父亲严厉与正直;“那天,父亲没去做工,押着我把扣下来的散鞭送到鞭炮厂”“父亲打了自己一巴‘丢死个先人了,这张老脸没地儿放了……’”“父亲仍是一脸羞愧”通过“父亲”
打自己一巴掌的动作描写、“一脸羞愧”的情态描写以及亲自押送“我”去还鞭的行为,写出了父亲的自尊与担当。【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心理的能力。“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是动作描写,体现“我”一种如释重负的心理;“撒腿在碧绿的田
野上奔跑起来”这一动作描写,体现“我”发自内心的愉悦、轻松、欣慰和自豪。一方面,十六岁的“我”留散鞭,犯了错误,父亲亲自押送“我”去还鞭,在正直的父亲严厉的教育下和桂姨的包容下,“我”认识到错误,并能够直面对自己的过错,“我”从内心放下
了错误,是轻松而欣慰的。一方面,“桂姨不仅没有扣钱,还多给了30元钱”“你把鞭都还回来了,就不扣钱了,那30元是你给我家孩子荷香买书的”“家有喜事,还不许随礼了”“我只好收下钱,向桂姨鞠了一躬”桂姨帮助并认可“我”,使“我”内心
充满了感恩的愉悦之情。再一方面,“又对荷香说:‘明年暑假,我来织鞭时再给你带图画书,还教你拼音和算术。’明年荷香就要上一年级了”“荷香兴奋地说:‘真的?我们拉钩,一百年不许变!’”“我”能够去帮助别人,得到别人的信任,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有一种成就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
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於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于是奏免其八。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于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余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
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
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兴平元年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兴平二年,吕布、陈宫率万人袭。太祖兵皆出取麦,在者不能千人,屯营不
固。太祖乃令妇人守陴,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谓曰:“曹操多谲,勿入伏中。”引军屯南十余里。明日复来,太祖隐兵堤里,出半兵堤外。布益进,乃令轻兵挑战,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骑并进,大破之,获其鼓车,追至其营而还。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
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节选自《三国志·曹操传》
,有改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B.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
/世之淫祀由此遂绝C.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D.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A.太祖,古代用以对先祖称谓,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的太祖指的是曹操。B.迁,常用作官职调动,多表示升官,也可以表示贬谪、降职。如:迁放、迁逐等。本句中指“升迁”。C.征,有“出征、征伐”之意,也可以用来表示皇上对臣子的任用,表“征召”之意。本句中指“征伐”。D.兖
州,九州之一。从夏朝开始,为了便于管理,中原腹地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后以“九州”代指中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年少时放荡不羁,不务正业。但梁国桥玄却认为只有
曹操能安社稷,并把妻儿托付给曹操,侧面肯定了曹操的能力。B.曹操到任济南后大刀阔斧,惩治贪官污吏,禁止不合礼制的祭祀,拆毁全部祠屋,充分地显示了其治世之才能。C.曹操借父亲在琅邪避难为陶谦所杀之事,征讨陶谦,一路攻城掠地,大破曹豹与刘备的拦截,可以说所向披靡。D.吕布、陈宫突袭,曹操城内兵力空
虚,只能组织妇女一起在城外设伏,但结果大败了敌军,显示了曹操的军事才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2)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14.有人说“曹操是一个奸诈、凶残之人,又是一个爱才之人”。请结合上文简要分析。【答案】10.B11.C12.D13.(1)太祖很担忧这件事。后来他在路上遇到这位叔父,就假装毁伤面容,歪脸咧嘴。(2)一个人能尽孝于父母,难道不会尽忠于君主吗
?我所渴求的正是这样的人。14.①奸诈:叔父劝说曹嵩严加管教,曹操怀恨在心,设计使叔父在曹嵩面前逐渐失去信任。②凶残:征伐陶谦时所过之处鸡犬不存,血流成河。③爱才:毕谌因孝背叛,但曹操不仅不追究还任用他为鲁相。【解析】【分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曹操一到,把祠屋全部拆毁,禁止官民进行不合规定的祭祀。待到执政之后,铲除奸邪鬼神之事,历经数世的淫祀从此断绝。“官吏民不得祠祀”是“绝”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秉
政”是“及至”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本句中指‘征伐’”错误,“征还为东郡太守”的意思是:征召太祖为东郡太守。“征”在句中指“征召”。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
.“只能组织妇女一起在城外设伏,但结果大败了敌军”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太祖乃令妇人守陴,悉兵拒之”,应是妇女守城,士兵出击。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患,担忧;后
逢叔父于路,状语后置;阳,假装;败面喎口,毁伤面容,歪脸咧嘴。(2)得分点:亲,双亲、父母;“岂……乎”,难道……吗?求,渴求;吾所求也,判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依据第一段内容可知,当叔父劝说曹嵩要对曹操严加管教
时,“太祖患之”,并设计让严嵩认为叔父不喜欢曹操,所以会说他的坏话——但失爱於叔父,故见罔耳。最总“嵩乃疑焉”,令使叔父在曹嵩面前逐渐失去信任。这体现其奸诈的一面。第四段“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的意思是:太祖大败他们,于是攻
占了襄贲,所经过的地方大行杀戮。一共杀了几十万人男女,连鸡狗都没有留下,尸体使泗水都断流了。这体现其凶残的一面。最后一段写“‘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意思是:“一个人能尽孝于父母,
难道不会尽忠于君主吗?我所渴求的正是这样的人。”命毕谌担任鲁国国相。毕谌因孝背叛,但曹操不仅不追究还任用他为鲁相,这体现其爱才的一面。参考译文:太祖小时候喜欢飞翔奔跑的动物,放荡不羁,不务正业,游荡无度。他的叔父看不惯,屡次将
太祖的行为告诉曹嵩(要求这个做父亲的好好管教曹操)。太祖很担忧这件事。后来他在路上遇到这位叔父,就假装毁伤面容,歪脸咧嘴。叔父觉得奇怪,忙问其故。他说:“我是忽然中风了。”叔父马上告诉曹嵩,曹嵩吃了一惊,连忙叫唤太祖过来,却见他好端
端的,面貌如故。曹嵩问他:“你叔叔说你中风,难道他说错了?”太祖说:“我本来是没有中风的,但是叔叔不疼爱我,所以他就说我坏话了。”于是,曹嵩怀疑他的弟弟说谎。自此之后,太祖的叔父在曹嵩面前讲他的过失和不是,曹
嵩最终都不再相信,于是太祖就更加得意妄为了。只有梁国桥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太尉桥玄,以知人知名于世,他见到曹操后就认定此人很特别,说:“我见过的天下名士很多了,还从未见过你这样有才华的!
曹君要好好把握机遇啊。我老了!愿意把自己的妻儿托付给你。”由此,曹操声名日渐大了起来。后来又升迁为济南相,济南境内有十多个县,县官们大多迎合附和君主的内外亲族,贪赃受贿,行为卑污,名声败坏,于是太祖上奏朝廷免去其中八个县的县官。长吏收取贿赂,
贪得无厌,依仗贵势,历任国相都不见举奏;直到曹操任命后,全部举奏予以罢免,全国上下惊恐,奸邪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得以广力推行,全国得以清正平和。最早时,城阳景王刘章因有功于大汉,故城阳国为其立祠,青州诸郡纷纷仿效,济南国尤其盛行,最多有六百余祠。商人借来郡守车舆冠服及随从作歌舞
杂戏表演进行祭祀,奢侈日渐加剧,而人民因此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曹操一到,把祠屋全部拆毁,禁止官民进行不合规定的祭祀。待到执政之后,铲除奸邪鬼神之事,历经数世的淫祀从此断绝。过了较长的时间,征召太祖为东郡太守;太祖没有前去就职,称
病回到家乡。当初,太祖的父亲曹嵩,离官后回到谯县,因为董卓作乱,到琅邪避难,被陶谦杀害,所以太祖向东征伐替父报仇。兴平元年夏天,让荀彧、程昱镇守鄄城,再次征讨陶谦,攻占了五坐城池,于是一直打到东海。回来时路过郯县,陶谦大将曹豹与刘备在郯
东屯兵,拦截太祖。太祖大败他们,于是攻占了襄贲,所经过的地方大行杀戮。一共杀了几十万人男女,连鸡狗都没有留下,尸体使泗水都断流了。兴平二年,吕布、陈宫率几万兵马偷袭,曹操的士兵都在外出寻找粮食,守营将士不到千人,屯营守卫不严。曹操因此命令妇人守卫城墙,全副
武装抵御敌人。驻地西边有个大堤,堤南树木幽深。吕布怀疑有埋伏,于是对部下道:“曹操诡计多端,千万不要进入树林,以免中埋伏。”率领军队屯驻南边十余里之地。第二天再战,曹操在堤下设伏兵,在堤外设一半兵力。吕布再次进攻,曹操命令轻骑挑战,待两军接触交战之际,伏
兵悉数从堤里攻出,步骑兵一并攻进,大破吕布,获其鼓车,追至吕布营地才返回。当初,曹公在兖州牧任上时,曾任用东平人毕谌为别驾。张邈叛乱,掳走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和儿女,曹公很抱歉地让毕谌离去,说:“你的老母亲在叛贼那里,你到那里去吧。”毕谌向曹公叩头,表示决无异心。曹公
大为嘉赏,还为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但毕谌一离开曹营,立马就逃到了张邈那里。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也被曹军生擒,众人都为他担心,曹公说:“一个人能尽孝于父母,难道不会尽忠于君主吗?我所渴求的正是这样的人。”命毕谌担任鲁国国相。(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大江东去”三句,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辽阔旷远深沉的意境,为英雄人物出场营造气势。B.下
阕“遥想”六句,塑造了年轻有为,春风得意,雄姿勃发,儒将风流,从容闲雅,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写尽了周瑜的风采才华,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感慨。C.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从“江山”联想到人事,都用历史上英雄的得志来反衬自己的
“失意”。两词结尾的情调不同,苏词激愤、高昂,辛词低沉、抑郁。D.本词将写景、咏史、抒情融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16.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苏轼开北宋豪放词之先河,结合本词简析“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5.C16.(1)写景壮丽。“大江东去”“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景(任选一句)壮阔、宏大。(2)写人豪迈。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指挥若定、从容不迫。(3)抒情旷达,写词人虽壮志难酬却能
自我解脱。【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苏词激愤、高昂,辛词低沉、抑郁”错误。苏词结尾低沉、抑郁,辛词结尾激愤、高昂。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词语言风格的能力。题目问“豪放”表现
在哪里,首先明确词的豪放可以通过题材选择、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豪放旷达的思想感情。词中选择了赤壁古战场,开篇就描绘了一幅大江滚滚东去的壮阔景象,跨越时空,将人带入茫茫历史中,境界阔达;写景时,用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采用夸张手法,极写赤壁战场陡峭山崖,采用比喻手法写出江涛拍案的
宏伟气势,展现出壮阔宏大的景象,带给人豪放开阔的感受。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笔墨集中于周瑜一人身上,写他年少英俊,意气风发的“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写他赤壁之战时指挥若定“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尽显儒
将翩翩风度,不动声色中铸就伟大功绩,其英雄形象豪迈动人,寄托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而作者表达的感情里,有一时的失意,“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尽管如此,却仍旧能够在“一尊还酹江月”的凭吊中获得旷达洒脱的宁静解脱,令人
感到词人情感上的豪放旷达。(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粪土王侯、宁折不弯的傲岸风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夔州秋天典型特征,被誉为“古今独步”“句中化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开荒南野际②.守拙归园田③.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④.使我不得开心颜⑤.无边落木萧萧下⑥.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容易写错的字有:“拙”“事”“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秦小篆应该说是战国时秦国的官
方书体,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李斯主导对全国的文字进行了一次规范化,在秦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文字系统,()。这种成熟是我们中华文化赖以传承的基础,所以小篆的文化意义。我们今人习篆不仅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
她具有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意义,虽然汉民族的政权几经易手,但汉民族的士大夫们总会不时地拉起复古的旗帜,对篆书进行,从而聚集民族之魂。秦小篆是政府用行政手段强力推行的书体,历史文化的自不在话下,但于艺术角度而言,则
如后世的馆阁体与现在的印刷体,形式的绝对统一,抹杀了个性,也就抹杀了这种艺术形式的创新能力,故篆书这门书法艺术于小篆后即可谓是进入了一个漫漫长夜。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言简意赅不可低估正本清源汗马功劳B.删繁就简不计其数拨乱反正汗马功劳C.
删繁就简不可低估正本清源丰功伟绩D.言简意赅不计其数拨乱反正丰功伟绩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今人习篆不仅在于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且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B.我们
今人习篆其意义不仅在于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而且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C.我们今人习篆其意义不仅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而且在于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D.我们今人习篆不仅在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而且篆书已经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文字系统的成熟与稳定,沿用至今可以想见B.沿用至今,可以想见其文字系统之成熟与稳定C.沿用至今,文字系统的成熟与稳定可以想见
D.其成熟与稳定的文字系统,沿用至今可以想见【答案】18.C19.C20.B【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言简意赅: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删繁就简: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它趋于
简明。根据前后文的“规范化”,指删除文字复杂的部分简单化,此处应该选“删繁就简”。第二空,不计其数: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不可低估:不能小看。结合后文“我们今人习篆的意义”,意思是不能小看意义,此处应选“不可低估”。第三空,
正本清源:从根源上进行改革;拨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扭转乱象,归于正道。前文并未涉及“乱象”等内容,故此处选用“正本清源”。第四空,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和业绩。汗马功劳:原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后泛指辛勤工作做
出的贡献,多用于人。此处指秦小篆在历史文化上有极大的功劳,应用“丰功伟绩”。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处有两处语病。“不仅……而且……”之前缺少名词性主语,应将“我们今人习篆”改成“我们今
人习篆的意义”。排除AD;“上升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的不是“我们今人习篆的意义”而是“篆书”,应在“已经上升”前面加上“在于篆书”,排除B。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沿用至今”是表象,“可以想见”是根据表象进行推测,“成熟与稳定”是结论
并承接后文的“这种成熟”。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研究表明,肥胖、超重与体质有密切关系。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
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①。实际上,儿童处于不同年龄段,②。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说到
底,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再加上运动不足,③。因此,肥胖儿童更需要注意均衡膳食的摄
入,减少高热、高脂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增强运动,以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①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②需要
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③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22.①中国内地儿童肥胖问题不容忽视②各年龄段营养不宜完全同一③要健康减肥就不能营养失衡【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处,结合上文“肥胖、超重与体质有密切关系”可知,此处是在讲肥胖
、超重与体质有密切关系,再结合上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可知,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说明体质呈下降趋势,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而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第二空处,由下文“比如2岁至6岁儿童应保证足量食物摄入,并做到平衡
膳食,每天饮奶及足量水;6至17岁学龄儿童要三餐合理,不偏食、贪食,保证钙、铁及维生素摄入,并保持适量体重增长”可知,不同的年龄段补充的营养不同,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第三空处,由上文“说到底,肥胖同样也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可知,肥胖是营养
不良的一种表现,再结合“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可知,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可见这就造成了营养不良,所以此处应该
填写“就造成营养不良的发生”。【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由第一段第2句话可知,第一段主要讲了中国内地儿童肥胖问题严重,用否定句概括就是“中国内地儿童肥胖问题不容忽视”。第二段主要讲了需要分阶段补充各种营养,用否定句概括就是“各年龄段
营养不宜完全同一”。第三段主要讲了肥胖是因为营养不良,所以要减肥就要保持营养均衡,用否定句概括就是“要健康减肥就不能营养失衡”。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创业史》的作者柳青说:“我们的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
别是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②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只有永不遏制的奋斗才能让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③习主席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回忆的。”高一是生命中的一个新的起点,也是学习道路上的一次新的飞跃。学校高一年级举行开学典礼
,作为高一新生代表,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为引语式材料。材料有三句
名言构成,属于多则材料作文,审题时应遵循整体性原则,同时,要学会同中求异或同异互求,从而提炼出正确的立意。柳青的话强调青年时期在人生道路上的意义,引导考生珍惜青春年华;路遥的话强调奋斗对青春的深远影响,旨在
提醒年轻人奋斗不可遏制;而习主席的话则明确青春与奋斗的关系,告诫青年人要珍惜青春年华,不负韶华。考生可以从一则材料中立意,也可结合两则材料立意,还可综合三则材料立意,但无论如何立意,必须紧紧围绕“奋斗与青春”这一主题。任务部分提供了关键性语句:“这
是生命中的又一个新的起点”引导学生站在人生新起点的高度看待高中的生活;“也是学习道路上的又一次新的飞跃”引导学生加深对高中学习的认识;据此,考生可以站在新的起点畅想未来,可以抒写对青春、奋斗的崭新认识与思考,还可以激励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学校高一年级举行开学典礼
,作为高一新生代表,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设置了具体的写作情境任务,即写作者的身份是“高一新生代表”,情境是“高一开学典礼”,形式是“发言稿”。考生写作时注意结合具体的写作情境,明确身份,还要注意发言稿
的形式与内容特点,适当与学生互动,达到最佳写作效果。文体上,本题适合写作议论文。行文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青春”“奋斗”,围绕着这二者展开论述。展开式可以从“怎么做”的角度以并列式形式分析正处于青春时代的高一新生
,如何在新时代中奋斗。还要注意发言稿的文体要求,要格式正确,有对象意识。立意:1.奋斗让青春熠熠闪光。2.漫漫征途,唯有奋斗。3.奋斗不停息,青春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