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师范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共(8)页,60.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64ce165dfe41ee90a2991de2c212ab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九台师范高中2021-2022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初测试历史试题本试题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C.古代各文明的小国寡民状态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2.世界古代历史上,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做过突出贡献的是()A.埃及人B.阿拉伯人C.印度人D
.印第安人3.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共同点有()①都处于大河流域,农业发达②都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④都形成了严格的种姓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4.他发现新大陆,让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美洲大陆的存在()A.哥伦布B.迪亚士C
.达·伽马D.麦哲伦5.17、18世纪,人们由举起人文主义的旗帜到进入理性时代。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工业革命的展开D.人文精神自身的魅力6.有学者认为:“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既有共同点,……又有多样性
,因为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对于近代法、德两国政治的比较正确的是()A.两国元首都由世袭产生B.德国内阁宰相对议会负责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德国政治民主化程度更高7.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下列能体现上层建
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是()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率先展开②美国制宪会议——确立民主共和政体③日本明治维新——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④农奴制改革——促进俄国工业化进程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8.在英
国曼彻斯特,1782年只有两家装备“骡机”的工厂;到1800年,英国已有600家工厂使用“骡机”。“骡机”属于()A.纺纱机B.电动机C.蒸汽机D.轧棉机9.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
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上述言论反映马克思的观点是()①肯定了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客观上的进步作用②认为殖民掠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③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④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0.林承节在《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
醒》一文中指出,20世纪初亚洲革命虽告失败,但它所体现的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里“不可估量的意义”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B.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C.启发
了广大民众民族民主意识D.亚洲国家相互配合联合斗争的精神11.在德国历史上,在整个20世纪,没有任何一个日子像11月11日这一天一样,能如此引发德国人对历史、政治和社会的讨论,如此直击德国人的内心深处。因此,11月11日被称为德国的命运之日。以下事件中,发生于1918年11月1
1日的是()A.德国基尔港水兵拒绝同英国交战,发动兵变B.柏林工人起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宣布退位C.德国签署投降协定,一战以同盟国失败告终D.协约国军队突破德军修建的“兴登堡防线”12.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
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C.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D.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13.“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
身体虽然柔弱,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指的是()A.克伦威尔B.凯末尔C.林则徐D.甘地14.“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传染病。”这主要是因为()A.当地忽视疫病治理B.罪恶的“三
角贸易”C.人口和物种的交换D.西欧国家殖民战争1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传统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在逆境中成长起来,民族意识产生并不断加强。这一时期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即“亚洲的觉醒”时期。“亚洲的觉醒”
意指()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B.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民族民主革命C.亚洲各国民族革命取得胜利D.亚洲各国选择了暴力斗争的道路16.1985年以后,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1987年美苏签
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美苏的这些举措()A.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B.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C.加速了两极格局的瓦解D.解除了世界性的核威胁17.下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
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上表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A.阶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B.工农业生产出现严重衰退C.确立了计划经济的新模式D.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调整18.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
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列强的贪得无厌B.亚非拉地区的的贫困C.无产阶级力量的弱小D.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9.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
动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
判”的“主义”是()A.浪漫主义B.自由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21.十八世纪初,为避免行会条规及相对较少的劳动力供给对生产造成局限这些障碍,鲁昂城的棉织商人德拉,采取了将原料送至附近农村纺织加工的策略。至1782年,鲁昂地区成为法国最大的外放制盛行区域。这表明()A.工业发展
具有多种经营形式B.工业发展推动法国农业转型C.法国得以实现工业化大生产D.外放制基于农村劳动力过剩22.“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皆为非法。”上述材料出自()A.《权利法案》B.《
王位继承法》C.议会改革法案D.《十二铜表法》23.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就将美洲当成了财富掠夺地,白银首当其冲。从1545年到1800年,美洲出产了13.3万吨白银其中75%即10万吨被运往了欧洲。欧洲又将掠自美洲白银的40%左右运往了亚洲,主要是中
国和印度。这表明当时()A.中印两国主导了世界白银流动B.欧洲商品在美洲畅销C.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居于主导D.世界市场在不断扩大24.有学者认为,这本发表于150多年前的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这本著作指()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C.《法兰西内战》D.《国富论》25.家住市区的李明早晨起床后先用潘婷(美国保洁公司品牌)洗发水洗头后,然后用佳洁士(美国)牙膏刷牙,洗脸时用了欧莱雅(法国)洗面奶,穿上阿迪达斯(德国)外套和耐
克(美国)运动鞋,吃了昨晚买的肯德基(美国)汉堡,喝了杯雀巢(瑞士)咖啡,带上索尼(日本)mp5和诺基亚(芬兰)手机,刚出家门遇见邻居王叔叔开着新买的奔驰(德国)汽车……。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A.经济一体化趋势B.经济全球化趋势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D.经
济联系开始紧密的趋势26.面对国内外敌人的疯狂进攻,1918年9月2日,苏维埃全俄中央执委会宣布:……国内所有的资源都必须用于战争的需要,“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为此,苏俄实行了()A.苏联模式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7.意大利在第
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于同盟国。战争期间,协约国慷慨地提出将部分侵占的领土分给意大利,这一诱饵很有效,意大利同意加入协约国参加战争。这说明()A.同盟国内部矛盾尖锐B.战争的进程因此而改变C.国家利益影响对外政策D.协约国胜利具有必
然性28.下表所列数据的变化能够说明()20世纪50-70年代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为顺差,-为逆差)1950196019701973与日本的贸易+2.4+2.0-15.9-19.4与西欧的贸易+2.0+10.7-5.8-17.8A.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B.日本和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强C.第三
世界的发展冲击两极格局D.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29.“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A.《凡尔赛和约》的签订B.《慕尼黑协定》的签订C.《大西洋宪章》发布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30
.当15~16世纪西、葡两国绕过好望角进行殖民侵略和瓜分时,英国将注意力集中在北路,企图从北方打开东方殖民贸易的大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英国是新航路的开辟国B.西葡两国共同对抗中国C.东方已被西、葡两国瓜分D.英国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二、材料分析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20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集聚战争资源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这一战时体制中体现的某些“共产主义”的做法使得列宁一度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一定能使我们获得巨大成就,保证我们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按照这
一指导思想,1920年9月,俄共(布)中央给各省省委的信中强调:“下达给乡的征集额,就是余粮额,居民要用连环保的方式予以完成”;同时,俄共(布)中央还决定,严惩劳动中的逃跑现象,直至关进集中营。——摘编自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材料二新经济政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完整的政策体系而是通
过不断的摸索、实践逐步完善起来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党内以斯大林等人为代表的一派对新经济政策总体上持否定的态度,把它看成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年年不忘限制以致取消新经济政策。——摘编
自《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材料三斯大林在1928年《论工业化和粮食问题》的演说中说:“农民不仅向国家缴纳一般的税,而且他们在购买工业品时还要因为价格较高而多付一些钱,这是第一;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多少要少付
一些钱,这是第二。为了保持并加快工业发展的现有速度,保证工业满足全国的需要,我们不得不暂时征收这种税。”斯大林通过这种办法,使农民一半的收入交给国家。——摘编自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涉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据材料一并结
合所学知识,苏俄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意图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共党内对新经济政策产生分歧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6分)(3)据材料三,归纳苏联发展国家工业化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实行带来的消极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
要说明你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出的基本认识。(10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宣告了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破产。经过“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和凯恩斯的理论创新,战后欧美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20世纪80年代,面对“滞
涨”局面,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进行大调整,出现了一股强劲的私有化浪潮。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各种救市措施的出台以及国家干预与监管的恢复和加强,国有经济的比重又在明显的恢复当中。——摘编自刘儒《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发展》材料二西方经济学家侯兰得
·汉德认为,苏联在五、六十年代曾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体制,到七十年代已黯然失色,八十年代将面临失败。苏联当局要想摆脱困境,必须在体制上进行改革。改革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即维持现行政策勉强摆脱困境的方案;回到中央集权的“保
守”方案;非中央集权化的“自由主义”方案。——摘编自陈陶《西方经济学家论苏联经济改革发展趋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实质。(6分)(2)材料二中“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体制”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种方案”在战后苏联
的具体实践。(8分)(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战后欧美与苏联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6分)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B2、B3、C4、A5、B6、C7、D8、A9、D10、A11、C12、B13、D14、C15、B1
6、B17、D18、D19、B20、C21、A22、A23、D24、B25、B26、D27、C28、B29、B30、D二、非选择题31、【答案】20分(1)措施:余粮收集制;普遍义务劳动制主要意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4分)(2)原因:新经济政策一开始
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党内担心恢复商品市场关系会演变为资本主义。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6分)(3)办法:由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2分)消极影响: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生产积极性不高;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4分)
基本认识:关注民生,保护农民的利益;一切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符合生产力实际水平。(4分)32、20分(1)调整:从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奉行新自由主义,减少干预;再到加强宏观调控实质: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6分)(2)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或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实践: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列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8分)(3)经济体制调整需与时俱进;改革需结合国情;注重相互
学习、借鉴;勇于探索、创新。(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