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pdf,共(6)页,421.8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55e723eb3216c16490a00566b4731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黄冈黄石鄂州三市2023年春季高一年级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1.C“在选取和分析史料时,呈现出从历史自身去解释历史的倾向”体现出希罗多德修史的人文主义倾向,“在其《历史》中多处提及德尔斐神谕”表明古希腊人一直有信神的传统,信仰神灵的传统和城邦政治下以人为本的现实均影响到
希罗多德对《历史》的编撰,故C项正确,B项错误。西方史学的叙述方式不一定均是以神的方式呈现,A项错误;D项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2.B从材料信息看,腓尼基字母与后世的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存
在着相似性,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和西墨尔字母之间也存在着相似性,说明不同地区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故B项正确。材料并无希腊字母与欧洲其它文化的对比,无法得出希腊字母是现代欧洲文化的源头的结论,排除A项;腓尼基字母深刻影响着古希腊文化,但C项表述本身错误;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战争是腓尼基字母外传途径的
结论,排除D项。3.C从材料看,西欧商人在社会中占有较高地位,正因为“西欧社会农业生产不发达,不能自给”,商业在西欧的不可缺少,欧洲社会内部存在着发展商业的原动力,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地理发现的信息,A项错误;B项率先打破缺乏材料依据;西欧商人并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D项错误。4.D.“世界的美
好主要是靠神性去制约趋恶的欲望”,弘扬“理想人格”、“道德规范”,体现出莎士比亚人文观注重理性的一面,是对早期人文主义者极端自由思想的一种匡正,故D项正确。上帝的“选民”,是宗教改革影响的表现,A项排除;B项必须借助的说法过于绝对;莎士比亚是人文主义者,也反对禁欲主义,C项排除。5.
A从材料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期,一方面人民期待议会主权的建立,另一方面又十分尊敬国王,尊崇王室的心理也很普遍,英国人民这种矛盾的心理是英国实行君主立宪不容忽视的因素,A项正确。英国选择君主立宪,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和心理因素,稳定了社会秩序
,B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曲折的根源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6.C.从表格内容看,当时美国产业工人大多分布在北方各州,产业工人在当时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工业化水平和程度,材料说明北方工业化程度相当较高,故C项
正确。材料是横向比较,而非纵向比较,看不出工业革命进程的问题,故AD两项均错误;材料表明,南方工业规模水平低,工业革命尚未真正完成,B项错误。{#{QQABIYSEogCgABJAAQBCAwVgCkGQkhACAAgGR
FAQsEAAiBNABCA=}#}7.C.据“规劝比利时工人不要到伦敦做工”“日内瓦的制靴工人通过国际协同其他国家的支部帮助他们达成与雇主的工资抗争的请求”等信息,可知,第一国际致力于国际工人阶级的联合斗争,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第一国际成立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AB三项材料均未体现。8.A
“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门罗宣言扩张主义的一面暴露无遗,拉美独立后,美国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拉美人民面临着反外来侵略的艰巨任务,故A项正确;“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美国企图加强对拉美的控制,而非致力致力于保护美洲的利益或解放,C两项错误;门罗宣言有排挤欧洲传统殖民者的
意图,但他们的矛盾不可调和材料无法体现,D项错误。9.D.皇家海军精密计时器体现的是英国的殖民征服;维多利亚早期的茶具也是对外征服扩大了世界贸易的结果,而且维多利亚时代是在19世纪,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时间均不吻合
。10.B在20世纪初亚洲觉醒中,中印资产阶级革命者均强调研究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来团结民众,谋求国家的光复独立,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印度重历史文化传统得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者的赞同,但未体现两者相互联合,A项错误;C项材料没有体现;D
项中主要手段缺乏材料依据。11.D.“施利芬计划”的核心思想是速决战,这明显忽视了其他国家的作战能力,“把防御东普鲁士的德军降到最低的限度,只留10个不满员的师”,更是严重低估了俄国战争实力,故D项正确。当时一战尚未爆发,A项错误;当时英法已经结盟,B项错误;“施利
芬计划”的目的是避免两线作战,不能说东线地位无足轻重,C项错误。12.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诸如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美苏等大国的一票否决权或者主导权是战后国际政治斗争和国家力量抗衡的结果,是大国综合实力对比的产物
,故A项正确。二战后,英法国家力量相对走向衰落,但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B项错误;一票否决权利于表决效率提高、利于权责一致的要求,但这些不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BD两项错误。13.D.从材料看,美国社会学家、历史学
家以妇女参加工作影响家庭,部分政府官员甚至把女权主义与反共联系在一起来反对女性外出工作,这些言论导致二战后女权主义的名声备受诬蔑,女权运动的阻力增大,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开始的表述错误;女性获得了参加工作的权利,但工薪等方面不一定实现了男女平等,C项错误。14.C.从材料看,苏联的
经济体制改革方案频繁变动,最终会使得前面的种种方案没有一个{#{QQABIYSEogCgABJAAQBCAwVgCkGQkhACAAgGRFAQsEAAiBNABCA=}#}是贯彻到底,C项正确,而A项错误。“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
”仅是方案口号,并不意味着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调整国民经济比例问题,D项排除。15.B发达国家民粹主义指数高意味着民众对建制派主导的现有秩序的不满,发达国家毫无疑问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和受益者,但由于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中国家
通过引入技术、资本,整体获得了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GDP中的份额提升,这让全球化的主导者——欧美国家感到威胁,导致民众对现有秩序的不满增强,民粹主义指数攀高,同时也降低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化的认同感,故B项正确。两极分化不是材料的主题,A项错误;C项本身表述有
误;经济多极化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利于国际关系的稳定,D项错误。16.(1)【答案示例】(8分)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出版的《玉蜀黍专著》1962年《玉蜀黍专著》是研究玉米在世界传播二手史料;但它是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出版的专著,具有较强
的可信度,有很强的史学价值。(2分)材料内容哥伦布航海归来,把原产美洲的玉米带到西班牙。可用于研究15世纪新航路开辟和地理的大发现。《玉蜀黍专著》一书关于欧洲部分国家最早引进玉米以及作为粮食作物种植的时期的记载,可以大致窥见玉米在欧洲
各国传播和发展梗概;也能够通过它窥视西方国家近代化的转型。(6分,内容方面答出任意3点史料价值即可)葡萄牙人将玉米引入西非殖民地,以解决向南美洲贩运奴隶时所需的粮食。可用于研究16世纪早期殖民扩张和黑奴贸易。玉米在英德的种植及传入亚洲地区可用于研究16世纪原产美洲的玉米在欧亚传播情况,及世界
物种交流的情况。(2)原因:耐寒的特性利于多种作物的轮种;用途多样;节地增产效果明显;政府(或统治者)政策鼓励。(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17.(1)变化:工厂制度;垄断组织;产业组织网络化、国际化。(2分。任意两点即可)原因:工业革命期间,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工人流水线上作业,科学化的管{#{QQABIYSEogCgABJAAQBCAwVgCkGQkhACAAgGRFAQsEAAiBNABCA=}#}理受到重视,工厂制度形成。(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产生。(2分)二战后,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
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规模和范围加速扩大,产业组织出现网络化、国际化。(2分)(2)规律:工业革命是组织变革和企业理论创新的主要驱动力量,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引起组织变革,而组织变革导致企业理论的创新;(2分)工业革命、组织变革和企业理论创新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分)工业革命对组织
变革的影响快于组织变革对企业理论创新的影响(或工业革命与企业理论创新之间存在大约10--20年的时滞)。(2分)18.(1)原因:缅甸曾是英国殖民地;缅甸形势动荡,政府难以维持,美国认为不值得为它投入资源;美国冷战战略重点在欧洲;独立初期的缅甸对美国切身利益没有构成直接影响。(6分。答出任
意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6分)(2)态度:态度复杂。(1分)一方面,英国鉴于自身实力及缅甸局势的失控风险,乐于寻求美国对缅甸事务的分担;(2分)另一方面,作为前殖民宗主国,英国不能容忍美国向英国在缅甸
事务上的主导性发起挑战。(2分)影响:无法挽回英国在亚洲影响力衰微的趋势;对美国亚洲冷战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既促进又限制的双重影响;客观上为亚洲新兴民族国家在大国博弈中谋求国家利益留下了空间。(4分。答出任意一
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4分,有其它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课同等给分)19.评分等次给分档论述部分评分细则10—12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7—9分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
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4—6分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1—3分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0分空白卷{#{QQABIYSEogC
gABJAAQBCAwVgCkGQkhACAAgGRFAQsEAAiBNABCA=}#}答案示例示例1:论题:西欧中世纪黑暗中孕育着社会变革的新因素。(2分)阐述:政治上,中世纪早期,世俗王权软弱,封君封臣制度易使欧洲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中
世纪中后期,王权不断加强,为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等方式,赢得了一定自治权,对近代城市自治、议会民主产生重要影响。经济上,庄园和农奴制维持着传统的封建经济。但11世纪以来,城市自治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部分城市产生。
思想上,中世纪欧洲用宗教取代了古希腊文明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民主传统,中断了西方文化传统。中世纪是西方文明史上发展最缓慢的时期。但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大学兴起,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这一时期,教育、文学、宗教、建筑、艺术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准备了有利的条件。(
8分)综上,西方的中世纪固然有其黑暗的一面,但在黑暗中却埋下了人类文明未来发芽的种子。(2分)示例2论题:中世纪文化奠定了近代西方文明的基础。(2分)阐述:可从中世纪议会民主传统、城市自治、城市经济发展、基督教文化和日耳曼文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源头(如中世纪的文化并
没有完全在日耳曼部落入侵后毫无进展,相反在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础上,结合基督教文化、日耳曼文化、东方文化之后形成了中世纪的多元文化,文化发展并没有因为中世纪历史而断裂,日后西方文明中一些最根本的制度规则和观念得以确立,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等视角予以论述。(10分)(示例仅供参
考,不作阅卷的唯一标准){#{QQABIYSEogCgABJAAQBCAwVgCkGQkhACAAgGRFAQsEAAiBNABCA=}#}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