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40.739 KB
  • 2024-10-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共(6)页,40.73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4c1fea9bf1b3306108348f48122aec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叙州区一中2023年秋期高一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

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A.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B.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C.城中发现20多万千克的炭化稻堆积D.古城外围分布着体量巨大的水利系统2.古人对炎帝、黄帝的祭祀很早且延续不断。战国时秦国

祭祀四帝:白帝、青帝、黄帝、赤帝(炎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托黄帝以明正朔,如北魏自称是黄帝之子昌意之后。这反映出,对炎、黄二帝的崇拜A.保持了中原地区政治经济优势B.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C.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D

.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3.史载:大禹召开“涂山大会”,从四方赶来氏族、部落酋长带着礼物前来朝贺。大禹称夏王,结束了部落联盟体制,创制“肉刑”等,建立了夏朝。由此可知,大禹建立夏王朝的主要依据是()A.推行了王位世袭制B.建立了国家的相关机构C.实施了内服外服制D.完善了宗

法制和分封制4.西周初年,武王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域各为四百里“亲亲之义,褒有德也”;封姜尚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周初所封的诸侯有数百个,其中姬姓者五十五人,然其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这说明西周分封制A.稳定了政治局面B.有严格的等级限制C.以同姓分封主D.实行

嫡长子继承制5.西周时期“田里不鬻,墓地不请”,没有土地买卖。到了战国时期,土地买卖记载已较多,如《史记》载赵括之母言:“今括一旦为将……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这一变化说明()A.土地兼并现

象趋向激烈B.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展C.封建小农经济尚未确立D.铁器工具得到普遍使用6.春秋战国500多年的斗争与融合为后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诸多条件。以下符合上述条件的有的为的①中原周边的戎狄蛮夷产生认同观念,融入华夏族②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③各地经济的发展

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④北方各诸侯国为抵御匈奴族南下在北部修筑长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

重礼仪。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而周边民族被称为戎狄蛮夷等。经过频繁的往来和密切联系,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华夏族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C.开始出现民族交融的局面D.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战争8.孔子在社会伦理上强调尊卑有别

.等级分明,但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一差异表明孔子()A.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B.具有比较超前的政治理念C.有意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D.教育理念与伦理观相矛盾9.战国时期,孟子认为

“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10.美国学者认为商鞅建立了以个人能力

而不是贵族身份选拔官僚制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政府制度,比西欧早两千年。据此可知,商鞅变法中“选拔官僚的制度”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目的在于维护平民利益C.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D.是西方文官制度的源头11.据考证,秦王朝设置

的36郡,大致有三种情况:因袭战国时期各国故郡17个,征服六国新旧国都改置的郡9个,重要地区或交通要道新置郡10个,据此推断秦朝地方管理机构的设置()A.体现了传承与创新的结合B.实现了各地均衡分布C.凸显了秦国故地优先原则D.突破了传统管理模式12.下面是某学生

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

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A.秦统一的背景B.秦统一的方式的C.秦统一过程D.秦统一的意义13.公元前178年,汉文帝即位不久,出现日食。他趁机下了一道罪己诏,主动承认自己“人主不德,布政不均”。

公元前177年,又出现了日食,而这一次,文帝则让宰相周勃去封地任职,使他离开长安政治核心圈。汉文帝这两次日食的举措()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B.意在削弱丞相的势力C.顺应政治统治的需要D.推动儒学地位的提高14.班固在《汉书》中提出∶“法家者流,盖出

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这说明班固A.主张废除严刑峻法B.立足儒家视角评判法家C.重塑儒家伦理道德D.倡导百家争鸣多元发展15.司马迁的《史记》中没

有单独的惠帝传,他将惠帝附于其母《吕太后本纪》中,太后从其本姓,母子同传;班固的《汉书》作《高后纪》,舍其本姓从夫称“高后”,还专门为惠帝作《惠帝纪》,置于《高后纪》之前。对这一变化的原因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两人修史方式

截然不同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外戚专权现象不复存在D.儒学影响力不断扩大二、非选择题部分:四个大题,共55分。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

庞大的宗族集团。宗族集团或异财,或共财,或异财共财相结合。虽然在宗族组织中,有时又分成若干分支家庭,甚至小家庭,但是这些个别家庭在社会与政治、经济活动中均不具有独立性格,而是埋没在宗族体系之中。秦的分户政策自商鞅变法开其端,秦简《

封诊式》“封守”条记一个士伍甲家,亲属共四口人,除甲夫妻外,没有已婚成年男子,有一大女子,还特注明“未有夫”。这说明秦子辈成年尤其已婚大抵是要出分另立门户的。商鞅第二次变法提出:“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对于这项改革,商鞅说:“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禁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商鞅变法,独立的同时也是分散的个体小家庭成为社会政治的出发点,在一定范围内的家际关系也由原来的充满血缘情感而变为浓重的地缘社会政治色彩,族类意识淡薄。——摘

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前后家庭形态的变化。(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对秦家庭形态变革的影响。17.中国史学的发展材料一秦汉时期史学在先秦史学积累的基础

上,有了划时代的发展。作为通史巨著的《史记》的出的现,和作为朝代史巨著的《汉书》的出现,把反映中华民族历史面貌和反映皇朝历史面貌结合起来,形成了前所未有史学规模。《史记》《汉书》被后代列为历代“正史”之首,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深远

的历史影响,以致于可以这样认为:这个时期的史学的宏伟成就成就,就是“正史”的创建。——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呈现多途发展的趋势。这一时期各皇朝为了表明自己统治的正统,对修史十分重视,史官制度有相应的发展,造就了众多的史家。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

篇在讲到魏晋南北朝史官建置时说“其有才堪撰述,学综文史,虽居他官,或兼领著作。亦有虽为秘书监,而仍领著作郎者。”私家修史在这一时期也非常盛行,涌现出一批在野的史家。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的数量剧增,种类繁多,这可从《

隋书·经籍志》中大体看出,《隋书·经籍志》撰成于656年,史书类总共817部,13264卷,通计亡书,合874部,16558卷,这些书绝大部分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此外,这一时期史学的发展还表现在史家对史学内

容认识的开阔,人物传记和地方志的编撰也兴起了。——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史学有了划时代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魏晋南北朝史学多途发展的表现。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概从公元二百年到五百年之间,全球气候发生变化,与以往相比各处都变得更为寒冷,在中国北方地区寒冷气候出现得更早……由于气候改变的关系,草原上的民族慢慢地向南移动;核心地区的汉人,也许因为人口增加,也许因为南方土地肥沃,也慢慢向南移动。……大

量的北方族群侵入南方……改变了中国本来的人口结构,同样,中国北方原来的人口在骨牌效应下,也一波一波地不断南侵,改变了南方的人口结构。——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材料二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

(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摘自《宋书》(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人口南迁的两种基本情形及其原因。(2)据材料一、二,概括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江南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问题材料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填:通“镇”,安定。)之。请立诸子,唯(唯:表示希望,敬词。)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后属:后裔,后代。)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雠:“仇”的异体字,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公:公家的,国家的)赋税重赏赐之,甚足(足:能够,可以)易制。天下无异意(异意:反对的势力与意图),则安宁

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树兵:创设引起战争的条件)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西汉】司

马迁:《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根据材料,概括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主张有什么不同?秦始皇采纳了哪一主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