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5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571.027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5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x,共(13)页,571.027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31956a866cd888e64c47f2da51c59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八一中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由于生产工具不断

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D项正确;ABC项不是最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项。2.西周初期,在王室册命诸侯仪式上,受封者要进行

盟誓。《左传》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卿大夫、士的册命以及子孙世袭爵位时也都要盟誓。西周盟誓活动的主要意图是()A.维护嫡长子继承制B.维护宗族内部的团结C.稳固周朝统治秩序

D.宣扬政权更替合法性【答案】C【解析】【详解】通过盟誓活动,对受封者进行权力约束,统治阶层能够维护统治秩序、巩固政权,C项正确;此活动并非指向嫡长子继承制、政权更替,也不局限于宗族内部团结,排除ABD项。故选C项。3.《资治通鉴》记载:“秦被甲百余万。山东之

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内容是A.连坐法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重农抑商【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秦被甲百余万”“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反映了秦军英勇作战的情景,这反映了秦国实行奖励军功,提高了军

队的战斗力,故选B;连坐法是司法方面的措施,排除A;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D。【点睛】4.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

.黄老之学已经过时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答案】A【解析】【详解】西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主要是当时的社会形势决定的,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也是因为当时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治国方略、治国思想的选择是由当时的社会存在决定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故A正确

;B、C、D是出现材料变化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5.公元前112中,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这一措施A.改变了抑商政策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抑制了农业生产D.实现了国家统一【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销毁原各郡国的

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反映汉武帝试图通过控制铸币权以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符合题意;中国古代抑商是基本经济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稳定金融有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故C不符合题意;汉武帝之前,国家就已经实现统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位高权

重,与皇室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主要说明东晋门阀政治A.加强了中央集权B.遏制了世族势力的扩张C.提高了官员素养D.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王与马,共天下”可知,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

强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皇权,D项正确;材料说明东晋的门阀政治分散了皇权,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增强了士族势力的扩张,排除AB项;材料内容和提高官员素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姓氏改革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拓跋氏改姓为元,步六孤氏改姓为陆,贺兰氏改姓为贺,独孤氏改姓为刘等。孝文帝上

述做法()A.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B.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C.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繁荣D.完成了鲜卑族汉化过程【答案】B【解析】【详解】孝文帝改汉姓的做法加速了鲜卑民族的汉化,这就顺应了当时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B狭

隘观念正确;孝文帝的做法是促进了鲜卑民族的汉化,而非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排除A项;鲜卑族改汉姓和促进北方经济发展繁荣之间没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完成了”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8.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

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这一转变()A.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B.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C.促进了商

品经济的发展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唐朝两税法中“,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增加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题干中涉及的是征税标准,并未体现商人的政治地位,排除A项

;两税法并未完成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过渡,完成过渡的是一条鞭法,计亩征银,排除B项;两税法不以丁身为本,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军功授爵制(秦朝)→察举制(汉朝)→九品

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A.血缘→军功→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功绩→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血缘→军功→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血缘→军功→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答案】C【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世官制的选官标准是血缘,察举制的选官标准主要是品行和才学,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标准是门第声望,科举制的选官标准是考试成绩,C项正确;ABD项对应有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0.诗歌创作在

唐朝进入了黄金时代。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而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有时凄婉悲怆。这反映出A.唐诗代表了中国文化最高水平B.社会变迁影响唐诗风格C.文学作品会

直接反映王朝更替D.诗人气质决定唐诗风格【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在唐朝不同的时期诗风表现的也不同,说明社会变迁影响到了唐诗的风格,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最高水平”,排除A项;文学作品并不一定会直接反映王朝更替,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

社会变迁对唐诗风格的影响,而非诗人气质,排除D项。故选B项。11.元政府为经略台湾而设置的管理机构是()A澎湖巡检司B.宣慰司C.湖广行省D.宣政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政府为经略台湾而设置的管理机构”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元政府为经略台湾而设置的管理机构是澎湖巡检司,A项正确;宣慰司是处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排除B项;湖广行省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宣政院负责处理西藏事务的,排除D项。故选A项。12.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管辖辽阔疆域,建立了()A.分封

制B.郡县制C.军机处D.行省制【答案】D【解析】【详解】忽必烈在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方面实行的是行省制,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排除B项;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13.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

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民族内容梳理①实行南北面官制度②政权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③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④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

A.党项、女真、鲜卑、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C女真、吐蕃、契丹、满洲D.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党项族建立西夏,建都在兴庆,

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女真族建立的金朝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蒙古族建立元朝,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4.如图所示漫画描绘的史事发生在()A.辽与北宋之间B.金与北宋之间C.金与南宋之间D.元与南宋之

间【答案】B【解析】【详解】据图片“被俘的宋钦宗、宋徽宗”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发生在1227年的靖康之役,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宋灭亡,B项正确;辽亡于1125年,金灭辽,排除A项;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

宗父子,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1127年靖康之役之时,元朝尚未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15.“四等人制”一词最早是由学者屠寄(1856-1921)在《蒙兀儿史记》中提出的,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代实行过“四等人制”的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

一些政策和规定中,例如汉人打死蒙古人需要偿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汉人如当兵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据此可知“四等人制”()A.是后世学者虚构出来的一个历史概念B

.处在最底层的南人指的是南方的汉人C.反映了元朝统治时期尖锐民族矛盾D.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答案】C【解析】.的【详解】根据题干“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规定中,例如汉人打死蒙古人需要偿命,而蒙古人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可知,蒙古统治者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

施,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反映了元朝统治时期尖锐的民族矛盾,C项正确;根据题干“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规定中”可知,该历史概念并不是后世学者虚构出来的,排除A项;南人原指南宋统治区的居民,排除B项;“四等人制”激化了民族矛盾,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排除D项。故选C项。16.某一电影主题曲:“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岳飞抗金【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倭奴”可知,这一事件与日本有关,是指明朝戚继光抗倭,B正确;郑和下西洋和“杀尽倭奴”无关,排除A;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的是荷兰殖民者而非日本,排除C;岳飞抗金与日本无关,排除D。17.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郑

和下西洋虽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挂帅"而忽视经济实利,有"厚往薄来"之说,从而也使得远航难以为继,但却名垂青史……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A.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政府的财政收入B.中国明朝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精湛C.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D.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但却名垂青史……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通过朝贡贸易加强了中外之间的交流,是友好交往历史的印证,

故C正确;朝贡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会增加收入,只会增加支出,排除A;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中国社会并没有因此而转型,排除D。18.清朝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

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有利于A.提高了决策的效率B.完善了中枢机构C.削弱宰相的权力D.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奏折”没有经过传统的其他部门的审核,皇帝一个人决策,减少了中间的办事环

节,明显提高了决策的效率,A正确;材料中的密折根本没有经过中枢机构,B错误;宰相在明朝时期已经被废除,C错误;清朝属于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D错误。19.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

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知内阁已经名存

实亡,不可能权力得到加强,排除A。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结合所学可知,军机大臣品级不高,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本身无决策权,不能等同于宰相,而且早在明朝初期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排除C。结合所学,乾隆

从裁撤军机处到恢复军机处,关键在于军机处有利于皇权加强,故选D。【点睛】清朝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帝时,皇帝选派满汉大臣入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照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然后经皇帝批准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

处的设立,使清朝初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对皇权限制很大)实权尽失,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生只要理解军机处设立的作用,再结合题干和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20.王阳明认为:“天下之人心,其始亦非有异于圣人也,特其间于有我之私,隔于物

欲之蔽,大者以小,通者以塞,人各有心,至有视其父子兄弟如仇仇者。”这反映了王阳明()A.继承“性本恶”B.倡导“格物致知”C.强调“致良知”D.强调“性本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认为圣

人与常人最初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圣人可以用“良知”去除物欲,由此可知,王阳明强调的是“良知”在实践中的作用,即强调“致良知”,C项正确;王阳明认为天下人最初都是圣人,因此不是“性本恶”,排除A项;程朱理学倡导“格物致知”,而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

,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性本善”,排除D项。故选C项。21.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做出了持续努力。其中,清朝统治阶级发动的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自救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D.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清末洋务运动以“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为口号,掀起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旨在挽救统治危机的、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B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群众性运动,故A不

符题意;维新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C不符题意;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D不符题意。22.《南京条约》签订后,耆英等人面见道光帝时提出:“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人民交涉案件,应

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已授予英国领事裁判权B.为了防止华夷杂处滋事C.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D.迫切处理中英商务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如有与内地人民交涉

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可知在涉英案件中,清政府将无权审判英国人,这就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说明清政府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又称《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通常称为《虎门条

约》或《虎门附约》,英国从中在中国攫取了领事裁判权,排除A项;这一做法是清政府缺乏司法主权观念的表现,是为了处理涉英案件,而非为了防止华夷杂处滋事和迫切处理中英商务矛盾,排除BD项。故选C项。23.下图漫画反映了近代某次侵华

战争,关于这次侵华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工业文明必然扩张的产物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C.开启了中国的“自改革”时代D.进入了美日共同支配中国的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由漫画中人物的服饰打扮可知,小个子是日本士兵,倒地的巨

人是清朝士兵。由此可知,漫画反映的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打败了中国,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故B正确;鸦片战争是工业文明必然扩张的产物,故A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中国开启了“自改革”时代,故C错误;一战期间美日共同支配

中国,故D错误。24.圆明园是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有“万园之园”之称。其被焚毁于A.英法联军B.日军C.美军D.八国联军【答案】A【解析】【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于1860年火烧圆明园,A项正确;日、美没有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B、C项;

八国联军侵华没有烧圆明园,排除D项。故选A项。25.1874年以后,多数洋务派以日本为假想敌,主张筹建海防,如李鸿章认为“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西洋诸国。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这

反映出当时()A.洋务运动领域的扩展B.中日民族矛盾尖锐C.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D.民族忧患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1874年以后,多数洋务派主张以日本为假想敌来筹建海防,可见这一时期,民族忧患意识增强,D项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洋务运动领域的扩展,排除A项;当时日本明治维新刚刚开始,中日民族矛盾尚未尖锐,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仍是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没有体现其思想的突破,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26.自汉唐至两宋,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型为

农业和工商业并重的经济结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等生活必

需品。——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材料二战国秦汉以来,投入流通的大宗商品以套侈品和土特产为主,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和豪富集团,除盐、铁等少数特种商品外,基本与乡村百姓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联。两宋市场上的商品分为三个大

类,一是金银细工,乳香犀玉等高档套侈品,二是农具、手工业用具等生产资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城郭镇市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常品,其中第三类所占比重最大。——摘编自张其凡《中国大通史》材料三城市格局和城郭限制的打破

,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都市商业的发展。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中,城市较前代集中了更多的人口,尤以大城市为甚。——漆侠《宋代经济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农业发展的新气象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代商业中商品构成和服务对象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宋时期城市商业兴盛的表现。【答案】(1)新气象:新作物得到推广;耕作制度进步;经济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影响: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发展;缓和人地矛盾;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2)构成:奢侈品、生产资料、日用必需品。服务对象:由主要服务社会上层到满足市民百姓需要。(3)表现:城市格局发生变化,城郭限制打破;城市人口增加。【解析】【详解】(1)新气象:根据材料“宋初,北方作物的大规模南移

和占城稻的引进推广,在耕作制度上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不同作物可以接续栽种”可知,新作物得到推广、耕作制度进步;根据材料“不少茶农。桑农、果农等不再是为自身的直接消费而生产,而是把产品投入市场,转换成货币,再购入粮食、布帛

等生活必需品”可知,经济作物种植范围扩大,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影响:外来物种的引入和推广以及轮作制的推行,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发展、缓和人地矛盾;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商品经济发展。(2)构成:根据材料“一是金银细工,乳香犀玉等高档套侈品,二是农具、手工业用具等生产资

料,三是日用瓷器、布帛和城郭镇市居民的粮食、茶盐等生活必常品”可知,奢侈品、生产资料、日用必需品。服务对象:根据材料“战国秦汉以来,投入流通的大宗商品以套侈品和土特产为主,主要服务于统治阶级和豪富集团”“其中第三类

所占比重最大。”可知,由主要服务社会上层到满足市民百姓需要。(3)表现:根据材料“城市格局和城郭限制的打破,深刻地揭示了宋代都市商业的发展”可知,城市格局发生变化,城郭限制打破;根据材料“人口不断涌入城市中,

城市较前代集中了更多的人口,尤以大城市为甚”可知,城市人口增加。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沉梦就此被粉碎。——摘编自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二列强入室……割我宝地,掠我财富。材料三中国的版图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还像一个“大葡萄叶子”,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已经变成了一个上半部分被挖去的残叶,好听些说它像“公鸡”的形状,其实是想掩盖我们的屈辱。(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次战争?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什么?(2)请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说明材料二中的“割我宝地,

掠我财富”。(3)根据材料三,说明欲掩盖的屈辱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带给中国的屈辱。【答案】(1)鸦片战争;虎门销烟。(2)割让香港岛、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3)国家的主权不断丧失。火烧圆明园;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解析】【小问

1详解】根据材料一中“1840年”“列强入侵的炮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国找到的借口是中国进行了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利益。【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割我宝地,掠我财富”等信息可知,其反映的是割地赔款

,据此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的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还像一个‘大葡萄叶子’,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已经变成了一个上半部分被挖去的残叶,

好听些说它像‘公鸡’的形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说明欲掩盖的屈辱是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结合所学知识,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史实中任举一例即可。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

.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