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7.607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29a9e610bbdc78eb5dcd29558f4f8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2022学年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高二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题2分,共计4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小张、小李等同学计划利用暑假去大西洋某岛屿旅游,他们
对目的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攻略。下图为该岛屿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是200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小张同学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聚落①附近多见流水堆积地貌洋海B.站在聚落②可以看到聚落③C.公路东西两头部分沿着山谷延伸D.①与④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399m2.绘制连接②与③两地的地形剖面图,要求突出地势起伏加大的效果,绘图时采用的做法是图()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3.若图幅面积不变,比例尺
增大到原来的2倍,则实际表示的面积为原来的()A.1/2B.2倍C.1/4D.4倍【答案】1.D2.B3.C【解析】【1题详解】聚落①附近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多见流水侵蚀地貌,A错误;站在聚落②不能看到聚落③,它们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不能通视,B错误;公路东西两头部分
沿着山脊延伸,C错误;①与④之间隔了一条等高线,根据材料信息,等高距是200m,可知①地的海拔范围为200米-400米,④地的海拔范围为400米-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差0~400米,最大高差可能为399米,D正确。故
选D。【2题详解】绘制连接②与③两地的地形剖面图,垂直比例尺适当放大,可以更好的看出地势起伏,而水平比例尺不变,B正确,D错误;仅扩大或缩小图幅,不能起到突出地势起伏加大的效果,AC错误。故选B。【3题详解】若
图幅面积不变,比例尺增大到原来的2倍,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可以推出,实际距离是原来的一半,实际面积是原来的1/4,C正确。故选C。【点睛】一般绘地形剖面图时,垂直比例尺适当放大,而水平比例尺不变,可更好的看出地势起伏。仅扩大图幅或缩小图幅,不能起到突出地势起伏加大的效果。中国国家
地理公众号于2022年1月1日发布了一幅名为《日不落》的照片(下图)。照片呈现了摄影师于北京时间2022年1月1日0时至6时拍摄的不同高度的太阳影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照片拍摄地的日出方位是()A.东南B
.正南C.东北D.正北5.照片拍摄期间,全球处于1月1日的范围变化情况是()A.不断增大B.不断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6.下列关于照片拍摄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次日该地仍然有极昼现象B.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30°C.该地离中山站(69°S
,76°E)较近D.正午时物体影子朝向正北【答案】4.B5.A6.C【解析】【4题详解】“日不落”为极昼现象,该照片拍摄时间为北京时间2022年1月1日0时至6时,1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出现极昼地方只能是南半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半球出现极昼时日出正南,日
落正南,因此照片拍摄地的日出方位是正南,B正确;A、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照片拍摄时段为北京时间2022年1月1日0时至6时,照片开拍时东八区为0:00,此时新的一天(1月1日)的范围为东八到东十二,为4小时,之后新的一天的范围由4小时扩大到1
0小时,因此全球处于1月1日的范围变化情况是不断增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日最低太阳高度角为地方时为0:00,处于地平线附近,此时日期为1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向赤道移动,次日极昼可能会消失,A错误;根据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4天移动1度,此时距离冬至日约
为8天左右,故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可能为21.5。,该地出现极昼的时段关于冬至日对称,又由于出现极昼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纬度互余,可以得出该地的纬度=90-21.5=68.5。,故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90-(68.5-21.5)=43。,B错误;该地的纬度约为68.5,当北京时间为0:00时,
该地的太阳高度没有达到最小值,说明位于北京西侧,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断出一个小时记录两个位置,该地比北京约晚3小时,故经度可能为75。E,故该地离中山站(69°S,76°E)较近,C正确;该地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光线入射方位为正北,因此物影朝向正南,D错误。故正确选
项为C。【点睛】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区:日出正北(0:00)、日落正北;南半球出现极昼的地区:日出正南(0:00),日落正南。马铃薯炖牛肉是许多同学喜欢的美食,餐桌上小明萌发了探寻马铃薯前世今生的兴趣。资料表明:马铃薯是喜凉的作物,我国西南地
区马铃薯生产最大的特点是周年生产、周年供应。下图为“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冬作马收收获播种的的铃薯获小春马铃薯播种收获早春马铃薯播种收获
大春马铃薯播种收获秋作马铃薯播种收获7.我国西南地区能实现马铃薯周年生产的主要原因是()A.种植经验丰富,技术成熟B.地形崎岖,土地类型多C.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D.纬度较低,冬季热量足8.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可能是()A.干旱B.光照C.霜
冻D.狂风9.推测大春马铃薯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A.干热河谷B.山麓地带C.高海拔山地D.盆地中央【答案】7.D8.C9.C【解析】【7题详解】马铃薯性喜冷凉,而西南地区纬度较低,冬季热量足,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垂直分异明显,这就使得西南地区全年都有不同地区在播种或收获马铃薯,D正确。种植
经验丰富,技术成熟,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不是作物各季节都能生长的原因,A、C错。地形崎岖,土地类型多对马铃薯周年生产有一定影响,但需要建立在冬季热量较为充足的基础上,弱冬季热量不满足,土地类型多样也不能实现马铃薯周年生产。
故答案选D。【8题详解】由题中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小春马铃薯主要生长季节是2-4月,此时冷空气势力减弱,但仍然会突然增强,导致农作物冻害,故西南地区种植小春马铃薯的主要制约因素是霜冻。故选C。【9题详解】的由题中材料可知,大春马铃薯主要生长期
是4-9月,属于北半球夏季,南方平原区气候炎热,马铃薯性喜温凉,故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故选C。【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
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图示季节,圣地亚哥与布宜诺斯艾利斯降水量差异较大,导致两地降水量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B.洋流C.地形D.大气
环流11.图中M地气温最低可能是()A.15℃B.16℃C.25℃D.26℃12.乙地四季平均气温日变幅均小于甲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白昼时间B.空气质量C.天气状况D.下垫面性质【答案】10.D11.B12.D【解析】【10题详解】图中25℃等温线在陆地上向南纬凸出,应为南半
球夏季。圣地亚哥位于南纬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导致两地降水量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是大气环流,D正确。两地均位于沿海,海陆位置、地形差异不大,A错误。圣地亚哥
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布宜诺斯艾利斯受暖流影响,但是洋流不是主导因素,BC错。故选D。【11题详解】由图中信息可判定M地外围等值线未标数值的气温有两种可能性:25℃和20℃,但因为南美的西海岸是安第斯山,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应为20℃,
所以M地的气温应较20℃更低,由于等温距为5℃,所以M地气温应大于15℃而小于20℃,B正确。故选B。【12题详解】读图,甲地气温介于25-30℃,乙地气温介于15-20℃,甲地的气温更高。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此季节为南半球夏季,甲地更靠近内陆,升温更
快,乙靠近海洋,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明显,升温较慢,所以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下垫面性质不同,海陆分布不同,D正确;白昼时间相当,A错;空气质量影响较小,B错;天气状况差异不大,C错。故选D。【点睛】本题要注意根据图中等温线弯曲特点判断该半球季节。可以简单用以下方法
,即1陆南,7陆北。意思是:1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图中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应为1月,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1月为当地夏季。下图为地球上大气CO2浓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设工业革命初期浓度倍数为1)。读图完成
下面小题。13.地质时期,地球C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变迁B.频繁的火山爆发C.生物的呼吸作用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14.古生代时期出现的森林大部分是A.海生藻类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蕨类植物【答
案】13.D14.D【解析】【13题详解】的读图可知,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D正确。海陆变迁对地球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不大,A
错误。频繁的火山爆发,以及生物的呼吸作用都会使得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B、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D正确。故选D。【点睛】1、海生藻出现于前寒武纪。2、晚古生代,裸子植物开始出现。3、被子植物在新生代高度繁盛。使
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大于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风是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的重要因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通过科学营造防风固沙林,有效治理了荒漠化。图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某地起沙风季节变化及风向、风速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该地沙尘天气
出现频率最低的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6.为达到最好的防风效果,营造林带的走向应选择()A.东一西B.南一北C.东北-西南D.东南-西北17.科学营造防风固沙林,应()A.缩小植株间距B.引种适生林草C.选择速生树种D.禁伐原有林木【答案】15.D16.B1
7.B【解析】【1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大于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因此起沙风频率高时,沙尘天气较多。据左图可知,从占全年起沙风比率来看,12月-2月的比率最低,因此沙尘天气出现频率最低的是冬季,D选项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16题详
解】【为达到最好的防风效果,营造林的走向应是垂直于最大风频或者最大风速的方向,由右图可知,起沙风平均风速各个方向差异不大,因此考虑最大风频,占全年起沙风比率最高的为东、西向,因此营造林的走向应为南-北向,才可以起到明显的防风效果,因此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故选B。【17题详解】科学营造
防风固沙林,既起到防风效果,又不影响生态环境。缩小植株间距,需要更多的养分,会加大土壤压力,A选项错误。引种适生林草,对当地环境适应能力强,减少养护费用,同时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小,减少生物入侵可能,B选项正确
。速生树种,短时间内对土壤养分需求大,不适宜种植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C选项错误。原有林木可能对于营造防风固沙林的建设具有影响,禁伐太过绝对,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防风固沙林是指为降低风速,固定流沙,改良土壤而营造的
防护林。在风沙灾害严重地区,通常需先栽植沙生植物,包括灌木及草本植物来固定流沙。冰川具有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积大,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
。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与北大河流域相比,疏勒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特征有()①分布小②分布广③完整成片④分散破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9.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祁连山冰川对当地
气温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有()①反射太阳辐射②增强地面辐射③释放热量,加剧变暖④吸收热量,降低气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加大冰川服务价值的研究,对该地区具有重要意义。该地区冰川服务价值中最高的是()A.淡水供给B.径流调节C.气候调节D.旅游科考【答案】18.C19.B20.C【解
析】【18题详解】疏勒河流域与北大河流域冰川分布区的地形差异应根据冰川面积大小及分布状况进行推测。图中显示,蔬勒河流域冰川面积大,冰川呈片分布,而材料信息表明,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一般发育在海拔4000米以上,由此推测蔬勒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广、完整
成片;图中显示,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小,冰川呈碎片化分布,由此推测北大河流域海拔大于4000米的区域分布面积小、分散破碎。②③正确,C正确。故选C。【19题详解】本题审题关键是注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一信息,由此推断,冰川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应向降低气温方面进行分析。冰川表面的镜面
效应,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弱,从而减少地面辐射,使得气温降低,缓解气候变暖;升温过程中,冰川消融大量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①④正确。B正确。故选B。【20题详解】冰川具有的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服务价值,可以用货
币形式体现。冰川面积大小直接影响冰川服务价值高低。研究表明:冰川的气候调节价值远高于其它各项服务价值。C正确。淡水供给、径流调节、旅游科考不是价值最高的,ABD错误。故选C。【点睛】冰川服务价值减幅与冰川面积变幅密切相关。祁连山东部地区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转换一下就是,祁连山东部地
区冰川面积减幅比西部地区更大。这样再分析自然原因就相对简单了。图中显示,东部地区冰川面积较小,则平均海拔较低,受气候变暖影响,东部地区冰川容易退缩,加上基数(冰川面积)小,因此退缩率较高,从而造成冰川服务价值减幅更大。斯里兰卡农民依托小流
域(面积20km2)建设的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下图为“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主要分布地区及其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主要位于斯里兰卡东北部,主要原因是东北部()A.蒸发旺盛B.降水很少
C.旱季较长D.人口密集22.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可以()A.扩大耕地面积B.调节局地气候C.增加径流总量D.提高航运价值23.斯里兰卡积极吸引中国民企投资,主要是为了()A.完善基础设施B.优化产业结构C.加大资源开发D.促进城市发展【答案】21.D22.B
23.B【解析】【21题详解】据图分析,斯里兰卡主要位于7°-9°N之间,纬度低,全国均是蒸发旺盛,A错误。据年等降水量线分析,东北部降水在1750mm以下,不是很少。B错误。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明显,东北部是冬季风迎风
坡,冬季赛雨季,旱季不会太长,C错误。据图分析,图中村落多位于东北部,人口应该密集,因此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主要位于斯里兰卡东北部,D正确。故选D。【22题详解】梯级蓄水池农田能够有效调蓄河水,减轻洪涝灾害,蓄水池农田本身也属于人造湿地的一部分,可以调节局地气候
,B正确。这种农田系统对耕地面积影响不大,A错误。径流总量主要受气候影响,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影响不大,C错误。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是发展农业举措,且岛国地势起伏大,不利于发展航运,D错。故选B。【23题详解】斯里兰卡积极吸
引中国民企投资,主要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当地农业比重大,为了优化产业结构才吸引中国民企投资,B正确。中国民企投资可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资源开发、促进城市发展,但是不是主要目的,ACD错误。故选B。【点睛】季风强度属于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局地蓄水池农田系统可以影响区域小气候,如减小温差,增大空气湿度
等,但对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影响不大。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吉林省西北部的松嫩平原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该地年平均气温约4.5℃,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年蒸发量在1000mm以上;该区域河、湖(泡)及沼泽众多,虽经历了多年的
工农业开发,但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自然状态,目前该地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是众多珍稀水禽的栖息地;这些湖(泡)有多种成因,但很大一部分与河流侵蚀有关。为了加强生态治理,吉林省在该区域实施了河湖联通工程,即通过修建人工河渠,将所有湖泊和区域内河流联通,在汛期将径流引入湖(泡)与湿地,增加生
态用水量。材料二:下图为“松嫩平原西北部地形、水系图”。(1)分析松嫩平原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原因。(2)分析该地成为众多珍稀水禽栖息地的原因。(3)指出实施“河湖联通工程”对该区域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答
案】(1)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淋盐作用弱;人类活动频繁,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盐分上泛。(2)河湖众多,生态环境优美,水环境优越;河湖中有丰富的食物,吸引众多生物;农业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的保护。
(3)增加湿地的水量补给,保障湿地面积;削峰补枯,可以减轻流域内的旱涝灾害;水系相连,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发展,促进物种间的基因交流,优化物种种群。【解析】【分析】本题以东北为材料,涉及盐碱化的城市、湿地保护等知识,旨在考查信息获取能力和阐释能力,体现了区域
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土地盐碱化主要分析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此处为东北地区,根据材料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年蒸发量在1000mm以上,说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加上人类活动,不合理的灌溉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将盐分带至表层,出现盐
碱化问题。【小问2详解】要成为水禽栖息地需要满足的条件有:水环境、食物等。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处河湖众多,生态环境优美,水环境优越;河湖中有众多的鱼类,可以为珍稀水禽提供充足的食物;该地还成立了保护区,可以有效保护珍稀水禽。【小问3详解】河湖联通之后,可以为湿地
带来补给水源,湿地面积不会缩小;其次河湖联通可以调节该流域的径流,削峰补枯,可以减轻流域内的旱涝灾害;水系联通,可以增加生物栖息的通道,促进物种之间的基因交流,优化种群。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今年发生的妖“镍”事件是指伦敦金属期货市场金属镍价格异常变动的情况,引起了
世界金融市场的高度关注。金属镍是生产不锈钢(占镍用量70%)、合金钢、电动车电池、电镀等的关键原料,红土镍矿集中在南北纬22°以内的岛屿地区。2019年,印尼的探明储量占约全球40%,主要属风化壳型镍矿,在其东部的岛屿沿海地区最多。左图为“印尼镍矿分布图”,右图为“20
00-2018年印尼红土镍矿出口量、印尼公司镍产量变化示意图”。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到2020年我国镍消费量约占全球53%。2008年,我国与印尼合作,Q集团在苏拉威西岛投资镍冶炼项目,形成完整产业链;2009年,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发4.7万公顷的红土镍矿
(与超基性的岩浆岩相关);2015-2017年,中资企业在印尼掀起镍铁厂建设高潮。(1)简析我国Q集团赴印尼开发红土镍矿的主要原因。(2)推测2014-2017年印尼镍矿石出口大幅减少的原因。(3)我国许多重要资源依靠海外供应,妖“镍”事件引发人们
对供应链安全的担忧。请为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提出建议。【答案】(1)我国镍消费量大,国内镍矿资源少,缺乏原料,印尼镍矿资源丰富;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对镍的需求量大增。(2)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其电池材料的镍的需求增加;201
4年出台出口红土镍矿禁令政策。在其国内大量建设镍冶炼厂,提高镍矿石的附加价值,延长产业链,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国内就业和财政税收。(3)加强勘探,增加国内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寻找替代品;建立国家
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实行重要矿产资源进口多元化战略。【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印尼红土镍矿为背景材料,涉及中资企业赴印尼开发红土镍矿的主要原因和建镍铁厂的有利条件、我国重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措施等相关知
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依据材料可知,2020年我国镍消费量约占全球53%,我国镍消费量大,红土镍矿集中在南北纬22°以内的岛屿地区,国内镍矿资源少,缺乏原料;印尼的探明储量占约全球40%,镍矿资源丰
富;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对镍的需求量大增。为了满足我国对镍矿资源的需求Q集团赴印尼开发红土镍矿。【小问2详解】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其电池材料的镍的需求增加;2014年印尼政府出台出口红土镍矿禁令政策,希望借此吸引外资来印尼建设冶炼厂,提高印尼出口产品的工业附加
值;2015-2017年,中资企业在印尼掀起镍铁厂建设高潮,在其国内大量建设镍冶炼厂,延长产业链,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国内就业和财政税收。【小问3详解】我国许多重要资源依靠海外供应,重要矿产资源供应保障安全影响深远。我国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加强勘探,稳定、增
加国内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回收利用;寻找替代品,减少对其依赖性;建立国家重要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增强抵御极端风险能力;实行重要矿产资源进口多元化战略,增加进口渠道。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
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
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
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
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工程建设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详解】(1)该题主要考查事物的描述方法,先结合图示信息进行分
析可知:1976年熊猫的栖息地范围大,成片分布---1987年范围明显减小,且被分割断裂成片状分布-----2000年左右范围又逐渐扩大,且向北和向西扩展明显。该题的关键在于读图析图能力以及总结和概括能力。(2)该题承接上题解释大熊猫栖息地变化原因,结合材料叙述可知,该地环
境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导致形成的:20世纪70年代之前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按着这一地区经济活动的变化即可解释其原因。该题关键结合材料寻找关键信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动物栖息地
的变化相结合进行分析。(3)该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答题时要将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工程建设要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需找途径。言之有理,符合可持可持续发展观点是关键。【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具体考查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环
境变化特征及人为原因分析。材料中关键词在“采伐”二字。学生丢分点主要表现在“变化特征”语言描述准确率不够,图中国道线路的变化没有充分理解和利用。第(1)题,从图5的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要分为三个阶段来回答,20世纪70年代(1976年),大熊猫栖
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第(2)题主要考查描述事物的方法和变化原因的分析
。结合图示和材料按着总体—局部的步骤进行分析,并且能够合理组织语言进行概括。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得出:大规模采伐森钵,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减少;读图5中108国道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得出:修建国道,导致栖息地碎片化;读
图5中秦岭隧道1999年建成通车,原道路废弃以及材料中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得出: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第(3)题,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答题,观点要强调生态的重要性。这个问题的关
键词眼是道路建设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同时这道试题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宗旨是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和创造更合适的生态环境。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