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docx,共(10)页,35.61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19f4210dd86493acf4b8c8ec34f2bc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
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
:文化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和生存耐性。“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华民族早就懂得“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力量。要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开展深层次、多样化、重实效的思想情感交流,善于用外国民众容易接受的方式,
让他们更好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要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作用,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
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对那些妖魔化、污名化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言论
,要及时予以揭露和驳斥。做这项工作,要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们在提高国际话语权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不小差距。应该承认,对国际话语权
的掌握和运用,我们总的是生手,在很多场合还是人云亦云,甚至存在舍己芸人现象。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摘编自习近平《在十
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材料二:故事中有哲理、有文化、有味道,讲好一个故事胜过空谈一打道理。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讲好中国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有效途径。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有效方式,也是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一条宝贵经验。在
我们党的历史上,党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并注意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留下了许多美谈佳话。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故事资源,我们有讲好中国故事的丰富素材和深厚底蕴。习近平端起历史的望远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放在文明传承、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大
视野中进行观照,强调“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为我们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明确了一个重要基点——讲清楚何为“中华”、何以“中国”。讲清楚
何为“中华”、何以“中国”,就要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生而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我们有着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着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处世之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
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等,传承几千年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闪耀着智慧光芒,不仅对解决当代中国的问题,而且对解决当今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都有着重要价值。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讲好中国故事,需要研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受众的文化特点,融通中外、兼顾彼此,把我们想讲的与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其中关键环节,就是找到类似习近平谈到的“止戈为武”“以人为本”“山海经”这种容易引发共鸣的更多的文化交汇点。2015年10月,
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的演讲中提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随后,习近平话锋一转:“中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创作的《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等戏剧享誉世界。”习近平的讲述让莎士比亚与汤显祖在400年后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同频共振,清晰表达了推进中英
两国人文交流、拉近彼此文化距离的愿望。2019年11月,在对希腊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在希腊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还列举了两个例子:古希腊“智者学派”萌发的人本主义思想同中国儒家坚持
的“以民为本”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第欧根尼同中国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倡导类似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这样的讲述无疑有利于夯实中希双方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根基。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如果停留在找到文化交汇点引起共鸣,那还只是感染人的层面,而要更进一步达到影响人、说服人的
效果,就必须把“陈情”与“说理”结合起来,讲清楚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做到文以载道、以理服人。习近平强调:“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
人悟‘道’”2017年新年伊始,瑞士,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万国宫大会厅,800多位各国代表、各界名流现场聆听习近平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在回答“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时,习近平从中华民族追求和平的文化传统说起,强
调“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接着以闻名世界的《孙子兵法》为例作进一步说明,指出“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
”。这些故事,贯穿着中国历史文化之“道”,和平发展之“道”,应对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之“道”,具体而生动、通俗而深刻,尽显中华文明的精神气质、中华民族的历史智慧。(摘编自高长武《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让外国民众更好了解和体验中华文化,可以用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深层次、多样化、重实效的思想情感交流。B.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上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要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坚持不懈、久久为功。C.无论是过去和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并注意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留下了许多美谈佳话。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永恒的强大生命力、闪耀着智慧光芒,不仅可以解决中国的问
题,还可以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在提高国际话语权方面水平明显不高,急需增加这方面的能力。B.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是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就没有必要再去讲道理。C.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汇点其实很多,
比如戏剧作品和剧作家、哲学和哲学家等。D.习近平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阐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3.下列不适合作为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案例的一项是()A.在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
会开闭幕式上,一幅幅中式美学构图的画面,演绎了中国式浪漫,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B.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发扬团结拼搏的精神,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了中国运动员
的风采,在多个项目上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C.“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亮相巴黎国际博览会,以文化展品、文艺展演、文娱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中华文明的现代成就。D.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促进中文国际传播,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增进中外教育人文交流。4.如何运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5.“孔子说,‘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放弃独立思的考,是一切不幸的核心’。”习近平在赴巴黎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引用了这两句名言,堪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案例。请对此
作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两名基层干部的“鸡毛信”“老王,你这个房子不能再住进去了,也不要着急回去取家具,只要人平安,今后生活就有希望!”8月21日下午,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九龙镇桑园涧村,庄里沟河道边,
杨春城指着一间危房,对村民王春萍说。杨春城是九龙镇纪委副书记,正在进行灾后房屋安全隐患排查。“从九龙镇政府到这里,平时不到15分钟的车程,8月1日那天,我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行车到罗古台村,杨春城对记者说。回忆起当天他和九龙镇派出所所长景
剑峰用“鸡毛信”报平安的情形,杨春城的声音逐渐哽咽。在村里小卖部写下“鸡毛信”7月31日,暴雨如注。九龙镇紫石口沟、庄里沟、峨峪沟3条河流水位不断上涨,在6个小时内全部溢出河道。河水漫过省道公路,形势危急。杨春城从太
平村连夜转移受灾群众,回到镇里时,已经是次日凌晨3点40分。望向办公室墙上自己绘制的镇灾害隐患图,杨春城眉头紧锁:“九龙镇北边的8个行政村地质条件复杂,离河又近,很可能出现险情!”打去电话,回应他的只有一串忙音:暴雨泥石流已将
通信光缆、信号设施冲垮,公路更是完全无法通行。现代通信方式失效,8个村庄、5000多名村民处于失联状态,牵动着九龙镇所有党员干部的心。凌晨5点,窗外雨势略有减小。杨春城连忙找到九龙镇党委书记李龑:“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熟悉地形路况。我申请立刻
向北出发,实地摸排所有失联村的人员伤亡情况!”“杨书记,您年龄不小了,我和您一起去,咱们路上相互照应。”同为党员的景剑峰也请缨同行。就这样,两人果断冲进了雨中。道路被泥石流阻断了,杨春城和景剑峰就徒手翻过泥石堆绕路前行。到达第一站罗古台村时,已是早上8点。这
两三个小时里,他们在路上没有遇到一个村民。“见到罗古台村村委会副主任张生海和他身边的几个村民时,我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终于见到了平安无恙的乡亲们!”杨春城回忆。经过入户摸排确认:该村村民全体平安。杨春城和景剑峰来不及过多欣喜:
“必须赶紧把这个消息传回镇上!”手机没有信号,两人一商量,决定用最简单、也是最实际的办法——手写信件,然后找村干部送回镇党委。景剑峰在村里的小卖部找来纸和笔,把雨披垫在纸下,一笔一画写下:“李书记、许镇长:见信如面,我和杨书记已到达罗古台村,罗古台村无
人员伤亡,平安。”信写好了,谁来送?杨春城迟疑之际,张生海走上前一把抢过信件:“老杨,你们赶紧去下一个村,这封信我来送!保证完成任务!”“好!这封信关乎镇党委的下一步救援计划,你把它当‘鸡毛信’,务必平安送到李书记手上!”杨春城再三嘱咐。不敢有一点耽误,张生海沿着杨春
城二人来时的路,翻越重重障碍,在中午12点前,把第一封“鸡毛信”交到了李龑手里。爬山坡、过山涧、跨泥流此时,杨春城和景剑峰已经来到了铁角村附近。他们所站的位置,正与村子隔河相望。湍急的河流发出巨大的声响
,二人根本听不清对面村民的声音。杨春城急中生智,边喊边用手势比划。杨春城和景剑峰终于确定铁角村全体村民平安无伤亡后,嗓子已经哑到说不出话……继续翻山越岭,继续向上攀登。走过铁角村,二人被泥石流挡住了去路。若选择绕路,需要多走约
50公里。怎么办?他们在岸边观察,发现两次泥石流的间隔较为稳定。时间不等人。“只要算准时间、找准落脚点,穿越泥石流是可以实现的。”杨春城和景剑峰决定闯过去。“一个不小心,没踩稳,泥水就没过了膝盖。”杨春城回忆着,撩起裤
脚,腿部黝黑,显出一道道泛白的疤痕,那是泥石留下的伤疤。杨春城算着泥石流的时间,景剑峰跟着杨春城的足迹。20分钟后,两人终于闯过这条30米的山涧。景剑峰最后一脚稳稳踩实的瞬间,泥石流从他身后滚下。就这样,爬山坡、
过山涧、跨泥流,杨春城和景剑峰走到了庄里村,穿过了庄头村,又看过了高铺村。确认过村庄受灾情况后,他们便写下一封封信,请准备下山的村干部或村民带去镇里。“谁也不知道这些信能不能安全带到。”杨春城说,所以每一封信中,都会把前面已经经过
的村庄情况重新复述一遍。一封封信,越来越长。“没想到会有人逆着爬上来”经过近12个小时的跋山涉水,接近下午5点,杨春城和景剑峰到达海拔1600多米的岭南台村。这是8个村庄中距离镇中心最远、海拔最高的。“那时我们已经徒步走了40多公里,我的
腿脚已经僵硬了。”景剑峰回忆。确认这里人员无恙后,杨春城和景剑峰提了一路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们瘫坐在地上,40分钟才缓过来。“你们是怎么上来的?”村民吴大姐看到杨春城和景剑峰时惊讶问道。“第一反应就是没想到,都想下山走出去,没想到会有人逆着爬上来。”吴大姐从家里拿了两双拖
鞋给他俩,换下他们被石头划破、被淤泥污得辨不清色彩的鞋。在这里,杨春城和景剑峰写下了此行最后一封、也是最长的一封信。并将信交给村里的年轻人,请他沿着两人上山的路一路下山。信中写道:“李书记、许镇长:见字如面
,我和杨书记已安全到达岭南台村。岭南台村一切安全,无人员伤亡,高铺、三道港、庄头、庄里、道沟经我俩核查,无人员伤亡。请书记放心。”夜里,在其他村庄了解灾情的李龑回到办公室看到这封信,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人没事就好,人没事就好,想不到别的,心里只剩喜悦。”李龑说。20天后的
今天,顺利送达的3封信收藏在李龑办公桌的抽屉里。李龑再度前往岭南台村等村落核查房屋受损情况,杨春城在桑园涧村入户排查房屋安全隐患。晚风吹过九龙镇,家家飘出饭菜香。党员干部们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办公地点,梳理灾后恢复重建进展——一段段道路被打通,一座座村庄与外界取
得了联系。8月4日,桑园涧村、罗古台村交通恢复;6日,铁角村交通恢复;7日,高铺村交通恢复;9日,岭南台村交通恢复……据统计,8月7日,九龙镇辖区内所有国省干道达到通车条件;截至11日,全镇30个行政村恢复通电;截至20日,全镇累
计清淤69763立方米,完成环境消杀面积近20平方公里;21日,所有连村道路均已打通,可以直达国省干道。在九龙镇,灾情景象正在逐步消退,儿童的读书声再度回荡在街头巷尾,九龙镇党员干部正与群众齐心协力投入到重建家园的努力中。(摘编自《人民日报》2023年8月22日)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春城提醒老王不能再住进老房子里去,这是党员干部对灾后房屋安全隐患排查中的一幕,说明党员干部在这场救灾行动中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上。B.杨春城主动找到九龙镇党委书记李龑申请立刻向北出发,
实地摸排所有失联村的人员伤亡情况,这不仅展示出杨春城的主动精神,也体现了党员干部本身的责任感。C.当村民吴大姐看到杨春城和景剑峰时惊讶万分,第一反应就是没想到,因为多数人都想下山走出去,没想到会有人逆着爬上来,说明对于两人的冒险行
为感到难以理解。D.从8月4日开始桑园涧村、罗古台村交通恢复到8月21日所有连村道路均已打通,不仅说明这次灾后自救行动迅速,而且也反映了九龙镇干部群众对重建家园的努力。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始采
用倒叙手法,先写杨春城和景剑峰在暴雨后救援行动,再将读者带回8月1日暴雨来袭时的紧急状况。这种倒叙手法能有效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为后续故事埋下伏笔。B.顺叙中又巧妙运用插叙,丰富故事背景和细节,比如杨春城回忆着自己腿部的伤疤,这样的插叙不仅的提供了事件的背景
信息,还增强了读者对现场环境和人物经历的感知。C.描述杨春城和景剑峰的救援行动时,多次引用他们的对话,真实还原现场情景,例如景剑峰考虑杨书记年龄不小,主动提出路上相互照应,言语中担心杨书记完不成任务。D.报道中不少用语虽然普通
,但却有力。如:“时间不等人。”这个简单句式,传达出关键时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体现了干部们面对灾情时的决心和行动力。8.细节能够让通讯报道变得更加真实生动。请以两处细节为例作简要分析。9.这篇通讯报道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是因为充满浓
浓的人情味。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
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
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逷?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
,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注】而退。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节选自《左传·驹支不屈于晋》)材料二: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
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注】《青蝇》:《诗经·小雅》中的一篇,《青蝇》所赋:“恺悌君子,无信谗言。”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我诸戎除A翦其荆棘B驱其狐狸C豺狼D以为E先君不侵F不叛之臣G至于H今不贰。11.下列对材料中加
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责备,与《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的“数”用法不相同。B.与,参与,与《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的“与”意思不相同。C.负,依仗,与《谏逐客书》“客何负于秦哉”的“负”意思相同。D.因,依
靠,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的“因”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姜戎祖先吾离被秦国逼迫驱逐,来投奔晋国,晋国在自身艰难的情况下依然赏赐吾离大量丰腴的土地,才使得姜戎得以立足。B.驹支面对范宣子气势汹汹
的指斥,面对即将遭受拘捕的厄运,临危不惧,据理力争。针对范宣子强加于己的不实之词,逐层辩驳,维护自己和部落的清白。C.材料一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少数民族在霸权制度下所受压迫的深重,也让我们从驹支与范宣子的冲突与和解中看
到了古代各民族既斗争又融合的复杂关系的缩影。D.《左传》除了对各国战争描述精彩之外,对一些谋臣说客的辞令艺术的记录也极具艺术性,例如驹支、烛之武等在外交中的对话就描写得十分精彩。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1)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14.《古文观止》卷二妙评:“驹支的辩词用事实说话,逐句辩驳……”驹支是如何展开辩驳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二)古
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张孝祥送归云去雁,淡寒采满溪楼。正佩解湘腰,钗孤楚鬓,鸾鉴分收。凝情望行处路,但疏烟远树织离忧。只有楼前流水,伴人清泪长流。霜华夜永逼衾裯,唤谁护衣篝?今粉馆重来,芳尘未扫,争见嬉游!情知闷来
殢酒,奈回肠不醉只添愁。脉脉无言竟日,断魂双鹜南州。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伫立溪楼,感到淡淡寒意,既是真实的初秋感觉,也是因离别而引起的内心感受。B.“织”字形容烟影交错的景象,静态中表述出一种动态,离忧漫漫,让人不忍触碰。C.词人旧地重游,昔日二人
嬉闹的地方如今尘埃满院,今昔对比,离愁直抒胸臆。D.整首词有景有情,有现实有回忆,笔触柔情细腻,叙述中隐含深深的伤怀。16.杨慎在《词品》中评价此词“丽情之句,不可胜载”,请结合本词内容简要赏析。(三)名
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两句,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达的意思相近。(2)在《阿
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中的宫人听到皇帝车辇远去的声音而怅然若失的情态。(3)上题古诗词鉴赏中写及“流水”,其实古人常用“流水”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如“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
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失去自己的语言,也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文化。无论多开放的父母,在要求自己的子女努力学好英语的同时,也不会①。因为担心他们不会中国话,就失去了中国文化。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失去了吴方言,那么我们保护昆曲
还有什么意义呢?让谁来听呢?更何况,即使日常的方言,其文化底蕴也是极其丰富的。大家试想想,这几年东北话小品何以盛行不衰,就是因为②。如果我们把东北话里头的“忽悠”都改成“欺骗”,那么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个东
北小品还有什么看头呢?可见方言的存在是为中华文化增光添彩,而不是阻碍普通话的推广。尽管方言的消亡是必然的,但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推广普通话与尊重方言的关系,那么方言③。有些人以为保护方言会与推广普通话冲突,这完全是(A)。
一个人既能同时学好汉语与英语,为什么...就不能同时掌握普通话并保留他自己的方言呢?问题是我们有时对学习普通话要求太高,标准太严,非要学普通话的人说得跟北京人一样,这似乎就没有必要了。普通话主要是用来交流的,能听懂就可以,不可能人人都像中央台播音员说的那样标准。更何况,
现在似乎不只是推广普通话,而是变成有点推广北方方言的趋向,这就有点(B)了。譬如“媳妇”在南方是指儿子的妻子,的这与古义是一致的,而在北方是指自己的妻子,这是后来的演变。现在变成连南方人也用“媳妇”来表示自己的妻子,这就不见得合适了。18.请
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下列句子中的“为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为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辈们
干革命工作是为什么?主要是为了让劳苦大众过上幸福日子。B.为什么天空有时是蓝色的?因为天空中蓝光的波长较短,容易被看见。C.大家既然都是好朋友,为什么私下要说一些不友好的话而影响感情呢?D.当孩子们老是问大人“为什么”时,大人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二)语言
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中,越来越多人开始拎着手提袋出行。这些材质防水保温、设计精美、价格低廉、耐脏抗造,适合人们通勤时装带餐食的方便实用的手提袋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拎手提袋成为一种风尚,也与当下简约、共享的消费观念有关。如今,越来越
多年轻人主打“该省省该花花”的消费理念,不再为了面子盲目追求大牌,更加关注自己的真实需求;不愿为品牌高溢价买单,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实用性;不再需要省吃俭用买奢侈品为自己“装点”,更愿意花在真正热爱的事物上,让精神世界充盈。务实的消费选择,不仅反映了这届年轻人“活得更明白”“活得更
自信”,也是盲目追捧、狂热消费后的理性回归,人们发现,奢侈品的苛刻和挑剔可能与日常的生活场景并不适配,舒适随性才是生活的理想方法。21.文中画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2.文
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戏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不过戏曲的影响力已经不如
过去,特别是当下年轻人普遍不喜欢戏曲,是不是意味着戏曲将来会消失,只能存在于博物馆里了呢?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