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68.139 K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5)页,68.13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08fa24fd45af92096c0e689846606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家一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

家”,“积家而成国”。《大学》讲“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在家孝亲,推之事君;在家悌兄,推之事长。通过“孝”与“悌”在价值观念上的延展,实现从“齐家”到“治国”的跨越,“家齐而后国治”,最终达到德化天

下的境地。所以,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孝悌”所支撑的“家”,既具有生存论上的核心地位,同时在社会的“修齐治平”层面上也居于核心地位。但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恰恰在这里,有着“公”与“私”的鸿沟:“家”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在以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家”与“国”的同构性关系一直

受到很大诟病,似乎政治上的专制与家庭的伦理观念有着极大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家”与“国”则分属两界,有其不可通约之处。如果不能在这个关键部位有所突破,中国文化传统的“修齐治平”就再难在现代社会立足。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我们同样可以在更为积极的层面上来理解“家”的作用。但

是,在现代文化中,受限于个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家”在政治-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始终是缺位的。霍耐特在分析现代社会时非常敏锐地看到,“自由主义思想,把家庭领域只是看成一种单纯给定的,没有什么进一步影响的结构,从而忽略了它在现代社会的政治-道德的建设中的作用”。这一评价是非常有见地的,深

刻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因自由主义作祟而在认识“家”的社会作用方面所存在的盲区。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霍耐特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与“家庭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指出:“要想让一个人把他原先对一个小团体承担责任的能力,用来为社会整体的利益服务,这个人必须拥有

的心理前提,是在一个和谐的、充满信任和平等的家庭里建立的。”霍耐特的论述有着强烈的实践智慧,具体点出了在现代社会中,家的政治-道德意义,算是一种现代版的“家和万事兴”。现代家庭恰恰是培养共同合作、相互支持的重要机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人性不是一个“个体”的自然本性,

而是在“家”中教化出来的德性之人。从对最亲近之人的爱,“推及”到对他人的爱,进而“推及”到对宇宙的爱,这正是“家”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中,“家”所培养出来的善于合作的“个体”正是健康社会的基础。在“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的联接点,中国文化传统重视“家”的传统,就可以在

现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有重大意义,这是其他价值观念得以发挥的基础。没了这个基点,整个价值系统中的其他规范就会飘摇欲坠,社会就会迅速进入失范状态。(摘编自孙向晨《重建“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有删改)材料二“家”

是中国文明构成的总体性范畴。相比于犹太一基督教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从其起点上就不屈不挠地摒斥“家”,儒家文明对社会伦理、政治以及经济关系的建构,始终是从“家”出发,形塑“家国一体”的秩序体系。这一“缘情制礼”的反复努力结果,不仅构成两千多年

来中国文明的大传统,也与民间丰富的小传统若合符节,不仅决定我国传统文明的制度和伦理底色,也是更具坚韧性和独立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即民情的基础。20世纪初以来,在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家庭革命”甚嚣尘上,家庭结构和模式、传统家国关系频受挑战,但作为“文化-心理

结构”的“家”并没有被根本撼动,反而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由此可见,不理解“家”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就不可能理解中国文明的实质特点及其构成和变迁。其次,“家”在中国文明中的上述地

位,立足于作为实体的家已成为“中国人的社会生命”之源的事实。今天,若戴着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眼镜来打量“家”,视其为纯粹的权利、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受体,而忘却其在生活和历史中形成的作为情感和生命意义的承载,甚而忘却其作为现代人之丰富的情感需求(爱情、亲情以及依赖性)的港湾,我们就很难深入把

握中国人的日常情感和伦理结构,也难以在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共情的研究。(摘编自肖瑛《“家”作为方法:中国社会理论的一种尝试》)材料三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

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是含糊得很。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以“己”为中心,

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国是由一个一个的家组成的,所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关系是“家”“国”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也就是“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B.在中国文化传

统中,“家”的价值观念是其他价值观念的基础,如果缺失了“家”的观念,那么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C.“家”“国”的同构性关系,常常成为人们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例证之一,认为仿佛是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影响了政治上的专制。D.20世纪初以来,传统的家庭结构和模式受到

挑战,由国外传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成为重建“家”之价值观念的思想依据。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家”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处于核心地位,在现代社会则纯属于私人范畴,因而难以进入公共领域。B.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思想不是人类天然拥有的,而是家庭教化的结果。C.由儒家文明形塑而成的“家国一体”秩序体系,决定了我国传统文明伦理底色,成为民情基础。D.其他文明要研究中国文明,需要认识“家”是中国人情感与

生命意义的承载,情感需求的港湾。3.结合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3分)()A.《钱氏家训》: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B.左宗棠家书:天地民物,莫非己任;宇宙古今事理,均须融澈于心。C.梁启超家书: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D.《黄氏家规

》: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4.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答:5.三则材料对于“家”的认识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答:(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蘑菇圈①(节选)阿来蘑菇季快结束的时候,阿妈斯烱

拿起手机,她想要给做州长的儿子胆巴打个电话。她要告诉儿子,自己老了,腿不行了,明年不能再上山到自己的蘑菇圈跟前去了。……第二天,丹雅就上门了。丹雅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阿妈斯烱,我替胆巴哥哥看望你老人家来了。胆巴哥哥让我把你送到他那里去。阿妈斯烱说,我哪里也不去,我只是再也不

能去找我的蘑菇圈了。丹雅说,那么让我替你来照顾那些蘑菇吧。阿妈斯烱说,你怎么知道如何照顾那些蘑菇?你不会!丹雅说,我会!不就是坐在它们身边,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就是耐心地看着它们慢慢现身吗?阿妈斯烱说,哦,你不知道

,你怎么可能知道!丹雅说,我知道,不就是看着它们出土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吗?阿妈斯烱说,天哪,你怎么可能知道!丹雅说,科技,你老人家明白吗?科学技术让我们知道所有我们想知道的事情。阿妈斯烱说,你不可能

知道。丹雅问她,你想不想知道自己在蘑菇圈里的样子?阿妈斯烱没有言语。丹雅从包里拿出一台小摄像机,放在阿妈斯烱跟前。一按开关,那个监视屏上显出一片幽蓝。然后,阿妈斯烱的蘑菇圈在画面中出现了。先是一些模糊的影像。树,树间晃动的太阳光斑,然后,树下潮润的地面清晰地显

现,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阿妈斯烱认出来了,这的确是她的蘑菇圈。那块紧靠着最大栎树干的岩石,表面的苔藓因为她常常坐在上面而有些枯黄,现在,那个石头空着。一只鸟停在一只蘑菇上,它啄食几口,又抬起头来警觉地张望四周,又赶紧啄食几口。如是几次,那只鸟振翅飞走了。那只蘑菇的菌伞被

啄去了一小半。丹雅说,阿妈斯烱你眼神不好啊,这么大朵的蘑菇都没有采到。她指着画面,这里,这里,这么多蘑菇都没有看到,留给了野鸟。阿妈斯烱微笑,那是我留给它们的。山上的东西,人要吃,鸟也要吃。下一段视频中,阿妈斯烱出现了。那是雨后,树叶湿淋淋的。风吹

过,树叶上的水滴簌簌落下。阿妈斯烱坐在石头上,一脸慈爱的表情,在她身子的四周,都是雨后刚出土的松茸。镜头中,阿妈斯烱无声地动着嘴巴,那是她在跟这些蘑菇说话。她说了许久的话。周围的蘑菇更多,更大了。她开始采摘,带着珍重的表情,小心翼翼地下手

,把采摘下来的蘑菇轻手轻脚地装进筐里。临走,还用树叶和苔藓把那些刚刚露头的小蘑菇掩盖起来。看着这些画面,阿妈斯烱出声了,她说,可爱的可爱的,可怜的可怜的这些小东西,这些小精灵。她说,你们这些可怜的可爱

的小东西,阿妈斯烱不能再上山去看你们了。丹雅说,胆巴工作忙,又是维稳,又是牧民定居,他接了你电话马上就让我来看你。阿妈斯烱回过神来,问,咦!我的蘑菇圈怎么让你看见了?丹雅并不回答。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烱,公

司怎么在阿妈斯烱随身的东西上装了GPS,定位了她的秘密。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烱,定位后,公司又在蘑菇圈安装了自然保护区用于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像机,只要有活物出现在镜头范围内,摄像机就会自动开始工作。阿妈斯烱明白过来,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如今这个

世界没有什么是找不到的,阿妈斯烱,我们找到了。阿妈斯烱心头溅起一点愤怒的火星,但那些火星刚刚闪出一点光亮就熄灭了。接踵而至的情绪也不是悲伤,而是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那种空洞的迷茫。她不说话,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有丹雅在跟她说话。丹雅说,我的公司不

会动你那些蘑菇的,那些蘑菇换来的钱对我们公司没有什么用处。丹雅说,我的公司只是借用一下你蘑菇圈中的这些影像,让人们看到我们野外培植松茸成功,让他们看到野生状态下我公司种植的松茸怎样生长。阿妈斯烱抬起头来,她的眼睛里失去了往日的亮光

,她问,是为什么?丹雅说,阿妈斯烱,为了钱。那些人看到蘑菇如此生长,他们就会给我们很多很多钱。阿妈斯烱还是固执地问,为什么?丹雅明白过来,阿妈斯烱是问她为什么一定要打她蘑菇圈的主意。丹雅的回答依然如故,阿妈斯烱,钱,为了钱,为了很多很多的钱。阿妈斯烱把手机递到丹雅手上,我要给胆巴

打个电话。丹雅打通了胆巴的电话,阿妈斯烱劈头就说,我的蘑菇圈没有了。我的蘑菇圈没有了。电话里的胆巴说,过几天,我请假来接你。过几天,胆巴没有来接她。(有删改)【注】①蘑菇圈:阿妈斯烱偶然在深山里发现的蘑菇源,传说圈里的蘑菇是山里所有同类蘑菇的起源。蘑菇是一切菌类的总称,松茸是其中的一种。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阿妈斯烱接连四次说丹雅不知道怎么照顾蘑菇圈,写出了阿妈斯烱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起伏。B.阿妈斯烱雨后采蘑菇的场景细腻动人,“珍重、掩盖”等词传达了她对蘑

菇的珍视和对大自然馈赠的敬畏。C.“阿妈斯烱心头溅起一点愤怒的火星”写出了阿妈斯烱对丹雅千方百计找到她的蘑菇圈的震惊、愤怒。D.小说两次写到阿妈斯烱给儿子打电话,这表明阿妈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蘑菇圈,但儿子对此并不在意。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A.“蘑菇圈”不仅指自然界的,还具有深层次寓意,对表达文章主旨有重要作用。B.小说语言具有“诗化”特点,如“湿淋淋”“簌簌”等叠词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C.作者将自己浓浓的主观感情渗透进作品里,使小说带上了鲜明的爱

憎情感倾向。D.视频中的环境描写部分,多用短句,在写实的基础上,又带有明显的抒情意味。8.选文是怎样叙述阿妈斯烱与蘑菇圈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答:9.阿来的《蘑菇圈》荣获第七届鲁迅文

学奖,授奖词中评价其“意深旨远”。请结合文本内容,作出简要分析。(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①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

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樊哙曰:“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②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

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③太史公曰: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

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杀人如.不能举B.则与.斗卮酒C.拔剑切而.啖之D.公乃.入沛公起如.厕怀王与.诸将约日放逐义帝而.自立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及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盾,古代

作战时一种用以掩蔽身体,抵御敌方兵刃、矢石等进攻的防御性兵械。B.跽,古人臀部离开脚后跟、腰伸直为跽,由坐到跽,表示敬意。文中亦是此意。C.参乘,即陪乘。古时乘车,尊者居左,驾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D.都尉,武官名。赵国将军下为国尉、都尉

,秦与汉初,每郡有郡尉,秩比二千石。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良找到樊哙,将范增命项庄以舞剑作幌子,意欲杀死刘邦的危急情况告诉樊哙,樊哙听后拿起武器闯进宴会。B.樊哙入军门后,站在西边,项王称其“壮士

”,又赐给酒肉,不久沛公如厕,趁机把樊哙喊出,最终得以脱身。C.张良等到沛公返回军营后,以沛公不胜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而向项王道歉,项王接受了礼物,没有派兵去追刘邦。D.范增与项羽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头脑清醒,将张良献上的玉斗敲碎,并预言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人必定是沛公。13.把文中画

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译文:(2)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5分)译文:14.樊哙强闯军营之后,是如何一步步使得项王最终“未有以应”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3

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

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注】①本诗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时所作。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诗后四句叙写与友人在岳阳楼上饮酒

放乐的情景,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醉后凉风四起,衣袖飘舞。豪情逸致,溢于言表。B.杜诗尾联写了两种景象:西北长安附近的战火和岳阳楼上倚窗眺望的老诗人。两者构成了一幅画,前者是诗人所想,后者是自身实景。C.李诗采用正侧相结合的手法来描写楼高,俯视、纵

观岳阳楼周围景物,不露斧凿痕迹地表现出岳阳楼的迷人风采,可谓自然浑成。D.杜诗首联运用叙述手法,交代登楼缘由;颔联、颈联中“乾坤”与“孤舟”对比,颇有“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之妙。16.以两诗的写景为例,简析李诗和杜甫诗歌意境的异同。(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

,10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古代有星宿分野之说,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李白在《蜀道难》中也用了这种写法,用“,”二句道出山势高峻,蜀道难行。(2)姜夔的《扬州慢》中“,”两句,化用了

杜牧《赠别》里的诗句,以扬州昔日的繁华来衬托当下的荒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4)李煜在《虞美人》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5)黑格尔曾说过:“人类从历

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杜牧《阿房宫赋》中与黑格尔思想具有相似性的两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第22题5分)18.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A.腊梅花沸反盈天籼.米(xiān)恪.尽职守(kè)B.谐奏

曲强聒不舍戗.兽(qiàng)怙恶不悛.(qǔn)C.梵婀玲前合后揠央浼.(měi)放辟.邪侈(bì)D.笑咪咪卷帙浩繁肴馔.(zhuàn)返璞.归真(p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农业文明时代

,绿水青山是真实的自然景观,金山银山则是悬设的物质财富梦想。虽然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但对农业文明时代的人们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相关的联系。在这一历史阶段,绿水青山是人们栖息的家园,具有灵性色彩,仿佛就是人们生命的背景和底色,向人露出诗意的微笑。但是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并非总是如此融洽。古往今来,各种自然灾害。当来临之际,千百万生命被无情吞噬之时,大自然对人类而言也会显露出极其狰狞的一面。只要生产力尚处在低下状态,人类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匍匐”着的命运就难以改变。工业文明时代,科技革命让生产力

插上了翅膀,不但让物质财富快速积累,也让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有了深刻变化。对自然的开发和征服,使自然景观与财富梦想的界限被打破了。绿水青山被的科学技术所征服,人们只要利用先进的现代技术手段,喊一声“芝麻开门”,大自然在人们面前仿佛就打开了无尽的宝藏。在经济利益的诱

惑和驱动下,()。如此一来,自然界便不可避免地褪去诗意的形象,沦为表现人的占有欲和征服力的主战场。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依山傍水B.依山傍水C.一衣带水D.一衣带水不胜枚举史不绝书史不绝书不胜枚举五风十雨狂风暴雨五风十雨狂风暴雨瞬息万变日新月异

日新月异瞬息万变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大自然被人们不惜掠夺式地进行征服和占有B.大自然被人们的征服和占有将会是掠夺式的C.人们对大自然的征服和占有将会是掠夺式的D.人们不惜对大自然进行掠夺式的征服和占有21

.下列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引号用法相同一项是(3分)A.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B.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C.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会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D.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的。22.下列文段

有五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5分)①从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时间节点,②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下开展保护工作即将迎来20周年。③虽然我国非遗保护工作起步

晚,④但是进步快、成果显著。⑤这样的发展成就离不开政府主导、专家学者的学术支持,⑥以及群众的广泛而共同的参与和努力。⑦从鲜为人知到全民关注,非遗保护发展势头良好。⑧应牢牢抓住非遗保护发展的时代,⑨进一步发挥非遗以及传统技艺与传统美术类非遗在助力精准扶贫方

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序号:序号:序号:序号:序号:修改为:修改为:修改为:修改为:修改为: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吕氏春秋·察传》)材料二:2020年底,中国6岁至18岁未成年人网民达1.8亿,未成

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4.9%。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网络便捷地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交友互动、购物消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让青年的学习

、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请整体把握两则材料的内容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与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湖南师大附

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A项,因果关系颠倒。从材料一第一段“从中国文化传统看,“家一国”之间具有某种价值上的同构性,因此,中国的老话说“国之本在家”,“积家而成国””可知。B项中“中国社会就会动乱而摇摇欲坠”表述有误,材料中是说没有了“家”的价值观

作为基点就会引起其他规范的“飘摇欲坠”;另外“进入失范状态”不等于“动乱”。D项中“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成为重建'家'之价值观念的思想依据”理解有误,材料说的是“家”成为重建舶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其他思想的依据。)2.A(“家”只是在“生存论”上、“修齐治平”层面上“处于核心地位

”;在现代社会“家”从某些方面来看似乎属于私德,“似乎很难跨越到公共领域去”,而不是“纯属于私人范畴”,“难以进入公共领域”。)3.D(材料一阐述了传统文化中“家”“国”同构性的现代意义,肯定了“修齐治平”的传统价值观念在现代世界具有的积极作用。D项强调的是人不能忘本,和观点

无关。)4.①引用论证法,如引用《大学》自由的权利》以及霍耐特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②对比论证法,如:将传统中国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家一国”关系的理解加以对比,突显其存在“公”与“私”的鸿沟,引发突破“家”与“国”两者分界(或要在“

修齐”与“治平”之间找到新联接点)的观点,鲜明充分,论证有力。(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贴合题意,可酌情给分)5.①材料一肯定了“家”“国”同构性的积极意义,强调要重建“家”的传统价值观念,以在现代社会发挥其更大

作用;②材料二说明了“家”在中国文明构成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对“家”的内涵和作用的理解是研究中国社会的重要方法;③材料三则通过中西对比,揭示了中国家庭,是以“己”为中心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向外渐次淡薄呈现差序格局。(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

分)6.D(“阿妈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蘑菇圈”错误,阿妈斯烱两次给儿子打电话是因为她内心茫然无助,想找儿子倾诉。)7.C(“使小说带上了鲜明的爱憎情感倾向”解读过度,对于科技发展带来的人心变化,作者更多的是启迪读者自己去思考。)8.①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全方位呈现阿妈斯烱

与蘑菇圈的故事。②以“蘑菇圈”为线索,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③通过对话展开情节,使叙事更清晰简明。④多次重复的人物语言,既展现了人物心理,又推动了情节发展。(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贴合题意,可酌情给分)9.①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阿妈斯烱对待野生蘑菇细心有爱,与鸟儿分享蘑菇,表明她感恩、珍惜大自然的馈赠,欣赏、敬畏大自然的生命。②蘑菇圈是阿妈斯烱物质和精神上的圣地,以“失去”的蘑菇圈来唤醒人们应尊重原住居民诸如“天人合一”“万物

平等”等文化信仰。③批判了现代社会中为了利益、金钱而漠视情感、生态的唯利是图的现象。丹雅的公司借助科技手段追踪拍摄了蘑菇圈中野生蘑菇的生长状态,并借此对外宣称这是他们公司野外培植的松茸,这种唯金钱至上的欺诈行为是作者所不齿的。

④作者以冷峻的目光,留给我们反思: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应该如何守护温暖人性、尊重生态规律、爱护和谐家园。(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贴合题意,可酌情给分)10.C(连词,表承接。A项,如:如同,好像;去,往。B项,与:给,动词;跟,同,介词。D项,乃:才;竟然。)11

.B(“由坐到跽,表示敬意。文中亦是此意”错误,由坐到跽,多是表示敬意或被对方所震动,或表示警惕。本文中表示警惕。)12.B(“站在西边”错误,原文“披帷西向立”,西向,即面向西。《鸿门宴》中有“项王、项伯东向坐”,

即坐西向东,是最尊的座次。)13.(1)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发生啊。(故:特意。出入:偏义复合词,进入。非常:意外的变故。每点1分,共3分)(2)他夸耀自己的功劳,独逞个人的才智,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用武力征

伐就可以统治天下。(矜:夸耀。功伐:功劳,功勋。奋:逞弄。师:效法。经营:统治,整顿。每点1分,共5分)14.①强闯军营后,面对赐酒、赐生彘肩等情况,樊哙表现出了忠勇豪爽的气概,让项王另眼相看。②樊哙将有关秦王、怀王与诸将盟约的事,陈述得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让项王处于

理亏之地。③“以待大王来”“窃为大王不取也”,把项羽抬到天子高位,迎合了项羽居功自傲的心理。(每点1分,共3分)15.C(全诗没有正面描写楼高,而是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从俯视、遥望、纵观、感觉等不同角度形容楼之高,不露斧凿

痕迹,自然浑成。)16.相同点:李诗前两联写景,杜诗第二联写景,均写了登楼临眺洞庭,所见浩瀚壮观、横无涯际的景象,意境开阔、气势恢宏。(2分)不同点:李白运用拟人手法,写雁儿带走了诗人的愁苦之心,君山衔来了团圆美月,传达了流放遇赦的喜

悦心情,画面生动活泼,意境阔大宏丽,情趣盎然。(2分)杜诗从大处着笔,写洞庭湖分裂吴、楚两地,吞吐日月星辰,与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融合无间,意境沉雄悲壮、苍凉渺远。(2分)17.(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

雄泪满襟(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每空1分)18.A(B项,“谐奏曲”应为“协奏曲”,“怙恶不悛”的“悛”应读“quān”。C项,“前合后揠”应为“前合后偃”,“放辟邪侈”的“辟”应读“pì”。D

项,“笑咪咪”应为“笑眯眯”,“返璞归真”的“璞”应读“pú”。)19.B(“依山傍水”指所处的位置靠着山,挨近水,多形容环境优美。“一衣带水”意思是像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面,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根据前文“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可知,应选“依山傍水”。“史不绝书”意思是史书上不断有记载,

指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事情。“不胜枚举”意思是无法一个一个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两个成语均有同类事情很多之意,但前者强调“历史”,后者强调“列举”;两个语段从“农业文明”说到“工业文明”,呈现出一个历

史发展过程;加上该句中又有“古往今来”这样的提示语,因此“史不绝书”更合语境。“狂风暴雨”指猛烈的风雨,也比喻剧烈动荡的时局或险恶的环境。“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结合后文“千百万生命被无情吞噬之时”可知,此处使用“狂风暴雨”更恰当。“日新月异”指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瞬息

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修饰“科学技术”用“日新月异”更恰当。)20.D(从前文“在经济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来看,括号内补写的句子主语应该是“人们”,据此可排除A、B两项。C项,“将”在时态上和

上下文不一致,据此可排除。)21.C(文中引号表特殊含义。A项表特定称谓,B项表直接引用,C项表特殊含义,D项表强调。)22.序号①,修改为:把“从”改为“以”(1分)序号②,修改为:在“开展”后面添加“的”字(1分)序号

⑥,修改为:“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1分)序号⑧,修改为:在“时代”后面添加“机遇”(1分)序号⑨,修改为:把“以及”改为“特别是”或“尤其是”(1分)23.审题:材料一引用《吕氏春秋》的名句“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意思是听到传闻的

话不加以辨析,不如什么话也不要听。材料二讲述了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青年通过网络便捷地获取信息,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综合以上材料看来,中国青年日益成为网络空

间主要的信息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技术推动者,深刻影响了互联网发展潮流。有辨识信息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是信息时代青年必须具备的素养。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国青年应该在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考生应对

两则材料进行综合辩证分析。一方面,要理性对待、谨慎辨析网络信息:一要注意浏览、寻找和采用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信息精选”;二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分清真伪、善恶;三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不盲

从,不造谣,不传谣,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通过信息传播网络正能量:如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

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向上向善、弘扬主旋律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健康、清明、正气。【参考立意】①理性对待,精选网络信息;②正确审视,不盲从跟风;③跳出纷繁信息圈,去芜存真是明道;④积极作为,共营清朗网络空间;⑤心存基本准则,勇于参与担责。【参考译文】太史公

说: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

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他夸耀自己的功劳,独逞个人的才智,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用武力征伐就可以统治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

然是错误的。竟然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