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 历史答案.docx,共(2)页,29.67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005e304d4ad5fa153025de1e86acfb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历史)参考答案1—10:AADBABADAC11—16:BBDDCB17.(1)原因:农耕经济发达;战略位置重要;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多元文化并存(碰撞与交融)。(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2)影响:促进了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带动了周边地
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国家财税的主要来源地。(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3)说明:中原人口南迁,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财富通过运河等方式运到中原地区,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每点2分,答出两地区相互影
响,给4分)18.示例:文史互证可以确认安史之乱造成严重破坏。材料一是正史,反映了安史之乱造成的严重破坏。但因为其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对安史之乱破坏的记录可能有夸大之词。材料二是杜甫创作的诗歌,其记录的安
史之乱的破坏虽有艺术创作的成分,但因为他是安史之乱的亲历者,其创作的诗歌中也包含了较多的真实状况。(而且杜甫的诗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被称为“诗史”,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可信性。)另外,杜甫虽然也站在唐朝统治者的立
场,但他与下层民众有更多的接触,能更真切记录安史之乱带给民众的苦难。正史与文学作品相互印证,可见文献中安史之乱造成的严重破坏是可信的。多种史料相互印证,利于看到更真实的历史。(论题2分;阐述过程8分,能分别阐述两个材料的视角价值及局限,并能分析
两类材料的关系;论证逻辑清晰2分)19.13—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亚洲(中国、印度)处于中心地位。(2分)此时,欧洲处于中世界,政治分裂,神学控制人们思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
济水平落后于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边缘地位。亚洲的中国、印度社会较稳定,封建经济出现繁荣局面,为欧洲提供了大量商品,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中心地位。(4分)16—18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有所上升,但未
有根本改观。(2分)此时,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解放了思想,新航路开辟极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欧洲经济的整体水平仍难以在短期内超越亚洲。(2分)19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中心地位,亚洲被边缘化。(2分)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工业革命的完成、殖民扩张等,极大推动了欧洲的社会
发展,并超越亚洲,成为世界经济格局的中心。此时,亚洲各国社会发展停滞不前,并沦为欧洲各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被边缘化。(4分)20.(1)择业倾向:从事新式教育;兴办实业;参政议政。(每点1分,任答两点给2分)时代背景:西学的冲击,
中国政局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教国思潮。(每点2分,任答两点给4分。有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2)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2分)重要影响: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培养了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为实现民主改革和工业化创造条件。(每点2分,任答两
点给4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