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7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共(37)页,165.43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ff549c9bd3cbf3a06e94706c4bee2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作者简介魏徵,(580-643),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曾任谏议大夫,封郑国公
。以直言敢谏著称,史称“诤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疏”,奏议的一种。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
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写作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很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
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富足,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国家安定。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徵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上疏进谏,使
太宗猛醒。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并把这篇奏疏置于案头,奉为座铭。❖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2.结合注释,疏通理解。谏太宗十思疏魏征比喻论证。从正反两个方面设喻。最后结合“固本思源
”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本段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作者认为人君怎样能治理好国家?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
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厚而望国之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研习第二段思考:1.作者总结历史得出怎样的结论?2.作者认为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3.作者认为什么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唐太宗曾说:“朕每临朝未尝不三思,
恐为民害。”他常以隋代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善于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上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特别是渐渐忘了
隋代灭亡的历史教训,渐渐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就从魏征进《十思疏》的贞观十一年来看,他先后下令修了三座宫殿,多次巡游、打猎。老百姓为了服役,长年不能回家。为此有大臣进谏,他竟说:“百姓无事则骄,劳役则易使。”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夫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1、“十思”与第一段的观点有何联系?答
:“十思”是“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具体内容。2、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答: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理想的政治境界)本文的语言特色•骈散结合,华美流畅:•对偶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排比句,铺排罗
列、气势不凡;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遒劲。•语言多用比喻,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有说服力。成语居安思危靡不有处鲜克有终纵情傲物竭诚下代戒奢以俭载舟覆舟谦冲自牧慎始敬终(善始善终)垂拱而治择善而从1”闻”的对象是什么?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预留之远者,
比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上述句式有什么特点?排比,且构成对仗工整3,作者认为,人均应当怎么做?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简析1.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2.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
力。3.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求木长固根本欲流远浚泉源源不深望流远根不固求木长思国安积德义德不厚思国安臣知不可,而况明哲人君当重居大不念安危奢俭亦伐根求木茂塞源欲流长简析:1.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2.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3.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1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思考题:凡元首承天命取易守难?殷忧竭诚待下得志纵情傲物善始繁克终寡吴越一体董以严刑振以威怒虽终免不怀仁
恭不心服怨不大畏惟人载覆舟宜深慎骨肉行路凡百元首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普遍规律殷忧:竭诚待人吴越为一体得志;纵情傲物骨肉为行路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本段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对比——善始与不善终;竭诚待下与纵情傲物比喻——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从本段所述来看,作者的思想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这
表现在于何处?“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宣扬了皇权神授论,这与他的封建忠君思想分不开。简析:•1提出“十思”的内容:•2做到“十思”的好处:人尽其能,垂拱而治.戒奢侈(第1、2条)戒骄傲(第3、4条)戒纵欲(第5、6条)戒轻人言(第7、8条)戒赏罚不公(第9、10条)见可欲将有作念高危惧
满盈乐盘游忧懈怠虑壅蔽惧谗邪恩所加罚所及垂拱而治不必劳神苦思十思:戒奢侈戒骄傲戒纵欲戒轻信人言戒赏罚不公思固本思源(比喻)论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提出问题为什么思分析问题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本课小结总结历史(
对比)说明善始实繁克终概寡引出警告反面思些什么提出十思正面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解决问题思人君当思为什么思思些什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回顾课文,理清思路谏太宗十思疏固本思源二.总结历史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出警告提出十
思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善始实繁克终盖寡三.反面正面居安思危一.总结:1.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请你谈谈,魏征说的“十思”在今天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答:(略)积累词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载
舟覆舟词类活用1.必固其根本固,使动用法2.载舟覆舟覆,使动用法3.则思知止而安人安,使动用法4.则思正身以黜恶正,使动用法宏,使动用法6.何必劳神苦思劳、苦,使动用法7.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动用法5.宏兹九德总结巩
固古汉语知识8.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形容词活用作名词9.惧谗邪邪,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0.当神器之重11.居域中之大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2.择善而从之13.貌恭而不心服14.则思江海下百川15.乐盘游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貌,名词做状语下,
名词活用做动词乐,意动用法通假字振之以威怒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振通震无通毋古今异义根本树根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纵情放纵情感,即骄傲,今,尽情虚心使心虚,今,谦虚的美德以为以之为,今,认为特殊句式虽董之以严
刑振之以威怒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判断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一词多义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疑问副词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疑问代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身养人本课中“以”出现得比较
集中,要及时归纳学习。戒奢以俭[动词,用]斯亦伐根以求木茂[连词,目的关系,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修饰关系。“竭诚”是“待下”的方式。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词,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以上三句为并列连词][旧知回放]晋侯、秦伯
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以致)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老臣以(认为)媪为长安君计短也长安君何以(凭)自托于赵?斧斤以(按照)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结合自己的见闻,谈谈学习“十思”的现实意义
。3.找出文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和特殊句式,并记在复习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