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教材2021-2022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 章末提升 Word版含答案.docx,共(3)页,914.36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fb4f1584ac2b0af54bfaaebbb974bd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章末提升材料一:土壤CO2的释放是大气温室气体的重要地表生态源之一,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分解作用的结果。材料二:海北站海拔高,约320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小于600mm,冷季漫长而寒
冷,暖季草类植被茂盛。图1为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图,图2为海北站牧草不同物候期(5—6月为牧草返青期、7—8月为草盛期、9月为草枯黄期)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土壤中释放的CO2量)的日变化图。【开启思维】(1)分
析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壤肥沃的自然原因。(2)说明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及原理。(3)结合图2推测过度放牧对海北站高山灌丛草甸土CO2释放速率的影响。【答案】(1)该地暖季草类茂盛,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多;海拔高,食草动物较少,对草
原破坏小;冷季漫长,气温低,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质分解缓慢;降水较少,淋溶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与保存。(2)特征:CO2释放速率从6时开始逐渐增加,14时后逐渐下降;最大值出现在14时,最低值出现在6时。原理:日出后随太阳辐射增强,表层地温升高,地面辐
射增强,气温逐渐升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CO2释放速率增大;太阳辐射减弱后,地温、气温均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CO2释放速率逐渐降低。(3)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退化;地表植物生物量和地下根系生物量减少(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也下降;导致土壤中CO2释放速率降低。山地
植被野外考察步骤一:选取考察地点结合自然植被的典型性、交通的便捷性和环境的安全性,尽量选择学习所在地附近自然植被发育、保存较好的中低山或者山丘。步骤二:搜集相关材料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考察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等相关信息。步骤三:规划考察路线根据“便捷、安全、植
被具有典型性”的原则,提出可行的路线;应用网络电子地图进行模拟考察,最后确定考察线路。步骤四:理论依据1.地形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考虑山地的垂直高度、坡地的方位以及山地的倾斜度。(1)在山地,温度从下向上降低,山愈高,温度愈低;降水在一定范围内有增加的趋势,但超过某一限度(这一高度称为最大降
水量高度),降水量又逐渐减少,或者以另一种降水形式出现。(2)山坡的朝向,如南坡和北坡因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的不同,可以观察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上的差异。(3)在山地光照和风的条件也有所改变。所有这些变化都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分布和形态。2.赤道地
区山地的理想垂直带谱步骤五:能力提升、素养升华(1)绘制考察沿线植被的分布与变化简图。(2)结合绘制的简图,分析不同海拔植被变化的原因,理解海拔差异对植被分布的影响。(3)比较不同坡向(阴坡、阳坡)植被分布高度和长势的差异,理解
坡向对植被分布的影响。(4)小组分工合作,撰写野外考察报告。【方法指导】考察报告包括考察目的、参与调查人员及分工、发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考察目的例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通过野外考察,了解地区的气
候、地形、土壤、植被等特点。二、参与调查人员及分工。三、发现的问题。例如,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发现了哪些现象,或是出现了哪些问题,是否与理论知识相吻合,如果不相吻合,其原因有哪些等。四、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在调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恰当的解决措施等。温馨说明:课后请完成单元
素养检测卷(五)、阶段素养检测卷(二)、必修第一册综合检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