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9.1《陈情表》课件94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共(94)页,10.90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fec73c98e886fb0abd38aeadb336d8d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新课导入中国风情表晋•李密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积累和“表”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意蕴。(重点
)3.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难点)4.背诵全文。第一章知人论世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李密由其祖母刘氏抚养。师事谯周
,长于《春秋左氏传》。历任蜀汉州从事、尚书郎等职。蜀亡后屏居乡里,累举不应。李密44岁时,晋武帝立太子,征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他为此上《陈情表》。武帝览表感动,命郡县供其祖母奉膳。《晋书•孝友列传》将他名列首位,誉之“以孝谨闻”。刘氏死后,李密服丧满,应征为太
子洗马、尚书郎,出为河内温令。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内转,因不遂所愿而怀怨,被免官。作者简介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逼迫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
,年号泰始,史称晋武帝。他阴险狡诈;生性多疑,又野蛮残暴。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已经灭亡,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写作背景当时李密面临的困境:魏晋之际,改朝换代,“天下多故,名士少
有全者”(《晋书·阮籍传》)。司马氏集团用残酷手段铲除异己,进献《陈情表》前,李密以“供养无主”为由婉辞征召,但被拒绝。面对晋武帝的猜忌,李密可谓出仕也忧,不出仕也忧。晋武帝为什么要这样重用李密呢?第一,当时东吴尚据江左,为了减少灭吴的阻力,收笼东吴民心,晋武帝对
亡国之臣实行怀柔政策,以显示其宽厚之胸怀。第二,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为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在这样的背景下向晋武帝上表“辞
不就职”。知识补充:“孝廉”与“察举制度”“察”指的是“察举”,这是汉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由丞相、列侯、刺史、郡守、国相等高级官吏作为推荐人,向中央政府荐举品行端正的人去做官。又根据被荐举者的个人情况(品行、才能)分别给予各种科目的名称,如孝(孝子)
、廉(廉洁)、贤良方正(品行端正)、贤良文学(才能优异)、秀才(在东汉避刘秀讳,茂才)等。这是西汉时期做官的一条重要途径。知识补充:“孝廉”与“察举制度”到了东汉时期,察举制度有了重大改革,首先规定被荐举的人一定要年
满四十岁,二是被荐举的人要经过考试后才能做官,三是规定郡守和国相按二十万人口选举一人的比例,每年荐举孝廉(这时候两科合并了)若干人到朝廷参加考试,及格者方能授予官职。这已经有点像后来的科举制度了。到晋时,仍保留汉代的这种察举制,但办法和名额已不尽相同了。题目解说《陈情表》原名《陈情事表》,
选自《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选编。陈情表陈述、禀报隐情、苦衷古代的一种奏章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表,即奏表,表文,是古代文体,属奏议类,多用于臣子向国君陈请谢贺。知识补充:关于“书”的文体知识表属于奏议类,是臣子给君主的书信
。起自战国,当时称“书”。秦初改“书”为“奏”。汉代开始把这类文字分为章、奏、表、议四类。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议。——《文心雕龙•章表》知识补充:关于“书”的文体知识表: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作用:表达
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其基本特征。格式特殊:开头“臣某言”——写明上奏人姓名,同当时的书信格式相同。结尾“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等等。如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梳理关键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
,如何陈情?为何陈情?李密晋武帝创作背景课文内容第二章初读感悟名家朗读梳理字音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愍mǐn终鲜xiǎn兄弟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茕qióng茕孑jié立床蓐rù除臣洗xiǎn马猥wĕi以微贱陨yǔn首逋bū慢病日笃dǔ不矜jīn名节拔擢zhuó
盘桓huán优渥wò日薄bó西山气息奄yǎn奄更gēng相为命第三章文意疏通文意疏通•第一段臣密言:臣以①险衅②,夙③遭闵凶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⑤;行⑥年四岁,舅夺⑦母志。【注释】①以:介词,因为。②险衅:命运坎坷。险,坎坷。衅,祸患。③夙:
早时,这里指幼年时。④闵凶:忧伤不幸的事,形作名词。闵,通“悯”,忧愁、忧伤。凶,不幸。⑤见背:见,代词,我。见背,离开我,即长辈去世,婉曲手法。(见笑、见谅、见教)⑥行:经历。⑦夺:强行改变。【译文】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
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变守节的志向。不幸之一:幼年失去恃怙hù(依仗,凭借),让人同情。宾语前置文意疏通•第一段祖母刘愍①臣孤弱,躬②亲抚养。臣少多疾病③,九岁不行④,零丁⑤孤苦,至于⑥成立⑦。【注释】①愍:怜悯,怜惜。②躬:亲自。③疾病:生病,
名作动。④不行:古今异义,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⑤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⑥至于:古今异义,古,直到。今,达到某一程度。⑦成立:古今异义,古,成人自立。今,形成,建立。【译文】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
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不幸之二:幼年多病,祖母抚养。文意疏通•第一段既无叔伯,终鲜①兄弟,门衰祚薄②,晚有儿息③。外④无期功⑤强近之亲,内④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⑥,形影相吊⑦。【
注释】①终:又。鲜:少,指“无、没有”。②祚:福分(祚:帝位。践阼/祚:即位;登基)。薄:浅薄,少。③息:儿子。④外:名作状,在家之外;内:名作状,在家里。⑤期功:近亲。⑥茕茕孑立: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⑦吊:安慰(
吊民伐罪: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译文】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安慰。不幸之三: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知
识补充:“期功”期(jī)功: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小功服的亲族。服丧九个月为大功,服丧五个月为小功。古代丧服制度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
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则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知识补充:“期功”一等斩衰(cuī)。衰,同“缞(c
uī)”。“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衰。知识补充:“期功”二等齐衰。齐,下衣的边。用粗麻
布制作,断处缉边因称“齐衰”。孙男女为祖父母服一年,重孙男女为曾祖父母服五个月,玄孙男女为高祖父母服三个月。三等大功,亦称“大红”。用粗熟麻布制作。服期为九个月。凡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
嫁女为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大功”丧服。知识补充:“期功”四等小功,亦称“上红”。用稍粗熟麻布制成。服期五个月。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
的。五等缌(sī)麻,“五服”中最轻的一种。用较细熟麻布制成,凡为曾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文意疏通•第一段而刘夙婴①疾病,常在床蓐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③。【注释】①婴:被……缠绕。②蓐:草垫子。③废离:停止侍奉而
离开。废:停止。离:离开。【译文】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不幸之四:祖母重病,不能自理。意念被动句成语积累1.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也作零丁孤苦。孤苦,孤单无
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没有依靠。2.茕茕孑立: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3.形影相吊: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孤独。形,身体。吊,安慰。合作探究问题探究——研读第1段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
包含了哪些内容?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合作探究问题探究——研读第1段2、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合作探究问
题探究——研读第1段3、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作用是什么?a.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
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合作探究问题探究——研读第1段3、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作用是什么?b.横的方面:(外、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
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铺垫。以白描手法见
情感的朴素、真挚。合作探究第1段小结陈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故不能“废远”(为下文埋下伏笔)让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文意疏通•第二段逮①奉圣朝,沐浴②清化。前太守臣逵察③臣孝廉④;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⑤。臣以供养无主⑥,辞不赴命。【注
释】①逮:及、至。②沐浴:古今异义。古,指承受恩泽。今,洗澡。③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④秀才:古今异义。古,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今,明清两代生员的统称。⑤主:主事的人。【译文】到了当今圣朝,(臣)浸润在清明的
教化中。从前太守逵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荐臣为秀才。臣因为(一旦外出做官)供奉祖母之事没人来做,(所以)辞谢而未接受任命。沐浴清化之一: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文意疏通•第二段诏书特下,拜③臣郎中①,寻②蒙国恩,除③臣洗马④。
猥⑤以微贱⑥,当⑦侍东宫,非臣陨首⑧所能上报。【注释】①郎中:古今异义,古,尚书省的属官。今,中医医生。②寻:不久。③拜、除:授予官职。④洗马:太子的侍从官。⑤猥:谦辞,辱。(猥自枉屈:谦辞,降低身份。)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⑦当:任、充当。⑧陨首:头落
地,指不惜性命。【译文】(陛下)特地颁下诏书,任命臣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臣为太子洗马。像臣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承担侍奉太子的职务,(皇上的恩遇)实在不是臣用生命所能报答的。沐浴清化之二:拜臣郎中,除臣洗马判断句知识补充:古代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察】经考察后予以推举。例如:前太守
臣逵察臣孝廉。【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例如: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辟】由中央和地方官署征聘,任以官职。例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拜】授予官职。例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授】授予官职。例如:(贾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
《红楼梦》)知识补充:古代表授予官职的词语【起】举用,征聘。例如:废人而复起,殆。(《管子·法法》)【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例如: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封】指帝王将爵位、土地、名号赐人。例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文意疏通•第二段臣
具①以表闻②,辞不就职。诏书切峻③,责臣逋慢④;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⑤星火⑥。【注释】①具:详尽。②闻:使上闻、报告。动词使动,使......闻,使......知道。③切峻:急切严厉。切:急切。④逋慢:有意拖延,怠慢上命。逋:逃避;拖欠(如:逋租)。慢:
形容词作动词,怠慢、轻慢。⑤于:介词,比。⑥当:任、充当。⑦星火:流星。状语后置句【译文】臣(把自己的苦衷)在奏表中一一呈报,辞谢而不去就职。(不料)诏书(又下)急切严峻,责备臣有意回避怠慢上命。郡县长官逼迫,催臣
上路;州官登门催促,急迫过于流星。“辞不就职”的后果:责臣逋慢,催臣上道。文意疏通•第二段臣欲奉诏奔驰①,则刘病日②笃③,欲苟顺私情,则告诉④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⑤。【注释】①奔驰:古今异义。古,奔走效劳,这里指赴京就职。今,迅速奔跑。②日:名作状,一
天天地。③笃:病重。④告诉:古今异义,古,申诉。今,使人知道。⑤狼狈:进退两难的窘状。意念被动句【译文】臣想接受诏命赶路(就职),但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姑且迁就私情,但申诉(苦衷)不被许可:臣现下实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窘迫。进退两
难,处境尴尬。成语积累1.急于星火:像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迫。也写作“急如星火”。合作探究问题探究——研读第2段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两层叙朝廷征召之频繁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进,无以报答祖母养育之恩;➢退,不能回报朝廷知遇之情。合作探究问题探究——研读第2段2、本
段写屡次征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特点:按时间顺序:逮、前、后、寻,先郡,次州,后朝廷,征召的级别越来越高,显出朝廷征召之殷切。“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
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作用:加深了赴命上任与孝养祖母的矛盾,突出了自己两难的境地,为下文做铺垫。合作探究问题探究——研读第2段3、作者是如何叙述自己处境狼狈的?作者推辞的理由是什么?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表明强己所难之窘
迫。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然“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情辞悲切,动人心肺。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合作探究第2段
小结进退两难诉矛盾之心,表感激之情,再博同情朝廷征召之频繁,退很难养祖母无主,进更难文意疏通•第三段伏惟①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②,犹蒙矜③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④郎署⑤,本图宦达
,不矜⑥名节。【注释】①伏惟:俯伏思量。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伏,俯伏。惟,想。②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元老,旧臣。③矜:怜悯。(伐功矜能:夸耀,骄傲)④职:名词作动词,任职。⑤郎署:郎官的衙署。⑥矜:看重,推崇。【译文】臣想到圣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元
老旧臣,均受到怜惜养育,何况臣的孤苦,(情况)特别严重。再说臣年轻时曾在伪朝做官,历任郎官之职,本来就希图官位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文意疏通•第三段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①,宠命②优渥③,岂敢盘桓④,有所希冀⑤。【注释】①拔擢:提拔,
擢升。②宠命:加恩特赐的任命。③优渥:优厚。④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⑤希冀:非分的愿望。【译文】如今臣是卑贱的亡国之俘,极为卑微鄙陋,过分地受到提拔,荣宠优厚,怎么敢犹豫徘徊,另有所图呢?为“辞不就职”作进一步解释
之一:做官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仕途显达,此次推辞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节,打消皇帝疑虑。判断句知识补充:古代表提升官职的词语【迁】一般指提升,也可指贬官。例如: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升】升官。例如:旋升宁夏道。(《谭嗣同传》)【加】加
封,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例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陟】提拔,晋升。例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文意疏通•第三段但以刘日薄①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②,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
③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④为命,是以区区⑤不能废远⑥。【注释】①薄:迫近。②危浅:垂危。③无以:固定句式,没有用来......的办法。④更相:相互、互相。⑤区区:形容自己的私情。(小;情意真挚;愚拙)⑥废远: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译文】
只因刘氏(已如)迫近西山的落日,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如果)没有祖母,就无从(长大)以至今日;祖母(如果)没有臣的照顾,就不能尽其余生。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就臣)内心(而言)不能够废止(奉养)、远离(祖母)。为“辞不就职”作进
一步解释之二:祖母病重,朝不虑夕,两人相依为命,不可分离。成语积累1.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2.朝不虑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也说“朝不保夕”。合作探
究问题探究——研读第3段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三层①找依据: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朝廷)②释误会: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
无关,以求皇帝谅解。(个人)③述苦衷: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唯一原因。(祖母)合作探究第3段小结释辞官孝养之疑治国之本(朝廷):从政追求(个人):明述苦衷(祖母):祖母病笃不能远离图宦达,不矜名节孝治天
下解释误会,打消武帝疑虑,求得体恤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文意疏通•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①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②臣尽节于③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④,愿乞终养⑤。【注释】①有:同“又”。②是:代词,这样。③于:介词,引出动作引出的对象。④乌鸟私情:乌鸦反哺
,比喻人的孝心。乌鸟,乌鸦,常比喻孝亲之人。⑤愿乞终养:希望求得奉养祖母以终其天年。【译文】臣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这样(看来)臣在陛下面前尽忠的时日(还)很长,(而)报答奉养刘氏的时日(却)很短了。(臣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求得奉养祖
母到最后。状语后置句文意疏通•第四段臣之辛苦①,非独②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③所见④明知,皇天后土⑤实所共鉴⑥。【注释】①辛苦:古今异义。古,辛酸悲苦。今,身心劳苦。②独:唯独,只有。③牧伯:称州郡长官,伯,长。④见:表被动。⑤皇天后土:古代对天地的尊称。皇天,指天。后
土,指地。⑥鉴:照察,审辨。【译文】臣的辛酸苦楚,不仅蜀地人士和梁州、益州的长官明白知晓,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通过对比,表明“报国恩”与“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从长远来看就没有矛盾。并进一步强调自己的难处,天地人神,皆可明见,以
求得皇帝的成全。被动句文意疏通•第四段愿陛下矜悯①愚诚②,听③臣微志。庶④刘侥幸,保卒⑤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⑥。臣不胜⑦犬马⑧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注释】①矜愍:怜恤。②诚:形容词作名词,诚意、衷情。③听:任从,这里指应许、成全。④庶:
希望。⑤卒:终,使动,使......终了。⑥结草:代指报恩。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见成语“结草衔环”。⑦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臣子谦卑的话,用犬马自比。⑧不胜: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译文】祈望陛下能怜恤臣的衷情,准许臣(实现)卑
微的志愿,使刘氏能侥幸(因此)安尽余年。臣生时应当献身,死后也当结草报恩。臣怀着像犬马对(主人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谨地上奏章以达天听。文章最后从“陈情”转向“恳求”,以最谦恭最虔诚的口吻,促使皇帝彻底动情并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赤诚。成语积累1.结草衔环:
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2.乌鸟私情:比喻人子对父母长辈的孝顺之情。合作探究问题探究——研读第4段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用语有什么特点?作者直到此时也不忘了以情动人,其表现是什么?主旨:愿乞终养。核心词:“
尽节”、“报养”——忠与孝难以两全用语:“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无比恳切表现:“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合作探究问题探究——研读第4段2、忠孝难以两全,李密提出如何解决?忠情孝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揭示矛盾病笃(情)孝治(理)分析矛盾报养短尽节长
解决矛盾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合作探究问题探究——研读第4段3、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事之实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合作探究第4段小结明先孝后忠之心(报养日短)先尽孝:愿
乞终养后尽忠: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尽节日长)明确态度,示之以忠,打动武帝第四章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艺术构思叙孝情表忠情找依据释误会乞矜悯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以孝治天下”“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忠孝两难先尽孝后尽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忠合作探究语言特色《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试分析其语言特色。1.骈散结合,言辞恳切:“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
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四字骈句,“四字密而不促”,整齐、紧凑而不紧迫的节奏,读来典雅有气势,强化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四字可以在骈散切换,让文章在整齐节奏中具备流转自如的美感。➢表达灵活,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合作探究语言特色2.对仗工整,简洁凝练。⚫“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
余年。”“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合作探究语言特色3.比喻形象,恭敬得体,富有感染力。“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地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
的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
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合作探究语言特色3.比喻形象,恭敬得体,富有感染力。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
动。合作探究内容总结本文反复申述自己的不幸遭遇、祖母的养育之恩以及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实情,陈述自己对朝廷感恩戴德的心情,说明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请求。全文围绕“孝”字凄切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第五章拓展延伸合作探究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忠
孝两全往往被看作一种传统美德,参读下面的资料,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二十四孝图文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
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孝三年。二十四孝图文崔山南,唐
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
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二十四孝图文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二十四孝图文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
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二十四
孝图文五帝之一的舜帝,是瞽瞍[gǔsǒu]老汉的儿子(瞽瞍[gǔsǒu],盲人也)。天生就懂得大孝。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
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二十四孝图文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lái]子,非常孝顺。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
食物。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子。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
,逗老人开心。二十四孝图文周朝时有个人叫剡[yǎn]子,天性非常孝顺。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剡子[yǎn]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一次,
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的他赶紧大喊说自己是为得到鹿乳而装扮成鹿的人,才逃过了一场大难。二十四孝图文周朝的仲由,表字子路。(他是孔子的学生,他年轻时家里很穷)经常吃嫩藜叶和野藿叶等野菜做
的饭,他把自己的俸米从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家给双亲吃。后来,双亲死了,子路当了大官,他到南方的楚地游学时,护卫车队达到一百辆,家里积攒的粮食上万钟(钟,一种容器,铁铸,容积约30斤),坐的时候座位上铺着几层厚厚的坐垫,吃饭时面前摆
着各种食器和餐具。面对此景,子路放下筷子叹息:“虽然如此,我宁愿还吃嫩藜叶和野藿叶等野菜做的饭,继续为双亲从百里外背米回家供养,可惜再也得不到这样的机会了。二十四孝图文春秋时期鲁国的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侍奉母亲极其
孝敬。(家贫,经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参又进山砍柴去了,突然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就站在门口望着大山希望曾子回来,许久不见归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山里砍柴的曾参忽然觉得心口疼痛,便赶紧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母亲为什么召唤他。母亲说:“家里突然来了不速之客,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来。”
二十四孝图文春秋时期鲁国的闵[mǐn]损,字子骞(孔子的弟子,以德孝著称),幼年时母亲就死了。父亲续娶了后妻,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冬天)继母给两个亲儿子穿着用棉花填絮做的冬衣,因为厌弃闵损,给他穿用芦花填絮的“绵衣”。一天,父亲出门让闵损驾御马车,闵损因身体寒冷发抖,将缰绳坠落
地上(因此被父亲鞭打,打破棉衣发现芦花)。父亲得知闵损受到虐待后,要休掉后妻。闵损求父亲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孩子受冷;赶走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继母听说,立即悔恨知错,从此改过。二十四孝图文汉代第三个皇
帝是汉文帝(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子,最初被封为代王。文帝的生母是薄太后。他即帝位后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常年生病,一病就是三年,文帝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地亲自照顾,给母亲服用的汤药,他要没有亲口尝过就不让母亲服用。他(在位重德治)以仁孝之名
闻天下。二十四孝图文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
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二十四孝图文郭巨,晋代隆虑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
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二十四孝图
文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
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二十四孝图文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
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二十四孝图文姜诗,东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
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二十四孝图文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
)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
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二十四孝图文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
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二十四孝图文江革,东汉时齐国,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
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二十四孝图文三国末魏国营陵(今山
东昌乐)人王裒[póu],侍侯母亲极其孝敬。其母在世时,生性怕雷。后来死了,安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空中传来雷声,王裒就立即跑到母亲墓园,跪拜在坟哭着告慰说:“裒[póu]儿在这里陪您,母亲不要害怕啊。”二十四孝图文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
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二十四孝图文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
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二十四孝图文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
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二十四孝图文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
,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合作探究“孝”的观念产生较早。“孝”字,古作?,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康殷说;“象‘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东汉许慎则解释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从子,子承老也。”清段玉裁注:“《礼记》‘孝者,畜也
。’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合作探究“孝”是儒学伦理道德核心内容之一。孔孟时期,出现了阐发儒家孝道观的经典著作《孝经》。历代儒学之士都大力宣扬“孝道”;封建帝王也利用“孝道”来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这二者的合力在民间的影响就是《二十四孝》的产生
和流传。合作探究这些解释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是意思完全一样,都认为“孝”是尊敬长辈,侍老奉亲。《礼记•礼运》也说;“何为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因此,“孝”首先是一种社会道德原则,是处理家庭中长辈和儿女间关系的准则。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
演变,“孝”被封建帝王利用来为他们的统治服务。这样,“孝”就由道德范畴扩展到了政治范畴。中国风感看谢观